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轮架式机动二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6849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辅助轮架式机动二轮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特别是一种机动二轮车。
现有的机动二轮车均为敞开的摩托车,无封闭型二轮机动车。而摩托车虽体积小,速度快,但不能防风、避雨、防沙尘,也不能避免空气、环境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封闭型辅助轮架式机动二轮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辅助轮架式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在车体车架上整体连有封闭型车罩,车体车架中部设有一对可收放的辅助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封闭式结构,其驾驶舱用上翻式顶盖封闭,舱内可使用空调,净化空气、调节温度,可减少或消除风、雨、沙尘空气、温度等自然条件对驾乘人员的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可收放的辅助轮利于车辆安全、高速行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体积小,正常行驶时具有摩托车的一切特性、优点,同时克服了摩托车存在的缺陷。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
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可收放的辅助轮机械式手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可收放的辅助轮液压或气压直接式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可收放的辅助轮液压或气压间接式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可收放的辅助轮机械和液、气压复合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可收放的辅助轮电动直接式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可收放的辅助轮电动间接式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2,本实用新型在车体1车架上整体连有封闭型车罩2,车体1车架中部设有一对可收放的辅助轮3。该可收放的辅助轮3最好设置在车体1车架重心稍偏后的所在截面位置上,这样在车体1维修时可通过两辅助轮的支撑作用,使车体1后轮离地,便于维修。
可收放的辅助轮3可为手动机构,如图3、4,它由摇摆架4和辅助轮架5组成,其中摇摆架4由横梁6、摇摆杆7和手柄8构成,摇摆架4的横梁6通过轴承9与车体1车架相连,横梁6上设有手柄8,其两端固连有摇摆杆7,对应两摇摆杆7的位置在车体1对应两侧内壁均铰接连有由滑杆11、滑套12和辅助轮13构成的辅助轮架5,其两滑杆11一端分别与车体1对应两端内壁铰接,它们的另一端均连有辅助轮13。两滑杆11上均活动套装有各自的滑套12,且两滑套12分别与对应一侧的摇摆架4中的摇摆杆7铰接连接。上述两滑杆11外端通过连接套14连有轮轴15,两辅助轮13就安置在各自的轮轴15上,在轮轴15与滑杆11之间设有减振器16,这样可增加辅助轮13的活动度,便于转弯。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车辆在静止、起动、制动或路面状况不佳时,应放下可收放的辅助轮3,使车辆保持稳定。其过程如下,先扳动手柄8,使其带动横梁6转动,横梁6转动又带动两端摇摆杆7转动,两摇摆杆7转动就使两滑套12随摇摆杆7作弧线运动,就将滑杆11向下压下,使两辅助轮13着地,此时手柄8处的定位机构锁定,保持辅助轮13的下落位置。车辆高速行驶时,收起可收放的辅助轮3,故可增强车辆的灵活性、稳定性,提高行驶效率。
可收放的辅助轮3也可为液压或气压机构,它可是直接式机构,也可是间接式机构。其直接式机构如图5,它由油缸或气缸17、活塞柱18和辅助轮13组成,两油缸或气缸17固接在车体1车架中部的两侧内部,它们的上口分别通过各自的油管或气管19与高压油泵或气泵相连,它们的下口均连有各自的活塞柱18,两活塞柱18的下端分别与两辅助轮13的轮轴15相连。在活塞柱18内可设有减振弹簧20,使得活塞柱18具有减振作用。液压或气压间接式机构的可收放的辅助轮3如图6,它由油缸或气缸17、活塞柱18、摆动杆21和辅助轮13组成,两油缸或气缸17与车体1车架中部的两侧铰接连接,它们的上口分别通过各自的油管或气管19与高压油泵或气泵相连,它们的下口均连有各自的活塞柱18,两辅助轮13分别通过各自的摆动杆21与车体1车架中部两侧铰接,两活塞柱18的下端分别与两摆动杆21的中部铰接。工作时,启动高压油泵或气泵,使它们的活塞柱18向下做压出运动,从而将两辅助轮13着地。反之,可使两辅助轮13收起。
可收放的辅助轮3也可为机械和油、气压的复合机构,如图7,它由油缸或气缸17、活塞柱18、摆动杆21、摇臂22、手柄8和辅助轮13组成,两摆动杆21的一端分别与车体1车架中部的两侧铰接,它们的另一端均与各自的辅助轮13的轮轴15相连。它们的中部分别与两活塞柱18的下端铰接,两活塞柱18位于各自油缸或气缸17的下口,两油缸或气缸17的上口均通过油管或气管19与高压油泵或气泵相连,在两油缸或气缸17的外壁上分别铰接有两摇臂22的一端,两摇臂22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轴23连为一体,连接轴23上设有手柄8,同时连接轴23两端又通过铰接的两连接耳24与车体1车架中部两侧固接。这样在特殊情况下当高压油泵或气泵失效时,使它们的活塞柱18向下做压出运动,从而将两辅助轮13着地。反之,可使两辅助轮可通过操作手柄8来控制辅助轮13的收放。
