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车搬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27960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台车搬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铸造生产线上搬送台车的台车搬送装置,该台车载置并搬送铸模或砂箱。
背景技术
以往,在铸造生产线上,为了连续搬送多个砂箱或铸模,而以串联状排列用于载置砂箱及铸模的多个台车。但是,若所排列的各台车在搬送砂箱(铸模)时相互碰撞而产生冲击,或者因开始搬送时的急加速以及停止搬送时的急减速而产生强惯性力,则会导致使载置在台车上的铸模产生落砂、砂芯倒塌等问题。因此,需要尽可能不对铸模施加冲击或强惯性力来搬送台车。专利文献I公开了不施加这样的冲击或强惯性力来搬送所排列的台车组的装置, 并记载了如下技术,在该装置中,分别载置了砂箱的多个台车能够移动地载置在台车搬送导轨上,并且,在与台车搬送导轨的上游端位置相邻的搬入位置和与下游端位置相邻的搬出位置上配置移车台(traverser),而且,设置有电动伺服式顶出缸和电动伺服式缓冲缸,其中,上述电动伺服式顶出缸将位于搬入位置上的台车从搬入位置推动至上游端位置,上述电动伺服式缓冲缸与位于下游端位置上的台车相抵接,对该台车从下游端位置向搬出位置移动的速度(同时对搬送导轨上的多个台车的速度)进行减速。另外,根据专利文献2记载有如下的技术,即,在往复移动一定量的移动体上架设搬入侧卡合体及搬出侧卡合体,在搬入侧卡合体与该砂箱相卡合以将位于搬入位置上的砂箱向下游方向推动,并且,搬出侧卡合体与该砂箱卡合以限制位于下游端上的砂箱向下游方向移动的状态下,来使所述移动体前进一定量,由此将位于所述搬入位置、下游端位置及该两个位置之间的多个砂箱搬送一定量。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实用新型注册第2559334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公开2004 - 821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专利文献I中,在搬送砂箱时,为了降低被电动伺服式顶出缸推动的多个台车的移动速度,需要设置高价的电动伺服式缓冲缸,因而设备费用增加。另外,为了在搬入位置及搬出位置的外侧串联地设置细长的电动伺服式的顶出缸和缓冲缸,需要宽的空间,从而有可能对作业通道造成障碍。另外,在对电动伺服式顶出缸和电动伺服式缓冲缸进行控制时,各气缸需要如下装置,即,用于对借助变频调速电动机经由进给丝杠机构进行进退移动的杆的移动距离进行检测的编码器、对施加在变频调速电动机上的励磁电压的频率进行变换的变频器、用于将编码器和变频器等建立关联来控制的控制装置等,因而存在如下问题,即,对这些设备进行控制及调整时花费时间和劳动力,并且设备费用也增加。在专利文献2中的技术是解决了使用电动伺服式顶出缸和电动伺服式缓冲缸时的问题,并实现简单且低价的结构的优良的技术。但是,在铸造生产线上,向铸模注入熔融金属之后,需要确保长的冷却时间,为此存在配置多列搬送导轨列的情况。此时,需要将相同的驱动装置设置在配置为多列的每个搬送导轨上,因而存在设备费用增加这样的问题。本发明是鉴于以往的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台车搬送装置,该台车搬送装置能够利用在搬送路径上排列的多个台车顺利 且迅速地搬送砂箱及铸模,并且能够以简单且低价的机构构成,并利用一个驱动装置来搬送多条搬送路径上的台车,由此降低设备成本。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技术方案I的发明的结构上的特征是,台车搬送装置具有第一搬送路径,在该第一搬送路径的上游端位置和下游端位置之间,连续配置有用于载置砂箱或铸模的多个台车,并向规定方向搬送所述多个台车;第二搬送路径,设置为与所述第一搬送路径平行,并且在该第二搬送路径的上游端位置和下游端位置之间,连续配置有用于载置砂箱或铸模的多个台车,并向与所述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搬送所述多个台车;移车台,在与所述第一搬送路径的下游端位置对齐的第一搬出位置和与该第一搬出位置并排且与所述第二搬送路径的上游端位置对齐的第二搬入位置之间,以及在与所述第二搬送路径的下游端位置对齐的第二搬出位置和与该第二搬出位置并排且与所述第一搬送路径的上游端位置对齐的第一搬入位置之间,进行往复移动,以分别将所述台车从所述搬出位置搬送到与该搬出位置并排的所述搬入位置上;该台车搬送装置具有移动体,设置为与所述第一搬送路径及所述第二搬送路径相对应,并且该移动体能够沿着各所述搬送路径往复移动一定量;搬入侧卡合单元,其分别设置在所述移动体的所述第一搬送路径的上游端位置侧及第二搬送路径的上游端位置侧,并且,在所述移动体从所述第一搬送路径和所述第二搬送路径中的任意的一个搬送路径的上游侧向下游侧前进时,该搬入侧卡合单元与位于所述一个搬送路径的所述搬入位置上的台车相卡合,在所述移动体从所述一个搬送路径的下游侧向上游侧后退时,解除该搬入侧卡合单元与所述台车之间的卡合;搬出侧卡合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移动体的所述第一搬送路径的下游端位置侧及所述第二搬送路径的下游端位置侧,并且,在所述移动体从所述第一搬送路径及所述第二搬送路径中的所述一个搬送路径的上游侧向下游侧前进时,该搬出侧卡合单元与位于所述一个搬送路径的下游端位置上的台车相卡合,以限制所述多个台车向下游方向自由移动;驱动装置,用于使所述移动体往复移动一定量。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结构上的特征是,在技术方案I的台车搬送装置中,所述台车具有台车侧前部卡合突起,设置在该台车的搬送方向的前部,台车侧后部卡合突起,设置在所述台车的搬送方向的后部,并且位于相对于所述台车侧前部卡合突起向与所述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一侧偏离的位置上;所述移动体分别具有搬入位置侧移动部,在各所述搬送路径的搬入位置和上游端位置之间相向地移动,搬出位置侧移动部,其在各所述搬送路径的搬出位置和下游端位置之间相向地移动;所述搬入侧卡合单元具有搬入侧卡合突起,该搬入侧卡合突起设置在所述移动体的所述搬入位置侧移动部上,并且该搬入侧卡合突起通过从上游侧与定位在所述搬入位置上的台车的所述台车侧前部卡合突起相抵接,来与该台车的所述台车侧前部卡合突起相卡合;所述搬出侧卡合单元具有搬出侧卡合突起,该搬出侧卡合突起设置在所述移动体的所述搬出位置侧移动部上,并位于相对于所述搬入侧卡合突起向与所述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一侧偏离的位置上,并且,该搬出侧卡合突起通过从下游侧与定位在所述下游端位置上的台车的所述台车侧后部卡合突起相抵接,来与该台车的所述台车侧后部卡合突起相卡合。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结构上的特征是,在技术方案I或2的台车搬送装置中,所述驱动装置具有曲柄臂;变频控制马达,用于对该曲柄臂赋予旋转运动;运动变换装置,用于将所述曲柄臂的旋转运动变换为搬送方向上的直线运动。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结构上的特征是,在技术方案I至技术方案3中任一项的台车搬送装置中,所述搬入侧卡合单元和所述搬出侧卡合单元之间的 距离设定为,相比于从与所述搬入侧卡合单元相卡合的位于搬入位置上的台车的被卡合位置到与所述搬出侧卡合单元相卡合的位于下游端位置上的台车的被卡合位置为止的距离,长出规定长度的间隙的大小;所述驱动装置具有驱动控制单元,在使所述移动体与位于下游端位置上的台车以及与该台车相邻的台车一起从对应的搬送路径的上游侧向下游侧前进的途中,所述驱动控制单元使所述移动体停止在与所述搬送路径的搬出位置相对应的移动体的搬出位置侧停止位置之前的暂时停止位置上,由此所述驱动控制单元使所述相邻的台车停止在所述下游端位置上,然后使移动体移动至所述搬出位置侧停止位置上;在所述搬出位置上设置有施力单元,在所述移动体移动到所述暂时停止位置上时,该施力单元使利用所述移动体从所述下游端位置搬出的台车,与位于下游端位置上的相邻的台车相分离。发明效果根据技术方案I的发明,在利用驱动装置来使与第一搬送路径及第二搬送路径中的任意的一个搬送路径相对应的移动体从上游侧向下游侧前进时,所述移动体的在上游端位置侧设置的搬入侧卡合单元与处于所述一个搬送路径的搬入位置上的台车卡合,并且所述移动体的在下游端位置侧设置的搬出侧卡合单元与处于所述一个搬送路径的下游端位置上的台车卡合,以限制该台车向下游方向自由移动。因此,在所述一个搬送路径上排列的多个台车,在被卡合在与所述一个搬送路径相对应的移动体的搬入侧卡合单元上的位于所述一个搬送路径的搬入位置上的台车和卡合在搬出侧卡合单元上的位于所述一个搬送路径的下游端位置上的台车夹住的状态下,借助与所述一个搬送路径相对应的移动体从上游侧向下游侧的前进,被一并地向下游侧搬送一定量。与和所述一个搬送路径相对应的移动体的动作同步地,在所述第一搬送路径及所述第二搬送路径中的另一个搬送路径上,与该另一个搬送路径相对应的移动体,在与台车之间的卡合被解除的状态下,从所述另一个搬送路径的下游侧向上游侧后退。