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架及支撑架成形装配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61858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撑架及支撑架成形装配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撑架及支撑架成形装配装置,支撑架包括定位部、包裹部、支撑部。支撑架成形装配装置包括预成形组件、成形装配组件和平移升降机构。支撑架成形装配装置设有预成形工位和成形工位。预成形组件处于预成形工位上,该预成形工位位于平移升降机构运动轨迹的上;成形工位也位于该平移升降机构运动轨迹上。成形工位处,无菌砖阵列和预成形的支撑架在成形装配组件的作用下结合在一起。支撑架结构简单,生产方便,可以选用环保材料生产而成;使用时定位固定效果明显,可以通过机械装置实现自动化成形装配。相比现有技术中的定位装置,该支撑架具有易于回收重复利用、叠放运输方便、支撑结构强度大、适用于机械化操作的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支撑架及支撑架成形装配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架及支撑架成形装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高端牛奶制品通常采用无菌纸包装(简称无菌砖)的灌装形式,装箱前无菌砖被放置成三乘四或者三乘五矩阵排列,然后再在摆放好的无菌砖周围安装两个定位装置,两个定位装置上下分布。现有技术中定位装置为框架结构的泡沫板,如图1所示,泡沫板15中间设有矩形通孔,呈矩阵排列的无菌砖阵列放置于此。为了使泡沫板15能够分别位于无菌砖的上下部位,在排列的无菌砖之间放置了夹层16,如图2所示,该夹层整体呈长方形,在四个直角处设置了直角缺口,泡沫板位于缺口处,夹层嵌入在泡沫板的通孔处,由此来实现两个泡沫板之间距离的定位。此类包装形式最大的优点能加固箱体结构,在箱体横向位置上通过泡沫板使无菌砖与箱体隔开,使无菌砖处于箱体中间位置,进而起到缓冲作用。同时,通过在箱体上开设镂空的窗口区并覆以透明塑料片形成用于展示产品的结构,再通过增加箱体与无菌砖之间的距离就能扩大窗口区的展示效果,此处箱体与无菌砖之间的距离是由于泡沫板间隔形成。
[0003]泡沫板是塑料制品,虽然质地轻盈,但是不易降解、不易回收利用,作为产品销售过程中仅起到包装作用的附件,一旦打开包装后泡沫板就不能再以同样功能被加以利用,废弃后易对环境造成污染。泡沫板易受力产生断裂,所以仓储物流过程中不易存放;而且叠放的泡沫板极占据空间,这一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非常明显。如图3所示,按照生产要求泡沫板必须层叠放置,这样在单位长度的空间内放置泡沫板数量就与泡沫板厚度关系极大,一般泡沫板厚度在一到一点五厘米,有的泡沫板厚度大于一点五厘米。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坚固、存储运输便利的支撑架,解决现有技术中定位装置存在的易断裂、占空间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支撑架包括定位部、包裹部、支撑部,所述定位部呈矩形环状,所述包裹部位于定位部的内侧边缘且与定位部连为一体,相邻包裹部之间分开,所述包裹部包括横向包裹部和纵向包裹部,所述横向包裹部位于定位部与纵向包裹部之间,所述支撑部位于定位部的外侧边缘且与定位部连为一体,相邻支撑部之间分开。
[0006]为增加包裹部的支撑强度,以及增强包裹部的成形能力,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包裹部呈梯形,相邻包裹部之间设有直线型切口,所述直线型切口 一端位于定位部内。直线型切口的设计还有利于消除相邻包裹部之间在成形时相互干扰的情况。该切口的一端并非在包裹部与定位部的连接位置,而是深入到了定位部内部,使相邻包裹部在弯折动作过程中互不干扰。
[0007]支撑架本体可采用瓦楞纸,通过模切方式在整张纸板上得到。支撑架的材质特性可以确保它在被废弃时不仅能通过常规的回收途径被回收利用,而且自然环境中易降解,对环境无污染。所以,大规模采用支撑架来包装产品,具有重要的环保意义。
[0008]支撑架本体还可以采用硬质纸板、塑料板、易成形的金属板,支撑架的坚固程度远大于现有技术中的泡沫板,故在立体成形后坚固度也明显增加。
[0009]在支撑架本体上,所述定位部与包裹部之间设有折痕线,所述定位部与支撑部之间设有折痕线,定位部与包裹部之间通过折痕线界分,定位部与支撑部之间通过折痕线界分。折痕线可明显区分三者的位置,其主要作用在于当包裹部、支撑部相对定位部弯折时使包裹部、支撑部沿着折痕线弯折,从而达到最佳的弯折成形状态。
