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料机及其外罩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319604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料机及其外罩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输送【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输料机外罩装置输料机,该装置的竖直段罩体的下端直接或间接固定设置,上部水平段罩体自竖直段罩体的上端向一侧延伸形成;滑动平台设置在上部水平段罩体和机体之间;滑动平台与水平段罩体固定连接,滑动平台与机体之间具有配合副,以便机体可相对于水平段罩体的延伸方向位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能够可靠地自适应相应机体的热膨胀,即便出现较大的胀缩量,也不会对外罩装置的自身结构构成影响,保证了链传送机构的工作稳定性。具有结构简单可靠的特点。
【专利说明】一种输料机及其外罩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料机及其外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吸附塔与解析塔是活性炭脱硫脱硝技术的两个主要反应场所,二者有机配合完成排放烟气中有害物质的吸附,以及活性炭的再生与活化。众所周知,该工艺技术是以活性炭作为催化剂,脱除烟气中的S02、NOx等有害气体,主要包括吸收、解析和回收等三个处理过程。由此,在满足烟气排放要求的基础上,可回收利用高浓度SO2,同时实现活性炭的循环利用。
[0003]具体来说,烟气经增压风机进入吸附塔,吸附塔内烟气中的有害成分在活性炭的作用下发生物理化学反应,粉尘、二噁英及生成的硫酸盐等吸附在活性炭的孔隙中,NOx分解成无害的N2,最终实现烟气中S02、N0x等有害气体的脱除。吸附了有害物质的活性炭达到一定饱和度后,从吸附塔底部排出并经输料机输送至解析塔的顶部,注入解析塔后,利用热介质间接加热解析塔内的活性炭,活性炭在高温区(320-490°C)保持一定的时间,使得所吸附的有害物质被排出活性炭,即可恢复活性炭的吸附功能,实现活性炭的再生。重获活性的活性炭通过解析塔底部排出,经振动振动筛除去细小颗粒后,再由输料机输送到吸附塔顶部,重新注入吸附塔内进行循环利用。
[0004]请参见图1,该图示出了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输料机的布置示意图。
[0005]待再生活性炭自吸附塔10经由第二输料机20进入解析塔30,重获活性的活性炭自解析塔30经由第一输料机40进入吸附塔10。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吸附塔10在高温烟气的作用下会产生一定的机体胀缩,解析塔30在加气气体的作用下同样会产生机体胀缩。对于搭接于相应机体上的输料机而言,上述胀缩量的存在直接影响到输料机的工作稳定性;特别是,以第一输料机40为例,受其外罩401下部水平段固定安装的限制,当额定负载较大的系统产生较大胀缩量时,将直接导致外罩401出现毁损。为避免该问题的出现,受驱动底座和输料机罩体均直接和吸附塔骨架相连的限制,现有技术大多只能通过在底座上开长孔来适应吸附塔骨架的热膨胀。但是,当吸附塔比较少时,上部水平段比较短且热膨胀量较小,开长孔可以解决问题,而当吸附塔多,热膨胀量大时,长孔则需要开很长,此时会导致驱动装置的不稳定;此外,驱动装置又是一套设备的核心部分,当该膨胀量较大时,驱动底座相对而言不是一个固定的底座,无法保证设备的运行稳定性。
[0006]应当理解,上述输料机外罩无法适应机体胀缩的现象,除存在于烟气净化工艺的输料机外,在机体胀缩量影响与其适配的输料机工作稳定性的其他应用领域中也同样存在,且一直未得以有效解决。
[0007]有鉴于此,亟待针对现有输料机的外罩结构进行适应性的改进设计,以期具备适应机体胀缩的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0008](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9]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输料机外罩无法可靠地适应相应机体的胀缩,而影响系统工作稳定性的缺陷。
[0010](二)技术方案
[001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料机外罩装置,包括竖直段罩体、搭置于机体上部的上部水平段罩体和滑动平台;其中,所述竖直段罩体的下端直接或间接固定设置,所述上部水平段罩体自所述竖直段罩体的上端向一侧延伸形成;所述滑动平台设置在所述上部水平段罩体和机体之间;所述滑动平台与所述上部水平段罩体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平台与所述机体之间具有配合副,以便所述机体可相对于所述上部水平段罩体的延伸方向位移。
[0012]优选地,所述滑动平台与所述机体之间相适配的滑动配合表面形成所述配合副。
