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行袋行李车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408226阅读:来源:国知局
端下端面上设有与空腔连通的第二拨杆孔72,在空腔7内位于第一拨杆孔71处设有通过转轴连接在空腔7内的拨杆73,拨杆73为L字形,所述拨杆73的一端从第一拨杆孔71中伸出后腿滑套51外,形成拨动部74,拨杆73的另一端从第二拨杆孔72的中间伸出后腿滑套51外,形成卡接部75,在前腿滑套13的后端面上设有凸起的卡孔131,锁止时,卡接部75与卡孔131卡接,此时拨杆73朝中空杆体12的后端面翘起,下压拨杆73的拨动部74向下转动,使卡接部75的后端面与空腔7的前端内壁平行,卡接部75脱离卡孔131,从而使后腿滑套51与前腿滑套13分离;
[0068]在空腔7内、拨杆73的上方设有滑块77,滑块77的下端面后侧设有突起的弧面771,弧面771的下端与拨杆73的上端面接触,在滑块77的上端前侧设有自空腔7的前端壁向空腔7的后端壁高度依次递减的第一坡面772,在滑块77的上端、空腔7内设有顶块76,顶块76的后端与空腔7的后端壁之间设有弹簧78,所述顶块76的下端前侧设有第二坡面761,第二坡面761与第一坡面772贴合,在空腔7的前端壁上与顶块76位置相对应处设有定位孔762,所述顶块76的前端面上设有可伸入定位孔762中的定位柱763,在最下端的中空杆体12的后侧面上设有杆体定位孔764,当后腿滑套51沿最下端的中空杆体12的轴向向下滑动,同时堆动前腿滑套13至前腿滑套止位凸块36时,定位柱763便插入杆体定位孔764,令后腿滑套51和前腿滑套13固定在相应的位置上;
[0069]如图4-3所示,当收起后腿5以及前腿14后,后腿滑套51以及前腿滑套13均滑动至最下端的中空杆体12的上端。
[0070]如图6-1和6-2所示,手把6为空心的圆柱体,在手把6的左右两侧端面上分别设有手把孔61,在手把6的左右两侧端面上设有拉把62,拉把62的上端插入手把孔61中,在拉把62的上端设有限位头63,从而将拉把62限制在手把6的手把孔61中活动,所述拉把62的下端与滑块77连接,在手把孔61上、手把6的左右两侧端面上还设有拉把凹槽64,旋转把手6,拉把62可收于拉把凹槽64内,减少空间。
[0071 ] 如图4-9所示,在滑块77的前端两侧上设有滑块翼773,滑块翼773的上端设有滑块轴套774,滑块轴套774的轴线与中空杆体12的后端面平行,两个拉把62的下端分别插入并且固定在滑块轴套774中。
[0072]前后腿的收合有以下三种方式:
[0073](I)只收合后腿:直接拉动手把6,带动拉把62及滑块77,通过第一坡面772、第二坡面761使顶块76脱离定位孔762 ;持续施力拉动手把6使后腿滑套51上移致收合后腿5,此方式用于只使用前腿或收合后腿提起整体。
[0074](2)四腿张开时全部收合:在前后四条腿都张开时,直接扳动在后腿滑套51上的拨杆73向上提,拨杆73上的卡接部75首先会将前腿滑套后端的上的卡孔131钩住,同时推动后腿滑套中的51内的滑块77 (此件是连接手把6的,但通过手把6带动滑块77动作时,是不会带动拨杆73联动,即拨杆73上的卡接部75不会钩住前腿滑套13上的卡孔131,而带动前腿14收起),由滑块77再推动顶块76拉出定位孔762,持续对拨杆73施加拉力,便将后腿滑套51 (连同后腿5)以及钩住的前腿滑套13 (连同前腿14)拉起收合。
[0075](3)后腿收合后,需要再将前腿收合时:当后腿滑套51 (连同后腿)在其先已用手把6施力收起(可能是使用需要只用前腿,或收合后腿用手把提起行李车,或误操作拉起手把),此时想收起前腿14时,则需推动后腿滑套51 (连同后腿5)下移至前后四条腿张开,恢复上述(2)中的的状态,(推下后腿滑套51时,拨杆73的下部卡接部75会插入前腿滑套13的卡孔131中),然后依(2)的顺序即可收合前后四条腿。
[0076]如图5-1所示,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基础上还可以设有承担架8,承担架8由两根承担架片81组成,两根承担架片81的一端相互铰接,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前腿14的外侧面通过转轴活动连接,使得在收合时,能够向上转动承担架8,使其收起。
[0077]如图5-2所述,承担架片81相互铰接处采用在两根承担架片81的前端上设有一个与其垂直的铰接片83,在铰接片83上设有铰接滑槽84,铰接滑槽84沿铰接片83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两个铰接片通过纵截面为工字形的铰接轴82插入铰接滑槽84中,从而将两个铰接片83相互连接在一起;
