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的顶棚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7350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的顶棚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的顶棚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顶棚为大面积的薄板金件,顶棚和顶棚横梁之间通过隔振胶连接,隔振胶经烘烤后将顶棚和顶棚横梁粘接固定,以此来提高顶棚的刚度,减少顶棚局部模态的产生,从而提升整车舒适性。车辆顶棚通常设计有多道凹槽结构,用来提高顶棚的刚度,隔振胶胶槽位于两个凹槽之间的顶棚横梁处,且长形胶槽呈线性布置,充满顶棚相邻两个凹槽的整个区间。由于制造和装配误差,顶棚和顶棚横梁之间的间隙不可能均匀一致,线性涂胶槽的隔振胶易在该区域产生相反的作用力,导致顶棚和顶棚横梁之间不易粘接固定,粘接不牢固,且线性涂胶槽的涂胶用量较多,导致整车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的顶棚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车辆的顶棚组件的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顶棚组件,包括:

顶棚本体,所述顶棚本体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且在宽度方向上间隔开布置的多个凹槽;

至少一个横梁,所述横梁沿所述顶棚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且与所述顶棚本体粘接,所述横梁的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凹槽之间的部分形成涂胶区域,其中,所述涂胶区域的一侧设有一个第一涂胶槽,所述涂胶区域的另一侧设有两个沿所述顶棚本体的宽度方向间隔开布置的第二涂胶槽,所述第一涂胶槽和所述第二涂胶槽的长度分别小于相邻两个所述凹槽之间间隔的距离。

进一步地,在所述顶棚本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涂胶槽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涂胶槽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涂胶槽的长度小于两个所述第二涂胶槽之间间隔的距离。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二涂胶槽相对于所述第一涂胶槽对称设在所述第一涂胶槽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涂胶槽设在相邻两个所述凹槽之间的中心位置。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第二涂胶槽分别与邻近一侧的所述凹槽在所述顶棚本体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涂胶槽与所述第二涂胶槽形状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车辆的顶棚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顶棚组件,通过在横梁上合理设置涂胶槽,可以有效解决顶棚和横梁之间间隙不均匀导致的粘接反作用力问题,提高粘接强度和可靠性,使顶棚和横梁粘接更牢固,同时,通过设置的涂胶槽涂胶能够减少隔振胶的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车辆顶棚组件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车辆顶棚组件示意图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顶棚组件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顶棚组件示意图局部B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车辆顶棚1;顶棚凹槽2;顶棚横梁3;涂胶槽4;

车辆的顶棚组件100;

顶棚本体10;凹槽11;

横梁20;第一涂胶槽21;第二涂胶槽2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是本申请的申请人基于以下事实和发现所作出的发明创造。

汽车顶棚为大面积的薄板金件,顶棚和横梁之间通过隔振胶连接,隔振胶经烘烤后将顶棚和顶棚横梁粘接固定,以此来提高顶棚的刚度,减少顶棚局部模态的产生,从而提升整车舒适性。

目前常用的顶棚横梁3与车辆顶棚1的连接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车辆顶棚1通常设计有多道顶棚凹槽2,用来提高车辆顶棚1刚度,隔振胶胶槽即涂胶槽4位于顶棚横梁3的两侧,且涂胶槽4呈线性布置,充满车辆顶棚1相邻两个顶棚凹槽2的整个区间。由于制造和装配误差,车辆顶棚1和顶棚横梁3之间的间隙不可能均匀一致,线性涂胶槽4的隔振胶可能在该区域产生相反的作用力,导致车辆顶棚1和顶棚横梁3之间无法粘接固定。线性涂胶用量也多,导致整车成本提高。

基于此,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长期研究和发现,得出如下发明创造。

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顶棚组件100。

如图3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顶棚组件100包括顶棚本体10和至少一个横梁20。

具体而言,顶棚本体10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且在宽度方向上间隔开布置的多个凹槽11,横梁20沿顶棚本体10的宽度方向延伸且与顶棚本体10粘接,横梁20的位于相邻两个凹槽11之间的部分形成涂胶区域,其中,涂胶区域的一侧设有一个第一涂胶槽21,涂胶区域的另一侧设有两个沿顶棚本体10的宽度方向间隔开布置的第二涂胶槽22,第一涂胶槽21和第二涂胶槽22的长度分别小于相邻两个凹槽11之间间隔的距离。