可收放的辅助轮3还可为电动机构,它分直接式和间接式两种。其直接式电动机构如图8,它由蜗轮25、蜗杆26和辅助轮13组成,两蜗轮25的壳体分别固接在车体1车架中部两侧,两蜗轮25的轮轴与电机相连,两蜗轮25分别向下啮合连接有竖直的蜗杆26,两蜗杆26的下端分别与两辅助轮13的轮轴相连。可收放的辅助轮3的间接式电动机构如图9,它由蜗轮25、蜗杆26、摆动杆27和辅助轮13组成,两蜗轮25的壳体分别与车体1车架中部两侧铰接,两蜗轮25的轮轴与电机相连,两蜗轮25分别向下啮合连接有蜗杆26,摆动杆27一端亦与车体1车架中部两侧对应位置铰接,它们的另一端与各自辅助轮13的轮轴相连,两摆动杆27的中部就分别与两蜗杆26的下端铰接。其工作原理与可收放的辅助轮3的油压或气压机构相同,只是驱动源为电机而已。
权利要求1.一种辅助轮架式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在车体车架上整体连有封闭型车罩,车体车架中部设有一对可收放的辅助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轮架式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收放的辅助轮应设置在车体车架重心稍偏后的所在截面位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轮架式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可收放的辅助轮可为机械式手动机构,它由摇摆架和辅助轮架组成,其中摇摆架由横梁、摇摆杆和手柄构成,摇摆架的横梁通过轴承与车体底盘相连,横梁上设有手柄,其两端固连有摇摆杆,对应两摇摆杆的位置在车体对应两侧内壁均铰接连有由滑杆、滑套和辅助轮构成的辅助轮架,其两滑杆一端分别与车体对应两端内壁铰接,它们的另一端均连有辅助轮,两滑杆上均活动套装有各自的滑套,且两滑套分别与对应一侧的摇摆架中的摇摆杆铰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轮架式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轮架中的两滑杆外端通过连接套连有轮轴,两辅助轮就安置在各自的轮轴上,在轮轴与滑杆之间设有减振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轮架式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可收放的辅助轮的直接式液压或气压机构由油缸或气缸、活塞柱和辅助轮组成,两油缸或气缸固接在车体车架中部的两侧内部,它们的上口分别通过各自的油管或气管与高压油泵或气泵相连,它们的下口均连有各自的活塞柱,两活塞柱的下端分别与两辅助轮的轮轴相连,在活塞柱内可设有减振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轮架式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可收放的辅助轮的间接式液压或气压机构由油缸或气缸、活塞柱、摆动杆和辅助轮组成,两油缸或气缸与车体车架中部的两侧铰接连接,它们的上口分别通过各自的油管或气管与高压油泵或气泵相连,它们的下口均连有各自的活塞柱,两辅助轮分别通过各自的摆动杆与车体车架中部两侧铰接,两活塞柱的下端分别与两摆动杆的中部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轮架式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可收放的辅助轮可为机械和油、气压的复合机构,它由油缸或气缸、活塞柱、摆动杆、摇臂、手柄和辅助轮组成,两摆动杆的一端分别与车体车架中部的两侧铰接,它们的另一端均与各自的辅助轮的轮轴相连,它们的中部分别与两活塞柱的下端铰接,两活塞柱位于各自油缸或气缸的下口,两油缸或气缸的上口均通过油管或气管与高压油泵或气泵相连,在两油缸或气缸的外壁上分别铰接有两摇臂的一端,两摇臂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轴连为一体,连接轴上设有手柄,同时连接轴两端又通过铰接的两连接耳与车体车架中部两侧固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轮架式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可收放的辅助轮可为直接式电动机构,它由蜗轮、蜗杆和辅助轮组成,两蜗轮的壳体分别固接在车体车架中部两侧,两蜗轮的轮轴与电机相连,两蜗轮分别向下啮合连接有竖直的蜗杆,两蜗杆的下端分别与两辅助轮的轮轴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轮架式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可收放的辅助轮可为间接式电动机构,它由蜗轮、蜗杆、摆动杆和辅助轮组成,两蜗轮的壳体分别与车体车架中部两侧铰接,两蜗轮的轮轴与电机相连,两蜗轮分别向下啮合连接有蜗杆,摆动杆一端亦与车体车架中部两侧对应位置铰接,它们的另一端与各自辅助轮的轮轴相连,两摆动杆的中部就分别与两蜗杆的下端铰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辅助轮架式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在车体车架上整体连有封闭型车罩,车体车架中部设有一对可收放的辅助轮。本实用新型采用封闭式结构,其驾驶舱用上翻式顶盖封闭,舱内可使用空调,净化空气、调节温度,可减少或消除风、雨、沙尘空气、温度等自然条件对驾乘人员的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可收放的辅助轮利于车辆安全、高速行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正常行驶时具有摩托车的一切特性、优点,同时克服了摩托车存在的缺陷。
文档编号B62K11/00GK2350283SQ98242358
公开日1999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1998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1998年9月22日
发明者徐劲松 申请人:徐劲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