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煞车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515864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脚踏煞车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脚踏煞车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只需踩下踏板即可完成切换煞车与 解除煞车的脚踏煞车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脚踏煞车装置已广泛用于一般的角轮或童车后轮,其方便之处特别是在于煞车与 解除煞车都不用蹲下用手操作,而只需用脚去踩踏板或用脚尖勾起踏板即可。但问题是用 脚尖勾起踏板时,很容易刮伤或弄脏鞋面,或穿凉鞋时脚趾容易被尖锐的踏板底缘刺痛,因 此结构有待进一步改良。

【发明内容】

[0003]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脚踏煞车装置,其煞车与解除煞车 的操作都只需踩下踏板即可完成切换,而毋须再用脚尖去勾起踏板。
[0004] 一种脚踏煞车装置,包括一轮座、一煞车闩件、一压掣组件及一脚踏捉放机构。其 中轮座至少轴接一车轮,并于该车轮的一侧设有一卡掣部位;煞车R件可移动地装设于该 车轮的侧边,受一第一弹性组件偏压而自动保持脱离该卡掣部位;压掣组件可移动地装设 于该煞车R件的一侧,具有一第一位置及一释放位置,可压掣该煞车R件,从而产生煞车和 解除煞车;脚踏捉放机构包括一踏板、一从动转子及一翻转R件。其中踏板轴接于该轮座 的一侧,受一第二弹性组件偏压而维持于一第一角位供人利用踩踏方式操作该脚踏煞车装 置,而于被踩踏后可转至一第二角位;从动转子轴接于该轮座而与该踏板及该压掣组件连 动;翻转R件枢接于该从动转子,于该踏板转至第二角位时与该轮座碰触而翻转卡入轮座 内部对应的卡槽。
[0005] 所述从动转子与该踏板同轴心地轴接于该轮座。
[0006] 本发明所述的脚踏煞车装置,尚包括一连动组件枢接于从动转子与压掣组件之间 而提供一连动作用。
[0007] 优选的,所述连动组件为一刚性杆件。
[0008] 所述从动转子设有一弧槽,该踏板设有一枢接组件穿入该弧槽而提供一连动作 用。
[0009] 所述弧槽的长度是以从动转子在被翻转闩件卡住的情况下,容许该枢接组件随该 踏板从第二角位回到第一角位时不受阻挡为准。
[0010] 所述轮座内设有一弧形凸肋,使该翻转闩件维持一定的角度,以碰触在该轮座内 所设的一凸起部位而翻转卡入轮座内部对应的卡槽。
[0011] 所述翻转闩件至少有一端设有一凹部与该凸起部位抵接,以使控制翻转闩件准确 卡入轮座内部对应的卡槽。
[0012] 优选的,所述凹部为一 V形的凹槽,所述翻转闩件设有一对长弧边。
[0013] 所述翻转闩件至少有一端设有一凹部与该弧形凸肋的一端抵接,使该翻转闩件因 而偏转至一卡住的角位而稳定地卡住,所述凹部为一 V形的凹槽。
[0014] 所述压掣组件可滑动地装设于该轮座内,设有一斜面可与该煞车闩件可滑动地抵 接而压掣该煞车闩件。
[0015] 所述卡掣部位为设于车轮一侧的多数个凹部、孔洞或凸肋供该煞车闩件随机卡 入,以制止该车轮转动。
[0016] 优选的,所述轮座装设于一婴儿车的后轮。
[0017] 所述从动转子与轮座之间设有一第三弹性组件,以提供该从动转子回转时连动该 压掣组件的力量。
[0018] 优选的,所述第三弹性组件为一压缩弹簧。
[0019] 本发明的翻转闩件可于踏板踏到底时与轮座的内部碰触而翻转至一特定角位,藉 以使从动转子被卡住而透过压掣组件保持煞车R件卡住车轮而煞车;当踏板再次被踩踏, 将再度连动从动转子而使翻转闩件偏离卡住的角位,接着从动转子将可随踏板转回原位, 在转回原位的过程中连动压掣组件使煞车闩件得以脱离卡掣部位而使车轮得以恢复自由 转动。本发明通过脚踏捉放机构组件的旋转及连动运作,使得脚踏煞车装置的煞车与解除 煞车都能通过简单的踩下踏板而稳定、顺畅的切换,避免了必须用脚尖去勾起踏板而带来 的种种问题,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一依据本发明实施的脚踏煞车装置的应用例。
