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排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8894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体排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手动操作以实现洗发剂等高粘性液体的喷出,或者化妆水等低粘性液体的喷出和喷雾的如泵式的液体排出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能确切地从阀座断开的阀密封体以及将该装置保持在未使用状态的初始密封体。
背景技术
以泵送为主的液体排出装置具有在使用前的搬运等情况下、为防止容器内的液体从喷头误喷出的几种措施。
这些措施中最普通的为,将喷头固定不动。该固定手段大体分为将喷头压低到最下面的下死点位置临时固定,和在根本不压低的上死点(上死点)位置临时固定这2种。
其中,后一种在上死点位置临时固定的手段,由于不必将内藏在液体排出装置中的弹簧体(弹簧)保持在压缩状态,弹簧体可始终保持有效,与前一种的在下死点位置临时固定的手段相比,其作用更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此,开发出了将喷头临时固定在上死点位置的方法等,该方法为,将证明液体排出装置处于所谓的未使用状态的初始密封,呈包围状地设置于结合在喷头下部的活塞周边(以下,将具有如此功能的初始密封称为初始密封体)。
作为防止液体排出的第2个措施,近年来进一步开发出了一种延伸设置位于活塞内部的阀座,在其开口部形成阀密封体以中断液体排出的方法。
在液体排出装置处于所谓未使用状态下,阀密封体为封闭阀座开口部的状态。
并且,初始使用该装置之际,如下压喷头,通过与之结合的活塞的下降,设置在壳体内阀上的前端部将阀密封体上推,阀密封体断离阀座的开口部,从而容器内的液体可上升。
根据


这种状况。
图11为示出将喷头向下移动到下死点位置状态下的以往液体排出装置(本例中为泵送)的剖视图。
1为盛有液体L的容器,2为安装在容器1口部的盖,3为以相对该盖2可与活塞同时上下运动的方式安装着的喷头。
通过上下运动喷头3,可将容器1内的液体L向外排出。
4为安装在与盖2成一体的环部9上、并下垂于容器1内的套筒,5为与喷头3的下部结合成一体并随喷头3上下运动的活塞,6为对活塞5施加向上弹力的弹簧,7为装在活塞5内的阀体,8为装在套筒4内的阀体。
在阀体8的上方,与之成一体地形成有从阀体8的前端向上延伸的前端部8A。
另外,在活塞5的内部延伸设置着阀座51。
图12为示出装置在未使用状态下、封闭阀座的开口部状态下的阀密封体的放大图,其中,(A)为剖视图,(B)为俯视图。
图13为示出装置开始使用时,活塞5下降、在阀体8的前端部8A的上推作用下,除铰接部(ヒンジ部)以外的其他部分断离阀座的开口部状态下的阀密封体的放大图,其中,(A)为剖视图,(B)为俯视图。
如此,阀密封体51A在装置处于未使用状态下,成为封闭阀座51的开口部51B的状态。
即,阀密封体51A通过包围着阀密封体的外周的薄壁部51A1而与阀座51结合。
该薄壁部51A1的强度低,在该部分便于断离。
另外,薄壁部51A1的一部分形成厚壁(铰接部51A2),由于该部分51A2处强度高,不会断离,可使阀密封体51A与阀座51连接。
因此,即使例如,上述的初始密封体因不经意断离、喷头多少上下移动时,只要阀密封体封闭着阀座的开口部,即可阻止容器内的液体误排出。
但是,当下压喷头3至下死点位置时,阀密封体51A被阀的前端部8A从下方强力上顶,该上顶力使薄壁部51A1断开,通过铰接部51A2,向上弯折。
如此,如一旦开始使用该液体排出装置,阀密封体51A就可从阀座51上取下。
另外,由于液体L的流动方向始终是向上的,弯折的阀密封体51A不会恢复到其原有状态(封闭阀座开口部的状态)。
可是,在以往的液体排出装置中,阀的前端部上推向阀密封体的铰接部侧,由此,阀密封体不能确切地断离阀座,存在液体不能充分排出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象,提供一种改进阀密封体的构造、套筒内的阀前端部能准确地破断阀密封体的薄壁部,阀密封体更可靠地断离阀座开口部的液体排出装置。
如此,本发明人针对这样的技术背景,经过反复专心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倾斜设置阀密封体的底面,阀前端部准确地抓住与铰接部相反侧的阀密封体的端部(以下称作“相反端”),可使阀密封体可靠地断离。根据上述构想,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液体排出装置的第1方案为,具有由以可与活塞同时上下移动的方式装于安装在容器口部的盖上的喷头,将所述容器内的液体排出的结构,其中,通过安装在盖上的套筒内阀的前端部的上推而可断离的阀密封体设置在形成于活塞上的阀座上,该阀密封体的底面为了在阀的前端部的上推作用下施加偏重(偏加重)而倾斜。