[0013]优选地,所述机体具有通过支座固定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滑动平台具有通过支座固定设置的上盖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用于与所述上盖板的下表面相抵形成所述滑动配合表面。
[0014]优选地,所述上盖板上具有两条与所述上部水平段罩体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的导轨,两条所述导轨分别用于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并构成间隙配合,以限制所述上盖板与所述支撑板在与所述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相对位移。
[0015]优选地,所述支撑板中上具有两条与所述上部水平段罩体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的导轨,两条所述导轨分别用于设置在所述上盖板的两侧并构成间隙配合,以限制所述上盖板与所述支撑板在与所述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相对位移。
[0016]优选地,相适配的所述支撑板和上盖板设置为多个,且沿所述上部水平段罩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0017]优选地,所述配合副形成于: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动平台上的滚轮和所述机体上的与所述滚轮适配的表面之间,或者形成于:固定设置在所述机体上的滚轮和所述滑动平台上的与所述滚轮适配的表面之间。
[001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输料机,包括:由主动链轮、从动链轮和与两者适配的链条构成的链传送机构,由所述链条带动的料斗,和罩装于所述链传送机构和料斗的外侧的外罩装置;所述外罩装置具体为如前所述的输料机外罩装置,所述链传送机构的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滑动平台上。
[0019](三)有益效果
[0020]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基于相应机体的胀缩现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料机外罩装置能够进行较好的自适应。首先,在上部水平段罩体与相应机体之间设置有滑动平台,该滑动平台与上部水平段罩体固定连接,且与机体之间具有配合副;这样,机体相对于搭置于其上的上部水平段罩体,可在上部水平段罩体的延伸方向上位移;当机体出现热胀缩时,输料机外罩装置可适应机体沿上部水平段罩体的延伸方向的胀缩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提供的输料机外罩装置能够可靠地自适应相应机体的热膨胀,高度方向及水平段罩体的延伸方向均可,即便出现较大的胀缩量,也不会对外罩装置的自身结构构成影响,保证了链传送机构的工作稳定性。具有结构简单可靠的特点。
[0021]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机体上设置的支撑板与滑动平台上设置的上盖板,相抵形成滑动配合表面,以此建立平面滑动配合副;相比较而言,可最大限度的适应较高机体的应用场合,为整机工作稳定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0022]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先方案中,上盖板和支撑板之间还增设有导轨,以限制两者在与上部水平段罩体垂直的方向相对位移,在有效自适应机体胀缩量的基础上,使得机体相对于水平段罩体的位移轨迹具有可控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示出了现有一种典型输料机的布置示意图;
[0024]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输料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图2中A-A剖视图;
[0026]图4为图2的B部放大示意图;
[0027]图5为图2的D-D剖面图;
[0028]图6为另一种结构形式外覆部件的示意图。
[0029]图2-图 6 中:
[0030]链传送机构1、主动链轮11、从动链轮12、链条13、料斗2、外罩装置3、上部水平段罩体31、竖直段罩体32、上段罩体321、下段罩体322、外覆部件323、外覆部件323a、下部水平段罩体33、滑动平台34、上盖板341、导轨342、吸收塔骨架4、支撑板41。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32]不失一般性,本实施方式以将获得再生的活性炭,自解析塔下部排料口输送至吸附塔上部进料口的输料机为主体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提供的输料机外罩装置可用于任何搭载机体具有热胀缩的使用场合,而非局限于自解析塔输送物料至吸附塔的输料机中的应用。
