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螺旋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7637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型螺旋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旋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节能型螺旋桨。



背景技术:

运输船舶,如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是货运船舶的主力军,降低运输船舶能源消耗对于船舶企业乃至整个船舶行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运输船舶的船型发展已相当成熟,通过船体线型的设计来降低阻力、达到节能的目的已愈来愈困难。螺旋桨安装于桨轴末端,为使螺旋桨不致脱落,需要在螺旋桨的后部安装一个用于固定螺旋桨的桨帽。通常桨帽外表光滑,其前部与螺旋桨的桨榖光滑过渡,后部为流线型或梯形断面。螺旋桨旋转时,桨榖会带动周围的水流一起旋转,使得在桨榖的后方形成漩涡,称之为毂涡。毂涡会额外消耗主机提供给螺旋桨的功率,造成能量损失,这一部分能量损失大约占到主机功率的5%左右。现有技术中通常可以采用舵球装置来抑制毂涡的生成,减少毂涡对能量的损耗,具有一定的节能作用。同时螺旋桨转动过程会造成桨片两侧压强不同造成发动机效率低下。

申请号为201120513736.0名称为节能型螺旋桨的实用新型专利,该实用新型专利在桨帽上设置若干鳍叶,用以打散毂涡,抑制毂涡的生成,减小毂涡对主机提供给螺旋桨功率的额外消耗,回收利用螺旋桨旋转时桨榖产生毂涡所损失的能量,提升螺旋桨的推力,降低能源消耗。

但是该专利仅仅减少毂涡对游泳功率的影响无法消除横向水流对螺旋桨的冲击所造成的影响,以及无法及时消除桨片两侧压力差,造成发动机效率以及功率低下,因此设计一种节能型螺旋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能型螺旋桨,通过防护罩的设置有效阻挡横向水流对螺旋桨的冲击,通过进水口、通水口与连通孔的设置实现了高压区水通过连通孔流向低压区保证了水压平衡,通过带动毂与小桨片的设置实现了将桨片转动所产生的毂涡打散的效果,从而减小额外功率消耗,值得推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能型螺旋桨,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外表面上设置有支架,所述防护罩内表面连接有撑杆,所述撑杆另一端连接在固定抓脚上,所述固定抓脚设置在固定套上,所述固定套左端连接有传动杆,所述固定套右端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表面设置有传动轴螺纹,所述固定套内环上设置有固定套螺纹,所述传动轴右端连接有桨毂,所述桨毂上设置有桨片,所述桨毂右端连接有带动毂,所述桨毂表面开有进水口,所述带动毂上设置有小桨片,所述带动毂右端连接有收拢体,所述拢体末端设置有通水口,所述进水口与通水口之间设置有连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护罩外形为圆台形,且采用光滑硬质金属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撑杆与固定抓脚连接处设置有倒钩。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通孔在桨毂内部设置成倒圆锥形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桨片表面紧密粘贴有光滑防水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防护罩的设置有效阻挡横向水流对螺旋桨的冲击,通过进水口、通水口与连通孔的设置实现了高压区水通过连通孔流向低压区保证了水压平衡,通过带动毂与小桨片的设置实现了将桨片转动所产生的毂涡打散的效果,从而减小额外功率消耗,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螺旋桨头部剖面图。

图中:1-防护罩,2-支架,3-桨毂,4-桨片,5-进水口,6-带动毂,7-小桨片,8-收拢体,9-通水口,10-传动轴,11-固定套,12-传动轴螺纹,13-固定套螺纹,14-传动杆,15-固定抓脚,16-撑杆,17-连通孔,18-倒钩,19-光滑防水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能型螺旋桨,包括防护罩1,所述防护罩1外表面上设置有支架2,所述防护罩1内表面连接有撑杆16,所述撑杆16另一端连接在固定抓脚15上,所述固定抓脚15设置在固定套11上,所述固定套11左端连接有传动杆14,所述固定套11右端连接有传动轴10,所述传动轴10表面设置有传动轴螺纹12,所述固定套11内环上设置有固定套螺纹13,所述传动轴10右端连接有桨毂3,所述桨毂3上设置有桨片4,所述桨毂3右端连接有带动毂6,所述桨毂3表面开有进水口5,所述带动毂6上设置有小桨片7,所述带动毂6右端连接有收拢体8,所述拢体8末端设置有通水口9,所述进水口5与通水口9之间设置有连通孔17;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时候,传动杆14转动带动固定套11转动,固定套11与传动轴10紧密旋紧,固定套11转动带动传动轴10转动,从而带动桨毂3与带动毂6转动,实现了桨片4与小桨片7转动,提供船体前进力同时有效打散了桨片4所产生的毂涡,桨毂3上的进水口5、通水口9与连通孔17连通在一起平衡了桨片4两侧压力差消除大部分阻力,螺旋桨外围固定有防护罩1,防护罩1能有效阻挡船体前进时横向水流对螺旋桨的影响,该螺旋桨的各个部件有效实现了节能的功能。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防护罩1外形为圆台形,且采用光滑硬质金属制成,该防护罩1有效阻挡横向水流对螺旋桨的冲击,同时圆台结构减少了迎面水流的冲击,从而减少无用功的消耗。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撑杆16与固定抓脚15连接处设置有倒钩18,该结构有效实现了撑杆16与固定抓脚15之间牢固抓取的功能。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通孔17在桨毂3内部设置成倒圆锥形孔,使得流过连通孔17的水流在离心力作用下沿着桨片4边缘运动,与直线水流作用下产生推动桨片4的动力,利用该结构的设置避免了发动机额外功损耗。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桨片4表面紧密粘贴有光滑防水套19,减少粗糙桨叶4与水的摩擦,同时有效避免桨片4长时间与水面接触造成锈蚀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通过防护罩的设置有效阻挡横向水流对螺旋桨的冲击,通过进水口、通水口与连通孔的设置实现了高压区水通过连通孔流向低压区保证了水压平衡,通过带动毂与小桨片的设置实现了将桨片转动所产生的毂涡打散的效果,从而减小额外功率消耗,值得推广。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