[0010]为了进一步增强支撑架的本体的支撑强度,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定位部的本体在宽边处的宽度大于本体在长边处的宽度。
[0011]四周的支撑部都呈矩形结构的支撑架适用于喷胶封装的包装箱内,但在插扣式封装的包装箱内使用支撑架时,该结构的支撑架的支撑部会阻挡在包装箱上的插扣的运动轨迹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在所述定位部的长边处的支撑部设有缺口。该缺口的作用是避免支撑部对包装箱插扣造成阻挡作用,从而使支撑架可以应用于以插扣方式封装的包装箱内。
[0012]为了增加支撑架与其它辅助安装装置的配合程度,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定位部的本体在宽边处设有通孔。
[0013]本实用新型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安装新型纸质定位装置的支撑架成形装配装置。
[001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支撑架成形装配装置包括预成形组件、成形装配组件和平移升降机构,所述成形装配组件安装在平移升降机构上,所述预成形组件位于成形装配组件的运动轨迹上,所述预成形组件包括凹模,所述成形装配组件包括对应于凹模的凸模,所述凸模上设有顶推部件和吸取部件,所述顶推部件的作业端和吸取部件的作业端都位于凸模的作业面所在该侧。
[0015]支撑架成形装配装置设有两个工位,分别是预成形工位和成形工位。预成形组件处于预成形工位上,该预成形工位位于平移升降机构运动轨迹的上;成形工位也位于该平移升降机构运动轨迹上。成形工位处,无菌砖阵列和预成形的支撑架在成形装配组件的作用下结合在一起。支撑架成形过程经历了预成形和成形两个步骤,依靠凹模和凸模的定向、定量的限制作用,使支撑架可以达到最佳的弯折成形效果。
[00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凹模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凸模上设有对应环形凹槽的环形凸起。凹模和凸模上的结构与支撑架弯折成形后的结构相对应,如此支撑架在凹模和凸模之间被挤压才能成为所需的形状。
[0017]为了能使弯折成形的支撑架顺利从凹模中脱离以及起到最佳的脱模和吸取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凹模上设有脱模部件,所述脱模部件位于凹槽处,所述顶推部件和吸取部件都位于环形凸起处。
[0018]为确保顶推部件有足够的推动行程,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顶推部件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伸出端朝向凸模的作业面。
[0019]吸取部件通过负压状态吸取支撑架,因此负压环境必须与支撑架接触,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吸取部件包括吸盘,所述吸盘的管口凸出在凸模的作业面上。[0020]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架结构简单,生产方便,可以选用环保材料生产而成,生产成本可以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且生产原料利用率高;使用时定位固定效果明显,可以通过机械装置实现自动化成形装配。相比现有技术中的定位装置,该支撑架具有易于回收重复利用、叠放运输方便、支撑结构强度大、适用于机械化操作的优点。它不仅可用于高端牛奶制品的装箱操作,还可以用于果汁饮料、保健补品的装箱操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0022]图1为现有技术中泡沫板固定无菌砖阵列的结构示意图1 ;
[0023]图2为现有技术中泡沫板固定无菌砖阵列的结构示意图1I ;
[0024]图3为现有技术中泡沫板在仓储运输过程中堆放的状态示意图;
[002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支撑架及支撑架成形装配装置的支撑架第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0026]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支撑架及支撑架成形装配装置的支撑架第一种实施例弯折成型时的立体图;