本发明的液体排出装置的第2方案为,所述阀密封体形成为,其厚度在铰接部侧的部分较厚,而向相反端缓缓地变薄。
本发明的液体排出装置的第3方案为,所述阀密封体全体倾斜设置,以使铰接部侧的部分向下,而相反端向上。
本发明的液体排出装置的第4方案为,所述阀密封体在相反端的附近形成使阀的前端部停止用的凹部。
本发明的液体排出装置的第5方案为,所述阀的前端部为,其顶部形状形成圆锥状或球面状。
本发明的液体排出装置的第6方案为,具有由以可与活塞同时上下移动的方式装于安装在容器口部的盖上的喷头,将所述容器内的液体排出的结构,其中,阻止喷头向下移动的初始密封体与盖以可断离的方式成一体设置,通过安装在盖上的套筒内阀的前端部的上推而可断离的阀密封体设置在形成于活塞上的阀座上,该阀密封体的底面为了在阀的前端部的上推作用下施加偏重而倾斜。
本发明的液体排出装置的第7方案为,所述初始密封体在形成于所述盖上的活塞嵌插孔的周围,与该盖形成为一体,不使用时,通过该初始密封体,将所述喷头固定到其上死点位置。
本发明的液体排出装置的第8方案为,所述初始密封体形成为圆筒状,通过沿所述活塞嵌插孔的薄壁部,而与所述盖结合。
本发明的液体排出装置的第9方案为,所述初始密封体上设置有纵狭槽,在该纵狭槽开设部位形成抓手部。
本发明的液体排出装置的第10方案为,在薄壁部上设有便于断离用的缺口。
本发明的液体排出装置的第11方案为,设置有所述抓手部的所述初始密封体的至少外周面上设有防滑部。
本发明的液体排出装置的第12方案为,所述抓手部的角部设置成翘起状(起き上がり状)。
本发明的液体排出装置的第13方案为,在纵狭槽开设部位延伸设置着易抓取用的作为抓手部的舌片(タブ)。
本发明的液体排出装置的第14方案为,具有由可与活塞同时上下移动的方式装于安装在容器口部的盖上的喷头,将所述容器内的液体排出的结构,其中,在形成于所述盖上的活塞嵌插孔的周围,设有通过薄壁部与该盖以可断离方式形成为一体的初始密封体,在该初始密封体上设有纵狭槽,在该纵狭槽开设部位形成有带防滑部的抓手部,不使用时,通过该初始密封体,将所述喷头固定到其上死点位置,防止其移动,通过安装在盖上的套筒内阀的前端部的上推而可断离的阀密封体设置在形成于活塞上的阀座上,该阀密封体的底面为了在阀的前端部的上推作用下施加偏重而倾斜。
本发明为了实现其目的,当然也可采用从上述1~14方案中选择出的2个以上方案的组合结构。

图1为本发明的液体排出装置整体的构成2为具有倾斜底面的阀密封体的放大图,其中,(A)为剖视图,(B)为俯视3为阀前端部上推阀密封体状态下的放大4为阀密封体通过铰接部向上弯折状态下的放大5为整体倾斜设置的阀密封体的放大6为在相反端附近设有凹部的阀密封体的放大图,其中,(A)为剖视图,(B)为俯视7为初始密封体周围构成例的分解透视8(A)为通过薄壁部与盖结合的初始密封体断离前的剖视图,(B)为断离后的剖视9(A)为示出初始密封体周围构成例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B)为示出断开时状态的透视图
图10为在纵狭槽开设部位延伸设置舌片的初始密封体的分解透视11为将喷头向下移动到下死点位置时的以往的液体排出装置的剖视12为封闭阀座的开口部状态下的阀密封体的放大图,其中,(A)为剖视图,(B)为俯视13为铰接部以外部分断离阀座开口部状态下的阀密封体的放大图,其中,(A)为剖视图,(B)为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

本发明的液体排出装置的较佳实施例。
图1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液体排出装置(未使用状态)的整体结构的视图。
其中,盖2和喷头3等基本构造与以往例相同。
这样的液体排出装置的主要特征为,通过以往的作为第一级安全阀的初始密封体11和作为第二级安全阀的阀密封体51A的多级式密封结构,作为液体排出装置的安全性得到了极高的保证。
本发明的特征正如后述,通过将作为第二级安全阀的阀密封体的底面倾斜设置,阀的前端部的上推使阀密封体可靠地断离阀座的开口部。
即,本发明的阀密封体的底面倾斜成,使铰接部附近区域较向下(即更接近阀的前端部),而使其相反端附近区域较向上(即更远离该前端部)。
通过如此倾斜,套筒内的阀的前端部与阀密封体的底面接触后,确切地被导引向相反端侧,增加了偏向相反端侧的力。
由此,阀的前端部的上推有效地起作用,距离铰接部最远的相反端附近的薄壁部被可靠地破断,最终,薄壁部全体破断。
下面,具体说明本发明的阀密封体的几个实施例。
