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存设备及其护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28473阅读:1087来源:国知局
储存设备及其护盖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存设备及其护盖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单独地对一个储存物进行存取的储存设备及其护盖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生物试片的储存种类非常多元化,例如有脐带血、骨髓、胎盘、胚胎、精子或卵子等。长期保存生物试片的方式,主要是将生物试片储存在一超低温储存设备的超低温环境内(例如零下196℃的液态氮),以保持生物细胞的活性。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超低温储存设备主要为传统式储存设备,传统式储存设备(例如taylor-wharton与mve)包括一液态氮储存桶,储存桶具有一桶体,及一可开启地盖合于桶体顶端的盖体,桶体内部设置有多个用以存放生物试片的储存架。当使用者欲存取一特定的生物试片时,必须先把盖体掀开以将整个储存架由储存桶内取出,待特定生物试片存取完成后再将整个储存架置入储存桶内。储存架由储存桶内的低温移至室温时会产生极大的温差改变,此温差变化会造成同样存放在该储存架内的其他生物试片受到短暂热效应(transientwarmingevents)的影响,使得生物细胞受伤害而导致细胞活性降低。

使用者掀开盖体时,储存桶内的液态氮会快速挥发进而造成雾气弥漫及能见度降低,且沸腾喷溅的液态氮易造成使用者受伤。此外,液态氮挥发并与空气接触会造成桶体开口区域水气的瞬间凝结,凝结的水掉落至桶体内部时会凝固成冰粒,冰粒会堆积在桶体底部。当桶体底部的冰粒累积过多时会阻碍储存架的放置,因此,使用者必须定期移离桶体内的所有储存架及生物试片以清除积冰。然而,生物试片移离储存桶的过程中会因短暂热效应的影响造成细胞受损进而导致细胞活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存设备,能防止液态氮快速挥发进而造成雾气弥漫及能见度降低,并且能防止冰粒掉入储存桶内,借此能提升使用上的安全性并能防止储存桶内产生积冰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存设备,能方便、迅速且精准地进行移载架与储存架间的对位,借此能提升储存匣存取时的速度及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背景技术问题是采用于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储存设备包含一储存装置及一护盖装置,该储存装置包括一第一储存总成,及一第二储存总成,该第一储存总成包含多个呈环状排列的第一储存架,该第二储存总成包含多个呈环状排列的第二储存架,所述第二储存架环绕于所述第一储存架外周围,该第一、第二储存总成其中之一可相对于其中另一旋转,该第一、第二储存总成至少其中之一包含一可抽取的移载架,该移载架用以对齐于该第一、第二储存总成其中另一的一选择的该储存架,该护盖装置覆盖该储存装置并包括一设置于该第一储存总成顶端的第一护盖总成,及一设置于该第二储存总成顶端且环绕于该第一护盖总成外周围的第二护盖总成,该第一、第二护盖总成至少其中之一对应于该移载架上方的区域可开启,使得该移载架可通过该护盖装置而被抽取。

该第一储存总成包含该移载架,该移载架为一用以对齐于一选择的该第二储存架的第一移载架,该第一护盖总成包含一对齐于该第一移载架并可开启的第一封盖,该第一封盖包括一第一对位标记,该第二护盖总成包含多个分别对齐于所述第二储存架位置的指示标记,该第一对位标记用以对齐于一选择的该指示标记。

该第二储存总成包含该移载架,该移载架用以对齐于一选择的该第一储存架,该第二护盖总成包括一对齐于该移载架并可开启的封盖,该封盖包含一对位标记,该第一护盖总成包含多个分别对齐于所述第一储存架位置的指示标记,该对位标记用以对齐于一选择的该指示标记。

该第二储存总成包含一用以对齐于一选择的该第一储存架的第二移载架,该第二护盖总成包含一对齐于该第二移载架并可开启的第二封盖,该第二封盖包括一第二对位标记,该第一护盖总成包含多个分别对齐于所述第一储存架位置的第一指示标记,该第二对位标记用以对齐于一选择的该第一指示标记,该第二护盖总成的各该指示标记为一第二指示标记。

该第一护盖总成还包含一覆盖所述第一储存架的第一盖板,该第一盖板形成有一对齐该第一移载架的第一开孔,该第一封盖可开启地接合于该第一盖板用以封闭该第一开孔,该第二护盖总成还包含一覆盖所述第二储存架的第二盖板,该第二盖板形成有一对齐于该第二移载架的第二开孔,该第二封盖可开启地接合于该第二盖板用以封闭该第二开孔。

