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断装置及使用该切断装置的封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4972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切断装置及使用该切断装置的封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切断装置及使用该切断装置的封装机。



背景技术:

在自动化或半自动化领域中,遇到需要将长条状材料切断的情况,通常采用驱动件驱动盘状刀片高速旋转,再结合直线进给运动,高速旋转的刀片切断材料,此种机构设计较复杂,占用空间较大,且切割的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提高切断效率且结构简单的切断装置及使用该切断装置的封装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切断装置,其包括刀架和设置在所述刀架上的刀具,所述切断装置还包括安装板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且与所述刀架连接的驱动件,所述刀具的两侧边都设有刀刃。

优选地,所述刀具倾斜地设置在所述刀架上。

优选地,所述刀具相对倾斜的角度为30°~60°。

优选地,所述刀架包括第一边、第二边和第三边,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三边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边连接所述第一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边的一端,所述刀具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三边上,所述第一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边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切断装置还包括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的导轨及安装在所述刀架上且与所述导轨配合的滑块。

优选地,所述导轨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导轨分别相对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三边设置,所述滑块的数量为三个,所述三个滑块中的两个滑块间隔安装在所述第一边上,所述三个滑块中的另一个滑块安装在所述第三边上。

优选地,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刀架通过浮动接头连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板上临近所述驱动件的位置设置有减震件。

优选地,所述切断装置还包括支撑板和下料罩,所述支撑板上开设贯穿口,所述安装板垂直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且穿过所述贯穿口,所述下料罩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且位于所述贯穿口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切断组件还包括沿同一直线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的第一送料管和第二送料管,所述第一送料管与所述第二送料管之间设置一间隙,且所述间隙位于所述刀具与所述贯穿口之间。

优选地,所述切断组件还包括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两个垫块和两个U形螺栓,所述两个垫块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且位于所述安装板的两侧,所述第一送料管与所述第二送料管分别支撑在所述两个垫块上,所述两个U形螺栓分别定位所述第一送料管与所述第二送料管。

优选地,所述第二送料管上还安装有一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切断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的保护罩,所述保护罩罩盖所述驱动件的驱动端、所述刀架、所述刀具、及所述安装板。

一种封装机,其包括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料斗、与所述料斗连通的输送管、设置在输送管一端的翻领成型器、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且位于所述翻领成型器一侧的热封合装置、位于所述热封合装置一侧的拖动装置、及上述切断装置,所述切断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为位于所述拖动装置的一侧。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驱动件带动刀架做往复运动时,由于刀具两侧边都设置刀刃,因此刀架上的刀具能够在一次往复过程中,实现两次切断,切断效率高,且此设计结构简单,占用空间较小。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封装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封装机从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封装机的部分分解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封装机省略钣金件后的前视图。

图5为图1所示封装机的张紧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热封机的切断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切断装置从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切断装置的一分解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切断装置的一分解示意图。

图10为图6所示切断装置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图11为图7所示切断装置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顶”、“底”、“上”、“下”、“左”、“右”、 “前” 、“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封装机100为采用无纺布封装育苗轻基质的封装机。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封装机100也可用于采用其他可卷曲的包装物封装其他物质,例如,无纺布可替换为网袋、塑料袋、塑料膜、其他布料等;轻基质可替换为土壤、沙土、泥炭等其他基质。在本实施方式中,封装机100为纸钵机。

封装机100包括支撑架10、储料机构20、显示屏30、电控柜40、翻领成型器50、无纺布供应装置60、热封合装置70、拖动装置80、切断装置90。其中储料机构20、显示屏30、电控柜40、无纺布供应装置60、热封合装置70、拖动装置80、及切断装置90都安装在支撑架10上。为方便后续描述各部件间的位置关系,定义X、Y、Z轴方向,其中X轴方向和Y轴方向相互垂直,且都平行水平面,Z轴方向垂直于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且为竖直方向。

