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平衡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01902发布日期:2020-12-25 08:03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电动平衡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衡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平衡车。



背景技术:

平衡车,又叫体感车、思维车,其运作原理主要是建立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的基本原理上,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利用伺服控制系统,精确地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平衡。

平衡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代步工具,广受人们的喜爱。但是,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使用平衡车时,其颠簸幅度较大,易导致站立在平衡车上的使用者容易因重心不稳而产生晃动,甚至跌落,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电动平衡车,该电动平衡车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能够在崎岖路段上平稳行驶,具有较好的用户使用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平衡车,包括:

底板;

踏板组件,所述踏板组件与所述底板相平行间隔设置;及,

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连接于所述底板的端部并与所述踏板组件相连接,用于减少所述踏板组件的震动幅度。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块、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连接块连接于所述踏板组件并与所述底板相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块面向所述底板的一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底板面向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侧;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块面向所述底板的一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底板面向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相平行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块背向所述踏板组件的一侧开设有凹槽,且所述凹槽的槽口面向所述底板;所述底板的端部形成有向所述凹槽所处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能够伸入至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端部设有第二凸部及第三凸部,所述第二凸部及所述第三凸部分别位于所述底板相对称的两侧面;所述第一弹性件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弹性件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凸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块相对称的两侧延伸形成有第四凸部及第五凸部,所述第一弹性件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四凸部,所述第二弹性件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五凸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凸部面向所述底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杆状体,所述第一杆状体沿轴向穿设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内,并与所述底板相间隔设置;及,

所述第五凸部面向所述底板的一侧设有第二杆状体,所述第二杆状体沿轴向穿设于所述第二弹性件内,并与所述底板相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面向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套管及第二套管,所述第一杆状体远离所述第四凸部的一端沿轴向伸入至所述第一套管内并与所述底板相间隔;所述第二杆状体远离所述第五凸部的一端沿轴向伸入至所述第二套管内并与所述底板相间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件及所述第二弹性件均为螺旋式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踏板组件包括:脚踏板及第二杆件,所述脚踏板装设于所述第二杆件背向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杆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减震机构,且所述第二杆件与所述底板相平行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平衡车还包括车轮组件,所述车轮组件通过轮轴连接于所述底板。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提供的一种电动平衡车,是通过将踏板组件与底板之间相平行间隔设置,同时底板及踏板组件的同侧端部均与减震机构相连接,减震机构与底板、踏板组件均相垂直,以在崎岖路段上行驶时能够基于减震机构来达到减轻踏板组件震动幅度的目的,进而能够避免使用者因重心不稳而出现晃动甚至跌落的状况,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电动平衡车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动平衡车局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减震机构的示意图。

100、电动平衡车;10、底板;11、第一凸部;12、第二凸部;13、第三凸部;14、第一套管;15、第二套管;20、踏板组件;21、脚踏板;22、第二杆件;30、第一杆件;40、减震机构;41、第一连接块;411、凹槽;4111、槽口;412、第四凸部;4121、第一杆状体;413、第五凸部;4131、第二杆状体;42、第一弹性件;43、第二弹性件;50、车轮组件;51、左车轮;52、右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电动平衡车100,该电动平衡车100的结构简单,能够在崎岖不平的路段上保持平稳行驶,具有较好的用户体验效果。

该电动平衡车100包括:底板10、踏板组件20及减震机构40,减震机构40连接在底板10的端部并与底板10之间相垂直设置;踏板组件20与减震机构40相连接,踏板组件20与底板10之间相平行间隔设置,减震机构40的作用在于减轻踏板组件20的震动幅度。

可以理解的,踏板组件20及减震机构40的数量均为两个,各个减震机构40相对称设置在底板10的轴向两端,各个踏板组件20一一对应连接在各个减震机构40上并均与底板10之间相平行间隔设置,并且各个踏板组件20均位于两个减震机构40中间区域内。

可以理解的,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时,底板10会由于地面的起伏而上下抖动,此时,减震机构40能够基于自身受力压缩所产生的弹性形变而形成相应的弹力,进而基于所形成的弹力来抵消作用在踏板组件20上的作用力,进一步的令踏板组件20受到更小的外力,从而达到减少踏板组件20震动幅度的效果。

其中,该电动平衡车100还包括有第一杆件30,该第一杆件30的一端连接在踏板组件20面向底板10的一侧,另一端连接在底板10面向踏板组件20的一侧,能够对踏板组件20起到支撑作用。

其中,该踏板组件20包括:脚踏板21及第二杆件22,脚踏板21装设在第二杆件22背向底板10的一侧,脚踏板21能够为使用者提供站立的平台;第二杆件22的一端连接在减震机构40上,另一端穿设在第一杆件30远离底板10的一端,并且第二杆件22与底板10之间相平行间隔设置。可以理解的,第一杆件30与第二杆件22之间为柔性连接,即:第二杆件22与第一杆件30之间所形成的夹角能够因外力作用而发生变化。