然后,在所述另一个搬送路径上与该另一个搬送路径相对应的移动体在与台车卡合的状态下从上游侧向下游侧前进时,与此同步地,在所述一个搬送路径上与该一个搬送路径相对应的移动体在与台车之间的卡合被解除的状态下从下游侧向上游侧后退。这样,能够利用使与所述第一搬送路径及所述第二搬送路径相对应的移动体前进或后退的驱动装置,能够通过移动体向规定方向(例如从第一搬送路径的上游侧向下游侧前进的方向)的动作来在第一搬送路径上搬送台车,并且能够通过移动体向与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例如在第一搬送路径上后退的方向)的动作来在第二搬送路径上搬送台车。因此,不需如以往那样在每个搬送路径上设置驱动装置,而通过一个驱动装置以没有浪费的最小限度的动作,能够在多个搬送路径上高效地搬送台车,从而能够节省设置驱动装置的位置的空间并且降低设备成本。另外,在第一搬送路径及第二搬送路径上搬送台车时,在由与所述任意的一个搬送路径或所述另一个搬送路径相对应的移动体的搬入侧卡合单元和搬出侧卡合单元从上游侧及下游侧夹住在各搬送路径上排列的多个台车的状态下,搬送这些多个台车,因而能够防止排列的台车相互之间的碰撞的冲击而安全地搬送台车。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设置在移动体的搬入位置侧移动部上的搬入侧卡合突起,在移动体从上游侧向下游侧前进时,从上游侧卡合在位于搬入位置上的台车的台车侧前部卡合突起上,并且在移动体从下游侧向上游侧后退时,该搬入侧卡合突起和台车的台车侧前部卡合突起之间的卡合被解除。另一方面,设置在移动体的搬出位置侧移动部上的搬出侧卡合突起,在移动体从上游侧向下游侧前进时,通过从下游侧与位于下游端位置上的台车的台车侧后部卡合突起 抵接而与该台车侧后部卡合突起卡合,因而限制在搬送路径上排列的多个台车向下游侧自由移动。另外,搬出侧卡合突起设置在相对于搬入侧卡合突起向与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一侧偏离的位置上,从而该搬出侧卡合突起与和搬入侧卡合突起卡合的台车侧前部卡合突起不卡合,因而在移动体从下游侧向上游侧后退时,不会被新搬送到下游端位置上的台车的前部卡住,从而能够仅使移动体向上游侧移动。这样,通过在与台车的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互错开的位置上设置搬入侧卡合突起和搬出侧卡合突起,不需在搬入侧卡合突起及搬出侧卡合突起上设置进行用于卡合及解除卡合的进退动作的机构,从而能够构筑具有极其简单的卡合结构的台车搬送装置,因而能够大幅削减设备成本。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利用运动变换装置将由变频控制马达施加的曲柄臂的旋转运动变换为搬送方向上的直线运动而使移动体往复移动。曲柄臂在摆动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上大致处于水平位置,因而搬送方向上的速度分量小而以低速搬送,并且在曲柄臂通过死点(上死点或下死点)时,搬送方向的速度分量大而以高速搬送。因此,在进行加速及减速时,不产生与加速相伴随的大的加速力及与减速相伴随的大的惯性力,因而能够不使载置在台车上的铸模等损坏而安全地搬送,并且能够在搬送途中的通过所述死点的部分以高速搬送,因而能够进行高效且迅速的搬送。另外,一般与伺服马达相比,变频控制马达的加速减速时间长而减速后的停止精度也产生偏差,但在使用曲柄臂的机构中,如前述那样在进行加速的起点和进行减速的终点处相对于旋转速度而搬送方向上的速度分量小。因此,在进行加速时及减速时的旋转角度的精度偏差对搬送方向上的位置偏差施加影响的值小,因而能够以耐得住使用的充分的精度对移动体进行驱动。另外,在马达部发生故障时也易于能够在相对较短的交货期内得到变频控制马达,从而能够在短期间内结束例如为了更换马达部而使生产线停止。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将搬入侧卡合单元和搬出侧卡合单元之间的距离,设定为比从与搬入侧卡合单元卡合的位于搬入位置上的台车的被卡合位置到与搬出侧卡合单元卡合的位于下游端位置上的台车的被卡合位置为止的距离长规定长度的间隙大小。并且,利用该规定长度的间隙大小,来在从下游端位置搬出的台车和后续的台车之间设定间隙。
为此,在使移动体前进的途中,利用驱动控制单元首先使移动体停止在与搬送路径的搬出位置相对的搬出位置侧停止位置之前的暂时停止位置上。从下游端位置搬出的台车在暂时停止位置被施加与后续的台车分离的作用力,并且被搬出侧卡合单元限制向下游侧移动而处于停止。接着,通过再次使移动体向搬出位置侧停止位置前进,来解除所述搬出侧卡合单元对从下游端位置搬出的台车向下游侧的移动的限制,同时,从下游端位置搬出的台车借助施力单元的施力而跟随所述搬出侧卡合单元移动,从而在与后续的台车之间产生间隙,并且在产生该间隙的状态下定位在搬出位置上。这样,被搬送到搬出位置上的台车相对于相邻的位于上游侧的台车(新到达下游端位置上的后续的台车)而隔开间隙被定位,因而在通过移车台从搬出位置被搬出到并排的搬入位置上时,不会与相邻的处于下游端位置上的台车接触而能够顺利的搬送台车。


图I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台车搬送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俯视概要图。图2是台车搬送装置的主视概要图。图3是对图I局部放大而示出的俯视图。图4是对图2局部放大而示出的主视图。图5是示出了图2的V-V截面的图。图6是示出了图2的VI-VI截面的图。图7是示出了图2的VII-VII截面的图。图8是示出了通过使第一移动体前进来将该第一移动体定位在第一搬出位置上的状态的俯视图。图9是示出了通过使第一移动体前进来将该第一移动体定位在第一搬出位置上的状态的主视图。图10是示出了使第一移动体在与第一搬出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之前暂时停止的状态的放大图。图11是示出了通过使第一移动体再次前进来将处于下游端位置上的台车定位在第一搬出位置上的状态的定位放大图。图12是示出了利用第二移车台将台车转送到第二搬入位置上的工序的俯视图。图13是示出了通过使第二移动体前进来将该第二移动体定位在第二搬出位置上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4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台车搬送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俯视概要图。图15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台车搬送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俯视概要图。图16是示出了通过使第一个第一搬送路径及第二个第一搬送路径上的移动体前进来将该移动体定位在搬出位置上的状态的图。图17是示出了利用移车台将台车搬入到第一个第二搬送路径及第二个第二搬送路径的搬入位置上的状态的图。图18是示出了通过使第一个第二搬送路径及第二个第二搬送路径上的移动体前进来将该移动体定位在搬出位置上的状态的图。图19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台车搬送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俯视概要图。
图20是台车搬送装置的主视图。图2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台车搬送装置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俯视概要图。图22是台车搬送装置的主视图。图23 是图 22 的 XXIII-XXIII 截面图。图24是图22的XXIV-XXXIV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下面,参照附图,对将本发明的台车搬送装置用作在铸造生产线上搬送砂箱及铸 模的台车搬送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台车搬送装置2具有第一搬送路径6,其使台车4向图I的左方向搬送;第二搬送路径8,其与第一搬送路径6平行设置,并且使台车4向图I的右方向搬送;移车台18,其设置在与第一搬送路径6的下游端位置10对齐的第一搬出位置11和与第二搬送路径8的上游端位置12对齐的第二搬入位置13之间、以及、与第二搬送路径8的下游端位置14对齐的第二搬出位置15和与第一搬送路径6的上游端位置16对齐的第一搬入位置17之间;第一移动体20,其设置在第一搬送路径6的下方,并且沿着搬送方向往复移动;第二移动体22,其设置在第二搬送路径8的下方,并且沿着搬送方向往复移动;曲柄臂24、26,其分别连接在第一移动体20及第二移动体22上;马达28,其具有变频控制功能,用于使曲柄臂24、26进行旋转。如图2所示,在基体30上设置有主要构成第一搬送路径6的一对台车导轨32,并且在台车导轨32上沿着搬送方向排列有载置了铸模或砂箱(省略图示)的多个台车4。