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产品转向的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8871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产品转向的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产品转向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食品和医药包装过程中,需要对瓶托(承载药瓶)、盒子等方形产品进行输送,输送过程中产品需要进行翻转,即输入的产品需要翻转90度,以满足各个工序要求。现有的输送机构通过采用一个抓取装置和旋转装置来完成产品换向,即采用抓取装置抓取第一轨道上的产品,通过旋转装置转向后在第二轨道上释放产品,完成产品的换向,此种机构需要设置两根输送轨道以及专门的转向机构,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对空间的要求较高,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实现方形产品快速转向的输送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产品转向的输送装置,包括输送通道和驱动方形产品于所述输送通道内移动的输送网带,所述输送通道包括输入段、输出段以及连接输入段与输出段并可使所述方形产品翻转90度的转向段。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转向段用于将竖向状态的方形产品翻转成横向状态。

所述转向段一侧设有转向凸部,所述转向段另一侧对应转向凸部的位置设有转向避让区。

所述转向段与输出段之间设有用于保持方形产品处于横向状态的导向段。

所述转向段与输入段之间设有可使竖向状态的方形产品移动至转向凸部时处于倾斜状态的转向过渡区。

所述转向凸部距离所述转向凸部对应一侧的输入段的输入侧壁之间的最短垂直距离为L1,所述转向避让区距离所述转向凸部对应一侧的输入段的输入侧壁之间的最短垂直距离为L2,L1≥0,L2≥B,其中,B为方形产品转向后垂直于输送方向所对应边的长度。

所述转向凸部包括可与转向过渡区内倾斜状态的方形产品相抵的第一转向面和翻转一定角度后可与方形产品相抵的第二转向面,所述第一转向面与第二转向面连接。

所述输入段的进口与所述输出段的出口错开布置。

所述输送网带上方固定设置两个栏栅,所述两个栏栅之间形成所述输送通道。

所述输送网带为输送皮带,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主动轮、从动轮以及驱动电机,所述输送皮带绕设于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主动轮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产品转向的输送装置,通过在输送通道内设置转向段,可实现方形产品快速转向。

(2)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产品转向的输送装置,转向段设有转向凸部,转向凸部与方形产品相抵,在输送网带的移动下可实现方形产品的翻转,该结构设计简单、成本低。

(3)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产品转向的输送装置,通过设置转向过渡区,不仅可以预先让产品倾斜可以提高产品的翻转速度,而且可以将转向凸部设置在输入段的输入侧壁之外,从而避免当输入段内方形产品处于横向状态的异常输送时碰到转向凸部,避免了产品堵塞,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输送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方形产品输送时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输送通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中方形产品输送时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中方形产品异常输送时示意图(一)。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中方形产品异常输送时示意图(二)。

图中各标号表示:

1、输送通道;11、输入段;110、输入侧壁;12、输出段;13、转向段;14、导向段;15、转向过渡区;2、输送网带;4、转向凸部;41、第一转向面;42、第二转向面;5、转向避让区;7、栏栅;8、机架;81、主动轮;82、从动轮;83、驱动电机;9、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图1至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用于产品转向的输送装置的第一种实施例,该输送装置包括输送通道1和驱动方形产品于输送通道1内移动的输送网带2,输送通道1包括输入段11、输出段12以及连接输入段11与输出段12并可使方形产品翻转90度的转向段13。

在具体应用实例中,方形产品既可以是长方形产品,也可以是正方形产品,本实施例方形产品指长方形产品,具体可指泡罩。正常输送时,长方形产品以竖向状态进入输入段11。

本实施例中,转向段13用于将竖向状态的长方形产品翻转成横向状态,以使长方形产品以横向状态从输出段12输出,以实现不同工序要求。

本实施例中,转向段13一侧设有转向凸部4,转向段13另一侧对应转向凸部4的位置设有转向避让区5。转向凸部4为朝向输送通道1的直角凸起,竖向状态长方形产品的长边与该直角凸起相抵,在输送网带2的驱动下,长方形产品绕该直角凸起翻转。转向避让区5为与转向凸部4相对的转向段13的另一侧的侧壁向外移动一定距离,以配合转向凸部4向输送通道1内的凸起,避免长方形产品换向时其边角碰到转向避让区5的侧壁,影响转向效果,防止卡死,在本实施例中,转向避让区5与输入段11相接的部位为一个向输送通道1外的直角凸起。在具体应用实例中,转向避让区5与输入段11相接的部位也可光滑过渡,为一个向外的弧形凸起。