该第一盖板高度高于该第二盖板高度,该第一盖板具有一外周缘,该第二盖板具有一内周缘,该第一盖板邻近该外周缘的部位重叠在该第二盖板邻近该内周缘的部位上方。

该第一盖板具有一第一颜色,该第二盖板具有一与该第一颜色相异的第二颜色,各该第一指示标记具有一刻划于该第一盖板并可供该第二对位标记对齐的第一刻线,及一刻划于该第一盖板且邻近于该第一刻线的第一指示数字,各该第二指示标记具有一刻划于该第二盖板并可供该第一对位标记对齐的第二刻线,及一刻划于该第二盖板且邻近于该第二刻线的第二指示数字。

该第一开孔具有一中心孔部,及一与该中心孔部相连通的侧孔部,该第一移载架与各该第一储存架分别形成有一对齐于该中心孔部的连通槽,该第一移载架一部分对齐于该侧孔部,该第一封盖包括一用以封闭该中心孔部的中心盖体,及一用以封闭该侧孔部的侧盖体,该第二盖板形成有多个呈环状相间隔排列的第一通孔,各该第二储存架形成有一对齐于对应的该第一通孔的连通槽,该第二护盖总成还包含多个围绕成环形且可开启地接合于该第二盖板的第一环形盖,所述第一环形盖用以封闭所述第一通孔。

该储存装置还包括一第三储存总成,及一第四储存总成,该第三储存总成包含多个呈环状排列且环绕于所述第二储存架外周围的第三储存架,该第四储存总成包含多个呈环状排列且环绕于所述第三储存架外周围的第四储存架,该第三、第四储存总成其中之一可相对于其中另一旋转,该第三、第四储存总成至少其中之一包含另一个可抽取的移载架,该另一个移载架用以对齐于该第三、第四储存总成其中另一的一选择的该储存架,该护盖装置还包括一设置于该第三储存总成顶端且环绕于该第二护盖总成外周围的第三护盖总成,及一设置于该第四储存总成顶端且环绕于该第三护盖总成外周围的第四护盖总成,该第三、第四护盖总成至少其中之一对应于该另一个移载架上方的区域可开启,使得该另一个移载架可通过该护盖装置而被抽取。

该第三储存总成包含该另一个移载架,该另一个移载架为一用以对齐于一选择的该第四储存架的第三移载架,该第三护盖总成包含一对齐于该第三移载架并可开启的第三封盖,该第三封盖包括一第三对位标记,该第四护盖总成包含多个分别对齐于所述第四储存架位置的指示标记,该第三对位标记用以对齐于一选择的该指示标记。

该第四储存总成包含一用以对齐于一选择的该第三储存架的第四移载架,该第四护盖总成包含一对齐于该第四移载架并可开启的第四封盖,该第四封盖包括一第四对位标记,该第三护盖总成包含多个分别对齐于所述第三储存架位置的第三指示标记,该第四对位标记用以对齐于一选择的该第三指示标记,该第四护盖总成的各该指示标记为一第四指示标记。

该第三护盖总成还包含一覆盖所述第三储存架的第三盖板,该第三盖板形成有一对齐于该第三移载架的第三开孔,该第三封盖可开启地接合于该第三盖板用以封闭该第三开孔,该第四护盖总成还包含一覆盖所述第四储存架的第四盖板,该第四盖板形成有一对齐于该第四移载架的第四开孔,该第四封盖可开启地接合于该第四盖板用以封闭该第四开孔。

该第三盖板高度高于该第四盖板高度,该第三盖板具有一外周缘,该第四盖板具有一内周缘,该第三盖板邻近该外周缘的部位重叠在该第四盖板邻近该内周缘的部位上方。

该第三盖板具有一第三颜色,该第四盖板具有一与该第三颜色相异的第四颜色,各该第三指示标记具有一刻划于该第三盖板并可供该第四对位标记对齐的第三刻线,及一刻划于该第三盖板且邻近于该第三刻线的第三指示数字,各该第四指示标记具有一刻划于该第四盖板并可供该第三对位标记对齐的第四刻线,及一刻划于该第四盖板且邻近于该第四刻线的第四指示数字。

该第三盖板形成有多个呈环状相间隔排列的第二通孔,各该第三储存架形成有一对齐于对应的该第二通孔的连通槽,该第三护盖总成还包含多个围绕成环形且可开启地接合于该第三盖板的第二环形盖,所述第二环形盖用以封闭所述第二通孔,各该第四储存架形成有一显露于该第四盖板外周围的连通槽,该第四护盖总成还包含多个围绕成环形且可开启地接合于该第四盖板外周围的第三环形盖,所述第三环形盖用以封闭所述第四储存架的该连通槽。