支撑架10大致呈中空长方体框状,其由支撑杆连接成的机架和与机架固定的钣金件组成。支撑架10形成六个侧壁,为方便描述,以图1的朝向,六个侧壁分别为顶壁11、底壁12、左侧壁13、右侧壁14、前侧壁15、后侧壁16。其中,顶壁11和底壁12平行XY平面,左侧壁13和右侧壁14平行YZ平面,前侧壁15和后侧壁16平行XZ平面。支撑架10中间形成收纳空间17,底壁12、左侧壁13、右侧壁14、前侧壁15、及后侧壁16分别开设开口18,且各开口18与收纳空间17相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壁12、左侧壁13、右侧壁14、及后侧壁16上的开口18大致呈矩形,前侧壁15上的开口18形状稍有不同,其靠近顶壁11处向顶壁11方向延伸形成延伸开口19。支撑架10的底壁12还与两根连接杆121连接,两根连接杆121大致平行设置,且位于底壁12的两端处。每根连接杆121的两端分别装设有一个脚杯122。支撑架10的底壁12上还设置有六个脚轮123,六个脚轮123呈两排设置在两根连接杆121之间。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架10的形状不限定上述结构,例如设置开口的数量大于一即可,例如支撑架10的形状可不为规则的长方体形状等。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脚杯122和脚轮123可不限定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数量,如无需经常移动封装机100,脚杯122和脚轮123也可以省略。

请同时参阅图3和图4,储料机构20包括料斗21、气罐22、与料斗21连通的输送器23、气源稳压模块24、及与输送器23连接的输送管25。在本实施方式中,料斗21大致呈漏斗状,其用于放置物料(轻基质),并向后续的封装工序提供物料。料斗21通过一个支撑架211固定在顶壁11上,且位于顶壁11临近左侧壁13的端部。料斗21的顶部设置两个物料检测器213,用于实时检测料斗21中的物料的容量,并反馈给电控柜40内的处理器,在处理器接收到物料检测器213反馈的物料容量低于料斗21的某一预设的安全线时,处理器控制警报装置(图未示)发出警报,以能够提醒用户及时补充物料。在本实施方式中,物料检测器213为红外传感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物料检测器213不限定于红外传感器,例如可以是激光传感器等。

料斗21的底部还设置有物料搅拌器215,顶壁11的内表面上安装有一搅拌驱动件216,搅拌驱动件216位于物料搅拌器215的下方且穿过顶壁11与物料搅拌器215连接。搅拌驱动件216用于驱动物料搅拌器215旋转,从而对料斗21中的物料进行搅拌,以免结块或堵塞出料口210。物料搅拌器215包括旋转轴2151、设置在旋转轴2151上的至少一第一搅拌臂2153和设置在旋转轴2151上的至少一第二搅拌臂2155。旋转轴2151竖直设置,且在搅拌驱动件216的驱动下旋转,并带动第一搅拌臂2153和第二搅拌臂2155旋转,以搅动物料。第一搅拌臂2153由旋转轴2151伸出后朝向料斗21的进料口方向延伸。第二搅拌臂2155位于第一搅拌臂2153的下方,且临近出料口210。第二搅拌臂2155大致平行水平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搅拌臂2153的数量为两个,且位置对称设置。两个第一搅拌臂2153的形状不相同,其中一个第一搅拌臂2153为圆柱状,另一个第一搅拌臂2153为扁平条状。第二搅拌臂2155的数量为四个,且两两对称设置。

输送器23和输送管25位于料斗21远离左侧壁13的一侧。输送器23与输送管25相连,且都沿X轴方向设置,输送管25通过固定器(图未标)固定在顶壁11上。输送器23远离输送管25的一端与料斗21的出料口210相连接,从而使得料斗21中的轻基质从出料口210、输送器23进入输送管25中。

气罐22收容在收纳空间17中,并靠近左侧壁13。在本实施方式中,气罐22为两个,且并排设置。两个气罐22通过连接块221固定在一起,并通过与连接块221固定的固定块223固定在底壁12上,以增加气罐22的稳固性。气源稳压模块24固定在左侧壁13上,且与气罐22和气源(图未示)相连通,用于调节气流强度,从而使得气罐22向输送器23保持输送稳压气体,带动料斗21中的轻基质向输送器23中移动,以进一步输送至输送管25。通过气源稳压模块24调节气体的强度,能够调节轻基质在输送器23或输送管25中的紧实程度。

气源稳压模块24包括两个气源稳压器241、电磁阀243、保护罩245、及多根气管(图未示)。气源稳压器241和电磁阀243装设在支撑架10的左侧壁13上,保护罩245盖在气源稳压器241和电磁阀243上,且保护罩245的两侧开口,以方便气管进出。以下介绍气罐、气源、气源稳压器241、电磁阀243、及输送器23之间的气连通关系:气源与两个气源稳压器241中的一个通过气管连接,两个气源稳压器241通过气管连接,以共用气源。与气源连接的气源稳压器241通过气管连接两个气罐22中的一个,两个气罐22通过气管连通,两个气罐22中的另一个通过气管与电磁阀243的进气口连接,电磁阀243的出气口通过气管与输送器23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器23为空气放大器。不难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封装机也可以不包含气管,而是在使用前另外配置气管连接即可。

