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1219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器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绕线电感行业内,芯片在上料进行加工时,都是使用圆盘振动上料,而圆盘内径圆周有一条勾槽,同时圆盘下方安装一个振动源,振动源使圆盘振动使芯片整齐有序的上到要到的指定位置,在芯片上料过程中因圆盘不能停止振动所以芯片会不停的推进使芯片在推进过程中出现卡料与反侧的现象,使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反复的对上料装置进行调整,使生产工作量过大和耗时长,加大了生产的成本。而在调整上料装置时也容易对产品做成损坏,这时还会影响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上料装置,克服现有的上料装置容易出现卡料与反侧的现象,从而影响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生产成本高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振盘以及驱动所述上料振盘振动的振盘振动源,还包括设于上料振盘出料口位置的上料直槽以及驱动所述上料直槽振动的直槽振动源,所述上料直槽的进料端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振盘振动源开关的第一光纤感应装置,所述上料振盘上设有吹气装置以及与所述吹气装置位置对应,并用于控制所述吹气装置开关的第二光纤感应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一光纤感应装置包括第一感应头、用于安装并可调整感应头位置的第一安装架。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二光纤感应装置包括第二感应头、用于安装并可调整感应头位置的第二安装架。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二安装架包括定位杆、一端连接所述定位杆,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感应头的连接杆、设于所述第二感应头上方的光纤入口以及用于定位光纤的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吹气装置包括设于所述上料振盘并与所述感应头位置对应的吹料气槽以及连接所述吹料气槽的吹气针头。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上料直槽的出料端设有顶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顶料装置包括定位板、活动设置于所述定位板上的顶针以及控制所述顶针来回移动的推针机构,所述定位板上设有用于定位所述上料直槽的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推针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定位板上的入气孔、一端连通所述入气孔,另一端连接所述顶针的顶针支柱以及连接所述顶针与定位板的拉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上料振盘出料口位置设置上料直槽,并通过第一光纤感应装置控制振盘振动源开关,第二光纤感应装置控制吹气装置开关。当第一光纤感应装置感应到上料直槽满料时,控制振盘振动源关闭,但直槽振动源不停止继续送料;当第一光纤感应装置感应到上料直槽不满料时,控制振盘振动源开启,振盘振动源开启送料;当第二光纤感应装置感应到有产品反侧或卡料时,控制吹气装置把反侧或卡料的产品吹掉。使用该上料装置无需工作人员对上料装置进行调整,有利于降低生产工作量缩短工作时长,降低生产成本,采用吹气装置移除反侧或卡料的产品,不会对产品造成损坏,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料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料振盘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位置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料直槽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顶料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振盘1以及驱动所述上料振盘1振动的振盘振动源2,还包括设于上料振盘1的出料口位置的上料直槽3以及驱动所述上料直槽3振动的直槽振动源4,所述上料直槽3的进料端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振盘振动源2开关的第一光纤感应装置5,所述上料振盘1上设有吹气装置11以及与所述吹气装置11位置对应,并用于控制所述吹气装置11开关的第二光纤感应装置6。所述第一光纤感应装置5可检测上料直槽3是否满料,所述第二光纤感应装置6可检测是否存在反侧或卡料的情况。上料直槽3是否满料可根据产品在第一光纤感应装置5下的移动情况来判断,如为连续性移动,则尚未满料;如出现间断性的逐次移动,则为满料。反侧或卡料可通过产品在第二光纤感应装置6下的反射光线情况来判断,若产品在第二光纤感应装置6反射的光线的情况与正常产品的反射光线情况不同,则判断为存在反侧或卡料现象。当第一光纤感应装置5感应到上料直槽3满料时,控制振盘振动源2关闭,但直槽振动源4不停止继续送料;当第一光纤感应装置5感应到上料直槽3不满料时,控制振盘振动源2开启,振盘振动源2开启送料;当第二光纤感应装置6感应到有产品反侧或卡料时,控制吹气装置11把反侧或卡料的产品吹掉。使用该上料装置无需工作人员对上料装置进行调整,有利于降低生产工作量缩短工作时长,降低生产成本,采用吹气装置11移除反侧或卡料的产品,不会对产品造成损坏,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

如图1-4所示,所述第二光纤感应装置6包括第二感应头61、用于安装并可调整感应头位置的第二安装架62。所述第二安装架62包括定位杆621、一端连接所述定位杆621,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感应头61的连接杆622、设于所述第二感应头61上方的光纤入口63以及用于定位光纤的定位孔71164。所述第一光纤感应装置5包括第一感应头51、用于安装并可调整感应头位置的第一安装架52,第一安装架52和第二安装架62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在赘述。所述吹气装置11包括设于所述上料振盘1并与第二光纤感应装置6的感应头位置对应的吹料气槽111以及连接所述吹料气槽111的吹气针头112。具体的所述上料振盘1内部的设有自下而上的振盘内沟槽12以及设于上料振盘1上表面的振盘面沟槽13,所述第二光纤感应装置6的感应头位于振盘面沟槽13的上部,所述吹料气槽111则正对所述第二光纤感应装置6的感应头方的振盘面沟槽13。当所述第二光纤感应装置6的感应头检测到其下方振盘面沟槽13上的产品存在反侧或卡料时,其便控制所述吹气装置11通过吹气针头112向吹料气槽111吹气,从而将反侧或卡料的产品从振盘面沟槽13吹走,留下正常的产品。

如图1、4、5所示,所述上料直槽3的出料端设有顶料装置7,所述顶料装置7用于将上料直槽3内的产品顶出,以便进行后续的加工。具体的,所述顶料装置7包括定位板71、活动设置于所述定位板71上的顶针72以及控制所述顶针72来回移动的推针机构73,所述定位板71上设有用于定位所述上料直槽3的定位孔711。所述推针机构73包括设于所述定位板71上的入气孔731、一端连通所述入气孔731,另一端连接所述顶针72的顶针支柱732以及连接所述顶针72与定位板71的拉簧733。工作时,工作气体从入气孔731进入,推动顶针支柱732外伸,从而带动顶针72将产品从上料直槽3内顶出;停止充气时,连接顶针72与定位板71的拉簧733将顶针72回拉归位。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所有这些修改和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