[0027]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支撑架及支撑架成形装配装置的支撑架第三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0028]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支撑架及支撑架成形装配装置的支撑架成形装配装置的凹丰旲的主视图;
[0029]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支撑架及支撑架成形装配装置的支撑架成形装配装置的凹模的立体图;
[0030]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支撑架及支撑架成形装配装置的支撑架成形装配装置的凸模的主视图;
[0031]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支撑架及支撑架成形装配装置的支撑架成形装配装置的凸模的立体图;
[0032]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支撑架及支撑架成形装配装置的支撑架成形装配装置的工作示意图1;
[0033]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支撑架及支撑架成形装配装置的支撑架成形装配装置的工作示意图1I ;
[0034]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支撑架及支撑架成形装配装置的支撑架成形装配装置的工作示意图1II ;
[0035]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支撑架及支撑架成形装配装置的支撑架成形装配装置的工作示意图1V。
【具体实施方式】
[0036]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的第一种实施例,如图4、5所示,支撑架采用瓦楞纸板模切而成,整体为十字形状。瓦楞纸板是由面纸、波浪形芯纸夹层通过粘合而成,波浪形芯纸夹层连续弯曲形成凹槽7,相邻凹槽之间的朝向相反、延伸方向平行。模切成形后,支撑架本体上设有定位部2、包裹部3、支撑部4,裹部3、支撑部4之间连为一体且都处于同一平面内,包裹部3与定位部2之间通过折痕线5划界区分,支撑部4与定位部2之间通过折痕线5划界区分。包裹部3上设有一道折痕线,使得包裹部分为横向包裹部和纵向包裹部,横向包裹部一侧与定位部2连接,另一侧与纵向包裹部连接。
[0037]定位部2呈矩形环状,外侧边缘呈矩形、内侧边缘也呈矩形;定位部2的本体在宽边处的宽度W2大于本体在长边处的宽度W2'。定位部2的长边长度大于宽边长度,而且长边的延伸方向与本体上的凹槽的延伸方向垂直,故宽边的延伸方向与本体上的凹槽的延伸方向平行。定位部2在宽边处设有两个通孔。在定位部2的四个边角处各设有一个直角缺口,这样定位部2的各边缘长度小于整体尺寸,即定位部2在长边处的外侧边缘的长度LI'小于定位部2整体上在长边处的长度L1、定位部2在宽边处的外侧边缘的长度Wl'小于定位部2整体上在宽边处的长度Wl。支撑部4呈矩形,它位于定位部2的外侧并与定位部2连为一体。在位于定位部2的长边处的支撑部4的长度与定位部2在长边处的外侧边缘的长度LI'相同,在位于定位部2的宽边处的支撑部4的长度与定位部2在宽边处的外侧边缘的长度Wl'相同。因此,相邻支撑部4之间分开。包裹部3位于定位部2的内侧并与定位部2连为一体。包裹部3整体都呈梯形,包裹部3的宽度大于支撑部4的宽度;位于包裹部3上的折痕线平行于包裹部3与定位部2之间的折痕线,故每个包裹部3上的横向包裹部、纵向包裹部都呈梯形。相邻包裹部3的底角互为余角;而且支撑架本体在相邻包裹部3之间设有直线型切口 6,该直线型切口 6延伸至定位部2上,使得相邻包裹部3分开。
[0038]该支撑架为平板状结构,层叠堆放后占用空间少、空间利用率较高,层叠的支撑架整体较为紧实,具有很强的抗压、抗震特性,使得支撑架存储运动方便。使用时需在支撑架的折痕线5处顺势进行弯折。在弯折时四个包裹部3、四个支撑部4的弯折方向相同,每个包裹部3沿自身的折痕线在与前述弯折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折。在支撑架弯折过程中,包裹部3、支撑部4相对定位部2同向弯折,纵向包裹部相对横向包裹部弯折,形成环状的立体结构,在包裹部3之间形成通孔。相邻包裹部3之间在弯折过程中受到直线型切口 6的作用,相邻包裹部3之间不会互相干扰;又由于直线型切口 6伸入定位部2内,因此可以充分保证相邻包裹部3弯折时不会撕裂定位部2。