显示屏30通过一支柱(图未标)设置在支撑架10的顶壁11上方。显示屏30位于料斗21远离左侧壁13的一侧,并临近输送管25。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屏30为LCD工控屏。电控柜40收容在支撑架10的收纳空间17中,并位于气罐22远离左侧壁13的一侧,且支撑在支撑架10的底壁12上。电控柜40与显示屏30电连接,并能够控制显示屏30显示封装过程中的参数或由检测器反馈的信息。例如,显示屏30可以显示设备产量、运行速度、热封温度、无纺布余量、料斗物料余量、爆料异常等。

支撑架10的顶壁11上开设有供无纺布穿过的开口110。翻领成型器50设置在输送管25的末端,并位于开口110的上方。翻领成型器50用于将无纺布卷成收纳轻基质的圆筒状。配合热封合装置70、拖动装置80及储料机构20,轻基质能够不间断地装入翻领成型器50成型的圆筒状无纺布内。

无纺布供应装置60包括无纺布定位机构61及无纺布张紧机构63。无纺布定位机构61用于将无纺布卷610定位在支撑架10内。无纺布张紧机构63用于调节无纺布的张紧度。无纺布定位机构6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固定块611、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块611固定的定位轴612、套在定位轴612上的两个限位件613、及与两个固定块611连接的U形限宽器614。两个固定块611均呈长条状,且沿X轴方向固定在前侧壁15的内表面与后侧壁16的内表面上,且两个固定块611临近右侧壁。固定块611收容在收纳空间17中,且部分从右侧壁14的开口伸出。

定位轴61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固定块611靠近电控柜40的端部,且沿Y轴方向设置,用于穿过无纺布卷610。两个限位件613大致呈圆盘状,且间隔设置在定位轴612上。两个限位件613之间间隔的距离大致为无纺布卷610的宽度,从而使得无纺布卷610卡在两个限位件613之间,避免无纺布卷沿Y轴方向移动。U形限宽器614的两边分别与两个固定块611固定,用于避免装入过大宽度的无纺布卷610,导致与电控柜40干涉而无法装入。

请同时参阅图5,无纺布张紧机构63固定在支撑架10之前侧壁15和后侧壁16的内表面上,且位于翻领成型器50和热封合装置70的下方。无纺布张紧机构63包括第一张紧杆631、第二张紧杆632、第三张紧杆633、两个连接板634、两个挡板635、第一抵持杆636、第二抵持杆637、两个固定板638、及调节杆639。第一张紧杆631、第二张紧杆632、第三张紧杆633沿Y轴方向平行设置,第二张紧杆632的高度稍微高于第一张紧杆631,且第二张紧杆632较第一张紧杆631靠近左侧壁13。第三张紧杆633位于第二张紧杆632的上方,且第三张紧杆633的直径小于第一张紧杆631和第二张紧杆632的直径。

两个连接板634大致平行设置在第一张紧杆631的两侧,其中一个连接板634的一端与第一张紧杆631的第一端固定,另一端与一个挡板635固定;另一个连接板634的一端与第一张紧杆631的第二端固定,另一端与另一个挡板635固定。两个挡板635平行间隔设置,且每个挡板635固定在对应的连接板634面向另一连接板634的面上,因此两个挡板635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连接板634之间的距离。第二张紧杆632与第三张紧杆633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挡板635上,且第三张紧杆633穿过两个挡板635的孔为条形孔,以能够调节第三张紧杆633相对第二张紧杆632的位置。

