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履带行走驱动装置,具体是指一种三角履带轮驱动总成。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履带式行走装置现如今已经非常普遍,农机设备由于工作路面环境恶劣,轮式设备很多情况不能满足使用要求,轮式行走装置必不可少。
根据对目前农机装备中的履带行走设备进行调研,发现三角形的履带式设备普遍存在转弯易侧翻和履带易脱离的问题,主要与三角形结构的履带传动架的结构有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三角履带轮驱动总成,该总成通过修改履带三角架的结构,有效防止了履带易脱离和产生侧翻的问题,并且具有调节履带松紧的作用,大大提升了牵引力和承载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如下一种三角履带轮驱动总成,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两端设有可水平方向收缩的涨紧轮,所述第一连杆上设有两个倾斜设置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与第一连杆形成三角形的支撑架。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之间夹角为60-120°角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涨紧轮与第一连杆之间设有可在第一连杆上滑动,调节涨紧轮收缩的滑动杆。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顶部设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为钢铸结构,所述主动轮通过涨紧套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杆底部设有若干个承重轮,所述承重轮位于主动轮中心左侧的数量多于位于主动轮中心右侧的数量。
作为优选,所述承重轮为三个,并列布置,所述承重轮位主动轮中心左侧的数量为两个,位于主动轮中心右侧的数量为一个。
作为优选,所述承重轮与第一连杆之间设有连接板。
作为优选,所述主动轮、涨紧轮和承重轮外部饶有履带,所述履带外部设有防护罩。
作为优选,所述承重轮使得履带向下突出,使得承重轮与涨紧轮之间的履带与水平面成15-45°角设置。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该总成通过修改履带三角架的结构,有效防止了履带易脱离和产生侧翻的问题,并且具有调节履带松紧的作用,大大提升了牵引力和承载能力,牵引力增加3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三角履带轮驱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三角形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主动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支撑架,2、第一连杆,3、涨紧轮,4、第二连杆,5、第三连杆,6、滑动杆,7、主动轮,8、承载轮,9、连接板,10、履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三角履带轮驱动总成做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中所示,一种三角履带轮驱动总成,包括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连杆2,所述第一连杆2两端设有可水平方向收缩的涨紧轮3,所述第一连杆2上设有两个倾斜设置第二连杆4和第三连杆5,所述第二连杆4和第三连杆5与第一连杆2形成三角形的支撑架1;所述第二连杆4和第三连杆5之间夹角为60-120°角设置,所述的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顶部设有用于安装主动轮的安装部;所述涨紧轮3与第一连杆2之间设有可在第一连杆2上滑动,调节涨紧轮3收缩的滑动杆6,滑动杆与第一连杆之间设有锁紧装置,如锁紧螺栓,张紧轮与滑动杆之间为轴接;所述第二连杆4和第三连杆5顶部设有主动轮7,所述主动轮7为钢铸结构,所述主动轮7通过涨紧套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底部设有若干个承重轮8,所述承重轮8位于主动轮7中心左侧的数量多于位于主动轮7中心右侧的数量;所述承重轮8为三个,并列布置,所述承重轮8位主动轮7中心左侧的数量为两个,位于主动轮7中心右侧的数量为一个;所述承重轮8与第一连杆2之间设有连接板9;所述主动轮7、涨紧轮3和承重轮8外部饶有履带10,所述履带10外部设有防护罩;所述承重轮8使得履带10向下突出,使得承重轮8与涨紧轮3之间的履带与水平面成15-45°角设置。
具体实施时,其中一款主动轮7为钢铸结构,厚度为45mm,直径为410mm,外边圈设有若干个齿,齿低直径为360mm,所述的主动轮中心设有直径为80mm的安装孔。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做了描述,很显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仍可做出很多变化,应该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所做出的任何改变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