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浮力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22361阅读:1163来源:国知局
液压浮力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系统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液压浮力调整装置,属于液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通常,现有需要在水中沉浮的装置或潜水器有以下几种沉浮方式:(1)潜艇:在潜艇上都设有压载水舱,只要往空的压载水舱里注水,潜艇就变重了,这时潜艇的重量就会大于它排开水的重量(即大于浮力),潜艇就会逐渐下潜;当潜艇上浮时,用高压空气分步骤把压载水舱里的水挤出去,使之充满了空气,使潜艇在水下的重量减轻了,当潜艇的重量小于他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时(即小于浮力时),潜艇就会上浮,直至浮出水面。(2)潜水钟:潜水钟的下潜是靠自身重量;上浮是靠水面船舶上的绞车或岸上吊车的帮助,把它从水面下吊上来。(3)其它:还有一种潜水器,靠自身重量下潜;上浮靠抛弃自身重物。

物体上浮与下潜均遵循阿基米德定律,但实现方式各有不同。但现有技术中,浮力调整装置操作繁琐、功能不够完善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液压浮力调整装置,通过改变装置自身重量来调节装置自身在液体中的深浅位置,将液压系统与密封容器合二为一,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浮力调整装置操作繁琐、功能不够完善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浮力调整装置,包括密封容器,密封容器内安装液压系统,所述的液压系统包括驱动电机、水泵、过滤器、波纹管及位移传感器,驱动电机连接水泵,水泵的吸水口和排水口通过管道与密封容器外的水相通;水泵的吸水口设置过滤器,水泵通过管道连接波纹管,位移传感器通过电缆和信号线实现密封容器内外的通信连接。

所述的水泵与吸水口之间设有电磁阀I、电磁阀II;水泵与排水口之间设有电磁阀III、电磁阀IV。

所述的电缆与信号线通过过板接头实现密封容器内外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效果如下:

不改变体积的情况下,通过改变装置自身重量来调节装置自身在液体中的深浅位置,将液压系统与密封容器合二为一,功能完善、性能稳定、安全可靠,通过遥控可实现远距离操控。

附图说明

图1是液压浮力调整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液压浮力调整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液压浮力调整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中,1-驱动电机;2-水泵;3-电磁阀I;4-电磁阀III;5-电磁阀II;6-电磁阀IV;7-过滤器;8-波纹管;9-位移传感器;10-排水口;11-吸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浮力调整装置,包括密封容器,密封容器内安装液压系统,所述的液压系统包括驱动电机1、水泵2、过滤器7、波纹管8及位移传感器9,驱动电机1连接水泵2,水泵2的吸水口11和排水口10通过管道与密封容器外的水相通;水泵2的吸水口11设置过滤器7,水泵2通过管道连接波纹管8,位移传感器9通过电缆和信号线实现密封容器内外的通信连接。

所述的水泵与吸水口之间设有电磁阀I、电磁阀II;水泵与排水口之间设有电磁阀III、电磁阀IV。

所述的电缆与信号线通过过板接头实现密封容器内外的连接。

所述的波纹管采用螺钉紧固的方式固定在密封容器内。

(1)液压系统吸水过程为,水泵吸水口前的电磁阀I3和水泵排水口后的电磁阀IV6打开,此时电磁阀III4和电磁阀II5处于常闭状态,启动电动机1带动水泵2,水经过过滤器7,通过吸水口11,压入波纹管8。

(2)液压系统排水过程为,水泵吸水口前的电磁阀II5和水泵排水口后的电磁阀III4打开,此时电磁阀I3和电磁阀IV6处于常闭状态,启动电动机1带动水泵2,波纹管组件中的水经过排水口10,压出。

(3)吸排水的计量,系统吸水时波纹管8沿轴线增长;系统排水时波纹管8沿轴线缩短;此时,增长或缩短的距离由位移传感器测量并输出信号,实现实时监控。

浮力调整方法为:(1)下潜:首先,启动驱动电机1带动水泵2将水吸入液压系统压入波纹管8中(执行元件);此时,波纹管8中因充入水而使整个浮力调整装置的重量增加,也可以说在浮力调整装置的体积不变的情况下,而此时系统本身的质量却发生变化,整个装置的重力增大。

(2)上浮:若要恢复到波纹管8充入水之前,其所受的浮力,驱动电机1带动水泵2将波纹管8中的水排出,即可。

(3)悬浮:若要控制波纹管8中水的量,即可实现“浮力调整装置”在液体中自身重力大小的改变,当重力等于排水量时,浮力调整装置即可实现悬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