[0033]请参见图2,该图为本实施方式所述输料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4]该输料机包括链传送机构1、设置在链条13上的料斗2和外罩装置3。与现有技术相同,该链传送机构I由主动链轮11、从动链轮12和与两者适配的链条13构成。工作过程中,在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的驱动下,主动链轮11带动链条按图示大体呈“Z”字型的循环轨迹运动,由此,通过链条13依次带动各料斗2自右下方的解析塔排料处,输送物料至左上方的吸附塔进料处,以此循环往复。
[0035]需要说明的是,该输料机的链传送机构1、料斗2等功能部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实现,例如,配置并行的两条链条13以可靠承载料斗2等,故本文不再赘述。
[0036]本方案中,输料机外罩装置与链条循环轨迹一致,均大体呈“Z”字型。应当理解,这里的大体呈“Z”是指,该外罩装置3的支撑连接上部水平段罩体31的部分为竖直段罩体32,具体如图所示,位于上部的水平段罩体31自竖直段罩体32的上端向一侧延伸形成,并搭置于吸收塔骨架4 (即机体)上部,该竖直段罩体32的下端向另一侧延伸形成下部的水平段罩体33,并通过下部水平段罩体33与地基的固连实现外罩装置3的固定。
[0037]当吸收塔骨架随塔体热胀冷缩时,本方案提供的输料机外罩装置具有相应的自适应能力。为了实现沿上部水平段罩体31的延伸方向,也即沿图中所示X方向的自适应能力,在上部水平段罩体31和吸收塔骨架4之间设置有滑动平台34。
[0038]其中,该滑动平台34与上部的水平段罩体31固定连接,相当于上部水平段罩体31坐落于滑动平台34上,相应地,前述链传动机构的驱动装置也放置在该滑动平台34上。另夕卜,该滑动平台34与吸收塔骨架4之间具有配合副C,以便吸收塔骨架4可对于上部水平段罩体31在X方向位移;由于该配合副的存在,当吸收塔骨架4在出现热胀缩时,吸收塔骨架4可随塔体形变相对于滑动平台34在X方向产生位移,适应机体沿水平段罩体的延伸方向的胀缩量。显然,上部水平段罩体31与竖直段罩体32连接在一起,并通过下部水平段罩体33固定在地面上,且驱动装置在X方向的位置是不变的,因此,驱动的位置保证不变,就可以保证不拉伸链条13,从而保证了节距,链条就可以顺利进入相应的链轮,保证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0039]应当理解,用于适应X方向的胀缩量的滑动平台34与吸收塔骨架4之间的配合畐0,可以为相适配的滑动配合表面形成所述配合副。具体请一并参见图3,该图为图2的A-A首1J视图。
[0040]本方案中,吸收塔骨架4 (机体)具有通过支座固定设置的支撑板41,滑动平台34具有通过支座固定设置的上盖板341,支撑板41的上表面与上盖板341的下表面相抵形成所述滑动配合表面。在此基础上,上盖板341上设置有两条导轨342,如图3所示,两条导轨342与X方向平行且对称设置在支撑板41的两侧,分别构成间隙配合关系,以适应吸收塔骨架4在图中所示Y方向的胀缩量。
[0041]为了有效兼顾X方向胀缩量的自适应,以及滑动配合表面的加工工艺性,相适配的支撑板41和上盖板341设置为多个,且沿水平段罩体3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由此,在沿X方向实现均载的同时,仅需几个局部尺寸精度的控制即可,加工制造成本较低。
[0042]当然,上述导轨可以反向设置在支撑板41上,相应地,两条导轨分别与上盖板341的两侧构成前述间隙配合关系,同样可以限制滑动平台34相对于吸收塔骨架4在Y方向上的相对位移。
[0043]此外,除本方案提供的相适配的滑动配合表面外,滑动平台34与吸收塔骨架4之间的配合副还可以形成于:固定设置在滑动平台34上的滚轮(图中未示出)和吸收塔骨架4上的与该滚轮适配的表面之间,或者形成于:固定设置在吸收塔骨架4上的滚轮和滑动平台上的与滚轮适配的表面之间。多个滚轮的设置,与相适配的滑动配合表面的技术手段相t匕,可以理解的是,相适配的滑动配合表面能够最大限度的适应较高机体的应用场合,为最优方案。
[0044]其中,竖直段罩体32为上下分体式结构,同时上段罩体321下端设置有外覆部件323,该外覆部件323向下延伸至下段罩体322的外侧,由此在两者之间建立导向限位关系,从而在满足适应Z方向的胀缩量的基础上,确保两者始终处于稳定的相对工作位置。外覆部件323和下段罩体322的相对端具有预定距离L。这里的“预定距离L”,可以根据不同的系统配置进行设定,以使得外罩装置3整体上适应吸收塔骨架4在高度方向上出现的胀缩量为准,也即图中所示的Z方向。也就是说,该预定距离L应当大于吸附塔骨架在高度方向上的热胀量;这样,当吸附塔骨架到达最大热胀量时,外覆部件323和下段罩体322仍然有重叠部分。
[0045]为了使得上段罩体321能够顺畅地在Z方向相对于下段罩体322适应性位移,该外覆部件323与下段罩体322的外壁之间具有预定间隙T。具体请参见图4,该图为图2的B部放大示意图。该间隙T的预留需要根据罩体截面尺寸进行确定,只要使得两者之间顺畅的沿Z方向相对位移即可。
[0046]请一并参见图5所示,该图为图2的D-D剖面图。本方案的外覆部件323由钢板围合焊接形成;实际上,也可以选用多块钢板沿罩体外周表面间隔设置形成外覆部件323a,具体请参见图6,该图的剖切位置与图5的剖切位置相同。
[0047]显然,实际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外覆部件323的磨损,这里,外覆部件323与上段罩体321之间优选采用可拆卸连接,具体可以采用螺纹紧固件实现上述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发生磨损时进行更换,检修维护操作简便易行。