当然,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第1实施例)图2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为底面倾斜的阀密封体的放大图,其中(A)为剖视图,(B)为俯视图。
阀密封体51A在液体排出装置未使用状态下,通过包围外周的薄壁部51A1和铰接部51A2,与阀座51结合,以封闭阀座51的开口部。
在本实施例中,阀密封体51A的底面倾斜,以使铰接部侧的部分P向下,相反端Q向上,另外,形成为在P部分壁厚而朝向相反端Q缓缓地变薄。
这样形成的阀密封体,在阀的前端部上推状态下的放大图由图3示出。
活塞下降时,阀的前端部8A相对上推,首先如图中点划线所示,到达阀密封体51A的底面中心部附近,沿着底面的倾斜,滑向相反端Q的方向。
于是,呈位于相反端的状态。
活塞进一步下降时,前端部8A将强力集中施加到相反端Q上,使得相反端Q附近的薄壁部51A1有效地破断。
而且,破断扩大至阀密封体外周的全体薄壁部,除壁厚的铰接部51A2以外,阀密封体51A断离阀座51的开口部51B(参照图4)。
此时,铰接部51A2不会因阀的前端部的上推而破断,正如图4所示,阀密封体51A成为通过铰接部51A2向上方弯折的形状。
正如上述,采用本发明,将阀密封体的底面如上述那样的倾斜设置,套筒内的阀前端部可靠地被引导到阀密封体底面的相反端,能够避免以往例中因上推不破断的铰接部而造成薄壁部不能充分破断的状况。
另外,阀的前端部8A正如图3或图4所示,最好是其顶部形状形成为圆锥状或球面状等。
如此,具有圆锥状等形状的前端部的顶部能可靠地捕抓阀密封体的相反端Q,可施加更集中的力。
(第2实施例)阀密封体的底面的倾斜也可通过倾斜阀密封体整体而得以实现。
图5示出整体倾斜形成的阀密封体的放大图。
在本实施例中,包含阀密封体51A的阀座51的开口部整体形成为倾斜状。
铰接部51A2形成为将阀座51的最下端和阀密封体51A的最下端部分P相连接。
阀密封体51A具有一定的厚度,其底面从最下端部分P向相反端Q缓缓地呈上升状倾斜。
顺言之,阀密封体51A的厚度并不必为一定量,可适当地变更。
通过如此形成的阀密封体,与第1实施例同样,随着活塞的下降,阀的前端部确切地被导引到相反端Q,可将强力施加到相反端Q上。
(第3实施例)本发明的目的是将阀密封体的薄壁部从距离铰接部较远处即从相反端附近可靠地破断。
正如前述实施例那样,不一定必须是阀的前端部上推相反端自身,通过设置成上推尽可能接近相反端的部分也可实现。
即,也可在相反端附近设置凹部,将阀的前端部导引到该凹部。
图6为示出在相反端附近设置凹部的阀密封体的放大图,其中,(A)为剖视图,(B)为俯视图。
如采用这种形式,套筒内的阀的前端部可靠地被捕抓并停止在凹部R中。
于是,通过该前端部施力于凹部R,就能可靠地从接近薄壁部51A1中凹部R的部分,即接近相反端Q的部分破断。
根据实验确认,凹部R越靠近相反端Q,薄壁部51A1就能更可靠地破断。
下面,对与阀密封体并列的作为其他安全阀的初始密封体加以说明。
该初始密封体的特征为,以可断离的方式与盖2成一体设置(参照图1)。
盖2上形成有插入活塞用的活塞嵌插孔2a,初始密封体11形成在该活塞嵌插孔2a的周围,并向盖2的上方延伸。
图7为示出该初始密封体周围构成例的分解透视图。
在该图示例中,初始密封体11形成为包围在活塞周围的圆筒状,并且与下方的盖2形成为一体。
采用如此结构,在装置处于未使用状态时,可有效地防止喷头3从上死点位置下降,很方便。
初始密封体11通过沿着活塞嵌插孔2a的薄壁部11A,而与盖2结合(参照图8)。
由于该薄壁部11A的强度低,在该部分很容易断离。
如图9所示,如在初始密封体11上设置纵狭槽12,可以很容易地断离初始密封体11。
另外,如为了能抓住初始密封体11断离时的起始端,在薄壁部11A的一部分上形成缺口11B,则更易于断离初始密封体11。
更好的是,如形成易抓住纵狭槽12的开设部位的抓手部13,就可非常容易地断离初始密封体11。
而且,在设置有抓手部13的初始密封体11的至少外周面上设有防滑部14,就可准确地抓住抓手部13。
另外,如将抓手部13的角部13a设置成为翘起状,则更便于抓取。
在断离初始密封体时,为了更明确起始端,如图10所示,也可在纵狭槽12的开设部位延伸设置舌片T。
如用手抓住该舌片T拉拽,即可方便地将初始密封体11脱离盖2。
如此,通过设置初始密封体11和前述的阀密封体51A这2重安全措施,处于未使用状态的液体排出装置即能更可靠地防止液体的误排出。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不用说,在不脱离其实质的范围内可以作出各种变形例。
例如,对于阀密封体,为了明确铰接部与相反端的位置关系,可以不必为圆形,而设置可以为长圆或方形。