[0039]支撑架在立体状态下结构异常坚固,主要原因在于立体状态时支撑架的受力结构发生改变,受力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同时,支撑架的长边设置也能优化受力结构,支撑架的包裹部3在弯折后,定位部2表面受力能力由于受到弯折的包裹部3、支撑部4的支撑而提高,这是因为长边处的波浪形芯纸夹层的凹槽的延伸方向与长边的延伸方向垂直,定位部2自身在与其平行的方向上能承受较大的外力,包裹部3、支撑部4弯折,使得包裹部3、支撑部4在与定位部2非平行的方向上能承受较大的外力,进而促使定位部2在与其非平行的方向上,即倾斜于定位部2或者垂直于定位部2的方向上能够承受较大的外力;包裹部3、支撑部4受到定位部2的作用,在垂直或者倾斜于其表面的方向上能承受较大的外力,如此包裹部3与定位部2之间以及支撑部4与定位部2之间相互作用,互为补充,最终使得整个支撑架在立体状态下结构坚固。
[0040]除上述支撑架的实施例外,支撑架还以是以下结构。
[0041]第二种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定位部的长边的延伸方向与本体上的凹槽的延伸方向平行,故宽边的延伸方向与本体上的凹槽的延伸方向垂直。
[0042]如图6所示,第三种种实施例,该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定位部的一侧长边处的支撑部设有缺口,该缺口 一直延伸至定位部上,使得该长边处的支撑部位于两端,该结构的支撑架适用于插扣式封装结构的包装箱内。该技术方案结合定位部的长边的延伸方向与本体上的凹槽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技术还可以得到另一种实施例。
[0043]第四种实施例,该实施例与第三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定位部的两侧长边处的支撑部都设有缺口。相比第四种实施例的使用过程,本实施例中支撑架弯折成形后避免在使用方向做调整,因为该支撑架两侧都设有适应包装箱的插扣的缺口结构。
[0044]第五种实施例,该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定位部的一侧宽边处的支撑部设有缺口,该缺口一直延伸至定位部上,使得该宽边处的支撑部位于两端,该结构的支撑架适用于插扣式封装结构的包装箱内。
[0045]第六种实施例,该实施例与第五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定位部的两侧宽边处的支撑部都设有缺口,该缺口一直延伸至定位部上,使得该宽边处的支撑部位于两端,该结构的支撑架适用于插扣式封装结构的包装箱内。
[0046]第七种实施例,该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包裹部中只有横向包裹部。
[0047]上述七种支撑架都可以通过支撑架成形装配装置实现自动化安装。
[0048]本实用新型支撑架成形装配装置包括机架、预成形组件、成形装配组件和平移升降机构。预成形组件包括凹模,该凹模固定安装在机架上。如图7、8所示,凹模8整体呈扁平的长方体,在一侧面上设有矩形的环状凹槽9,凹槽的横截面的宽度从底部向开口处的方向上逐渐增加,凹槽的形状与定位部2的形状相同且凹槽的尺寸也与定位部2的尺寸相同;凹模上设有脱模部件10,该脱模部件包括推杆和弹簧,凹模上设有盲孔,推杆活动安装在盲孔内并且弹簧位于推杆与凹槽9之间,自然状态下推杆凸出在凹槽9内;凹模的中间设有凸起的矩形棱台,该矩形棱台底面的形状和尺寸都与定位部在与包裹部连接位置的形状和尺寸相同,且矩形棱台的斜面高度与包裹部的横向包裹部的高度相同。成形装配组件包括凸模11、顶推部件和吸取部件。如图9、10、11所示,凸模11整体呈矩形棱台、中间设有呈矩形棱台状的通孔,该通孔的形状及尺寸都与凹模的中间设有凸起的矩形棱台的形状及尺寸相同。因此,凸模11上设有环形凸起,该环形凸起轮廓呈矩形,与凹模8上的矩形的环状凹槽9的形状尺寸相同。凸模设有凸起该面为作业面。顶推部件为气缸,气缸12固定在凸模11上,均勻分布在凸模11的两侧宽边处,一侧设置两个气缸,同一侧的气缸之间分开设置,两侧的气缸相对凸模长边处的中心线对称,气缸伸出时活塞杆从凸起处伸出,收缩状态时位于凸模11内部。定位部2在宽边处的两个通孔的间距与凸模11在宽边处的两个气缸12之间的间距相同,且通孔的分布位置与气缸12分布位置对应。吸取部件为吸盘13,凸起上设有用于安装吸盘的通孔,吸盘安装后主体位于凸模内部,吸盘上设有管口,该管口凸出在凸起上。吸盘均匀分布在凸模11的宽边处,且吸盘之间间隔排列,两侧的吸盘相对凸模11长边处的中心线对称。