第一抵持杆636与第二抵持杆637沿Y轴方向穿过两个挡板635,且第一抵持杆636与第二抵持杆637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固定板638上。第一抵持杆636临近第二张紧杆632,且第一抵持杆636的中心轴线的高度稍低于第二张紧杆632的中心轴线的高度。第二抵持杆637临近第三张紧杆633,且第二抵持杆637的中心轴线的高度稍低于第三张紧杆633的中心轴线的高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抵持杆637的直径大于第一抵持杆636的直径。第一抵持杆636与第二抵持杆637用于对无纺布提供摩擦力以实现张紧无纺布,并用于对两个挡板635的移动起导向作用。两个固定板638平行间隔设置,且位于第一抵持杆636与第二抵持杆637的两端,并位于两个挡板635的外侧。调节杆639穿过其中一个固定板638,且一端与临近的挡板635螺合。调节杆639远离挡板635的端部形成调节帽6391,在旋转调节帽6391时,两个挡板635在第一抵持杆636与第二抵持杆637的导向下,沿着Y轴方向移动,从而调节挡板635与固定板638之间的距离,以调节无纺布在翻领成型器的走布效果,使无纺布重叠部分均匀不起皱,后续热封合效果更佳。

放置在无纺布定位机构61的定位轴612上的无纺布卷,拉出无纺布后,无纺布从第一张紧杆631的上侧绕过,并从第二张紧杆632与第一抵持杆636之间穿过,然后从第三张紧杆633与第二抵持杆637之间穿出,到达翻领成型器50。第一抵持杆636与第二张紧杆632对无纺布提供的摩擦力及第二抵持杆637与第三张紧杆633对无纺布提供的摩擦力,提供对无纺布的张紧力。由于无纺布通常存在一定的公差,通过调节挡板635与固定板638之间的距离,能够更好地适配不同的无纺布。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无纺布张紧机构63可省略第三张紧杆633和第二抵持杆637,无纺布绕过第一张紧杆631和第二张紧杆632。

进一步地,支撑架10之顶壁11的内表面上对应无纺布张紧机构63的位置处还装设有无纺布检测器(图未示),用以检测无纺布的状态,并反馈给电控柜40内的处理器,在处理器接收到无纺布检测器反馈的无纺布用尽的信息时,处理器控制警报装置(图未示)发出警报并将警报信息显示在显示屏30上,以能够提醒用户及时补充无纺布卷。在本实施方式中,无纺布检测器为光电传感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无纺布检测器可为其他传感器,例如激光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

请参阅图6至图11,切断装置90大致为平行YZ平面设置在支撑架10的顶壁11上,且位于顶壁11之远离料斗21的端部。切断装置90包括安装支架91、驱动件92、浮动接头93、刀架94、刀具95、导向组件96、减震件97、定位组件98、保护罩99、下料罩901、第一送料管902、及第二送料管903。安装支架91用于安装驱动件92、浮动接头93、刀架94、刀具95、定位组件98、导向组件96、减震件97。保护罩99用于与安装支架91固定,从而将驱动件92、浮动接头93、刀架94、刀具95、导向组件96、减震件97、定位组件98收容在保护罩99内,下料罩901与支撑架10的右侧壁14固定,并位于安装支架91的下方,用于回收切断过程中掉落的物料。第一送料管902与第二送料管903设在同一直线上且间隔一定距离,驱动件92通过浮动接头93与刀架94连接,并用于驱动装有刀具95的刀架94做直线运动,导向组件96用于对刀架的直线运动进行导向,减震件97用于减小刀架94运动时产生的震动。定位组件98设置在刀架94下方,用于定位第一送料管902和第二送料管903。

安装支架91包括支撑板911和设置在支撑板911上的安装板913,本实施方式中支撑板911为底板,安装板913为侧板。支撑板911沿Y轴方向的截面大致呈U形。支撑板911包括底壁9112及由底壁9112的两端分别沿Z轴方向垂直延伸的侧壁9114。底壁9112上沿Y轴方向开设有贯穿口9116,用于供安装板913穿过。支撑板911的底壁9112安装在顶壁11之临近右侧壁14处,且贯穿口9116位于顶壁11的一侧,以使得顶壁11不会堵住贯穿口9116。支撑板911的侧壁9114用于与保护罩99固定,从而将保护罩99沿竖直方向设置支撑板911上。

安装板913竖直设置(平行YZ方向),且与安装板、第一送料管902和第二送料管903垂直,用于安装驱动件92、刀架94、导向组件96、及减震件97。安装板913包括中空的金属板914和嵌在金属板914中间的透明板915。金属板914的两侧边上开设两个卡合缺口9130,金属板914的下端穿过贯穿口9116,且两个卡合缺口9130卡在支撑板911的贯穿口9116的相对两边上。透明板915临近贯穿口9116的位置开设有开孔9131,用于穿过第一送料管902。金属板914上平行间隔安装有两板筋条9133。安装板913通过紧固件等固定方式固定在支撑架10的右侧壁14上。