另外,本发明的阀密封体,只要出于作为安全阀的性能的目的,也可适用于其他各种液体排出装置。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阀密封体的底面倾斜,阀前端部能确切地破断阀密封体的薄壁部,可将阀密封体更可靠地断离阀座的开口部。
权利要求
1.一种液体排出装置,具有由以可与活塞同时上下移动的方式装于安装在容器口部的盖上的喷头,将所述容器内的液体排出的结构,其特征在于,通过安装在盖上的套筒内阀的前端部的上推而可断离的阀密封体设置在形成于活塞上的阀座上,该阀密封体的底面为了在阀的前端部的上推作用下施加偏重而倾斜。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密封体形成为,其厚度在铰接部侧的部分较厚,而向相反端缓缓地变薄。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密封体全体倾斜设置,以使铰接部侧的部分向下,而相反端向上。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密封体在相反端的附近形成使阀的前端部停止用的凹部。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的前端部为,其顶部形状形成圆锥状或球面状。
6.一种液体排出装置,具有由以可与活塞同时上下移动的方式装于安装在容器口部的盖上的喷头,将所述容器内的液体排出的结构,其特征在于,阻止喷头向下移动的初始密封体与盖以可断离的方式成一体设置,通过安装在盖上的套筒内阀的前端部的上推而可断离的阀密封体设置在形成于活塞上的阀座上,该阀密封体的底面为了在阀的前端部的上推作用下施加偏重而倾斜。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密封体在形成于所述盖上的活塞嵌插孔的周围与该盖形成为一体,不使用时,通过该初始密封体,将所述喷头固定到其上死点位置。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密封体形成为圆筒状,通过沿所述活塞嵌插孔的薄壁部,而与所述盖结合。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密封体上设置有纵狭槽,在该纵狭槽开设部位形成抓手部。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薄壁部上设有便于断离用的缺口。
11.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所述抓手部的所述初始密封体的至少外周面上设有防滑部。
12.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手部的角部设置成翘起状。
13.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纵狭槽开设部位延伸设置着易抓取用的作为抓手部的舌片。
14.一种液体排出装置,具有由以可与活塞同时上下移动的方式装于安装在容器口部的盖上的喷头,将所述容器内的液体排出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形成于所述盖上的活塞嵌插孔的周围,设有通过薄壁部与该盖以可断离方式形成为一体的初始密封体,在该初始密封体上设有纵狭槽,在该纵狭槽开设部位形成有带防滑部的抓手部,不使用时,通过该初始密封体,将所述喷头固定到其上死点位置,防止其移动,通过安装在盖上的套筒内阀的前端部的上推而可断离的阀密封体设置在形成于活塞上的阀座上,该阀密封体的底面为了在阀的前端部的上推作用下施加偏重而倾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排出装置。通过对阀密封体进行加工改造,使套筒内的阀的前端部确切地破断阀密封体的薄壁部,使阀密封体更可靠地从阀座的开口部断离。该液体排出装置具有以可与活塞同时上下移动的方式装于安装在容器口部的盖上的喷头,从该喷头将所述容器内的液体排出。通过安装在盖上的套筒内阀的前端部8A的上推而可断离的阀密封体51A设置在形成于活塞上的阀座51上,该阀密封体51A的底面为了在阀的前端部的上推作用下施加偏重而倾斜。
文档编号B65D83/00GK1417089SQ01136870
公开日2003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01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1年10月31日
发明者多田哲也 申请人:坎洋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