也就是说,车辆的顶棚组件100主要由顶棚本体10和顶棚本体10上粘接的横梁20构成。其中,顶棚本体10上设置有多个凹槽11,且凹槽11顺着顶棚本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凹槽11在顶棚本体10的宽度方向上根据需要合理间隔分布。横梁20顺着顶棚本体10的宽度方向延伸,横梁20与顶棚本体10粘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在相邻两个凹槽11之间的横梁20位置上设置有涂胶区域,涂胶区域由两侧的涂胶槽组成,在涂胶区域的一侧有一个第一涂胶槽21,另一侧有两个第二涂胶槽22,且两个第二涂胶槽22顺着顶棚本体10的宽度方向间隔出合理间距分布,第一涂胶槽21和第二涂胶槽22的长度都小于相邻两个凹槽11之间的间距。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顶棚组件100,通过在横梁20上合理设置涂胶槽,可以有效解决顶棚本体10和横梁20之间间隙不均匀导致的粘接反作用力问题,提高顶棚本体10和横梁20的粘接强度和可靠性,使顶棚本体10和横梁20粘接更牢固,同时,能够减少隔振胶的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顶棚本体10的宽度方向上,第一涂胶槽21位于两个第二涂胶槽22之间。

具体地,如图4所示,在顶棚本体10的宽度方向上,第一涂胶槽21在两个第二涂胶槽22所在直线上的投影位于两个第二涂胶槽22之间。

可选地,第一涂胶槽21的长度小于两个第二涂胶槽22之间间隔的距离,优选地,两个第二涂胶槽22相对于第一涂胶槽21对称设在第一涂胶槽21的两端。

具体来说,如图4所示,第一涂胶槽21的长度不应过大,应小于两个第二涂胶槽22之间的间距。两个第二涂胶槽22布置在第一涂胶槽21的两端且关于第一涂胶槽21对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涂胶槽21设在相邻两个凹槽11之间的中心位置,优选地,每个第二涂胶槽22分别与邻近一侧的凹槽11在顶棚本体10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开。

具体地,在相邻两个凹槽11之间的中心位置处的横梁20上设有第一涂胶槽21,每个第二涂胶槽22在顶棚本体10的宽度方向上和邻近的凹槽11间隔出合适的距离。也就是说,第一涂胶槽21和第二涂胶槽22同样设计在横梁20的两侧,位于顶棚本体10的两个凹槽11之间的横梁区域设计有三点涂胶槽,其中两点位于横梁20的一侧,另一点位于横梁20的另一侧,三个涂胶点呈三角形。由此,三点式的涂胶槽通过点粘接可以有效解决顶棚本体10和横梁20之间间隙不均匀导致的粘接反作用力问题,提高粘接强度和可靠性,同时通过隔振胶点粘接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优选地,第一涂胶槽21与第二涂胶槽22形状相同。

也就是说,第一涂胶槽21和第二涂胶槽22的形状相同,相同形状的涂胶槽便于加工,工艺简单。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顶棚组件100,通过在横梁20上合理设置涂胶槽,在涂胶槽处涂胶将顶棚本体10和横梁20粘接在一起,可以有效解决顶棚本体10和横梁20之间间隙不均匀导致的粘接反作用力问题,使顶棚本体10和横梁20粘接更牢固。

总而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顶棚组件100,通过在横梁20上合理设置涂胶槽,可以提高顶棚本体10和横梁20的粘接强度和可靠性,使顶棚本体10和横梁20粘接更牢固,同时,能够减少隔振胶的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车辆的顶棚组件100,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车辆的顶棚组件100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即提高车辆顶棚本体10和横梁20的粘接强度和可靠性,使顶棚本体10和横梁20粘接更牢固,同时,能够减少隔振胶的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结构和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可以理解并且容易实现的,因此不再详细描述。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