该第一护盖总成高度高于该第二护盖总成高度,该第三护盖总成高度分别高于该第二、第四护盖总成高度,该第一、第二、第三护盖总成分别包括一外周缘,该第二、第三、第四护盖总成分别包括一内周缘,该第一护盖总成邻近该外周缘的部位重叠在该第二护盖总成邻近该内周缘的部位上方,该第三护盖总成邻近该内周缘的部位重叠在该第二护盖总成邻近该外周缘的部位上方,该第三护盖总成邻近该外周缘的部位重叠在该第四护盖总成邻近该内周缘的部位上方。

该储存装置还包括多个储存匣,该移载架形成有多个上下相间隔排列的容置槽,及一与所述容置槽相连通的连通槽,各该储存匣可移离地容置于对应的该容置槽内,该储存设备还包含一顶推装置,该顶推装置包括一用以插置于该连通槽内的推杆总成,及一用以调整该推杆总成插置于该连通槽内的深度的插置深度调整总成,该推杆总成可将该移载架内的一选择高度位置的该储存匣顶推至对应的该储存架内。

该推杆总成包括一管件,该管件刻划有多个上下相间隔排列的插置深度指示标记,该插置深度调整总成包括一套设于该管件并可沿其延伸方向滑动的定位块,及一螺接于定位块的紧固件,该定位块用以抵接于该第一、第二护盖总成其中之一顶端,该定位块用以对齐一选择高度位置的该插置深度指示标记,该紧固件用以顶抵该管件以使该定位块定位于该管件上。

各该插置深度指示标记包括一对位刻痕,及一邻近于该对位刻痕下方的指示数字,该定位块顶端用以对齐该对位刻痕,该定位块形成有一供该指示数字显露的检视孔。

该管件相反于所述插置深度指示标记的一侧形成有多个上下相间隔排列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高度分别与所述指示数字高度相同,该插置深度调整总成还包括一设置于该定位块内用以卡掣于对应的该定位槽的定位销,及一对该定位销朝该管件方向施加弹力的偏压弹簧。

该推杆总成还包括一穿设于该管件内用以供按压并能顶推该储存匣的推杆组件,及一穿设于该管件内用以提供该推杆组件复位弹力的复位弹簧。

该管件形成有一限位导槽,该推杆组件包含一穿设于该限位导槽内的长形凸块部,该限位导槽用以防止该推杆组件相对于该管件转动。

该储存装置还包括一可拆卸地接合于该移载架顶端的把手。

该把手包含一用以遮蔽该连通槽的遮蔽板。

该移载架形成有一卡槽,该卡槽具有一槽部、一与该槽部相连通的第一开口部,及一与该槽部相连通的第二开口部,该第二开口部连通于该第一开口部邻近于该连通槽一侧,该第二开口部宽度小于该第一开口部宽度,该把手还包含一卡掣件,该卡掣件可经由该第一开口部穿伸至该槽部内并移动至一卡掣位置,使该卡掣件卡掣于该槽部及该第二开口部,该遮蔽板形成于该卡掣件一侧。

该移载架包括一对齐于该第二开口部下方的第一磁铁,该把手还包含一设置于该卡掣件底端用以磁吸该第一磁铁的第二磁铁。

该储存装置还包括多个设置于各该储存架及该移载架内的储存匣,各该储存匣包含一壳件,及一接合于该壳件的盖件,该壳件包括一壳板,该壳板具有多个相间隔排列的第一长形凸肋,该盖件具有一相反于该壳板的盖板,该壳板具有多个相间隔排列的第二长形凸肋。

该壳板具有一内表面,所述第一长形凸肋由该内表面向内凸伸,该盖板具有一外表面,所述第二长形凸肋由该外表面向外凸伸,该壳件还包括一形成该壳板底端的底板,及两分别形成于该壳板左、右侧的侧板,该底板具有一与该内表面相间隔用以挡止该外表面的下挡板部,各该侧板具有一与该内表面相间隔用以挡止该外表面的侧挡板部。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存设备的护盖装置,能防止液态氮快速挥发进而造成雾气弥漫及能见度降低,并且能防止冰粒掉入储存桶内,借此能提升使用上的安全性并能防止储存桶内产生积冰问题。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存设备的护盖装置,能方便、迅速且精准地进行移载架与储存架间的对位,借此能提升储存匣存取时的速度及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背景技术问题是采用于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储存设备的护盖装置,用以覆盖一储存装置。

该护盖装置包括一第一护盖总成及一第二护盖总成,该第二护盖总成环绕于该第一护盖总成外周围,该第一、第二护盖总成至少其中之一对应于该储存装置的一移载架上方的区域可开启,使得该移载架可通过该护盖装置而被抽取。

