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用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54256阅读:92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舶用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通风系统就是使用机械或者依靠空气自然流通为船舶舱室进行通风换气的管系,船舶通风系统分为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两种。机械通风主要由轴流风机、通风管道、布风器组成。自然通风主要利用船舶本身的开孔(门、窗、舱口、通风斗)和自然通风管道组成。

目前,船舶通风系统主要采用的是机械通风的方式,现有的多数机械通风的船舶通风系统在通风过程中电机常常会发出很大的声响,噪音大,严重影响了船舶的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船舶用通风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的减小通风系统发出的声音,大大优化了船舶的工作环境。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船舶用通风装置,包括外筒和内筒,所述外筒上下端均密封,内筒上端开口,下端密封,内筒设置于外筒内部,外筒正对于内筒的开口处设有一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部固定安装一过滤网,第一通孔与内筒的开口端之间固定安装一第一软管,外筒内部的底面上固定安装四根定位杆,四根定位杆呈菱形结构分布,定位杆上端均设有一插槽,内筒底面上正对于插槽处均固定安装一插杆,插杆一端均插入所述的插槽中,插槽的底面与插杆的底面之间均存有一定的距离,插杆上还均套有一弹簧,弹簧上端均与内筒的底面固定连接,下端均与定位杆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外筒的外圈面和底面的内部均设有一空腔,空腔之间相通,空腔均为真空结构设置,内筒的外圈面和底面上均包裹一吸音棉。

作为优选,内筒底面的中间处设有一第二通孔,外筒底面的中间处设有一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与第二通孔之间相对设置,第二通孔中焊接固定一出气管,出气管上端设置于外筒内部,下端设置于外界,出气管位于外筒内部的开口端与第二通孔之间固定安装一第二软管,出气管位于外界的开口端上固定安装一法兰。

作为优选,内筒内部通过支架固定安装一电机,电机的转轴上固定安装一风扇。

作为优选,外筒内部注满水,内筒淹没于水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水和弹簧有效的增加了内筒的减震效果,避免了电机旋转时的振动过大,而通过吸音棉和真空的空腔能有效的阻挡声音的传递,使声音密封于外筒中,从而有效的减小了通风系统发出的声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编码分别为:1为法兰,2为出气管,3为插槽,4为定位杆,5为插杆,6为弹簧,7为第二软管,8为外筒,9为空腔,10为吸音棉,11为内筒,12为第一软管,13为第一通孔,14为过滤网,15为风扇,16为电机,17为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船舶用通风装置,包括外筒8和内筒11,所述外筒8上下端均密封,内筒11上端开口,下端密封,内筒11设置于外筒8内部,外筒8正对于内筒11的开口处设有一第一通孔13,第一通孔13内部固定安装一过滤网14,第一通孔13与内筒11的开口端之间固定安装一第一软管12,外筒8内部的底面上固定安装四根定位杆4,四根定位杆4呈菱形结构分布,定位杆4上端均设有一插槽3,内筒11底面上正对于插槽3处均固定安装一插杆5,插杆5一端均插入所述的插槽3中,插槽3的底面与插杆5的底面之间均存有一定的距离,插杆5上还均套有一弹簧6,弹簧6上端均与内筒11的底面固定连接,下端均与定位杆4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外筒8的外圈面和底面的内部均设有一空腔9,空腔9之间相通,空腔9均为真空结构设置,内筒11的外圈面和底面上均包裹一吸音棉10。

内筒11底面的中间处设有一第二通孔17,外筒8底面的中间处设有一第三通孔(未图示),第三通孔与第二通孔17之间相对设置,第二通孔中焊接固定一出气管2,出气管2上端设置于外筒8内部,下端设置于外界,出气管2位于外筒8内部的开口端与第二通孔17之间固定安装一第二软管7,出气管2位于外界的开口端上固定安装一法兰1。

内筒11内部通过支架固定安装一电机16,电机16的转轴上固定安装一风扇15;外筒8内部注满水,内筒11淹没于水中。

工作原理:通过水和弹簧有效的增加了内筒的减震效果,避免了电机旋转时的振动过大,而通过吸音棉和真空的空腔能有效的阻挡声音的传递,且通过电机是将风吸入内筒中的,没有向外吹出的风,避免了风将声音带到外界,就如同人在逆风处大叫远方的人无法听见,从而有效的将声音密封于外筒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水和弹簧有效的增加了内筒的减震效果,避免了电机旋转时的振动过大,而通过吸音棉和真空的空腔能有效的阻挡声音的传递,使声音密封于外筒中,从而有效的减小了通风系统发出的声音。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