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包车的可调式卡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7383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箱包车的可调式卡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箱包车的可调式卡紧装置,尤指一种可配合不同规格皮箱使用的箱包车卡紧装置。
一般远途旅游时,大都需使用可容置大量物品,且可拉动拖行的行李皮箱,来作为装载行李的用品,然而传统的行李皮箱装置,其皮箱与托架间是呈固定的结合形态,无法任意拆组,所以传统的行李皮箱仅适用单一规格的皮箱,在使用上有一定的限制与不便之处,又另有人设计出一种可让皮箱与托架得以分离的箱包车装置,来改善传统行李皮箱无法自行拆组的缺陷,然而一般的箱包车虽可让皮箱与托架分离,但托架所能承载的皮箱大小亦属固定,无法配合承载不同大小的皮箱,故传统箱包车在使用上亦无法解决不同大小行李皮箱所产生的问题,有进一步改良的必要。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包车的可调式卡紧装置,其可根据皮箱的不同大小进行调整,而将皮箱卡扣在车的托架上,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包车的可调式卡紧装置,其能将皮箱固定在车上而不易掉落。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箱包车的可调式卡紧装置,其特点是主要包含有一背板,于背板的一侧面上设置有沿背板纵向延伸的连续齿部;又于背板形成齿部的一侧面上设置有一可沿背板的纵向移动的卡紧钩块,于卡紧钩块异于朝向背板一侧面的顶缘处,弯折形成有一上钩部;另于卡紧钩块上设置有一与背板相对的卡扣块,于卡扣块朝向背板且与背板上齿部相对的位置处,形成有可与背板齿部相啮合的齿部,又于卡紧钩块与卡扣块间设置有复位弹簧;再于卡紧钩块上另设置有一与卡扣块相互重叠的按钮块,于卡扣块与按钮块相叠的侧面上各形成有相对的斜面,并于卡扣块与按钮块间设置有弹簧。
前述的箱包车的可调式卡紧装置,其中,背板的中央位置处设置有一纵向的透孔。
前述的箱包车的可调式卡紧装置,其中,背板的齿部是为两道,并且分别设置于透孔的两侧。
前述的箱包车的可调式卡紧装置,其中,背板及卡扣块的齿部均呈三角形的倾斜齿状。
前述的箱包车的可调式卡紧装置,其中,背板上设置有纵向的导孔,于卡紧钩块朝向背板的一侧面上凸设形成有可入导孔的导块,又于背板的另侧面上设置有一后盖板,于后盖板上穿设有螺入卡紧钩块导块的螺栓。
前述的箱包车的可调式卡紧装置,其中,卡紧钩块朝向背板的侧面上,凹设形成有一可同时容置卡扣块及按钮块的凹槽,并且按钮块的一端是伸出卡紧钩块的凹槽外。
前述的箱包车的可调式卡紧装置,其中,卡紧钩块与卡扣块相对的侧面上各形成有可供复位弹簧两端套入或伸入其中的弹簧定位柱及弹簧容槽。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箱包车卡紧装置的背板上设置有纵向的齿部,并设置一可沿背板纵向移动的卡紧钩块,同时于卡紧钩块上设置可与背板的齿部相互啮合卡扣的卡扣块,并于卡紧钩块与卡扣块间设置复位弹簧,以此可利用背板与卡扣块齿部间的相互卡扣啮合,使卡紧钩块定位于背板的不同位置上,可配合不同规格的皮箱组设于托架上,因此能承载不同大小的皮箱,并能将皮箱固定在车上而不易掉落,从而达到扩大箱包车使用范围与灵活性的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箱包车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卡紧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卡紧钩块另一面的立体外观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卡紧装置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下压卡紧钩块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卡紧装置调整时的剖面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箱包车的可调式卡紧装置,请配合参看