一对台车导轨32分别对应地铺设于在沿着搬送方向上延伸的一对I型梁34的上端外侧,并且一对I型梁34由在基体30上突出设置的多根支柱36支撑,由此台车导轨32形成为高架状。与第一搬送路径6同样地,在与第一搬送路径6平行设置的第二搬送路径8上,设置有主要构成第二搬送路径8的一对台车导轨32 (参照图5),并且在台车导轨32上沿着搬送方向排列有载置了铸模或砂箱(省略图示)的多个台车4。与第一搬送路径6同样地,一对台车导轨32分别对应地铺设于在沿着搬送方向上延伸的一对I型梁34的上端外侧,相对应地分别铺设(参照图5),并且,一对I型梁34由在基体30上突出设置的多根支柱36支撑,由此台车导轨32形成为高架状。如图I、图2、图3及图4所示,在与第一搬送路径6的上游端位置16对齐的第一搬入位置17和与第二搬送路径8的下游端位置14对齐的第二搬出位置15上,配置有连接第一搬入位置17和第二搬出位置15的第一转送导轨38。第一搬入位置17和第二搬出位置15并排,该第一转送导轨38沿着与第一搬送路径6及第二搬送路径8垂直的方向延伸。在第一转送导轨38上的第一搬入位置17上定位有用于载置台车4并沿着与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的转送台车40。转送台车40具有转送车轮42,其在第一转送导轨38上滚动;转送基体44,其将转送车轮42支撑为能够自由滚动;转送台导轨46,其设置在转送基体44上并能够与所述台车导轨32对齐(参照图4)。在载置了台车4的转送台车40位于第一搬入位置17上时,转送台导轨46与台车导轨32对齐,载置在转送台导轨46上的台车4与载置在第一搬送路径6的台车导轨32上的多个台车4隔开规定间隙t而排列(参照图3)。
如图4所示,在转送基体44的搬送路径一侧的上表面上突出设置有突出支撑部48,并且在突出支撑部48上,以围绕与转送台导轨46垂直的旋转轴转动自如的方式,连接有沿着转送台导轨46延伸的棒状构件50的一端部。在棒状构件50的另一端部上旋转自如地设置有圆盘状的旋转构件52,该旋转构件52具有与转送台导轨46垂直的旋转轴,并且在棒状构件50的中间部的靠另一端部侧设置有螺旋弹簧54。螺旋弹簧54配置在棒状构件50的下表面和转送基体44的上表面之间,该螺旋弹簧54对棒状构件50的另一端部向上方施力。在转送台导轨46的终端部(与搬送路径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设置有挡块56,通过使台车4的后述的滚动车轮102及轴承部100夹在挡块56和设置在棒状构件50的另一端部上的旋转构件52之间,来将台车4定位在搬出位置11上。由突出支撑部48、棒状构件50、螺旋弹簧54及旋转构件52来构成施力单元57。由第一转送导轨38和转送台车40来构成作为移车台的第一移车台55 (参照图3及图4)。另外,第一移动体20的将台车4从下游端位置10搬送至第一搬出位置11上时的停止位置、即与第一搬出位置11相对应的第一移动体20的搬出位置侧停止位置59,被定位在第一搬送路径6的下游端(参照图11)。另外,在搬出位置侧停止位置59的上游侧,隔开规定距离定位有第一移动体20的暂时停止位置61 (参照图10)。 如图4所示,在第一搬送路径6的下游端位置10上设置有分离挡块装置60。分离挡块装置60具有气缸装置62,其固定在I型梁34的下部侧面;曲柄装置64,其支撑在I型梁34的侧面并能够转动,一端连接在气缸装置62的活塞部上,并且在另一端上具有能在台车导轨32上进退的挡块部58。挡块部58与在台车导轨32上前进后被定位在下游端位置10上的台车4的前方侧的轴承部100 (后述)的前端部相抵接。在与第一搬送路径6的下游端位置10对齐的第一搬出位置11和与第二搬送路径8的上游端位置12对齐的第二搬入位置13上,配置有连接第一搬出位置11和第二搬入位置13的第二转送导轨66。第一搬出位置11和第二搬入位置13并排,与第一转送导轨38同样地,该第二转送导轨66沿着与第一搬送路径6及第二搬送路径8垂直的方向延伸。在第二转送导轨66上的第一搬出位置11上具有沿着与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的转送台车40。转送台车40的结构与第一转送导轨38上的转送台车40相同。由第二转送导轨66及转送台车40来构成作为移车台的第二移车台68。在第一搬送路径6的一对I型梁34的下部内缘部,分别铺设有与台车导轨32平行的移动体导轨70 (参照图5),在移动体导轨70上载置有第一移动体20的滚动轮72 (参照图4及图5)。第一移动体20具有设置在上游端位置侧(图2中的右侧)的长方体形状的搬入位置侧移动部20a、设置在下游端位置侧(图2中的左侧)的长方体形状的搬出位置侧移动部20b以及连接搬入位置侧移动部20a和搬出位置侧移动部20b的连接部20c。在搬入位置侧移动部20a及搬出位置侧移动部20b的侧部,并在前后左右分别支撑有所述滚动轮72 (参照图4及图5),并且所述滚动轮72能够自由旋转。另外,如图2及图5所示,在搬入位置侧移动部20a的上游侧下部设置有朝向下方突出的托架74,在托架74上相互转动自如地连接有第一连接构件76的一端部。另外,在搬入位置侧移动部20a的上游端位置侧的上部设置有朝向上方突出的矩形形状的搬入侧卡合突起(搬入侧卡合单元)78。该搬入侧卡合突起78设置在第一移动体20的从与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中心向一侧(图I中的下方,图5中的左侧)偏离的位置上,并且该搬入侧卡合突起78能够与设置在台车4上的后述的台车侧前部卡合突起104卡合。在搬出位置侧移动部20b的下游端位置侧的上部设置有朝向上方突出的矩形形状的搬出侧卡合突起(搬出侧卡合单元)80。该搬出侧卡合突起80设置在从与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中心向另一侦U (图I中的上方,图6中的右侧)偏离的位置上,并且该搬出侧卡合突起80能够与设置在台车4上的后述的台车侧后部卡合突起106卡合。与第一搬送路径6同样地,在第二搬送路径8的一对I型梁34的下部内缘部也分别铺设有移动体导轨70,在移动体导轨70上载置第二移动体22的滚动轮72,该滚动轮72能够自由滚动。与第一移动体20同样地,第二移动体22具有设置在上游端位置侧(图2中的左侧)的长方体形状的搬入位置侧移动部22a、设置在下游端位置侧(图2中的右侧)的长方体形状的搬出位置侧移动部22b以及连接搬入位置侧移动部22a和搬出位置侧移动部22b的连接部22c。第一移动体20与同样地,在搬入位置侧移动部22a及搬出位置侧移动部22b的侧部,并在前后左右分别支撑有所述滚动轮72,该滚动轮72能够自由旋转。如图2及图5所示,在搬出位置侧移动部22b的下游侧下部设置有朝向下方突出的托架74,在托架74上相互转动自如地连接有第二连接构件82的一端部。 在第二搬送路径8上,也与第一搬送路径6同样地,在搬入位置侧移动部22a的上游端位置侧(图I中的左侧)的上部,设置有朝向上方突出的矩形形状的搬入侧卡合突起(搬入侧卡合单元84)。该搬入侧卡合突起84设置在第二移动体22的从与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中心向一侧(图I中的上方,图6中的右侧)偏离的位置上,并且该搬入侧卡合突起84能够与设置在台车4上的后述的台车侧前部卡合突起104卡合。与第一搬送路径6同样地,在搬出位置侧移动部22b的下游端位置侧的上部也设置有朝向上方突出的矩形形状的搬出侧卡合突起(搬出侧卡合单元)86。该搬出侧卡合突起86设置在从与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中心向另一侧(图I中的下方,图5中的左侧)偏离的位置上,并且该搬出侧卡合突起86能够与设置在台车4上的后述的台车侧后部卡合突起106卡合。在第一搬送路径6及第二搬送路径8上分别设置有作为曲柄臂的第一曲柄臂24及第二曲柄臂26,第一曲柄臂24及第二曲柄臂26对应于移动体导轨70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而设置。如图I及图7所示,在第二搬送路径8的长度方向中间位置的旁边,附设有具有变频控制功能的马达28。第二搬送路径8上的支柱36的外侧途中形成有朝向外侧突出的固定台88 (参照图7),并且在固定台88上固定有具有变频控制功能的马达28。该马达28的驱动轴90与搬送路径6、8的搬送方向垂直,并且该马达28转动自如地支撑在第一搬送路径6及第二搬送路径8中的外侧的在I型梁34的下表面设置的一对轴承89上。如图7所示,在驱动轴90上分别不能相对旋转地组装有第一曲柄臂24及第二曲柄臂26的基端部。各曲柄臂24、26在移动体20、22开始前进的起点处大致保持为水平,并且,在旋转途中通过下死点,然后在移动体20、22结束前进的终点处,在与起点相反的一侧大致保持为水平。另外,在各曲柄臂24、26的前端部上相对旋转自如地连接有所述各连接构件76、82的另一端部,由此构成作为将各曲柄臂24、26的旋转运动变换为移动体20、22的直线方向运动的运动变换装置的滑块曲柄机构27 (参照图2)。另外,由具有变频控制功能的马达28及驱动轴90来构成驱动装置。并且,第一搬送路径6上的第一曲柄臂24和第二搬送路径8上的第二曲柄臂26同时沿着相同方向进行转动。因此,在向相互相反的方向搬送台车4的第一搬送路径6和第二搬送路径8上,相对于曲柄臂的旋转方向而各移动体20、22d前进、后退时的所处位置不同。