该第一护盖总成包含一可开启的第一封盖,该第一封盖包括一第一对位标记,该第二护盖总成包含多个呈环状排列的指示标记,该第一对位标记用以对齐于一选择的该指示标记。

该第二护盖总成包含一可开启的第二封盖,该第二封盖包括一第二对位标记,该第一护盖总成包含多个呈环状排列的第一指示标记,该第二对位标记用以对齐于一选择的该第一指示标记,该第二护盖总成的各该指示标记为一第二指示标记。

该第一护盖总成还包含一第一盖板,该第一盖板形成有一第一开孔,该第一封盖可开启地接合于该第一盖板用以封闭该第一开孔,该第二护盖总成还包含一第二盖板,该第二盖板形成有一第二开孔,该第二封盖可开启地接合于该第二盖板用以封闭该第二开孔。

该第一盖板具有一第一颜色,该第二盖板具有一与该第一颜色相异的第二颜色,各该第一指示标记具有一刻划于该第一盖板并可供该第二对位标记对齐的第一刻线,及一刻划于该第一盖板且邻近于该第一刻线的第一指示数字,各该第二指示标记具有一刻划于该第二盖板并可供该第一对位标记对齐的第二刻线,及一刻划于该第二盖板且邻近于该第二刻线的第二指示数字。

该第一开孔具有一中心孔部,及一与该中心孔部相连通的侧孔部,该第一封盖包括一用以封闭该中心孔部的中心盖体,及一用以封闭该侧孔部的侧盖体,该第二盖板形成有多个呈环状相间隔排列的第一通孔,该第二护盖总成还包含多个围绕成环形且可开启地接合于该第二盖板的第一环形盖,所述第一环形盖用以封闭所述第一通孔。

该护盖装置还包括一环绕于该第二护盖总成外周围的第三护盖总成,及一环绕于该第三护盖总成外周围的第四护盖总成,该第三护盖总成包含一可开启的第三封盖,及多个呈环状排列的第三指示标记,该第三封盖包括一第三对位标记,该第四护盖总成包含一可开启的第四封盖,及多个呈环状排列的第四指示标记,该第三对位标记用以对齐于一选择的该第四指示标记,该第四对位标记用以对齐于一选择的该第三指示标记。

该第三护盖总成还包含一第三盖板,该第三盖板形成有一第三开孔,该第三封盖可开启地接合于该第三盖板用以封闭该第三开孔,该第四护盖总成还包括一第四盖板,该第四盖板形成有一第四开孔,该第四封盖可开启地接合于该第四盖板用以封闭该第四开孔。

该第三盖板具有一第三颜色,该第四盖板具有一与该第三颜色相异的第四颜色,各该第三指示标记具有一刻划于该第三盖板并可供该第四对位标记对齐的第三刻线,及一刻划于该第三盖板且邻近于该第三刻线的第三指示数字,各该第四指示标记具有一刻划于该第四盖板并可供该第三对位标记对齐的第四刻线,及一刻划于该第四盖板且邻近于该第四刻线的第四指示数字。

该第三盖板形成有多个呈环状相间隔排列的第二通孔,该第三护盖总成还包含多个围绕成环形且可开启地接合于该第三盖板的第二环形盖,所述第二环形盖用以封闭所述第二通孔,该第四护盖总成还包括多个围绕成环形且可开启地接合于该第四盖板外周围的第三环形盖。

该第一盖板高度高于该第二盖板高度,该第三盖板高度分别高于该第二、第四盖板高度,该第一、第二、第三盖板分别包括一外周缘,该第二、第三、第四盖板分别包括一内周缘,该第一盖板邻近该外周缘的部位重叠在该第二盖板邻近该内周缘的部位上方,该第三盖板邻近该内周缘的部位重叠在该第二盖板邻近该外周缘的部位上方,该第三盖板邻近该外周缘的部位重叠在该第四盖板邻近该内周缘的部位上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护盖装置覆盖于储存装置顶端的设计方式,能防止液态氮快速挥发进而造成雾气弥漫及能见度降低,并且能防止冰粒掉入储存桶内,借此能提升使用上的安全性并能防止储存桶内产生积冰问题。再者,借由护盖装置的颜色、指示标记以及对位标记的设计,使得用户能方便、迅速且精准地进行移载架与储存架间的对位,借此能提升储存匣存取时的速度及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储存设备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该实施例的一局部立体图,说明护盖装置设置于储存装置顶端;

图3是图2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4是该实施例的储存装置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5是该实施例的储存装置的一不完整的立体图;