[0078]在承担架片81的后端外侧分别设有与承担架片81垂直设置的连接部85,连接部85通过转轴(该转轴在打开时左右处于同一直线)与前腿14的外侧面下端连接。
[0079]如图5-3所述,当承担架片81相互折合后,铰接轴82置于两个铰接滑槽84的前端。
[0080]当前腿14在闭合状态时,承担架片81的连接部85的转轴并不在同一轴线上,因此,此时是不能打开承担架8的。只有打开了前腿14,连接部85的转轴才在同一轴线上,才能打开承担架8。同理,收合时须先向上旋合承担架8使与前腿14平行,然后同时收合前腿14和承担架8。
[0081]如图7所示,在前腿14的下端面上设有固定连接的前腿滚轮座141,在前腿滚轮座141的两侧滚轮轴孔上设有用于切割缠绕物的切槽142,切槽142的宽度小于滚轮轴孔的直径。
[0082]如图8-1、图8-2、图8-5和图8_6所示,在可伸缩的拉杆11中最上端的中空杆体12的上端设有手柄9,手柄9与最上端的中空杆体12之间通过位置和角度调节机构连接,所述位置和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最上端中空杆体12内的锁件推杆91,在锁件推杆91的上端设有推杆块92,所述手柄9为空心结构,在手柄9的下端一侧设有从手柄9的中部一直延伸至手柄9其中一端端面上的第一手柄通槽93,在第一手柄通槽93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定位的通槽定位圆弧坑931,通槽定位圆弧坑931优选为设有4个,其中两个设置在手柄9下端的这部分第一手柄通槽93上,第三,四个设置在手柄9端面上的这部分第一手柄通槽93上;第一手柄通槽93与手柄9内的腔体94连通,在锁件推杆91上设有外壁上设有外螺纹的套管914,锁件推杆91和套管914的上端均从第一手柄通槽93伸入腔体94中,推杆块92设置在腔体94中,在腔体94内、套管914上设有手柄上压件911,手柄上压件911上设有内螺纹孔,手柄上压件911通过内螺纹与套管914的外螺纹螺纹连接,所述手柄上压件911的下端面为圆弧面,在手柄9与最上端的中空杆体12之间、套管914上设有手柄下托件912,手柄下托件912的上端面为圆弧面,在套管914的下端、锁件推杆91上设有锁紧连接块915,所述锁紧连接块915与套管914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套管914的上端贯穿手柄下托件912、手柄上压件911,并与手柄上压件911的内螺纹孔螺纹连接,在套管914与锁紧连接块915之间设有与套管914螺纹连接的旋紧螺母913,旋紧螺母913将手柄下托件912、手柄上压件911压紧,所述手柄下托件912的上端顶在手柄9的下端面上,锁紧连接块915安装在最上端的中空杆体12的上端开口内,锁件推杆91的下端延伸至最上端的中空杆体12的下端,并与现有技术中用于锁止伸缩杆的锁止结构固定连接。
[0083]当松开旋紧螺母913至一定位置后,手柄下托件912向下移动,由于手柄上压件911与连套管914相连不会移动,手柄下托件912与手柄上压件911空间增大使锁件推杆91可在第一手柄通槽93内移动,移至下一通槽定位圆弧坑931处前,第一手柄通槽93为直线,即手柄平移至一侧,当到达下一通槽定位圆弧坑931处时,如旋紧旋紧螺母913,则实现第一种位置变动;如重新松开旋紧螺母913,第一手柄通槽93可在手柄下托件912与手柄上压件911间移动,手柄槽端面上设有通槽定位圆弧坑931,因此如移至此通槽定位圆弧坑931时,通槽端部的定位圆弧坑931各自位置或轴向不同,使手柄9与套管914互相的位置或角度发生改变,在该位置旋紧旋紧螺母913则使之固定,达到手柄与拉伸杆角度的改变。通槽定位圆弧坑931的弧面与手柄下托件912和手柄上压件911相接触的面吻合,保证夹紧的效果。由于手柄下托件912和手柄上压件911在夹紧前均可在套管914上自由转动,手柄9除到达手柄端面上的这部分第一手柄通槽93上时令其可改变角度外,亦可在各处绕套管914作360度旋转改变方向。
[0084]如图8-3和图8-4,图8_6所示,手柄9的另一端端面设有手柄口 95,在腔体94内设有可从手柄口 95中伸出的手柄延长部96,在手柄9的上端设有从手柄9上端中部延伸至手柄口 95处的第二手柄通槽97,手柄延长部96的后端设有设置在第二手柄通槽97中的导向块98,所述手柄延长部96的后端面上、位于腔体94内设有延长部扩张螺母961,当手柄延长部96被完全拉出时,导向块98到达第二手柄通槽97的的前端并且与第二手柄通槽97的槽壁相互接触,使得手柄延长部96无法继续被拉出,手柄延长部96的前端面设有贯穿手柄延长部96并与延长部扩张螺母961螺纹连接的延长柄旋紧螺丝962。旋紧螺丝962令螺母961距离缩短,使手柄延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