图1,由图中可看到,配合本实用新型卡紧装置20的箱包车10主要是设置有一可伸缩变更长度的托架12,于托架12底端设置有滚轮,让托架12得以被拖行移动,又于托架12的底端设置有一向上钩起的下钩部14,而卡紧装置20则是设置于托架12上与下钩部14相对的位置处,其中卡紧装置20的具体构造可参见如图2、图4所示,其主要是包含有一固设于托架12上的背板21,于背板21中央位置处设置有一纵向的透孔212,于背板21朝向下钩部14的一侧面,位于透孔212两侧的位置处设置有两相平行且沿背板21纵向向下延伸的连续齿部214、215,并且齿部214、215可呈三角形的倾斜齿状。
又于背板21形成齿部214、215的一侧面上设置有一可沿背板21纵向移动的卡紧钩块22,于卡紧钩块22异于朝向背板21一侧面的顶缘处,向下弯折形成一与下钩部14相对的上钩部222,以便通过上钩部222与托架12下钩部14的相互配合,来共同夹制皮箱40(如
图1所示);而卡紧钩块22与背板21间的结合装置,主要是可于背板21上设置有两纵向的导孔216、217,而于卡紧钩块22朝向背板21的一侧面上则凸设形成有可分别伸入两导孔216、217的导块228、229,并于背板21的另侧面上设置有一后盖板23,如此以螺栓贯穿后盖板23而螺入卡紧钩块22的导块228、229上后,便可将卡紧钩块22组设在背板21上,并且使卡紧钩块22能沿背板12的导孔216、217相对背板12纵向移动。
又于卡紧钩块22朝向背板21的侧面上凹设形成有一凹槽224,请配合参看图2及图3,于凹槽224内则设置有一卡扣块24,于该卡扣块24朝向背板21且与背板21上两齿部214、215相对的位置处,形成有两道可与背板21齿部214、215相啮合卡扣的齿部242、243,其中卡扣块24上的齿部242、243相对于背板21的齿部214、215,亦可呈三角形倾斜的连续齿状,又于卡紧钩块22与卡扣块24间设置有一复位弹簧25,以此利用复位弹簧25的推力,可让卡扣块24上的齿部242、243紧密地与背板21上的齿部214、215卡扣啮合,同时为使卡紧钩块22与卡扣块24间所设置的复位弹簧25具有良好的定位效果,于卡紧钩块22与卡扣块24相对的侧面上各形成有可供复位弹簧25两端套入或伸入其中的弹簧定位柱226及弹簧容槽246。
另于卡紧钩块22的凹槽224内另设置有一按钮块26,请配合参看图2、图3及图4,其中该按钮块26与卡扣块24是相互重叠容置于卡紧钩块22的凹槽224中,并且按钮块26的一端是伸出卡紧钩块22的凹槽224之外,让使用者能由卡紧钩块22的外侧按压按钮块26,又于卡扣块24与按钮块26相叠的侧面上各形成有相对的斜面244、245、262、263,并于卡扣块24与按钮块26间亦设置有弹簧27、272。
当将卡紧装置20的各构件组设完成后,请参看图2、图3及图4,可利用卡紧钩块22与卡扣块24间复位弹簧25的推顶,使卡扣块24上的齿部242、243与背板21上的齿部214、215相互啮合卡扣,而能使卡扣块24及卡紧钩块22定位于背板21上,而当施力按压卡紧钩块22向下时,因背板21与卡扣块24上的齿部214、215、242、243是三角形倾斜的齿状,故当向下按压卡紧钩块22时,可利用各齿部214、215、242、243的倾斜齿面的导引,使卡扣块24的齿部242、243自动脱离与背板21齿部214、215的啮合位置,如图5所示,届时便可推动卡紧钩块22沿背板21向下滑动,并在卡扣块24的齿部242、243移至背板21齿部214、215的下一个齿面时,利用复位弹簧25的回复弹力,来推动卡扣块24,使其齿部242、243与背板21的齿部214、215重新卡扣啮合,而使卡紧钩块22重新定位于背板21上新的位置处,如此可将卡紧钩块22不断下压,而使其沿背板21纵向移动,并让上钩部222卡抵于皮箱30的凸缘上,如
图1所示,而利用上钩部22并配合托架12上的下钩部14稳固地扣住皮箱30,让皮箱30得以随托架12移动。
又因背板21与卡扣块24的齿部214、215、242、243是呈三角形倾斜状,故可利用齿部214、215、242、243的相互配合,提供卡扣块24一份向上限制锁紧的作用,使卡扣块24无法任意地沿背板21纵向向上移动,让卡紧钩块22能稳固定位背板21上,进而令皮箱30稳定卡扣于上钩部222与下钩部14之间(如
图1所示),而待使用者欲取下皮箱30时,则按压按钮块26,此时因卡扣块24与按钮块26间形成有相配合的斜面244、245、262、263,所以当按压按钮块26纵向移动时,可利用按钮块26的斜面262、263导引卡扣块24横向移动,如图6所示,而使卡扣块24的齿部242、243脱离与背板21齿部214、21 5的啮合位置,如此便可将卡紧钩块22沿背板21向上推动,使其上钩部222脱离扣钩皮箱30的位置,便可将皮箱30由托架12上取下,供使用者装载物品。
另使用者放开按钮块26时,请配合参看图2、图4,则可利用复位弹簧25的回复弹力将卡扣块24横向推回,使其齿部242、243与背板21的齿部214、215重新卡扣啮合,然后再利用卡扣块24斜面244、245的导引及卡扣块24与按钮块26间所设弹簧27、272的回复弹力,将按钮块26推回原位,而使卡紧装置20恢复至原始的使用状态,又背板21上透孔212的设置,则可方便使用者由背板21的另侧按压按钮块26。