具体而言,在图2中,在第一搬送路径6上通过第一曲柄臂24进行顺时针旋转而使第一移动体20前进时,在第二搬送路径8上通过第二曲柄臂26进行顺时针旋转而使第二移动体22后退,并且,在第一搬送路径6上通过第一曲柄臂24进行逆时针旋转而使第一移动体20后退时,在第二搬送路径8上通过第二曲柄臂26进行逆时针旋转而使第二移动体22前进。此外,由于在台车4上以搬送方向为基准标记前部及后部,因而在第一搬送路径6上标记为台车侧前部卡合突起104的部位,在第二搬送路径8上标记为台车侧后部卡合突起 106。另外,在第一曲柄臂24的旋转路径上,在第一曲柄臂24摆动的去程路径和回程路径上,分别在通过下死点的位置上设置有减速用非接触式开关92,在终点之前的规定位置上设置有暂时停止用非接触式开关94,并且在终点位置上设置有最终端用非接触式开关96。借助曲柄臂24到达配置有这些开关的位置,来对具有变频控制功能的马达28进行规 定的旋转控制。由这些具有变频控制功能的马达28、减速用非接触式开关92、暂时停止用非接触式开关94以及最终端用非接触式开关96来构成驱动控制单元。对第二曲柄臂26也同样地设置有这些非接触式开关。如图5所示,排列在各搬送路径6、8上的台车4具有矩形形状的载置台98 ;轴承部100,其在前后左右向载置台98的下方突出设置;滚动车轮102,其分别旋转自如地支撑在左右成一对的轴承部100上,并且能够在台车导轨32上滚动。在载置台98的搬送方向的前部设置有朝向下方突出的台车侧前部卡合突起104。台车侧前部卡合突起104设置在台车4的载置台98的从与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中心向一侧(就第一搬送路径6而言为图I中的下方或图5中的左侧;就第二搬送路径8而言为图I中的上方或图6中的右侧)偏离的位置,并且,该台车侧前部卡合突起104能够与设置在移动体的所述搬入位置侧移动部20a、22a上的搬入侧卡合突起78、84卡合。在载置台98的搬送方向的后部设置有朝向下方突出的台车侧后部卡合突起106。台车侧后部卡合突起106设置在台车4的载置台98的从与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中心向另一侧(就第一搬送路径而言为图I中的上方或图6中的右侧,就第二搬送路径而言为是图I中的下方或图5中的左侧(省略图示))偏离的位置,并且该台车侧后部卡合突起106与设置在移动体20、22的所述搬出位置侧移动部20b、22b上的搬出侧卡合突起80、86卡合。接着,参照附图,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台车搬送装置2的动作进行说明如下。首先,如图I所示,在第一搬送路径6上,在第一搬入位置17,第一移动体20保持为后退的状态,接着,由第一移车台55将台车4从第二搬出位置15转送到第一搬入位置17上。在这里,第一移动体20的搬出侧卡合突起80和搬入侧卡合突起78是固定在第一移动体20上的,两个卡合突起78、80之间的长度也恒定。并且,在将所述台车4搬入第一搬入位置17之前,处于如下状态,S卩,位于下游端位置10上的台车4的台车侧后部卡合突起106和设置在第一移动体20的搬出位置侧移动部20b上的搬出侧卡合突起106卡合,并且在第一搬送路径6上,从卡合在搬出侧卡合突起106上的位于第一搬送路径6的下游端位置10上的台车4到位于第一搬送路径6的上游端位置16上的台车4为止,排列有多个台车4。因此,在将台车4搬入第一搬入位置17上时,若在被搬入的台车4和位于上游端位置16上的台车4之间没有间隙,则这两个台车4相互接触而不能顺利地搬入台车4。另夕卜,若在第一移动体20的搬入侧卡合突起78和被搬入的台车4的台车侧前部卡合突起104之间也没有搬送方向上的间隙,则在从与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搬入台车4时搬入侧卡合突起78的角和被搬入的台车4的台车侧前部卡合突起104的角接触,从而不能卡合。进而,若在向第一搬出位置11搬送的台车4和与该台车4相邻(处于下游端位置10)的台车4也没有间隙,则不能由第二移车台68解除处于第一搬出位置11的台车4的台车侧前部卡合突起106和搬出侧卡合突起80之间的卡合,而不能向与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顺利地转送台车4。另一方面,若在台车4之间设置大的间隙,则排列的多个台车4在搬送中相互碰撞而产生使载置在台车4上的铸模损坏等不利影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以结构叙述的图3所示,为了将台车4顺利地搬入第一搬入位置17,预先设定搬出侧卡合突起80和搬入侧卡合突起78之间的长度和夹在它们之间的多个台车4的长度,以便在定位到第一搬入位置17上的台车4和位于该台车4的下游侧的相邻(处于上游端位置16)的台车4之间形成规定的间隙t。然后,在要定位到第一搬入位置17上时,在要被搬入第一搬入位置17上的台车4 和位于上游端位置16上的台车4之间设置间隙的状态下搬入台车4,并且在台车4的台车侧前部卡合突起104和第一移动体20的搬入侧卡合突起78之间也设定一些间隙的状态下配置该台车4。然后,在第一移动体20向下游侧移动时,台车侧前部卡合突起104和搬入侧卡合突起78沿着搬送方向卡合。另外,如前述那样,设置在第一移动体20的搬出位置侧移动部20b上的搬出侧卡合突起80,从下游侧与处于第一搬送路径6的下游端位置10上的台车4的台车侧后部卡合突起106抵接而卡合在该台车侧后部卡合突起106上。由此,处于如下状态,即,由与搬出侧卡合突起80卡合的处于下游端位置10的台车4和与搬入侧卡合突起78卡合的处于搬入位置17的台车4,夹住在这些台车4之间沿着搬送路径排列的多个台车4。接着,通过驱动具有变频控制功能的马达28,使第一曲柄臂24沿着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第二曲柄臂26也同时进行旋转)。第一曲柄臂24的旋转运动经由第一连接构件76传递到第一移动体20的搬入位置侧移动部20a上,由此使第一移动体20沿着与台车导轨32平行延伸的移动体导轨70从上游向下游方向前进。通过滑块曲柄机构27将第一曲柄臂24的旋转运动变换为搬送方向上的直线运动,由此使第一移动体20前进。第一曲柄臂24在摆动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大致处于水平位置,因而搬送方向上的速度分量小而以低速搬送,在第一曲柄臂24通过死点(上死点或下死点)时,搬送方向上的速度分量大而以高速搬送。由此,卡合在第一移动体20上的台车4不会进行激烈的加速及减速,因而能够不会损坏载置在台车4上的铸模而进行迅速的搬送。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曲柄臂24的转动一通过下死点,就利用减速非接触式开关92进行使所述马达28的旋转减速的控制,并且利用暂时停止非接触式开关94来使第一曲柄臂24停止在终点之前的规定位置上。借助由第一移动体20的开始移动而产生的加速度,所排列的多个台车4被搬入侧卡合突起78推压,因而刚刚在处于第一搬入位置17上的台车4和与该台车4相邻的台车4之间设置的间隙t,首先向下游侧移动,例如,在搬出侧卡合突起80和处于下游端位置10上的台车4的台车侧后部卡合突起106之间产生间隙t。接着,利用暂时停止非接触式开关94在终点之前的规定位置上使第一曲柄臂24停止,由此使第一移动体20停止在暂时停止位置61上。如图10所示,通过该停止处理,基于其减速时的向下游侧的惯性力而在搬出侧卡合突起80和处于下游端位置10上的台车4的台车侧后部卡合突起106之间产生的间隙t移动至所排列的多个台车4的上游侧。此时,如图10所示,处于下游端位置10上的台车4的前方部的滚动车轮102,越过位于第一搬出位置11上的转送台车40的施力单元57的旋转构件52的头顶部而停止,由此借助利用了旋转构件52的圆周曲面的螺旋弹簧54,滚动车轮102处于被从上游侧向下游侧(图10中的左方向)施力的状态。接着,通过使第一曲柄臂24再次转动,来将第一移动体20移动至第一移动体20在第一搬送路径6上的与第一搬出位置11相对应的位置、即搬出位置侧停止位置59上,由此首先在搬出侧卡合突起80和处于下游端位置10上的台车4(从下游 端位置10搬出的台车4)的台车侧后部卡合突起106之间产生间隙t。于是,通过利用了旋转构件52的圆周曲面的螺旋弹簧54,对滚动车轮102向前方施力,使台车4移动该间隙的长度,从而台车4移动到最终被定位的第一搬出位置11上,由此如图8、图9及图11所示,在搬送到第一搬出位置11上的台车4和位于该台车4上游侧的相邻的台车4之间产生间隙t。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位于上游侧的相邻的台车4 (新到达下游端位置10上的台车4),通过分离挡块装置60的挡块部58来与该台车4的轴承部100接触,来限制该台车4向下游侧移动,因而更加可靠地产生间隙t。并且,如图11所示,被向下游侧施力的台车4的轴承部100的前端部与挡块56接触,从而该台车4被定位在第二移车台68的转送台车40上的第一搬出位置11上。如图12所示,通过转送台车40的移动,被定位的台车4从第一搬出位置11被搬入到第二搬送路径8的第二搬入位置13上。此时,第二搬送路径8上的第二移动体22处于后退的状态,第二移动体22的搬入侧卡合突起84从上游侧(图6中的左侧)卡合在台车4的台车侧前部卡合突起104上。在第二搬送路径8的下游端,搬出侧卡合突起从下游侧卡合在处于下游端位置14上的台车4的台车侧后部卡合突起106上。并且,处于如下状态,即,由与搬出侧卡合突起86卡合的处于下游端位置14上的台车4和与搬入侧卡合突起84卡合的处于搬入位置13上的台车4,夹住在它们之间沿着搬送路径排列的多个台车4。