[0048]另外,外覆部件323与下段罩体322的交叠配合表面,可以作耐磨材料的喷涂或者其他耐磨处理手段,降低磨损以提高罩体装置的使用寿命。
[0049]特别说明的是,本方案中竖直段罩体32通过下部水平段罩体33与地面间接固定连接,显然,竖直段罩体32也可以根据实际工程需要设计为与地面直接固定连接,只要适用本实用新型的自适应热胀缩的核心设计构思,均在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内。
[005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输料机外罩装置,包括: 竖直段罩体,下端直接或间接固定设置; 搭置于机体上部的上部水平段罩体,自所述竖直段罩体的上端向一侧延伸形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滑动平台,设置在所述上部水平段罩体和机体之间;所述滑动平台与所述上部水平段罩体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平台与所述机体之间具有配合副,以便所述机体可相对于所述上部水平段罩体的延伸方向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料机外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平台与所述机体之间相适配的滑动配合表面形成所述配合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料机外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具有通过支座固定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滑动平台具有通过支座固定设置的上盖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用于与所述上盖板的下表面相抵形成所述滑动配合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料机外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上具有两条与所述上部水平段罩体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的导轨,两条所述导轨分别用于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并构成间隙配合,以限制所述上盖板与所述支撑板在与所述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相对位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料机外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中上具有两条与所述上部水平段罩体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的导轨,两条所述导轨分别用于设置在所述上盖板的两侧并构成间隙配合,以限制所述上盖板与所述支撑板在与所述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相对位移。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输料机外罩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适配的所述支撑板和上盖板设置为多个,且沿所述上部水平段罩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料机外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副形成于: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动平台上的滚轮和所述机体上的与所述滚轮适配的表面之间,或者形成于:固定设置在所述机体上的滚轮和所述滑动平台上的与所述滚轮适配的表面之间。
8.一种输料机,包括: 链传送机构,由主动链轮、从动链轮和与两者适配的链条构成; 由所述链条带动的料斗;和 外罩装置,罩装于所述链传送机构和料斗的外侧;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罩装置具体为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输料机外罩装置,所述链传送机构的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滑动平台上。
【文档编号】B65G21/08GK204110783SQ201420574578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30日
【发明者】郑艳妮, 肖中元, 叶恒棣 申请人: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