以此,使用者可将不同大小的皮箱30放置在托架12后,再沿背板21的纵向下压卡紧钩块22,让卡紧钩块22沿背板21向下移动而卡扣于皮箱30的凸缘,如此可让箱包车10配合卡扣不同大小的皮箱30,来配合使用者的不同使用需求,以提高箱包车10的使用弹性。
本实用新型所设置的卡紧装置20主要是于一背板21上设置有纵向的齿部214、215,又设置有一可沿背板21纵向移动的卡紧钩块22,同时于卡紧钩块22上设置有可与背板21的齿部214、215相互啮合卡扣的卡扣块24,并于卡紧钩块22与卡扣块24间设置一复位弹簧25,以此可利用背板21与卡扣块24齿部214、215、242、243间的相互卡扣啮合关系,使卡紧钩块22定位于背板21的不同位置上,以便使不同规格的皮箱30均能稳固地组设于托架12上,来扩大箱包车10的使用范围与灵活性。
同时本实用新型背板21与卡扣块24的齿部214、215、242、243可呈三角形倾斜状,如此可利用齿部214、215、242、243形状的配合,来提供卡紧钩块22一份单向限制锁紧的效果,让卡紧钩块22在受力而向下移动时,不会受齿部214、215、242、243卡扣的限制,而能沿背板21向下移动,以此可进一步提高箱包车10使用的便利性。
权利要求1.一种箱包车的可调式卡紧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含有一背板,于背板的一侧面上设置有沿背板纵向延伸的连续齿部;又于背板形成齿部的一侧面上设置有一可沿背板的纵向移动的卡紧钩块,于卡紧钩块异于朝向背板一侧面的顶缘处,弯折形成有一上钩部;另于卡紧钩块上设置有一与背板相对的卡扣块,于卡扣块朝向背板且与背板上齿部相对的位置处,形成有可与背板齿部相啮合的齿部,又于卡紧钩块与卡扣块间设置有复位弹簧;再于卡紧钩块上另设置有一与卡扣块相互重叠的按钮块,于卡扣块与按钮块相叠的侧面上各形成有相对的斜面,并于卡扣块与按钮块间设置有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包车的可调式卡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背板的中央位置处设置有一纵向的透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包车的可调式卡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背板的齿部是为两道,并且分别设置于透孔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箱包车的可调式卡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背板及卡扣块的齿部均呈三角形的倾斜齿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包车的可调式卡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背板上设置有纵向的导孔,于卡紧钩块朝向背板的一侧面上凸设形成有可入导孔的导块,又于背板的另侧面上设置有一后盖板,于后盖板上穿设有螺入卡紧钩块导块的螺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包车的可调式卡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卡紧钩块朝向背板的侧面上,凹设形成有一可同时容置卡扣块及按钮块的凹槽,并且按钮块的一端是伸出卡紧钩块的凹槽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包车的可调式卡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卡紧钩块与卡扣块相对的侧面上各形成有可供复位弹簧两端套入或伸入其中的弹簧定位柱及弹簧容槽。
专利摘要一种箱包车的可调式卡紧装置,其主要是于一背板上设置有纵向的齿部,并设置有一可沿背板纵向移动的卡紧钩块,同时于卡紧钩块上设置有可与背板的齿部相互啮合卡扣的卡扣块,再于卡紧钩块与卡扣块间设置有复位弹簧,以此可利用背板与卡扣块齿部间的相互卡扣啮合,使卡紧钩块定位于背板的不同位置上,来配合将不同规格的皮箱组设于托架上,而能达到扩大箱包车使用范围与灵活性的效果。
文档编号B62B3/04GK2360312SQ99202720
公开日2000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1999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1999年2月12日
发明者张福荣 申请人:福炬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