接着,通过驱动所述马达28,使第二曲柄臂22沿着在图2中示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通过使第二移动体22前进,来使多个台车4沿着第二搬送路径8向图12的右方向移动一定量。如图13所示,通过移动该一定量,将处于下游端位置14上的台车4搬送至第二搬出位置15上。由于在该第二搬送路径8上的动作的详细内容与第一搬送路径6上的动作几乎相同,因而省略说明。根据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台车搬送装置2,在通过驱动装置28使与第一搬送路径6相对应的移动体20从上游侧向下游侧前进时,设置在该移动体20的上游端位置侧的搬入侧卡合突起78与处于第一搬入位置17上的台车4的台车侧前部卡合突起104卡合,并且设置在所述移动体20的下游端位置侧的搬出侧卡合突起80与处于下游端位置10上的台车4的台车侧后部卡合突起106卡合,以限制处于下游端位置10上的该台车4向下游方向自由移动。因此,在第一搬送路径6上排列的多个台车4,在被卡合在与第一搬送路径6相对应的移动体20的搬入侧卡合突起78上的位于第一搬入位置17上的台车4和卡合在搬出侧卡合突起80上的位于下游端位置10的台车4夹住的状态下,借助与第一搬送路径6相对应的移动体20从上游侧向下游侧的前进,而一并被向下游侧搬送一定量。和与所述第一搬送路径6相对应的第一移动体20的动作同步地,在第二搬送路径8上,与第二搬送路径8相对应的第二移动体22在与台车4的卡合被解除的状态下从第二搬送路径8上的下游侧向上游侧后退。利用第二移车台68,将从第一搬送路径6的下游端位置10搬送到第一搬出位置11上的台车4被搬送到与第一搬出位置11并排的第二搬入位置13上。搬入到第二搬入位置13上的台车4的台车侧前部卡合突起104,与对应于第二搬送路径8的移动体22的在上游端位置侧设置的搬入侧卡合突起84卡合,并且对应于第二搬送路径8的移动体22的在下游端位置侧设置的搬出侧卡合突起86与处于第二搬送路径8的下游端位置14上的台车4的台车侧后部卡合突起106卡合,以限制处于第二搬送路径8的下游端位置14上的该台车4向下游方向自由移动。然后,利用驱动装置28使与第二搬送路径8相对应的移动体22从上游侧向下游侧前进时,在第二搬送路径8上排列的多个台车4,在被卡合在对应于第二搬送路径8的移动体22的搬入侧卡合突起84上的位于第二搬入位置上的台车4和卡合在搬出侧卡合突起86上的位于下游端位置14上的台车4夹住的状态下,从第二搬送路径8的上游侧向下游侧一并被搬送一定量。与第二搬送路径8上的第二移动体22的动作同步地,在第一搬送路径6上,与第一搬送路径6相对应的移动体20在与台车4的卡合被解除的状态下,从第一搬送路径6上的下游侧向上游侧后退。
·
这样,在第一搬送路径6及第二搬送路径8上搬送台车4时,在由相对应的移动体20、22的搬入侧卡合突起78、84和搬出侧卡合突起80、86夹住台车4的状态下搬送该台车4,因而能够防止台车相互间碰撞冲击而安全地搬送台车4。另外,借助驱动装置28,在第一搬送路径6上与第一搬送路径6相对应的移动体20以与台车4卡合的状态从上游侧向下游侧前进时,与此同时,在第二搬送路径8上与第二搬送路径8相对应的移动体22以解除与台车4的卡合的状态从下游侧向上游侧后退。然后,在第二搬送路径8上,与第二搬送路径8相对应的移动体22以与多个台车4卡合的状态从上游侧向下游侧前进时,与此同时,在第一搬送路径6上,与第一搬送路径6相对应的移动体20以解除与台车4的卡合的状态从下游侧向上游侧后退。这样借助使移动体20、22前进或后退的驱动装置28,使移动体20向规定方向(例如在第一搬送路径6上前进的方向)移动而在第一搬送路径6上搬送台车4,并且使移动体22向与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例如在第一搬送路径6上后退的方向)移动而在第二搬送路径8上搬送台车4。因此,不像以往那样对每个搬送路径设置驱动装置28,而是通过单体的驱动装置28的没有浪费的最小限度的动作,能够高效地搬送多个搬送路径6、8上的台车4,从而能够节省设置驱动装置28的位置的空间并且降低设备成本。另外,设置在第一移动体20的搬入位置侧移动部20a上的搬入侧卡合突起78,在第一移动体20从上游侧向下游侧前进时,从上游侧卡合在位于第一搬入位置17上的台车4的台车侧前部卡合突起104上,而在第一移动体20从下游侧向上游侧后退时,与台车4的台车侧前部卡合突起104的卡合被解除。另一方面,设置在第一移动体20的搬出位置侧移动部20b上的搬出侧卡合突起80,在第一移动体20从上游侧向下游侧前进时,从下游侧与位于下游端位置10上的台车4的台车侧后部卡合突起106接触而卡合,因而限制在第一搬送路径6上排列的多个台车6向下游侧自由移动。并且,搬出侧卡合突起80设置在第一移动体20的与台车4的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中心向另一侧偏离的位置上,从而不会与设置在台车4上的从和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中心向一侧偏离的位置上的台车侧前部卡合突起104卡合,因而在第一移动体20从下游侧向上游侧后退时,不会卡在新搬送到下游端位置10上的台车4的前部,而仅使第一移动体20向上游侧移动以与新搬送过来的台车4的后部卡合。这样,通过在从与台车4的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中心向一侧偏离的位置上设置搬入侧卡合突起78,并且将搬出侧卡合突起80设置在从与垂直的方向上的中心向另一侧偏离的位置上,由此搬入侧卡合突起78及搬出侧卡合突起80不需要用于进行用于卡合及解除卡合的进退动作的机构,从而能够构筑具有极其简单的卡合结构的台车搬送装置,因而能够大幅削减设备成本。此外,将搬入侧卡合突起78设置在从与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中心向一侧偏离的位置上,并且将搬出侧卡合突起80设置在从与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中心向另一侧偏离的位置上,但并不限定与此,例如只要如下构成即可,即,在与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在相互错开的位置上设置搬入侧卡合突起和搬出侧卡合突起,并且使搬入侧卡合突起不与台车侧后部卡合突起卡合,而且使搬出侧卡合突起不与台车侧前部卡合突起卡合。另外,将由变频控制马达28赋予的曲柄臂24的旋转运动,通过滑块曲柄机构27变换为搬送方向上的直线运动,而使第一移动体20进行往复移动。曲柄臂24在摆动的起 点和终点的位置大致处于水平位置,因而搬送方向上的速度分量小而以低速搬送,在曲柄臂24通过死点(上死点或下死点)时,搬送方向上的速度分量大而以高速搬送。因此,在进行加速及减速时,不产生与因加速而产生的大的加速力及因减速产生的大的惯性力,因而能够不使载置在台车4上的铸模等损坏而安全地搬送,并且能够在搬送途中的通过所述死点的部分以高速搬送,因而能够进行高效且迅速的搬送。另外,一般与伺服马达相比,变频控制马达28的加速减速时间长而减速后的停止精度也产生偏差,但在使用曲柄臂24的机构中,如前述那样在进行加速的起点和进行减速的终点处相对于旋转速度的搬送方向上的速度分量小。因此,在进行加速时及减速时的旋转角度的精度偏差对搬送方向上的位置偏差施加影响的值小,因而能够以耐得住使用的充分的精度对移动体进行驱动。另外,在马达部发生故障时也能够在相对较短的交货期内容易得到变频控制马达,从而能够在短期间内结束例如为了更换马达部而使生产线停止。另外,将第一搬送路径6上的搬入侧卡合突起78和搬出侧卡合突起80之间的距离,设定为比从与搬入侧卡合突起78卡合的位于第一搬入位置17上的台车4的被卡合位置(台车侧前部卡合突起104)到与搬出侧卡合突起80卡合的位于下游端位置10上的台车4的被卡合位置(台车侧后部卡合突起106)为止的距离长出规定长度的间隙大小。并且,利用该规定长度的间隙的大小,来在从下游端位置10搬出的台车4和后续的台车4之间设定间隙t。为此,在使第一移动体20前进的途中,利用具有变频控制功能的马达28的控制功能,首先使第一移动体20停止在与第一搬送路径6的第一搬出位置11相对的搬出位置侧停止位置59之前的暂时停止位置61上(参照图10及图11)。从下游端位置10搬出的台车4在暂时停止位置被施加从后续的台车4离开的作用力,并且被搬出侧卡合突起80限制向下游侧移动而处于停止的状态。接着,通过再次使第一移动体20向搬出位置侧停止位置59前进,来解除所述搬出侧卡合突起80对从下游端位置10搬出的台车4向下游侧移动的限制,同时,从下游端位置10搬出的台车4借助施力单元57的施力而跟随所述搬出侧卡合突起80移动,从而在与后续的台车4之间产生间隙t,并且在产生该间隙t的状态下被定位在第一搬出位置11上。
