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减震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5952发布日期:2018-08-10 22:28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装置,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车辆减震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电动三轮车,为了减少行车中的颠簸,市场上推出了各种在电动车加装减震装置的做法,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提高驾驶的舒适度,但大多数都是通过减震后置的方式,对于提高驾驶的舒适度以及针对更大的节省和使用后部空间,目前还没有更好的方案。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动车减震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车辆减震装置及车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辆减震装置,包括:支撑梁;

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的支撑梁上,二者形成X形结构;

减震机构,所述的减震机构一端连接于所述的支撑梁的下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的连接杆的前端。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连接杆的水平投影呈V字形,包括有第一水平段、倾斜段和第二水平段;

所述支撑梁为直线状、多线段连接成的凹凸状或弧线状;

所述连接杆的两个倾斜段的中间与支撑梁可转动连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减震机构包括活塞以及套接于活塞外围的弹性件。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支撑梁下侧和所述的连接杆的前端分别设置有一弹簧支架,所述的减震机构两端分别与弹簧支架相连接,所述的弹簧支架通过第一插销铰链连接于连接杆上。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还包括侧板,所述的侧板设置于所述减震机构的两侧,所述的侧板设有滑动槽,所述的第一插销两端滑动设置于滑动槽内。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梁上固设有固定块,所述的固定块设有相对的通孔,及穿过所述通孔并铰链连接于固定块的第二插销,所述第二插销两端连接连接杆。

一种车辆,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减震装置。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还包括固定于车辆的前车架的驱动杆,所述的驱动杆包括两平行设置的液压杆。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连接杆的第二水平段的上方固定有座椅,其包括有座位、可调角度的靠背和对称设置的扶手;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梁的下末端与车辆的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后车架上设置有电池仓、驱动机构、后车轴,后车轴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车轮;

所述支撑梁的上末端与所述前车架相连,前车架的上方设置有转向控制装置、前车架的下方设置有前车轮机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连接杆通过铰链连接到固定块上,实现了受力时的转动,再通过弹簧支架与减震机构的连接处将受力传递到前置的减震机构,减震机构设置的具有收缩性的活塞以及弹性件配合工作,起到了减震和缓冲的效果,整个结构把减震后座减震也设计在前面,使驾驶座能够节省更多的空间,可以使用更大的电池,使车的整体外观更加美观,更重要的是提高了驾驶的舒适度和结构的新颖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辆减震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辆减震装置的A-A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 电池仓 2 支撑梁

3 连接杆 4 减震机构

5 活塞 6 弹性件

7 弹簧支架 8 第一插销

9 侧板 10 滑动槽

11 固定块 12 通孔

13 驱动杆 14 液压杆

15 座椅 16 脚踏板

17 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如图1至如图2所示,一种车辆减震装置,包括:支撑梁2、连接杆3,连接杆3可转动的连接于支撑梁2上,二者形成X形结构;还包括减震机构4,减震机构4一端连接于支撑梁2的下侧,另一端连接于连接杆3的前端。

具体地,连接杆3的水平投影呈V字形,包括有第一水平段、倾斜段和第二水平段;

具体地,支撑梁2为直线状、多线段连接成的凹凸状或弧线状;

具体地,连接杆3的两个倾斜段的中间与支撑梁2可转动连接。

具体地,车架由硬度较大的金属材质制成,机械强度高,耐久性好,不易老化,尺寸稳定性佳,不易受到损伤,不易沾染灰尘及污物;支撑梁2、连接杆3均采用刚性件制成,稳定性佳、不易发生形变的材质。为了降低车身自重,可以采用如碳纤维的材质。

具体地,减震机构4包括活塞5以及套接于活塞5外围的弹性件6,活塞5包括可伸缩的活塞杆17,活塞杆17一端连接到弹簧支架7,另一端连接到活塞5,弹性件6一端连接到弹簧支架7,另一端套接在活塞5的外端,当减震机构4受力时,套接在活塞5外围的弹性件6被压缩,减少车辆摆动的幅度,活塞杆17随着弹性件6被压缩而收缩,活塞杆17与活塞5的配合限制弹性件6移动的方向以及振动的范围,增加减震的稳定性,防止弹性件6由于过度拉伸或者过度压缩以及方向的任意摆动影响了弹性件6的寿命以及减震的效果。

在另一实施例中,减震机构4包括有活塞结构阻尼件、弹簧件,弹簧件套在活塞结构阻尼件的外侧,活塞结构阻尼件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梁2、连接杆3铰接。如图1所示,通过柱形的活塞结构阻尼件、支撑梁2、连接杆3形成一个不稳定的四边形,当受力时,可以发生形变,即四边形的形状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包括四个变得夹角的改变,还包括活塞结构阻尼件所代表的一边的长度的变化。从而实现了减震。

在另一实施例中,支撑梁2、连接杆3的对称线与活塞结构阻尼件三个边形成三角形,由于活塞结构阻尼件的长度可变,也可以实现形变,从而实现减震。

在另一实施例中,减震机构4为连接弹簧支架7两端的弹性件6,当减震机构4受力时,弹簧支架7两端的弹性件6被压缩,减少了车辆摆动的幅度,实现车辆的减震,减震机构4起到缓冲的效果。

