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数字化万米绞车用牵引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4365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全数字化万米绞车用牵引轮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万米绞车上所使用的牵引轮。



背景技术:

全数字化万米绞车正向深海化、大负载发展,使其能够在各种海况下实施作业。

随着全数字化万米绞车的负载不断增大,其牵引轮上的牵引轮槽的磨损速度越来越快,使用寿命越来越短,逐渐成为消耗件。

然而,传统的牵引轮上,轮槽直接在牵引轮上加工形成,一旦轮槽磨损严重之后,则必须更换整个牵引轮,造成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的严重浪费。

此外,一般全数字化万米绞车安装在船体的舱室内,更换牵引轮需要将甲板开洞才能实现,又存在工作量大的问题,且极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数字化万米绞车用牵引轮,通过结构设计,降低其生产成本与使用成本,并降低更换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全数字化万米绞车用牵引轮,其特征在于:由轮主体与分体式轮圈组合而成,其中:

所述轮主体包括轮毂,所述轮毂的外侧面上形成有两圈均匀分布的螺孔;

所述分体式轮圈具有形状与大小均相同的至少两个,在每个分体式轮圈的外侧面上沿周向形成有牵引槽,在所述牵引槽区域的两侧各有一圈定位孔;

所述分体式轮圈安装在所述轮毂的外侧面上,并通过螺钉穿过定位孔再与所述轮毂上的螺孔拧合,使所述分体式轮圈与所述轮毂固定在一起。

所述的全数字化万米绞车用牵引轮,其中:所述轮主体还包括连接在轮毂内侧的辐板,所述辐板内侧能够与牵引轴动力连接,在辐板与轮毂之间用多个筋板形成加固结构。

所述的全数字化万米绞车用牵引轮,其中:所述分体式轮圈有三个或者四个。

所述的全数字化万米绞车用牵引轮,其中:所述分体式轮圈是从一个完整的轮圈上沿周向均匀分割形成。

所述的全数字化万米绞车用牵引轮,其中:所述定位孔为沉孔。

所述的全数字化万米绞车用牵引轮,其中:所述轮毂的外侧面上形成有卡槽,所述分体式轮圈卡入所述轮毂上的卡槽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采用上述分体式结构,当分体式轮圈上的牵引槽磨损严重之后,不必更换整个牵引轮,也不需要将船体的甲板开洞,只需要将所述螺钉拧下,换上一组新的分体式轮圈即可,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与使用成本,而且降低了更换难度与更换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牵引轮的轮主体1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牵引轮的分体式轮圈3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牵引轮的组合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轮主体;2-辐板;3-分体式轮圈;31-牵引槽;4-筋板;5-轮毂;51-卡槽;6-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数字化万米绞车用牵引轮,由轮主体1与分体式轮圈3组合而成,其中:

所述轮主体1包括轮毂5以及连接在轮毂5内侧的辐板2,所述轮毂5的外侧面上形成有卡槽51,在卡槽51范围内形成有两圈均匀分布的螺孔,所述辐板2内侧能够与牵引轴动力连接,在辐板2与轮毂5之间用多个筋板4形成加固结构;

所述分体式轮圈3具有形状与大小均相同的三个,是从一个完整的轮圈上沿周向均匀分割形成,在每个分体式轮圈3的外侧面上沿周向形成有牵引槽31,在所述牵引槽31区域的两侧各有一圈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优选为沉孔;

组合的时候,所述分体式轮圈3卡入所述轮毂5上的卡槽51中,并通过螺钉6穿过定位孔再与所述轮毂5上的螺孔拧合,使所述分体式轮圈3与所述轮毂5固定在一起。

采用上述分体式结构,当分体式轮圈3上的牵引槽31磨损严重之后,不必更换整个牵引轮,也不需要将船体的甲板开洞,只需要将所述螺钉6拧下,换上一组新的分体式轮圈3即可,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与使用成本,而且降低了更换难度与更换工作量。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