本实施例中,转向段13与输出段12之间设有用于保持方形产品处于横向状态的导向段14。导向段14的宽度沿输送方向逐渐减小,如图3所示,用于对翻转后的长方形产品进行导向,以使翻转后的长方形产品以横向状态进入输出段12。

在具体应用实例中,输入段11的进口与输出段12的出口可以错开布置,也可以位于同一直线上。本实施例中,输入段11的进口与输出段12的出口位于同一直线上。

本实施例中,输送网带2上方固定设置两个栏栅7,两个栏栅7之间形成输送通道1,通过对栏栅7的加工,即可用栏栅7直接形成转向凸部4与转向避让区5,无需其他任何装置。输送网带2为输送皮带,该输送装置还包括机架8,机架8上设有主动轮81、从动轮82以及驱动电机83,输送皮带绕设于主动轮81和从动轮82上,驱动电机83的输出端与主动轮81连接。两个栏栅7通过固定架9安装于机架8上。

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长方形产品以竖向状态进入输入段11内,在输送网带2的作用下向右前进,移动至转向凸部4时,长方形产品的前端面的长边与转向凸部4相抵,随着输送网带2的前进,长方形产品的绕该转向凸部4逐渐翻转90°,该翻转过程在通过设置转向避让区5内使长方形产品在翻转过程中避免与输送通道1的侧壁碰撞。转向后,长方形产品通过导向段14导向并进入输出段12输出。输入段11的进口与输出段12的出口可以错开布置。

实施例2

图5至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用于方形产品转向的输送装置的第二种实施例,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种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中,转向段13与输入段11之间设有可使竖向状态的方形产品移动至转向凸部4时处于倾斜状态的转向过渡区15。转向凸部4距离转向凸部4对应一侧的输入段11的输入侧壁110之间的最短垂直距离为L1,转向避让区5对应一侧的转向过渡区15的末端距离转向凸部4对应一侧的输入段11的输入侧壁110之间的最短垂直距离为L2,L1≥0,转向凸部4包括可与转向过渡区15内倾斜状态的方形产品相抵的第一转向面41和翻转一定角度后可与方形产品相抵的第二转向面42,第一转向面41与第二转向面42连接。

在具体应用实例中,转向过渡区15可以设置为圆弧段,也可以是倾斜的直线段。本实施例转向过渡区15可以设置为圆弧段。

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转向凸部4由第一转向面41与第二转向面42构成,第一转向面41与输入段11的输入侧壁110衔接,第二转向面42与导向段14的侧壁(输送方向上的右侧侧壁)衔接,转向过渡区15与转向避让区5的衔接点为P,第二转向面42与导向段14的衔接点为Q。转向凸部4与输入段11的输入侧壁110之间的最短距离L1即为Q点至输入侧壁110之间的垂直距离,只需满足L1≥0,即转向凸部4位于输入段11的输入侧壁110的延长线之外,可保证当输入段11内长方形产品处于横向状态的异常输送时,不会碰到转向凸部4;同时,最短垂直距离为L2为点P至输入侧壁110之间的垂直距离,只需满足L2≥B(B为方形产品转向后垂直于输送方向所对应边的长度),可保证长方形产品处于横向状态的异常输送时能顺利通过。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转向过渡区15,不仅可以预先让产品倾斜可以提高产品的翻转速度;而且可以将转向凸部4设置在输入段11的输入侧壁110之外,从而避免当输入段11内长方形产品处于横向状态的异常输送时碰到转向凸部4,避免了产品堵塞,提高了生产效率。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