这样,被搬送到第一搬出位置11上的台车4相对于相邻的位于上游侧的台车(新到达下游端位置10上的后续的台车4)而隔开间隙t被定位,因而在通过第二移车台68从第一搬出位置被搬出到并排的第二搬送路径8的第二搬入位置13上时,不会与相邻的处于下游端位置10上的台车4接触而能够顺利搬送第一搬出位置11上的台车4。这样,即使在与第一搬送路径6相对应的第一移动体20的搬入侧卡合突起78和搬出侧卡合突起80固定设置在第一移动体20上的台车搬送装置2中,也能够通过在与处于与第一搬入位置17或第一搬出位置11相邻的位置16、10上的台车4之间设定规定的间隙t来进行搬入及搬出,因而能够顺利且迅速地搬送台车。此外,在第二搬送路径8上,也同样地搬送台车4。接着,参照附图,对将本件发明的台车搬送装置用作在铸造生产线上搬送砂箱及铸模的台车搬送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台车搬送装置202具有第一个第二搬送路径204和第二个第二搬送路径206以作为第二搬送路径,在第 一个第二搬送路径204上设置有沿着该搬送路径204移动的第一个第二移动体205,在第二个第二搬送路径206上设置有沿着该搬送路径206移动的第二个第二移动体207,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这些第一个第二移动体205以及第二个第二移动体207与第一移动体20基于由具有变频控制功能的马达28来驱动的省略图示的曲柄臂的转动,来沿着所设置的该搬送路径6、204、206往复移动一定量。另外,第一个第二搬入位置210位于与第一个第二搬送路径204的上游端位置208对齐的位置上,第二个第二搬入位置214位于与第二个第二搬送路径206的上游端位置212对齐的位置上。第一搬出位置11、第一个第二搬入位置210及第二个第二搬入位置214并排,这些第一个第二搬入位置210及第二个第二搬入位置214是第二移车台216上的位置,利用第二移车台216中的移动台车40来从与第一搬送路径6的下游端位置10对齐的第一搬出位置11转送台车4。另外,第一个第二搬出位置220位于与第一个第二搬送路径204的下游端位置218对齐的位置上,第二个第二搬出位置224位于与第二个第二搬送路径206的下游端位置222对齐的位置上。第一搬入位置17、第一个第二搬出位置220及第二个第二搬出位置224并排,这些第一个第二搬出位置220及第二个第二搬出位置224是第一移车台226上的位置,利用第一移车台226中的移动台车40来将搬送到第一个第二搬出位置220或第二个第二搬出位置224上的台车4转送到与第一搬送路径6的上游端位置12对齐的第一搬入位置17上。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而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台车搬送装置202中,分别设置的曲柄臂(省略图示)通过具有变频控制功能的马达28的驱动旋转而同时转动。并且,如前述那样,第一移动体20、第一个第二移动体205及第二个第二移动体207通过曲柄臂的旋转而同时往复移动一定量。并且,在某个搬入位置17、210、214上搬入了台车4的搬送路径上,台车4与某个移动体20、205、207卡合而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被搬送一定量。其他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台车搬送装置相同,因而省略说明。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具有一个第一搬送路径6和两个第二搬送路径204、206的台车搬送装置202中,也能够通过一个驱动装置(具有变频控制功能的马达)28来迅速且安全地搬送台车4。
接着,参照附图,对将本件发明的台车搬送装置用作在铸造生产线上搬送砂箱及铸模的台车搬送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台车搬送装置302具有第一个第一搬送路径304和第二个第一搬送路径306以作为第一搬送路径,并且具有第一个第二搬送路径308和第二个第二搬送路径310以作为第二搬送路径。另外,作为移车台,具有连接与第一个第一搬送路径304的下游端位置311对齐的第一个第一搬出位置312和与第一个第二搬送路径308的上游端位置313对齐的第一个第二搬入位置314的第一移车台316、连接与第一个第二搬送路径308的下游端位置317对齐的第一个第二搬出位置318或与第二个第二搬送路径310的下游端位置319对齐的第二个第二搬出位置320和与第一个第一搬送路径304的上游端位置321对齐的第一个第一搬入位置322或与第二个第一搬送路径306的上游端位置323对齐的第二个第一搬入位置325的第二移车台324、连接与第二个第一搬出路306的下游端位置326对齐的第二个第一搬出位置327和与第二个第二搬送路径310的上游端位置328对齐的第二个第二搬入位置329的第三移车台330。在第一个第一搬送路径304上设置有沿着该搬送路径304往复移动一定量的第一个第一移动体332。在第一个第二搬送路径308上设置有沿着该搬送路径308往复移动一定量的第一个第二移动体333。在第二个第一搬送路径306上设置有沿着该搬送路径306往复移动一定量的第二个第一移动体334。在第二个第二搬送路径310上设置有沿着该搬送路径310往复移动一定量的第二个第二移动体335。在各搬送路径304、306、308、310上分别设置有由具有变频控制功能的马达28来驱动的省略图示的曲柄臂,通过这些曲柄臂来使各移动体同时往复移动一定量。另外,在第二移车台324中,两个转送台车40被连接构件336连接为不能相互移动,而同时在转送导轨上移动。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而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接着,参照附图,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台车搬送装置302的动作说明如下。首先,如图15所示,在第一个第一搬送路径304及第二个第一搬送路径306上,在第一个第一搬入位置322及第二个第一搬入位置325,第一个第一移动体332及第二个第一移动体334的上游端位置侧分别保持后退的状态。接着,利用第二移车台324将台车4从第一个第二搬出位置318转送到第二个第一搬入位置325上,同时将台车4从第二个第二搬出位置320转送到第一个第一搬入位置322上。在定位在各第一搬入位置322、325上时,各台车4的台车侧前部卡合突起104被定位在各第一移动体332、334的搬入侧卡合突起78的下游侧的相对位置上,通过使各第一移动体332、334向下游侧移动而使台车侧前部卡合突起104和搬入侧卡合突起78沿着搬送方向卡合。各第一移动体332、334的搬出侧卡合突起80从下游侧与处于各第一搬送路径304、306的下游端位置311、326上的台车4的台车侧后部卡合突起106抵接并卡合在该台车侧后部卡合突起106上。然后,处于如下状态,即,由与搬出侧卡合突起80卡合的处于下游端位置10上的台车4和与搬入侧卡合突起78卡合的处于搬入位置17上的台车4,夹住在这些台车4之间沿着搬送路径304、306排列的多个台车4。 接着,通过驱动具有变频控制功能的马达28,使曲柄臂(省略图示)沿着规定方向旋转,由此使各第一移动体332、334前进一定量,并使各第二移动体333、335后退一定量。由此,如图16所示,将处于第一个第一搬送路径304的下游端位置311上的台车4和处于第二个第一搬送路径306的下游端位置326上的台车4,搬送到各自的搬出位置312、327上而载置在转送台车40上。搬送的详细内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台车搬送装置2相同,因而省略说明。接着,如图17所示,利用第二移车台316,将处于第一个第一搬出位置312上的台车4转送到第一个第二搬入位置314上,由此使该台车4与第一个第二搬送路径308的上游端位置313对齐。另外,利用第三移车台330,将处于第二个第一搬出位置327上的台车4转送到第二个第二搬入位置329上,由此使该台车4与第二个第二搬送路径310的上游端位置328对齐。此时,被对齐的各台车4的台车侧前部卡合突起104与后退的各第二移动体333,335上的搬入侧卡合突起84卡合。在各第二搬送路径308、310的下游侧,处于下游端位置317、319上的各台车4的台车侧后部卡合突起106分别卡合在各第二移动体333、335上的搬出侧卡合突起86上。在第二移车台324上,将被连接的空的转送台车40转送到第一个及第二个第二搬送路径308、310上的第二搬出位置318、320上。接着,通过驱动具有变频控制功能的马达28,使曲柄臂(省略图示)沿着规定方向旋转,由此使各第二移动体333、335前进一定量,并使各第一移动体332、334后退一定量。由此,如图18所示,将处于第一个第二搬送路径308的下游端位置317上的台车4和处于第二个第二搬送路径310的下游端位置319上的台车4,搬送到各自的第二搬出位置318、 336上而载置在转送台车40上。搬送的详细内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台车搬送装置2相同,因而省略说明。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具有两个第一搬送路径304、306和两个第二搬送路径308、310,并且例如需要采用长的搬送路径以作为浇注后的冷却区域的台车搬送装置302上,也能够通过一个驱动装置(具有变频控制功能的马达)28来迅速且安全地搬送台车4。