[0021] 图2为一依据本发明实施的脚踏煞车装置爆炸立体图。
[0022] 图3为图2的脚踏煞车装置正处于未煞车状态,而踏板未被踩踏时的状态示意图。
[0023] 图4为图3的脚踏煞车装置,在踏板被踩踏而转动到第二角位时的状态示意图。
[0024] 图5为图4的脚踏煞车装置,踏板被放开之后,刚开始连动从动转子以一起回转时 的示意图。
[0025] 图6为图5的脚踏煞车装置,在踏板已回转到第一角位,而从动转子却被翻转闩件 卡住时的示意图。
[0026] 图7为图6的脚踏煞车装置处于煞车状态,踏板被踩踏时的状态示意图。
[0027] 图8为图7的脚踏煞车装置,踏板被踩踏而连同从动转子一起转到第二角位时的 状态示意图。
[0028] 图9为图8的脚踏煞车装置,踏板于停止踩踏被释开之后,开始连动从动转子一起 回转时的示意图。
[0029] 图10为图2的脚踏煞车装置解除从动转子卡住状态时的示意图。
[0030] 图11为图2的脚踏煞车装置,于踩踏踏板之后处于煞车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0031] 图12为图11的脚踏煞车装置,于再次踩踏踏板之后解除煞车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0032]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如图2至图10所示,为一依据本发明所实施的脚踏煞车装置,其包括一轮座1、一 煞车闩件2、一压掣组件3及一脚踏捉放机构,其中在轮座1上至少可轴接一车轮11,并且 在车轮11的一侧设有一卡掣部位12。由于本发明的轮座1可装设于任何需要利用脚踏操 作煞车的轮组,因此以下的说明虽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婴儿车后轮为例,但并非以应用 于婴儿车后轮的煞车为限。
[0034] 如图2及图11至图12所示,本发明的卡掣部位12可实施为车轮11 一侧的多数 个凹部、孔洞或多数个凸肋,其目的是让煞车闩件2卡入其间以制止车轮11的转动。
[0035] 煞车闩件2可移动地装设于车轮11的侧边,利用一第一弹性组件21施加偏压而 可自动保持脱离卡掣部位12,使车轮11得以恢复自由转动。
[0036] 压掣组件3可移动地装设于煞车闩件2的一侧,可经脚踏捉放机构连动而移到一 第一位置31及一释放位置32,而于第一位置31时可压掣煞车闩件2,使煞车闩件2得以 卡入卡掣部位12而使车轮11无法转动。
[0037] 在某些依据本发明所实施的压掣组件3,是以可滑动的方式装设于轮座1之内,并 在其上设有一斜面33用以可滑动地抵接而压掣煞车R件2,使压掣组件3于移至第一位置 时藉由斜面33将煞车闩件2卡入卡掣部位12,使车轮11无法转动;而当压掣组件3移到 释放位置32时,将可停止对煞车闩件2的压掣,使煞车闩件2得以藉由第一弹性组件21的 力量脱离卡掣部位12而使车轮11恢复自由转动。
[0038] 依据本发明所实施的脚踏捉放机构,可包括一踏板4、一从动转子5及一翻转闩件 6。其中踏板4轴接于轮座1的一侧,利用一第二弹性组件41偏压而维持于一第一角位42 供人利用踩踏方式操作脚踏煞车装置,而于被踩踏后可转至一第二角位43。在每一次踩踏 之后,第二弹性组件41的偏压都能使踏板4自动回到第一角位42。本实施例的第二弹性组 件41可为一般的扭力弹簧,但亦可为拉力弹簧或其他种型态能对踏板4施加偏压的弹簧或 弹黄片。
[0039] 如图3至图6所示,从动转子5轴接于轮座1之内而与踏板4及压掣组件3连动; 当踏板4被踩踏而转至第二角位43时,便藉由从动转子5将压掣组件3连动至第一位置 31,从而令煞车闩件2得以卡进卡掣部位12而使车轮11无法转动。
[0040] 翻转闩件6枢接于从动转子5上,可于踏板4转至第二角位43时与轮座1内的特 定位置碰触而翻转至一可抵住轮座内部的特定角位61,而卡入轮座内部对应的卡槽。在特 定角位61时,翻转闩件6随从动转子5与踏板4回转时,因抵住轮座1内部对应的卡槽而 卡住,使从动转子5无法继续随踏板4回到第一角位42,从而使压掣组件3因此能停留于第 一位置31而持续地使车轮11无法转动。
[0041] 如图5至图6所示,当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