图6是该实施例的第一储存总成的一不完整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该实施例的第二储存总成的一不完整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该实施例的第三储存总成的一不完整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该实施例的第四储存总成的一不完整的立体分解图;

图10是该实施例的护盖装置的一俯视图;

图11是该实施例的一不完整的立体分解图,说明第一护盖总成的细部结构及其与第一储存总成间的组装关系;

图12是该实施例的一不完整的立体分解图,说明第二护盖总成的细部结构及其与第二储存总成间的组装关系;

图13是该实施例的一不完整的立体分解图,说明第三护盖总成的细部结构及其与第三储存总成间的组装关系;

图14是该实施例的一不完整的立体分解图,说明第四护盖总成的细部结构及其与第四储存总成间的组装关系;

图15是该实施例的护盖装置的一不完整的剖视示意图,说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盖板间的位置关系;

图16是该实施例的储存匣的一立体图;

图17是该实施例的储存匣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18是该实施例的一不完整的立体分解图,说明把手与第一移载架间的组装关系;

图19是该实施例的第一移载架的一俯视图;

图20是该实施例的把手的一立体图;

图21是该实施例的一不完整的局部剖视图,说明把手的卡掣件穿伸至第一移载架的卡槽内;

图22是该实施例的一不完整的局部剖视图,说明把手位在卡掣位置;

图23是该实施例的顶推装置的一立体图;

图24是该实施例的顶推装置的一不完整的局部剖视图;

图25是该实施例的插置深度调整总成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26是沿图23中的26-26线所截取的一剖视图;

图27是该实施例的护盖装置的一不完整的俯视图,说明侧盖体的第一对位标记对齐于第二指示标记的第二刻线;

图28是类似于图27的视图,说明中心盖体及侧盖体开启,使第一移载架完整显露;

图29是该实施例的一不完整的局部剖视图,说明第一移载架对齐于第二储存架,且把手经由第一开孔组装于第一移载架顶端;

图30是类似于图29的视图,说明第一移载架通过第一盖板的第一开孔移离第一插槽;

图31是该实施例的顶推装置的一不完整的侧视图,说明定位块顶端对齐于对位刻痕,检视孔对齐于指示数字;

图32是该实施例的一不完整的局部剖视图,说明顶推装置的插置管部插置于第一移载架的连通槽内,定位块抵接于第一盖板顶面;

图33是类似于图32的视图,说明按压杆下压使顶推件将储存匣顶推至第二储存架的容置槽内;

图34是类似于图27的视图,说明第一环形盖开启,使第二储存架的连通槽显露;及

图35是该实施例的一不完整的局部剖视图,说明按压杆下压使顶推件将储存匣顶推至第一移载架的容置槽内。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图2及图3,是本发明储存设备的一实施例,储存设备100包含一储存桶1、一储存装置2,及一护盖装置3。

参阅图1、图3及图4,储存桶1包括一桶体11,及一可开启地盖合于桶体11顶端的盖体12。桶体11形成有一储存槽111,储存槽111内充填有例如为液态氮的液体(图未示)。

储存装置2设置于储存槽111内并包括一第一储存总成21,及一第二储存总成24。第一储存总成21包含多个呈环状排列的第一储存架210,第二储存总成24包含多个呈环状排列的第二储存架240,所述第二储存架240环绕于所述第一储存架210外周围,各第一、第二储存架210、240用以储存多个储存物(图未示),各储存物是以一例如为脐带血的生物试片为例。第一、第二储存总成21、24其中之一可相对于其中另一旋转。第一、第二储存总成21、24至少其中之一包含一可抽取的移载架,该移载架用以对齐于第一、第二储存总成21、24其中另一的一选择的储存架,以进行储存物的存入或取出。

护盖装置3设置于储存槽111内并覆盖储存装置2,护盖装置3包括一设置于第一储存总成21顶端的第一护盖总成31,及一设置于第二储存总成24顶端且环绕于第一护盖总成31外周围的第二护盖总成33,第一、第二护盖总成31、33至少其中之一对应于该移载架上方的区域可开启。使用者开启第一、第二护盖总成31、33中对应于该移载架上方的区域便能通过该移载架与对齐的该储存架进行储存物的存入或取出。又,该移载架可通过护盖装置3而被抽取以移离储存槽111,能方便使用者将储存物存入该移载架内或由该移载架内取出储存物。

借由可被抽取的该移载架设计,使得储存架不需被抽离储存槽111便能进行储存物的存入或取出,借此,能防止储存架内的其余储存物受到短暂热效应影响,使得生物细胞受损而导致细胞活性降低。此外,护盖装置3能防止储存槽111内的液态氮快速挥发进而造成雾气弥漫及能见度降低,并且能防止挥发后的液态氮造成空气中的水气凝结并进一步凝固成冰粒而掉入储存槽111内,借此,能提升使用上的安全性并能防止储存桶1内产生积冰问题。