接着,参照附图,对将本件发明的台车搬送装置用作在铸造生产线上搬送砂箱及铸模的台车搬送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9及图2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台车搬送装置402中,在台车404上设置有在前端缘上朝向下方突出并向与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台车侧前部卡合突起406和在后端缘上朝向下方突出并向与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台车侧后部卡合突起408。在第一搬送路径6和第二搬送路径8上,在第一移动体20及第二移动体22的上游端位置侧(在图19中,就第一移动体20而言是右侧端,就第二移动体22而言是左侧端)设置有双臂曲柄(bell crank)装置412以作为搬入侧卡合单元。双臂曲柄装置412被与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旋转轴能够旋转地支撑在第一移动体20的上游侧端部,并且该双臂曲柄装置412的朝向后方(上游侧)突出的一个臂的前端上形成有朝向上方弯曲的卡合钩部。朝向下方突出的另一个臂的前端以能够相互相对旋转的方式连接在气缸装置410的活塞部上。就双臂曲柄装置412而言,通过气缸装置410的活塞部的进退,卡合钩部在向上方前进而与所述台车侧前部卡合突起406卡合的卡合位置和向下方后退而从卡合位置脱离的退避位置之间进行进退。另外,在第一移动体20及第二移动体22的下游端位置侧(在图19中,就第一移动体20而言是左侧端,就第二移动体22而言是右侧端),设置有双臂曲柄装置414以作为搬出侧卡合单元。双臂曲柄装置414被与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旋转轴能够旋转地支撑在第一移动体20的下游侧端部,在朝向前方(下游侧)突出的一个臂的前端上形成有朝向上方弯曲的卡合钩部。朝向下方突出的另一个臂的前端以能够相互相对旋转的方式连接至气缸装置410的活塞部上。就双臂曲柄装置414而言,通过气缸装置410的活塞部的进退,卡合钩部在向上方前进而与所述台车侧后部卡合突起408卡合的卡合位置和向下方后退而从卡合位置脱离的退避位置之间进行进退。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而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接着,参照附图,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台车搬送装置402的动作说明如下。在本实施方式的台车搬送装置402中,在第一搬送路径6上,通过使第一移动体20上的上游端位置侧的气缸装置410进行动作,来使搬入侧双臂曲柄装置412的卡合钩部前进至上方的卡合位置。由此,使第一移动体20的搬入侧双臂曲柄装置412卡合在搬入到第一搬入位置17上的台车404的台车侧前部卡合突起406上。与进行这些动作同时地,通过使第一移动体20上的下游端位置侧的气缸装置410进行动作,来使搬出侧双臂曲柄装置414的卡合钩部前进至上方的卡合位置。由此,使第一移动体20的搬出侧双臂曲柄装置414卡合在处于第一搬送路径6的下游端位置10上的台车404的台车侧后部卡合突起408上。另一方面,在第二搬送路径8上,第二移动体22的搬入侧双臂曲柄装置412及搬出侧双臂曲柄装置414均处于卡合钩部定位在退避位置上的状态。接着,通过驱动具有变频控制功能的马达28,使曲柄臂(省略图示)沿着规定方向 旋转,由此使第一移动体20前进一定量,并使第二移动体22后退一定量。由此,使在第一搬送路径6上排列的多个台车404向下游侧移动一定量,并且将处于下游端位置10上的台车4搬送到第一搬出位置11上而载置在转送台车40上。在第二移动体22后退时,第二移动体22的搬入侧双臂曲柄装置412及搬出侧双臂曲柄装置414均不与台车404卡合而仅使第二移动体22向上游侧移动。在第二搬送路径8上,在将利用第二移车台68搬入到第二搬入位置13上的台车404搬送至上游端位置12上时,使第二移动体22的搬入侧双臂曲柄装置412的卡合钩部卡合在台车侧前部卡合突起406上,并使搬出侧双臂曲柄装置414的卡合钩部卡合在台车侧后部卡合突起408上,由此形成由第二移动体22 —并地夹住在第二搬送路径8上排列的多个台车404的状态。然后,通过使第二移动体22前进一定量,来使排列的一组台车404不相互碰撞而安全地搬送这些台车404。同时使第一移动体20后退。在第一移动体20后退时,第一移动体20的搬入侧双臂曲柄装置412及搬出侧双臂曲柄装置414均不与台车404卡合而仅使第一移动体20向上游侧移动。其他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台车搬送装置2相同,因而省略说明。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也可以不采用固定在移动体上的搬入侧卡合突起及搬出侧卡合突起来作为搬入侧卡合单元及搬出侧卡合单元,而是采用利用气缸装置410使卡合挂钩进退而与台车404卡合及脱离的双臂曲柄装置412。接着,参照附图,对将本件发明的台车搬送装置用作在铸造生产线上搬送砂箱及铸模的台车搬送装置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台车搬送装置502中,在台车504的前后侧面设置有朝向侧方突出的台车侧前部卡合突起506和台车侧后部卡合突起508。另外,移动体510在第一搬送路径6和第二搬送路径8之间形成为一体,在移动体510的第一搬送路径6上的第一搬入位置17侧的侧部以及第二搬送路径8上的第二搬出位置15侧(图21的右侧端)的侧部,设置有与第一搬送路径6侧相对应的第一搬入侧双臂曲柄装置512和与第二搬送路径8侧相对应的第二搬出侧双臂曲柄装置514。第一搬入侧双臂曲柄装置512被与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旋转轴,能够旋转地支撑于轴承部上,该轴承部是在移动体510的第一搬送路径6的上游侧端的上表面上与第一搬送路径6侧相向突出设置的,并且在该第一搬入侧双臂曲柄装置512的朝向前方(下游侦D突出的一个臂的前端上形成有朝向上方弯曲的卡合钩部。朝向下方突出的另一个臂的前端以能够相互相对旋转的方式连接在气缸装置510的活塞部上。就双臂曲柄装置512而言,通过气缸装置520的活塞部的进退,卡合钩部在向上方前进而与第一搬送路径6上的所述台车侧前部卡合突起506卡合的卡合位置和向下方后退而从卡合位置脱离的退避位置之间进行进退。第二搬出侧双臂曲柄514通过与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旋转轴,能够旋转地支撑于轴承部上,该轴承部是在移动体510的第二搬送路径8的下游侧端的上表面上与第二搬送路径8侧相向突出设置的。结构几乎与双臂曲柄装置512相同,其卡合钩部向上方前进而与位于第二搬送路径8的下游端位置14上的台车504的台车侧后部卡合突起508卡合。另外,在移动体510的第一搬送路径6的第一搬出位置11侧的侧部以及第二搬送路径8的第二搬出位置13侧(图21的左侧端)的侧部,设置有与第一搬送路径侧相对应的第一搬出侧双臂曲柄装置516和与第二搬送路径侧相对应的第二搬入侧双臂曲柄装置518。这些双臂曲柄装置516、518的结构与第一搬入侧双臂曲柄装置512几乎相同,第一搬 出侧双臂曲柄装置516的卡合钩部卡合在位于第一搬送路径6的下游端位置10上的台车504的台车侧后部卡合突起508上。第二搬入侧双臂曲柄装置518的卡合钩部卡合在位于第二搬送路径8的第二搬入位置13上的台车504的台车侧前部卡合突起506上。由台车502的第一搬入侧双臂曲柄装置508和第二搬入侧双臂曲柄装置518来构成搬入侧卡合单元,并且由第一搬出侧双臂曲柄装置512和第二搬出侧双臂曲柄装置514来构成搬出侧卡合单元。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而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接着,参照附图,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台车搬送装置502的动作说明如下。在本实施方式的台车搬送装置502中,通过使一个移动体510往复移动一定量,来搬送在第一搬送路径6上排列的台车504和在第二搬送路径8上排列的台车504。在第一搬送路径6上,通过使移动体510上的上游端位置侧的气缸装置520进行动作,来使第一搬入侧双臂曲柄装置512前进至卡合位置。由此,使第一搬入侧双臂曲柄装置512,卡合在搬入到第一搬入位置17上的台车504的台车侧前部卡合突起506上。与这些动作并行地,通过使移动体510上的下游端位置侧的气缸装置520进行动作,来使第一搬出侧双臂曲柄装置516前进至卡合位置。由此,使第一搬出侧双臂曲柄装置516,卡合在位于第一搬送路径6的下游端位置10上的台车504的台车侧后部卡合突起508上。另一方面,与第二搬送路径8侧相对应的第二搬入侧双臂曲柄装置518及第二搬出侧双臂曲柄装置514均处于定位在退避位置上的状态。接着,通过驱动具有变频控制功能的马达28,使曲柄臂(省略图示)沿着移动体510向搬送方向(图21的左侧)移动一定量。此时,移动体510在第一搬送路径6上进行了前进,而在第二搬送路径8上进行了后退。由此,使在第一搬送路径6上排列的多个台车504向下游侧移动一定量,并且使处于下游端位置10上的台车504搬送到第一搬出位置11上而载置在转送台车40上。在第二搬送路径8上,在移动体510后退时,不与台车504卡合而不移动台车504,而仅使移动体510向上游侧移动。