[0049]平移升降机构包括同步带平移机构和丝杆升降机构。同步带平移机构包括滑动导轨、伺服电机、同步带。滑动导轨固定连接在机架上并且机架上固定连接有两根平行设置的滑动导轨,伺服电机通过减速机固定安装在机架上,伺服电机位于两条滑动导轨之间且位于滑动导轨的一侧,该减速机设有两个同步运动的输出轴,输出轴上设有同步带轮;机架在位于滑动导轨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可以自由转动的同步带轮,这两个同步带轮的位置与减速机上的两个同步带轮的位置呈对应关系,即一条同步带可以安装在相对的两个同步带轮上,由此在机架上安装有两条同步带,两条同步带做同步运动。同步带被同步带轮拉伸展开,在两个同步带轮之间的部分呈直线状展开。伺服电机转动后两条同步带同向同速运动。
[0050]丝杆升降机构包括载物台、伺服电机、丝杠、升降架。载物台底部设有对应滑动导轨的滑槽,载物台通过滑槽活动连接在滑动导轨上,载物台与同步带平移机构中的同步带上呈直线状展开部分固定连接,故在同步带平移机构的伺服电机运动时载物台能沿着滑动轨道做水平直线运动。伺服电机通过减速机固定安装载物台上;升降架为框架结构,有四条导向柱活动连接在载物台上,四条导向柱穿过载物台,它们的一端共同连接一个螺母,螺母与丝杆之间通过螺纹活动连接,另一端共同连接一个凸模11;丝杆通过安装架在载物台上并且穿过载物台,丝杆与导向柱平行、丝杆与滑动导轨呈垂直的位置关系,丝杆一端与安装架之间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另一端与减速机的输出端通过同步带连接,由此伺服电机转动时通过同步带带动丝杠转动就能驱动升降架沿着丝杠中心线方向运动,最终起到升降运动效果。
[0051]平移升降机构中的同步带平移机构的伺服电机转动时能驱动凸模11在平行滑动导轨的方向上水平直线运动,伺服电机正反转动便能实现凸模做直线往复运动;丝杆升降机构的伺服电机转动时能驱动凸模11在平行丝杆中心线的方向上竖直直线运动,伺服电机正反转动便能实现凸模做直线往复运动。
[0052]凹模8位于凸模11通过平移升降机构实现水平直线往复运动的轨迹上。如图11、12、13、14所示,使用时无菌砖阵列和凹模分别位于滑动导轨的两端。位于包装箱内的无菌砖阵列所在工位为成形工位,凹模所在工位为预成形工位。无菌砖阵列放入成形工位前先在无菌砖阵列外部的中间位置安装一个现有的纸质固定装置,该纸质固定装置整体呈环状,无菌砖阵列位于纸质固定装置的中间,被纸质固定装置包裹。凹模上放置处于平板状结构的纸质支撑架I。
[0053]如图11所示,支撑架I边缘的支撑部受到凹模8边缘部位的支撑作用,以及支撑架的中间的包裹部受到凹模8中间的凸起的矩形棱台的支撑作用,此时,支撑架的定位部位于凹槽9的正上方。平移升降机构带动凸模11,将凸模11置于凹模8的正方上,然后平移升降机构做下降运动,带动凸模11向凹模8所在位置运动。凸模11与支撑架接触后,其环形凸起刚好与定位部接触。凸模11继续向凹模8所在位置运动,此时凸模11已经将支撑架I向凹模8的凹槽9处顶入,使得支撑架顺势变形,如图12所示。凹槽9的开口处被支撑架覆盖,因此在支撑架与凹模8之间形成半封闭的区域。支撑架变形时凹槽9被支撑架分隔的区域逐渐减少,使得空气主要从支撑架与凹模8之间的间隙向外排出。支撑部、包裹部都在凸模11、凹模8的相互挤压下顺着折痕线弯折。在弯折时包裹部3、支撑部4的弯折方向相同,每个包裹部3沿自身的折痕线在与前述弯折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折。在支撑架I弯折过程中,包裹部3、支撑部4相对定位部2同向弯折,纵向包裹部相对横向包裹部弯折,横向包裹部贴覆在凹模8中间凸起的矩形棱台的侧面,纵向包裹部贴覆在凹模8中间凸起的矩形棱台的顶面,形成环状的立体结构,在包裹部3之间形成通孔。相邻包裹部3之间在弯折过程中受到直线型切口 6的作用,相邻包裹部3之间不会互相干扰;又由于直线型切口6伸入定位部2内,因此可以充分保证相邻包裹部3弯折时不会撕裂定位部2。[0054]凹模8的作用是模拟无菌砖阵列的外形,使支撑架在正是使用前完成成形。支撑架的成形过程依靠外界物体的相互挤压作用,倘若直接在无菌砖阵列上完成成形操作,不仅弯折成形效果不佳,这是因为不是所有的无菌砖阵列的尺寸都一致,所以弯折部位会偏离于折痕线,还会挤压产品,使得产品外观受损。所以,预成形组件起到的预成形作用,对于精确弯折支撑架和实现理想的装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0055]如图13、14所示,弯折成形后的支撑架被凸模11上的吸盘13吸住,平移升降机构做上升运动,带动吸附有成形的支撑架的凸模11离开凹模8,接着平移升降机构做水平直线运动。支撑架被凸模11顶推至凹槽9底部的时候脱模部件10上的推杆被推动,使得弹簧压缩,故在支撑架随凸模11做上升运动时脱模部件10可以帮助支撑架脱离凹模8。凸模11在平移升降机构的带动下从预成形工位运动到成形工位,支撑架位于无菌砖阵列的上方。然后,平移升降机构做下降运动,使得吸附有支撑架I的凸模11逐渐接近无菌砖阵列,直至支撑架套放在无菌砖阵列的四周。