请一并参阅图3,该减震机构40包括:第一连接块41、第一弹性件42及第二弹性件43,第一连接块41连接在踏板组件20上并与底板10之间相间隔设置;第一弹性件42的一端连接在第一连接块41面向底板10的一侧,另一端连接在底板10面向第一连接块41的一侧;第二弹性件43的一端连接在第一连接块41面向底板10的一侧,另一端连接在底板10面向第一连接块41的一侧;第一弹性件42与第二弹性件43之间相互平行间隔设置,并且第一弹性件42及第二弹性件43均位于底板10的端部位置处。另外,该第一弹性件42及第二弹性件43均优选为:螺旋式弹簧。可以理解的,第二杆件22远离第一杆件30的端部连接在第一连接块41上,以使第二杆件22能够与第一连接块41呈一体化设置。

其中,该第一连接块41背向踏板组件20的一侧开设有凹槽411,该凹槽411的槽口4111方向面向底板10,该凹槽411具有导向作用;同时,底板10的端部形成有向该凹槽411所处方向延伸的第一凸部11,第一凸部11的形状与凹槽411的形成相适配,以便于该第一凸部11能够伸入至凹槽411内。

其中,在底板10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凸部12及第三凸部13,第二凸部12及第三凸部13分别位于底板10相对称的两侧面,即:第二凸部12及第三凸部13分别位于第一凸部11的两侧;第一弹性件42远离第一连接块41的一端连接在第二凸部12上,第二弹性件43远离第一连接块41的一端连接在第三凸部13上。可以理解的,当用户在崎岖路段使用该电动平衡车100时,底板10因底面起伏而上下抖动,第一弹性件42与第二弹性件43均为因自身弹性形变而生成相应的弹力,进而基于所产生的弹力抵消脚踏板21所受到的外力,从而减少脚踏板21的震动幅度。

其中,在第一连接块41的相对称两侧延伸形成有第四凸部412及第五凸部413,第四凸部412与第二凸部12之间相正对设置,第一弹性件42远离底板10的一端连接在第四凸部412面向底板10的一侧;第五凸部413与第三凸部13之间相正对设置,第二弹性件43远离底板10的一端连接在第五凸部413面向底板10的一侧。

其中,第四凸部412面向第二凸部1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杆状体4121,该第一杆状体4121沿轴向穿设在第一弹性件42的内部,以防止第一弹性件42沿径向方向发生形变;第一杆状体4121与底板10之间相间隔设置,即:第一杆状体4121远离第四凸部412的一端与第二凸部12之间留置有供第一弹性件42发生弹性形变的间隔空间。另外,在第五凸部413面向第三凸部1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杆状体4131,该第二杆状体4131沿轴向穿设在第二弹性件43的内部,以防止第二弹性件43沿径向方向发生形变;第二杆状体4131与底板10之间相间隔设置,即:第二杆状体4131远离第五凸部413的一端与第三凸部13之间留置有供第二弹性件43发生弹性形变的间隔空间。

其中,底板10面向第一连接块41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套管14及第二套管15,具体地,第一套管14位于第二凸部12面向第四凸部412的一侧,第一杆状体4121远离第四凸部412的一端伸入至第一套管14内并与第二凸部12之间留置有间隔,以通过第一套管14对第一杆状体4121进行限位的同时也能够避免第一弹性件42沿径向方向发生形变;第二套管15位于第三凸部13面向第五凸部413的一侧,第二杆状体4131远离第五凸部413的一端伸入至第二套管15内并与第三凸部13之间留置有间隔,以通过第二套管15对第二杆状体4131进行限位的同时也能够避免第二弹性件43沿径向方向发生形变。

其中,该电动平衡车100还包括有:车轮组件50,该车轮组件50通过轮轴连接在底板10上。该车轮组件50包括:左车轮51及右车轮52,左车轮51及右车轮52均通过轮轴穿设在底板10相对称的两侧端部,即:左车轮51通过轮轴穿设在底板10左侧的第一凸部11上,右车轮52通过轮轴穿设在底板10右侧的第一凸部11上。

上述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电动平衡车100行驶在坑洼路段时的减震过程可描述为:

左车轮51及右车轮52在坑洼路面移动时,会由于地面的高低起伏而上下抖动;进而,底板10会基于左车轮51及右车轮52的上下抖动而上下抖动,此时,第一弹性件42及第二弹性件43均因受力压缩而产生弹性形变并形成相应的弹力,所形成的弹力能够抵消作用于脚踏板21上的外力以减少脚踏板21所受到的外力,进而能够有效减少脚踏板21上下抖动的幅度。

上述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电动平衡车100是通过将踏板组件20与底板10之间相平行间隔设置,并且底板10及踏板组件20的同侧端部均与减震机构40相连接,减震机构40与底板10、踏板组件20均相垂直,以在崎岖路段上行驶时能够基于减震机构40来达到减轻踏板组件20震动幅度的目的,进而能够避免使用者因重心不稳而出现晃动甚至跌落的状况,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