以下将针对储存设备100的具体构造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3及图4,更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储存装置2还进一步包括一第三储存总成26,及一第四储存总成27,而护盖装置3还进一步包括一第三护盖总成35,及一第四护盖总成37。第三储存总成26包含多个呈环状排列且环绕于所述第二储存架240外周围的第三储存架260,第四储存总成27包含多个呈环状排列且环绕于所述第三储存架260外周围的第四储存架270,各第三、第四储存架260、270用以储存多个储存物。第三、第四储存总成26、27其中之一可相对于其中另一旋转,第三、第四储存总成26、27至少其中之一包含另一个可抽取的移载架,该另一个移载架用以对齐于第三、第四储存总成26、27其中另一的一选择的储存架,以进行储存物的存入或取出。第三护盖总成35设置于第三储存总成26顶端且环绕于第二护盖总成33外周围,第四护盖总成37设置于第四储存总成27顶端且环绕于第三护盖总成35外周围,第三、第四护盖总成35、37至少其中之一对应于该另一个移载架上方的区域可开启,使得该另一个移载架可通过护盖装置3而被抽取。借此,使用者开启第三、第四护盖总成35、37中对应于该另一个移载架上方的区域便能通过该另一个移载架与对齐的该储存架进行储存物的存入或取出。

参阅图4、图5及图6,第一储存总成21包含一底板211、一顶板212、一第一导向元件213、多个设置于顶板212顶端呈环状排列的悬吊枢接单元214、多个设置于顶板212顶端呈环状排列的定位单元215,及一第一移载架216。底板211及顶板212分别呈圆环形。本实施例的第一储存架210数量是以11个为例,各第一储存架210设置于底板211与顶板212间。第一导向元件213设置于底板211与顶板212间,第一导向元件213与底板211共同界定一开口朝上用以供第一移载架216插置的第一插槽217。借由第一导向元件213的导引,使得第一移载架216能准确地插置于第一插槽217内。各悬吊枢接单元214位在对应的第一储存架210上方,各悬吊枢接单元214包括两个分别位于顶板212内、外侧的滚轮218。各定位单元215位在两个相邻的悬吊枢接单元214间,且各定位单元215位在对应的第一储存架210上方,各定位单元215包括一位于顶板212外侧的定位件219。

所述第一储存架210与第一移载架216呈环状排列并且共同围绕成一环圈,各第一储存架210与第一移载架216的结构类似且分别呈直立长形状,各第一储存架210与第一移载架216分别包括一封闭侧220及一相反于封闭侧220的开放侧221,各第一储存架210的封闭侧220朝内而开放侧221朝外,第一移载架216也是封闭侧220朝内而开放侧221朝外。各第一储存架210与第一移载架216分别形成有多个上下相间隔排列的容置槽222,及一与所述容置槽222相连通且开口朝上的连通槽223。各容置槽222位于封闭侧220与开放侧221间,用以容置一储存物,本实施例的容置槽222数量为7个,所述容置槽222由上至下的编号分别为1至7号。各容置槽222邻近于封闭侧220处与连通槽223相连通,各容置槽222于开放侧221处与外部环境相连通,借此,各储存物能经由开放侧221存入对应的容置槽222内或由对应的容置槽222内取出。各连通槽223位于顶板212内侧且未被顶板212所遮蔽。

各第一储存架210包括两个位于顶端的螺栓224,其中,位在各悬吊枢接单元214下方的对应第一储存架210的两螺栓224穿设于顶板212及该悬吊枢接单元214,并且凸伸出该悬吊枢接单元214顶端。

参阅图4、图5及图7,第二储存总成24包含一底板241、一设置于底板241中心的中心轴242、一顶板243、一第二导向元件244,及一第二移载架245。顶板243呈圆环形并与第一储存总成21的顶板212共平面。中心轴242位于顶板212内侧中心处,中心轴242顶面形成有一呈圆形的第一导槽246。顶板243顶面形成有一邻近内周缘处呈圆形的第二导槽247,及一邻近外周缘处呈圆形的第三导槽248,顶板243形成有多个呈环状相间隔排列且邻近第三导槽248的贯孔249。第二导向元件244设置于底板241与顶板243间,第二导向元件244界定一开口朝上用以供第二移载架245插置的第二插槽250,借由第二导向元件244的导引,使得第二移载架245能准确地插置于第二插槽250内。