其他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而省略说明。此外,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也可以使由一个驱动装置来驱动的唯一移动体,与在对应于该移动体的多个搬送路径上排列的台车卡合,由此搬送这些台车,而不需在每个搬送路径上设置与搬送路径相对应的移动体。由此,能够减少与搬送路径相对应的移动体个数,因而能够降低设备成本。另外,设置在移动体上的搬入侧卡合单元及搬出侧卡合单元,并不限定于采用使与台车卡合的卡合位置错开而固定在移动体上的搬入侧卡合突起及搬出侧卡合突起的结构、或者通过气缸进行动作的双臂曲柄装置的结构,例如,能够使用在与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通过凸轮机构使卡合爪向滑动而突出的技 术等已知的技术。这样,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叙述的具体结构只不过是本发明的一个例子,本发明并不限定于那样的具体结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得到各种各样的方式。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的台车搬送装置用于具有向相互相反的方向搬送的多列台车搬送路径的台车搬送生产线。附图标记的说明2台车搬送装置4 台车6第一搬送路径8第二搬送路径10下游端位置11搬出位置(第一搬出位置)12上游端位置13搬入位置(第二搬入位置)14下游端位置15搬出位置(第二搬出位置)16上游端位置17搬入位置(第一搬入位置)18移车台20移动体(第一移动体)20a搬入位置侧移动部20b搬出位置侧移动部22移动体(第二移动体)24曲柄臂/驱动装置(第一曲柄臂)26曲柄臂/驱动装置(第二曲柄臂)27运动变换装置(滑块曲柄机构)28驱动装置/变频控制马达/驱动控制单元(具有变频控制功能的马达)55移车台(第一移车台)57施力单元59搬出位置侧停止位置61暂时停止位置68移车台(第二移车台)78搬入侧卡合单元(搬入侧卡合突起)
80搬出侧卡合单元(搬出侧卡合突起)84搬入侧卡合单元(搬入侧卡合突起)86搬出侧卡合单元(搬出侧卡合突起)104台车侧前部卡合突起106台车侧后部卡合突起202台车搬送装置204第二搬送路径(第一个第二搬送路径)205移动体(第一个第二移动体)
206第二搬送路径(第二个第二搬送路径)207移动体(第二个第二移动体)208上游端位置210搬入位置(第一个第二搬入位置)212上游端位置214搬入位置(第二个第二搬入位置)216移车台(第二移车台)218下游端位置220搬出位置(第一个第二搬出位置)222下游端位置224搬出位置(第二个第二搬出位置)226移车台(第一移车台)302台车搬送装置304第一搬送路径(第一个第一搬送路径)306第一搬送路径(第二个第一搬送路径)308第二搬送路径(第一个第二搬送路径)310第二搬送路径(第二个第二搬送路径)402台车搬送装置404 台车406台车侧前部卡合突起408台车侧后部卡合突起502台车搬送装置504 台车506台车侧前部卡合突起508台车侧后部卡合突起510移动体
权利要求
1.一种台车搬送装置, 具有: 第一搬送路径,在该第一搬送路径的上游端位置和下游端位置之间,连续配置有用于载置砂箱或铸模的多个台车,并向规定方向搬送所述多个台车, 第二搬送路径,设置为与所述第一搬送路径平行,并且在该第二搬送路径的上游端位置和下游端位置之间,连续配置有用于载置砂箱或铸模的多个台车,并向与所述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搬送所述多个台车, 移车台,在与所述第一搬送路径的下游端位置对齐的第一搬出位置和与该第一搬出位置并排且与所述第二搬送路径的上游端位置对齐的第二搬入位置之间,以及在与所述第二搬送路径的下游端位置对齐的第二搬出位置和与该第二搬出位置并排且与所述第一搬送路径的上游端位置对齐的第一搬入位置之间,进行往复移动,以分别将所述台车从所述搬 出位置搬送到与该搬出位置并排的所述搬入位置上; 该台车搬送装置的其特征在于,具有 移动体,设置为与所述第一搬送路径及所述第二搬送路径相对应,并且该移动体能够沿着各所述搬送路径往复移动一定量, 搬入侧卡合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移动体的所述第一搬送路径的上游端位置侧及第二搬送路径的上游端位置侧,并且,在所述移动体从所述第一搬送路径和所述第二搬送路径中的任意的一个搬送路径的上游侧向下游侧前进时,该搬入侧卡合单元与位于所述一个搬送路径的所述搬入位置上的台车相卡合,在所述移动体从所述一个搬送路径的下游侧向上游侧后退时,解除该搬入侧卡合单元与所述台车之间的卡合, 搬出侧卡合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移动体的所述第一搬送路径的下游端位置侧及所述第二搬送路径的下游端位置侧,并且,在所述移动体从所述第一搬送路径及所述第二搬送路径中的所述一个搬送路径的上游侧向下游侧前进时,该搬出侧卡合单元与位于所述一个搬送路径的下游端位置上的台车相卡合,以限制所述多个台车向下游方向自由移动, 驱动装置,用于使所述移动体往复移动一定量。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台车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台车具有 台车侧前部卡合突起,设置在该台车的搬送方向的前部, 台车侧后部卡合突起,设置在所述台车的搬送方向的后部,并且位于相对所述台车侧前部卡合突起向与所述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一侧偏离的位置上; 所述移动体分别具有 搬入位置侧移动部,在各所述搬送路径的搬入位置和上游端位置之间相向地移动, 搬出位置侧移动部,在各所述搬送路径的搬出位置和下游端位置之间相向地移动;所述搬入侧卡合单元具有搬入侧卡合突起,该搬入侧卡合突起设置在所述移动体的所述搬入位置侧移动部上,并且该搬入侧卡合突起通过从上游侧与定位在所述搬入位置上的台车的所述台车侧前部卡合突起相抵接,来与该台车的所述台车侧前部卡合突起相卡合;所述搬出侧卡合单元具有搬出侧卡合突起,该搬出侧卡合突起设置在所述移动体的所述搬出位置侧移动部上,并位于相对所述搬入侧卡合突起向与所述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一侧偏离的位置上,并且,该搬出侧卡合突起通过从下游侧与定位在所述下游端位置上的台车的所述台车侧后部卡合突起相抵接,来与该台车的所述台车侧后部卡合突起相卡口 O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台车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具有 曲柄臂; 变频控制马达,用于对该曲柄臂赋予旋转运动; 运动变换装置,用于将所述曲柄臂的旋转运动变换为搬送方向上的直线运动。
4.如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台车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搬入侧卡合单元和所述搬出侧卡合单元之间的距离设定为,相比于从与所述搬入侧卡合单元相卡合的位于搬入位置上的台车的被卡合位置到与所述搬出侧卡合单元相卡合的位于下游端位置上的台车的被卡合位置为止的距离,长出规定长度的间隙的大小, 所述驱动装置具有驱动控制单元,在使所述移动体与位于下游端位置上的台车以及与该台车相邻的台车一起从对应的搬送路径的上游侧向下游侧前进的途中,所述驱动控制单元使所述移动体停止在与所述搬送路径的搬出位置相对应的移动体的搬出位置侧停止位置之前的暂时停止位置上,由此,所述驱动控制单元使所述相邻的台车停止在所述下游端位置上,然后使移动体移动至所述搬出位置侧停止位置上; 在所述搬出位置上设置有施力单元,在所述移动体移动到所述暂时停止位置上时,所述施力单元使利用所述移动体从所述下游端位置搬出的台车,与位于下游端位置上的相邻的台车相分离。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台车搬送装置,其能够顺利且迅速地搬送砂箱及铸模,并且能够以简单且低价的机构构成,而且能够降低设备成本。具有移动体20、22,设置为与第一搬送路径6及第二搬送路径8相对应来设置,并且能够沿着各搬送路径往复移动一定量;搬入侧卡合单元78,分别设置在移动体的上游端位置侧,并且,在移动体20向一个搬送路径6的下游侧前进时,与位于所述一个搬送路径6的搬入位置上的台车4卡合,在移动体20向所述一个搬送路径6的上游侧后退时,解除与所述台车4之间的卡合;搬出侧卡合单元80,分别设置在各移动体20、22的下游端位置侧,并且,在移动体20向一个搬送路径6的下游侧前进时,与处于所述一个搬送路径6的下游端位置上的台车4卡合,以限制多个台车向下游方向自由移动;驱动装置28,使所述移动体往复移动一定量。
文档编号B65G47/52GK102762467SQ20108006433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日
发明者金平谕三 申请人:金属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