驱动件92沿竖直方向(Z轴方向)安装在安装板913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件92为气缸,其通过固定法兰920固定在安装板913上。驱动件92的驱动端通过浮动接头93与刀架94连接,从而实现驱动件92驱动刀架94沿Z轴方向做直线运动。由于驱动件92的驱动端与刀架94件采用浮动接头93连接,从而能够消除安装误差,保护驱动件92,延长驱动件92的寿命。

刀架94包括第一边941、第二边942、及第三边943。第一边941与第三边943相对设置,第二边942连接第一边941的一端与第三边943的一端,第二边942上设置有浮动基座944,并与浮动接头93连接。第一边941的长度大于第三边943的长度。刀架94的三条边形成避位口945,用以在切割的过程中为第一送料管902提供避位空间。刀具95大致呈长条状,其一端固定在第一边941远离第二边942的端部,其另一端固定在第三边943远离第二边942的端部。

刀具95的两侧边都设有刀刃。由于刀架94的第一边941的长度大于第三边943的长度,所以刀具95跨过避位口945倾斜设置在刀架94上。刀具95的倾斜角度可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设置不同的角度,即刀具95的倾斜角度可为0°~90°,优选地,刀具95的倾斜角度为30°~90°。在本实施方式中,刀具95的倾斜角度为6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刀架94的形状可不限制为上述结构,例如,刀架94可为U形,相对的第一边941与第三边943长度相等,此时将刀具95倾斜设置在刀架94上即可。再例如,刀架94可省略第三边943,此时将刀具95的两端固定在第一边941与第二边942上即可。

导向组件96包括导轨961和与导轨961配合的滑块963。在本实施方式中,导轨961的数量为两个,滑块963的数量为三个。两个导轨961平行间隔固定在安装板913上,且沿竖直方向(Z轴方向)设置。两条导轨961位于两板筋条9133之间,且每一导轨961临近一板筋条9133。三个滑块963中的两个滑块963间隔装设在刀架94的第一边941上,另一个滑块963装设在刀架94的第三边943上,且每个滑块963可滑动地与导轨961连接。对应第一边941的导轨961的长度大于对应第三边943的长度,且对应第一边941的导轨961与安装板913一同穿过贯穿口9116并延伸至支撑板911的下方。导轨961与滑块963相配合,对刀架94沿竖直方向的运动进行导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组件96的导轨与滑块的工作方式为干摩擦,减低装置的维护成本。

减震件97临近固定法兰920设置在安装板913上,且位于固定法兰920的下方,减震件97用于减少切断装置90在工作时的震动,减小噪音。

定位组件98包括两个垫块981和四个U形螺栓983。两个垫块981设置在支撑板911上,并位于安装板913的两侧。两个垫块981分别用于支撑第一送料管902和第二送料管903。U形螺栓983用于锁扣住第一送料管902或第二送料管903,以将第一送料管902或第二送料管903固定在对应的垫块981上。第一送料管902与第二送料管903沿X轴设置,且第一送料管902与第二送料管903之间设置一间隙,且所述间隙位于刀具95与贯穿口9116之间,即所述间隙位于刀具95的下方并位于贯穿口9116的上方。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定位组件98可不限定上述结构,例如定位组件可以为固定第一送料管902或第二送料管903的支架。

保护罩99由顶壁991及多个侧壁992组成。顶壁991上开设供驱动件92穿过的孔。保护罩99的相对两侧壁992(平行YZ平面)分别开设U形槽996,用于穿过第一送料管902或第二送料管903及垫块981,且四个U形螺栓983中的两个位于保护罩99的内部,另两个位于保护罩99的外部。保护罩99支撑在支撑板911的底壁9112上,且位于支撑板911的上方。保护罩99之平行X轴的两个侧壁992分别固定在支撑板911的两个侧壁992上。安装板913的部分、驱动件92的部分、浮动接头93、刀架94、刀具95、导向组件96、减震件97、定位组件98收容在保护罩99中。

下料罩901可拆卸地安装支撑架10的右侧壁14上,且位于支撑板911的下方。下料罩901的开口与贯穿口9116连通,以使得切割时掉落的物料(轻基质)从贯穿口9116掉落到下料罩901中。下料罩901的底部具有可拆卸的挡板9010,在需要释放下料罩901中收集的物料时,可将挡板9010拆下,以使得物料从挡板9010封住的开口掉出。设置与支撑板911固定的下料罩901,能够有效地回收物料且保持整体的美观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下料罩901沿YZ平面的截面大致为直角梯形,下料罩901的底部设置倾斜的导向壁9012,用于对掉落的物料导向。