本实施例的第二储存架240数量是以59个为例,所述第二储存架240与第二移载架245呈环状排列并且共同围绕成一环圈。各第二储存架240设置于底板241与顶板243间且结构与第一储存架210结构相同,各第二储存架240的开放侧221朝内而封闭侧220朝外,各第二储存架240的连通槽223对齐于对应的贯孔249下方,各第二储存架240的两螺栓224穿设于顶板243并凸伸出顶板243顶端。第二移载架245可抽取地插置于第二插槽250内,第二移载架245的结构与第一移载架216结构相同,第二移载架245的开放侧221朝内而封闭侧220朝外。

第一储存总成21套设于第二储存总成24的中心轴242,各悬吊枢接单元214的两滚轮218可滚动地分别设置于第一、第二导槽246、247内并可沿着第一、第二导槽246、247旋转,第一储存总成21通过各悬吊枢接单元214悬吊于第二储存总成24并能绕中心轴242相对于第二储存总成24旋转。借此,第一移载架216能对齐于第二储存总成24的一选择的第二储存架240,而第二移载架245能对齐于第一储存总成21的一选择的第一储存架210。

此外,第二储存总成24的顶板243形成有多个呈环状相间隔排列的第一定位凹槽251,及多个呈环状相间隔排列的第二定位凹槽252。所述第一定位凹槽251连通于第二导槽247底端,所述第一定位凹槽251的其中一个第一定位凹槽251对齐于该第二移载架245上方,而其余的第一定位凹槽251则分别对齐于所述第二储存架240上方。第二定位凹槽252位于贯孔249与第三导槽248间。第一储存总成21的各定位单元215的定位件219可移离地卡掣于对应的第一定位凹槽251内,当定位件219转动到与第一定位凹槽251对齐的位置时,借由压缩弹簧(图未示)对定位件219向下偏压,使定位件219能自动地卡掣于对应的第一定位凹槽251内。借由定位单元215与第一定位凹槽251相配合的设计,使得第一移载架216能定位在对齐于任一第二储存架240时的位置,而第二移载架245能定位在对齐于任一第一储存架210时的位置。借此,能防止储存物进行存取的过程中第一、第二储存总成21、24间产生相对旋转或晃动的情形。

参阅图4、图5及图8,第三储存总成26套设于第二储存总成24并包含一底板261、一顶板262、一第三导向元件263、多个设置于顶板262顶端呈环状排列的悬吊枢接单元264、多个设置于顶板262顶端呈环状排列的定位单元265,及一第三移载架266。底板261及顶板262分别呈圆环形,顶板262与第二储存总成24的顶板243共平面。第三导向元件263设置于底板261与顶板262间,第三导向元件263与底板261共同界定一开口朝上用以供第三移载架266插置的第三插槽267。借由第三导向元件263的导引,使得第三移载架266能准确地插置于第三插槽267内。各悬吊枢接单元264位在对应的第三储存架260上方,各悬吊枢接单元264的结构与第一储存总成21的悬吊枢接单元214的结构相同,各悬吊枢接单元264包括两个分别位于顶板262内、外侧的滚轮218。各定位单元265的结构与第一储存总成21的定位单元215的结构相同,各定位单元265位在两个相邻的悬吊枢接单元264间,且各定位单元265位在对应的第三储存架260上方,各定位单元265包括一位于顶板262外侧的定位件219。

本实施例的第三储存架260数量是以119个为例,所述第三储存架260与第三移载架266呈环状排列并且共同围绕成一环圈。各第三储存架260设置于底板261与顶板262间且结构与第一储存架210结构相同,各第三储存架260的开放侧221朝外而封闭侧220朝内,各第三储存架260的两螺栓224穿设于顶板262并凸伸出顶板262顶端,其中,位在各悬吊枢接单元264下方的对应第三储存架260的两螺栓224穿设于顶板262及该悬吊枢接单元264,并且凸伸出该悬吊枢接单元264顶端。第三移载架266可抽取地插置于第三插槽267内,第三移载架266的结构与第一移载架216结构相同,第三移载架266的开放侧221朝外而封闭侧220朝内。第三储存架260及第三移载架266的连通槽223皆位于顶板262内侧且未被顶板262所遮蔽。

参阅图4、图5及图9,第四储存总成27套设于第三储存总成26并包含一底板271、一顶板272、一第四导向元件273,及一第四移载架274。底板271及顶板272分别呈圆环形,顶板272与第三储存总成26的顶板262共平面,顶板272顶面形成有一邻近内周缘处呈圆形的第四导槽275。第四导向元件273设置于底板271与顶板272间并界定一开口朝上用以供第四移载架274插置的第四插槽276。借由第四导向元件273的导引,使得第四移载架274能准确地插置于第四插槽276内。

