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落架及飞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2422发布日期:2018-06-05 21:10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起落架及飞行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行器,特别是用于飞行器的起落架。



背景技术:

目前,升浮一体混合动力飞行器中的起落架在行走时摆震比较严重,当飞行器在着陆滑跑过程中受到侧向载荷时将导致后起落架同时向里偏,有结构失稳发生侧翻的趋势,进而严重影响飞行器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飞行器在着陆滑跑过程中稳定性的起落架及飞行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起落架,包括:支撑板,支撑板与轮轴连接,且支撑板上设有与支撑板成角度的连接杆;连接支架,连接支架包括临近支撑板的第一端和远离支撑板的第二端;连接支架的第一端与连接杆铰接;以及弹性元件,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连接连接支架和连接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连接支架的第二端连接至轴承,其中,起落架还包括斜撑杆、左撑杆、右撑杆以及中立杆,斜撑杆、左撑杆、右撑杆以及中立杆安装在轴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包括限位件,限位件包括:与连接支架连接的第一部分、以及与连接杆连接并可与第一部分选择性接触的第二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连接支架与连接杆成角度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连接杆上设置有连接座,连接支架与连接座铰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弹性元件为对称设置在连接杆和连接支架所在平面两侧的弹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包括设置在轮轴上并可围绕轮轴旋转的平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左撑杆、右撑杆和斜撑杆与中立杆成角度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立杆与连接支架共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飞行器,飞行器包括:机身、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起落架,其中,起落架与机身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支撑板上设置与支撑板成角度的连接杆,然后将连接支架设置在连接杆上,从而提高了连接支架到轮轴的距离,进而较小飞行器在滑跑过程中的摆震;另外,在连接支架和连接杆之间设置弹性元件,减小起落架滑跑时的震动,从而提高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起落架的侧视图。

图2是图1中起落架的主视图。

图3是飞行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起落架,包括支撑板2、连接支架8、以及弹性元件10。其中,支撑板2与轮轴4连接,且支撑板2上设有与支撑板2成角度的连接杆6。连接支架8包括第一端,该第一端为邻近支撑板2的一端,且第一端与连接杆6中部铰链连接。弹性元件10的两端分别连接连接支架8和连接杆6远离支撑板2的一端。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支撑板2上设置与支撑板2成角度的连接杆6,然后将连接支架8的下端即第一端通过铰接的方式设置在连接杆6的中部上,而不是直接将连接支架8连接到支撑板2上,从而提高了连接支架8到轮轴4的距离,进而较小飞行器在滑跑过程中的摆震;另外,在连接支架和连接杆之间设置弹性元件,减小起落架滑跑时的震动,从而提高稳定性。

参考图1和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连接支架8还包括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第二端为远离支撑板2的一端,第二端连接至轴承12,其中,起落架还包括斜撑杆14、左撑杆16、右撑杆18以及中立杆20,斜撑杆14、左撑杆16、右撑杆18以及中立杆20安装在轴承12上。也就是说,轴承12设置在斜撑杆14、左撑杆16、右撑杆18的交界处,当飞行器受到侧向载荷时,左撑杆16和右撑杆18保证飞行器的横向稳定性,使得飞行器在滑跑的过程中不至于侧翻。

另外,应当理解,将轴承12设置在连接支架8的第二端,然后将斜撑杆14、左撑杆16、右撑杆18以及中立杆20安装在轴承12上,提高了斜撑杆14、左撑杆16、右撑杆18以及中立杆20到地面的距离,这样可以大大的减小滑跑过程中的摆震。另外,采用在连接杆6与支撑板之间设置角度的方式,提高拖距(轮轴4到中立杆20之间的距离),从而使飞行器在滑跑过程中的摆震大大减小。

参考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起落架还包括限位件22,限位件22包括与连接支架8连接的第一部分24、以及与连接杆6连接并可与第一部分24选择性接触的第二部分26。也就是说,当连接杆6位于设定位置时,第一部分24和第二部分26接触连接;当连接杆6朝向轮轴4方向转动时第一部分24和第二部分26分离。

应当理解,当飞行器在着陆滑跑过程中,连接杆6受到向上的力产生枢转,从而远离连接支架8;而处于伸张状态的弹性元件10产生的恢复力拉动连接杆6朝向接近连接支架8的方向转动,当限位件22的第一部分24与第二部分26接触时,连接杆6停止朝向接近连接支架8的方向转动,从而提高了飞行器滑跑时的稳定性。

参考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连接支架8与连接杆6成角度设置,从而提高连接支架8到轮轴之间的距离,进而增大中立杆20到轮轴的拖距,最终减小飞行器结构的摆震。

参考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连接杆6上设置有连接座28,连接支架8与连接座28铰接。

参考图1和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弹性元件10为对称设置在连接杆6和连接支架8所在平面两侧的弹簧。通过对称设置弹簧的方式,使得连接杆6保持在设定的位置,提高飞行器滑跑过程中的稳定性。

参考图1和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包括设置在轮轴4上并可围绕轮轴4旋转的平轮30。应当理解,起落架采用平轮结构,加大了起落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飞行器在滑跑过程中的稳定性。

参考图1和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左撑杆16、右撑杆18和斜撑杆14与中立杆20成角度设置。应当理解,左撑杆16和右撑杆18保证飞行器的横向稳定性,当飞行器受到侧向载荷(如风载荷和转弯),滑跑不至于侧翻。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左撑杆16和右撑杆18设置在处置与飞行器行进方向的平面内,并且围绕中立杆20成对称设置。当飞行器受到侧向载荷时,左撑杆16和右撑杆18同时为连接支架8提供作用力,连接支架8再把作用力传递至平轮30,使得平轮能够稳定的滑跑,进而增大飞行器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立杆20与连接支架8共轴。

参考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飞行器,飞行器包括:机身、以及至少三个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起落架1,其中,起落架1与机身固定连接。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起落架还可以用在飞艇起落架(如太阳方舟)、混合动力飞行器、轻型飞艇以及其他刚柔结合的起落架结构,并不限定具体的起落架的安装数量。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