进一步地,在第二送料管903上还固定有一传感器904,并位于第二送料管903的上方,用于检测填充物料的布管201的移动情况及计量切断后形成的钵体数量,并向处理器反馈检测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904为光流传感器。

进一步地,第一送料管902和第二送料管903的形状大致相同,第一送料管902或第二送料管903的一端为半圆筒状,第一送料管902上还设有半圆筒状的输料保护罩905(请参阅图4),输料保护罩905盖在第一送料管902上。

切断装置90的组装方式可以但不限定如下方式:将驱动件92通过固定法兰920安装在安装板913的顶端,将减震件97安装在固定法兰920的下方。将板筋条9133和导轨961竖直安装在安装板913上。将刀具95倾斜安装在刀架94上,并将两个滑块963安装在刀架94之背离刀具95的面上。浮动基座944安装在刀架94的顶端。将两个滑块963与两个导轨961配合,并将驱动件92的驱动端921通过浮动接头93与浮动基座944连接。将垫块981安装在支撑板911的底壁9112上。将下料罩901固定在底壁9112的下表面上。将第一送料管902从保护罩99的一侧穿过保护罩99和透明板915,将第二送料管903从保护罩99的另一侧穿过保护罩99。将传感器904安装到第二送料管903上。

切断装置90将布管201切成单个钵体的过程为:拖动装置80实现将布管201朝向切断装置90移动,待布管201被移动至刀架94的下方(即布管收容在第一送料管902和第二送料管903中),驱动件92的驱动端向下运动,带动刀架94和刀具95向下运动,运动过程中,导轨961与滑块963的配合对刀架和刀具95进行导向,减震件97减小运行中的震动和噪音。刀具95从第一送料管902与第二送料管903之间的间隙及贯穿口9116切下,下刀刃将布管201切断,切断时掉落的基质、灰尘等,从贯穿口9116落入下料罩901,被切断形成的钵体被取下。布管201被切断后,在拖动装置80的拖动下,布管201继续沿X轴方向移动,驱动件92的驱动端向上运动,带动刀架94和刀具95向上运动,刀具95从第一送料管902与第二送料管903之间的间隙及贯穿口9116向上切,上刀刃将布管201切断,切断时掉落的基质、灰尘等,从贯穿口9116落入下料罩901,被切断形成的钵体被取下。重复上述动作,切断装置90能够继续切断布管201。

热封合装置70设置在翻领成型器50远离料斗21的一侧,且位于无纺布张紧机构63的上方,用于对经翻领成型器50成型的圆筒状无纺布进行热封合。切断装置90位于拖动装置80远离热封合装置70的一侧,且位于顶壁11远离料斗21的端部上,用于切断布管形成一个个钵体。热封合装置70、拖动装置80及切断装置90大致沿X轴方向依次设置,且都设置保护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封装机100在使用时,无纺布经过无纺布张紧机构63和翻领成型器50,使无纺布卷成圆柱状,通过热封装置,使得无纺布重叠部分封合。通过向输送器23输入高压气力,将料斗21中的轻基质通过输送器23输入圆柱状的无纺布中形成布管201,热封合装置70对布管201之两重叠的折边进行热封合,拖动装置80朝切断装置90的方向拖动布管201,切断装置90切断将布管201切成一个个钵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封装机100,无需采用涂有胶合剂的无纺布,而采用通用的无纺布热封即可,减小了成本。采用气力输送器原理输送物料,避免了采用螺杆方式带来的磨损,提高了封装机的使用寿命和使用便利性及减少维修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封装机100,在热封合装置70、拖动装置80、切断装置90等所在位置处都加了保护罩,提高了安全性和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封装机100,其切断装置90采用一个往返周期实现两次切断布管201,工作效率提高。采用下料罩901回收掉落的物料,能够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及降低材料的消耗。另外,刀架94、刀具95及驱动件92的驱动端都由保护罩盖住,避免人员误碰,提高安全性能。

可以理解,本实施方式中的热封装置、拖动装置及切断装置都不限定于用在农业包装领域中,也可应用在化工、制药、食品等行业中需要实现热封、拖动、切断的场合。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