[0056]无菌砖阵列的外围尺寸与支撑架弯折后形成的通孔的尺寸一致。包裹部3在本身材料所具有的弹性作用下紧贴在无菌砖阵列上,使得无菌砖阵列的四周被支撑架紧紧固定。支撑架与无菌砖阵列接触的时候正好位于包装箱内,支撑部4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压紧在包装箱内部上。支撑架的包裹部3处仅有横向包裹部与无菌砖阵列接触,而纵向包裹部覆盖在无菌砖阵列的顶部,在包装箱封装后纵向包裹部覆盖被箱盖压向无菌砖阵列。包裹部向内展开的趋势促使包裹部夹紧在无菌砖阵列上;同时受到支撑部向外展开的运动趋势的影响,支撑架撑开在包装箱内,故支撑架安装在无菌砖阵列上后都可以固定不动,起到固定无菌砖阵列和定位无菌砖阵列的作用,由此,该实施例中的支撑架在使用过程中起到了现有技术中泡沫板所起到的固定作用。支撑架安装到位后,凸起上的气缸12伸出,活塞杆从支撑架的定位部上的通孔穿过伸向安装在无菌砖阵列中部位置的纸质固定装置14。活塞杆推动纸质固定装置向无菌砖阵列底部运动,直至纸质固定装置14移动到无菌砖阵列的底部。此后,气缸12收缩,恢复到初始状态;吸盘13释放支撑架;凸模11随平移升降机构做上升运动,在下一个无菌砖阵列到来时重复上述过程。
【权利要求】
1.一种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架包括定位部(2)、包裹部(3)、支撑部(4),所述定位部(2)呈矩形环状,所述包裹部(3)位于定位部(2)的内侧边缘且与定位部(2)连为一体,相邻包裹部(3)之间分开,所述包裹部(3)包括横向包裹部和纵向包裹部,所述横向包裹部位于定位部(2)与纵向包裹部之间,所述支撑部(4)位于定位部(2)的外侧边缘且与定位部(2)连为一体,相邻支撑部(4)之间分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部(3)呈梯形,相邻包裹部(3)之间设有直线型切口(6),所述直线型切口一端位于定位部(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的本体为瓦楞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2)与包裹部(3)之间设有折痕线,所述定位部(2)与支撑部(4)之间设有折痕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2)的本体在宽边处的宽度大于本体在长边处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位部(2)的长边处的支撑部(4)设有缺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2)的本体在宽边处设有通孔。
8.一种支撑架成形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架成形装配装置包括预成形组件、成形装配组件和平移升降机构,所述成形装配组件安装在平移升降机构上,所述预成形组件位于成形装配组件的运动轨迹上,所述预成形组件包括凹模(8),所述成形装配组件包括对应于凹模(8)的凸模(11),所述凸模(11)上设有顶推部件和吸取部件,所述顶推部件的作业端和吸取部件的作业端都位于凸模(11)的作业面所在该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支撑架成形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8)上设有环形凹槽(9),所述凸模(11)上设有对应环形凹槽(9)的环形凸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支撑架成形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8)上设有脱模部件(10),所述脱模部件(10)位于凹槽(9)处,所述顶推部件和吸取部件都位于环形凸起处。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支撑架成形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部件包括气缸(12),所述气缸(12)的伸出端朝向凸模(11)的作业面。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支撑架成形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取部件包括吸盘(13),所述吸盘的管口凸出在凸模(11)的作业面上。
【文档编号】B65B43/26GK203419337SQ201320456978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9日
【发明者】史中伟, 史正, 吉永林, 姜钰 申请人:杭州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