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7336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副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副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副车架安装套管结构,往往采用副车架上板和副车架下板把安装套管夹在中间,副车架与车身连接后,安装配合面为副车架上板。副车架上板的强度较差、且不适宜对副车架上板整体进行提高强度的工艺,进而导致副车架上板容易损坏。

此外,副车架上板与车身之间的摩擦系数较低,车轮即使在受到轻微撞击时,副车架与车身之间也会发生相对滑动,进而发出异响,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副车架,该副车架稳定性高,且不容易与车身之间发生相对滑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副车架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副车架,包括:副车架下板;副车架上板,所述副车架上板设置在所述副车架下板的上方且所述副车架上板至少部分地与所述副车架下板间隔开以形成容纳腔;套管,所述套管的下端伸入所述容纳腔中且与所述副车架下板的内表面配合,所述套管的上端贯穿所述副车架上板以使所述套管的上端与车辆的车身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副车架,通过将套管的上端裸露出来,使得套管的上端直接与车身接触,可以方便地对套管进行提高强度和硬度的处理,进而提高了副车架与车身配合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套管的上端面高于所述副车架上板的上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套管的上端面设置有防滑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防滑纹为滚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滚齿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滚齿沿所述套管的径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副车架上板上设置有套管穿孔,所述套管的上端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设置在所述第二段的上方,且所述第一段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段的外径,所述第一段穿过所述套管穿孔,所述第二段的上端面与所述副车架上板的内表面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段的上端面与所述副车架上板的内表面焊接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套管的下端与所述副车架下板的内表面焊接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副车架,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的副车架,因此该车辆结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且减少了车辆在运动过程中的噪声,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驾驶人员的驾车感受。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套筒上端面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副车架100,副车架下板110,副车架上板120,套管130,第一段132,第二段1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相关技术中的副车架安装套管结构,往往采用副车架上板和副车架下板把安装套管夹在中间,副车架与车身连接后,安装配合面为副车架上板。副车架上板的强度较差、且不适宜对副车架上板整体进行提高强度的工艺,进而导致副车架上板容易损坏。

此外,副车架上板与车身之间的摩擦系数较低,车轮即使在受到轻微撞击时,副车架与车身之间也会发生相对滑动,进而发出异响。

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副车架100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100可以包括副车架下板110、副车架上板120和套管130。

其中,副车架上板120设置在副车架下板110的上方,且副车架上板120至少部分地与副车架下板110间隔开以形成容纳腔。

套管130设置在副车架上板120和副车架下板110之间,套管130可以支撑副车架上板120和副车架下板110。

具体地,套管130的下端伸入容纳腔中,且套管的下端与副车架下板的内表面配合,套管130的上端贯穿副车架上板120以使套管130的上端与车辆的车身配合。

也就是说,套管130不再与现有技术相同,隐藏在副车架上板120和副车架下板110之间,而是套管130的上端直接裸露出来,套管130的上端能够与车身接触,副车架100与车身的安装配合面为套管130的上端。

套管130的体积小、精度高,可以方便地对套管130进行热处理或其他机加工,以提高套管130的结构强度和防滑性。例如,可以对套管130的上端进行热处理,使得套管130上与车身接触的地方强度和硬度提高,提高副车架100与车身配合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副车架100,通过将套管130的上端裸露出来,使得套管130的上端直接与车身接触,可以方便地对套管130进行提高强度和硬度的处理,进而提高了副车架100与车身配合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套管130的上端面高于副车架上板120的上表面。由此,套管130的上端可以充分地与车身配合,提高了副车架100与车身配合的稳定性。

优选地,套管130的上端面设置有防滑纹。由此,可以有效地提高套筒的上端面的摩擦系数,副车架100与车身配合后不容易发生相对滑动,进而有效避免了轻微撞击而产生的异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中,如图3所示,防滑纹为滚齿131,滚齿131为多个且多个滚齿131均沿套管130的径向延伸。由此,副车架100无论受到什么方向的冲击,都能够保证套筒与车身之间具有足够的摩擦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副车架上板120上设置有套管穿孔,套管130的上端包括第一段132和第二段133,第一段132设置在第二段133的上方,且第一段132的外径小于第二段133的外径,第一段132穿过套管穿孔,第二段133的上端面与副车架上板120的内表面配合,第二段133的下端面与副车架下板110配合。

由此,既可以保证套管130仍能够支撑副车架上板120和副车架下板110,又可以确保套管130上端伸出副车架上板120以与车身配合。

进一步地,第二段133的上端面与副车架上板120的内表面焊接固定。也就是说,套管130的上端构造为阶梯结构,且阶梯面与副车架上板120的内表面焊接固定。由此,套管130可以牢固地配合在副车架上板120上,提高了副车架100整体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套管130的下端(也即,第二段133的下端面)与副车架下板110的内表面焊接固定。由此,套管130可以牢固地配合在副车架下板110上,提高了副车架下板110整体的稳定性。

下面简单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副车架100,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的副车架100,因此该车辆结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且减少了车辆在运动过程中的噪声,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驾驶人员的驾车感受。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