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省力运输的车辆构造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58461发布日期:2019-05-24 21:29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车辆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现省力运输的车辆构造和方法。



背景技术:

]据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br>《三国志·蜀书·后主禅传》等史记记载,智慧先人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能载重物翻山越岭而人不多劳,此物距今已有1700多年依旧脍炙人口却无缘得见真面目,众多爱好者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记载这段传奇寄托慕情,小说有《三国演义》,电视剧也有《三国演义》,此物工艺在史记里有部分记载,但众多爱好者无法还原真相,无法还原精髓,其作品依旧高度依赖外力作用,省力效果极微,无法真正实现载重物翻山越岭而人不多劳的目的,以致于不少人说“此乃子虚乌有之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省力运输的车辆构造和方法。为了实现车辆的省力运输,专门设计了一种专用的支撑足,此支撑足为带轴孔的不等边扇形构件,支撑足的轴孔套在承重轴上,车辆行进中车体被地面凸起面垫高时,或支撑足遇凹地面时,支撑足总能自动以长边向短边的方向移动,且其圆弧形触地面(1)随时保持和地面接触,且长边和短边始终保持在以轴孔中心为重心的重心线两侧,套在承重轴上的支撑足,当车辆被车体上的条状支撑件(11)垫高后,利用外力通过承重轴将车体转架到支撑足上,此时支撑足为车体的悬空回转创造了无障碍的转动空间,也为车体的悬空回转争取了时间。此省力运输车是前后摇摆的行进方式,为了配合支撑足产生省力效果,在车体下靠前方或靠后方设置了条状支撑件(11),起到适当时机撑高车体的作用,储物箱下面的脚(8)为带有弧状触地面的构件,车体在悬空转动时,最大限度的减少了车体和地面产生摩擦障碍的空间,和延长了悬空转动的时间,当车辆需要转向时,外力通过手控把手(12)摆动车体,使车体整体滚动经过条状支撑件(11)到达条状转向件(10)的凸起面,此时拽动车辆达到轻松转向的目的,车辆转向时,支撑足在部分场景中会产生阻碍车体转动的情况,可利用车辕通过绳子系上销或孔(3)对支撑足进行限位,或把绳子引到手控把手(12)附近,需要时手动控制,货物装车后,除支撑足外的整车重心为点画一条经过脚(8)弧面的圆心的直线,此直线和脚(8)的触地弧面相交,重心到弧面相交点的距离须比圆心到弧面相交点的距离短,也就是重心在脚(8)的触地弧面和弧的圆心之间,则车辆在斜坡上不至于往坡下滚,坡度越大,其它数值不变的情况下,重心要求越低,用这个方法做位置关系安排,也起到车辆摇摆行进过程产生重力势能的作用,达到省力运行的目的。可选地,手握手控把手(12)摇摆车辆载物上坡,当条状支撑件(11)的斜面部分和平面部分依次到达地面并撑起车辆时,用力推动手控把手(12),车体受力后通过承重轴(4)架到支撑足上(此时是假定人在车辆行进的前方,带斜面的支撑件在行进方向的车辆后方位置),此时因为重力势能和外力的持续作用,架在承重轴(4)上的车体产生悬空回转(往后翻),车体着地后,借助新产生的重力势能和外力施加,车体往坡上滚进,条状支撑件(11)再次到达地面撑起车辆,如此往复,车辆省力地载物上坡。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随机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实施范围,故凡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包括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省力运输的车辆构造和方法,为了实现车辆的省力运输,专门设计了一种专用的支撑足,此支撑足为带轴孔的不等边扇形构件,此省力运输车是前后摇摆的行进方式,弧形的触地车体通过外力摇摆,使车辆被车体上的辅助件垫高后,利用外力通过承重轴将车体转架到支撑足上,此时支撑足为车体的悬空回转创造了无障碍的转动空间,也为车体的悬空回转争取了时间,此时再利用外力和车体转动后产生的重力势能而使车体回转,车体着地后,利用外力和重力势能使车体再次转动,车体下的辅助件再次把车体垫起,进入二次循环,从而达到连续不断的省力运行目的,解决了载重物翻山越岭而人不多劳的难题。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黄文鹏
技术研发日:2019.01.21
技术公布日:2019.05.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