具体地,支撑梁2下侧和连接杆3的前端分别设置有一弹簧支架7,减震机构4两端分别与弹簧支架7相连接,弹簧支架7通过第一插销8铰链连接于连接杆3上,当行车遇到颠簸时减震机构4对应的弹性件6被压缩或拉伸时,第一插销8所在位置的铰接点与减震机构4一同在设定的滑槽10内上下移动,铰接处连接的连接杆3以第二插销为支点进行旋转,这样不会限制减震机构4的弹性件6的伸缩,为弹性件6自由伸缩实现减震提供了条件。

具体地,车辆减震装置还包括侧板9,侧板9设置于所述减震机构4的两侧,侧板9设有滑动槽10,第一插销8两端滑动设置于滑动槽10内,当行车遇到颠簸时,减震机构4在滑动槽10内上下移动,实现减震和缓冲的效果。

具体地,支撑梁2上固设有固定块11,固定块11设有相对的通孔12,及穿过所述通孔12并铰链连接于固定块11的第二插销,第二插销两端连接连接杆3。当行车遇到颠簸时,连接杆3以第二插销为支点进行旋转,再通过连接杆3前端与减震机构4的第一插销8铰接处将力传递到减震机构4,减震机构4释放的能量最终通过连接杆3的旋转释放出来,实现减震。

本方案连接杆通过铰链连接到固定块上,实现了受力时的转动,再通过弹簧支架与减震机构的连接处将受力传递到前置的减震机构,减震机构设置的具有收缩性的活塞以及弹性件配合工作,起到了减震和缓冲的效果,整个结构把减震后座减震也设计在前面,使驾驶座能够节省更多的空间,可以使用更大的电池,使车的整体外观更加美观,更重要的是提高了驾驶的舒适度和结构的新颖性。

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辆减震装置。该车辆减震装置不仅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三轮电动车中,也可以应用于二轮电动车,二轮车或其他类型的机动车辆上,起到减震前置的作用。

具体地,还包括固定于车辆的前车架的驱动杆13,驱动杆13包括两平行设置的液压杆14,当受到震动时,液压杆14往下压,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液压杆14也可以由气压减震装置替代。

具体地,连接杆3后端连接有承重的座椅15。当座椅15受到冲击时,连接杆3的以第二插销为支点旋转,连接杆3前端上抬,通过连接杆3前端与减震机构4的插销8连接处将力传递给减震机构4,减震机构4套接在活塞5外围的弹性件6被压缩,减少车辆摆动的幅度,活塞杆15随着弹性件6被压缩而收缩,活塞杆17与活塞5的配合限制弹性件6移动的方向以及振动的范围,增加减震的稳定性,防止弹性件6由于过度拉伸或者过度压缩以及方向的任意摆动影响了弹性件6的寿命以及减震的效果,此时的减震机构4与连接杆3的旋转起到减震和缓冲的效果。

具体地,连接杆3的第二水平段的上方固定有座椅15,其包括有座位、可调角度的靠背和对称设置的扶手;

具体地,支撑梁的下末端与车辆的后车架固定连接,后车架机构包括有后车轴,与后车轴相连的两个后车轮,后车轮上还设置有挡泥板,挡泥板为可选件,还包括有电池仓1,电池仓1内放置有动力电池,还包括有动力组件,如电机组件,还包括有与电机组件相连的传动组件,传动组件与后车轴相连,传动组建驱动后车轴转动。

具体地,动力电池选用具有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高、重量轻、高低温适应性强优点的电池,可以是铅酸电池也可以是锂离子电池也可以是燃料电池。

具体地,后车架机构的尾部还包括有后车篮,方便承载货物。

具体地,后车架机构的顶部与座椅之间具有间隙,当减震机构4压缩到极限最大限度时候,后车架机构的顶部与座椅之间依然具有间隙,这个间隙的阈值根据设计标准而定,避免突然的颠簸而导致后车架机构与座椅产生碰撞。

具体地,座位底板上设置有柔性坐垫,坐垫表面设计为符合人体流体线条的弧线状,提高驾驶时的舒适性。

具体地,靠背中部稍微凸起,可以给驾驶者倚靠支撑,而且靠背也是由柔性材料做成,靠背与对称设置的扶手均铰链连接于座椅上,可以根据个人需求来调节靠背和扶手的角度,以达到驾驶者的舒适最大值。

具体地,连接杆3底部连接有脚踏板16,提供放置双脚的位置,脚踏板的表面还可以设置防滑突起,脚踏板的前端上翘,提高了驾驶的舒适性。

拓展而言,减震机构4可以设置两个,即连接杆的前末端呈分叉状,每个分叉末端分别设置有减震机构4。

本方案的车辆减震装置将减震机构前置,减震机构设置的具有收缩性的活塞以及弹性件配合工作,起到了减震和缓冲的效果,整个结构把减震后座减震也设计在前面,使驾驶座能够节省更多的空间,可以使用更大的电池,使车的整体外观更加美观,更重要的是提高了驾驶的舒适度和结构的新颖性。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