本实施例的第四储存架270数量是以155个为例,所述第四储存架270与第四移载架274呈环状排列并且共同围绕成一环圈。各第四储存架270设置于底板271与顶板272间且结构与第一储存架210结构相同,各第四储存架270的开放侧221朝内而封闭侧220朝外,各第四储存架270的两螺栓224穿设于顶板272并凸伸出顶板272顶端。第四移载架274可抽取地插置于第四插槽276内,第四移载架274的结构与第一移载架216结构相同,第四移载架274的开放侧221朝内而封闭侧220朝外。第四储存架270及第四移载架274的连通槽223皆位于顶板272外侧且未被顶板272所遮蔽。

参阅图5、图8及图9,第三储存总成26的各悬吊枢接单元264的两滚轮218可滚动地分别设置于第三、第四导槽248、275内并可沿着第三、第四导槽248、275旋转,第三储存总成26通过各悬吊枢接单元264悬吊于第二、第四储存总成24、27并能相对于第二、第四储存总成24、27旋转。借此,第三移载架266能对齐于第四储存总成27的一选择的第四储存架270,而第四移载架274能对齐于第三储存总成26的一选择的第三储存架260。

第二储存总成24的所述第二定位凹槽252位于所述第三储存架260内侧及该第三移载架266内侧,所述第二定位凹槽252的其中一个第二定位凹槽252对齐于该第三移载架266内侧,而其余的第二定位凹槽252则分别对齐于所述第三储存架260内侧。第三储存总成26的各定位单元265的定位件219可移离地卡掣于对应的第二定位凹槽252内,当定位件219转动到与第二定位凹槽252对齐的位置时,借由压缩弹簧对定位件219向下偏压,使定位件219能自动地卡掣于对应的第二定位凹槽252内。借由定位单元265与第二定位凹槽252相配合的设计,使得第三移载架266能定位在对齐于任一第二储存架240时的位置,而第二移载架245能定位在对齐于任一第三储存架260时的位置,借此,能防止储存物进行存取的过程中第二、第三储存总成24、26间产生相对旋转或晃动的情形。

参阅图10及图11,护盖装置3的第一护盖总成31包含多个支撑柱310、多个锁固螺栓311(图11只显示其中一个)、一第一盖板312、一第一封盖313,及两个握把314。各支撑柱310形成有一贯穿的螺孔315,各支撑柱310的螺孔315螺接在凸伸出对应悬吊枢接单元214顶端的一螺栓224(如图6所示)。第一盖板312呈圆环形并叠置于所述支撑柱310顶端,第一盖板312形成有多个呈环状相间隔排列且分别与所述支撑柱310的螺孔315相连通的贯孔316,各锁固螺栓311穿设于对应的贯孔316并且螺接于对应的螺孔315内,借此,以将第一盖板312锁固于所述支撑柱310上。在本实施例中,各支撑柱310顶端的高度高于各悬吊枢接单元214的滚轮218顶端的高度,借由各支撑柱310将第一盖板312的高度垫高,能防止第一盖板312锁固于支撑柱310后与滚轮218产生接触或碰撞。

两个握把314设置于第一盖板312上,用以供使用者的双手握持,借此,以便于使用者通过握把314带动第一护盖总成31及第一储存总成21旋转。

第一盖板312覆盖所述第一储存架210,第一盖板312形成有一对齐于第一移载架216与中心轴242的第一开孔317,第一封盖313可开启地接合第一盖板312并且用以封闭第一开孔317。具体而言,第一开孔317具有一中心孔部318,及一与中心孔部318相连通的侧孔部319。中心孔部318对齐于中心轴242、各第一储存架210的连通槽223,以及第一移载架216的连通槽223。侧孔部319是由中心孔部318延伸至第一盖板312的一外周缘320,第一移载架216除了连通槽223外的其余部分对齐于侧孔部319。第一封盖313包括一可开启地接合于第一盖板312用以封闭中心孔部318的中心盖体321,及一可开启地接合于第一盖板312用以封闭侧孔部319的侧盖体322。

借由第一开孔317及第一封盖313的设计方式,当使用者欲进行储存物的存取操作时,只要将中心盖体321开启便能使各第一储存架210的连通槽223以及第一移载架216的连通槽223显露出来,以进行储存物的存取操作,详细的储存物存取操作方式容后再述。当使用者欲抽取第一移载架216时,将中心盖体321及侧盖体322同时开启便能使第一移载架216完整地显露出来,使用者能通过第一护盖总成31的第一开孔317抽取第一移载架216使其移离第一插槽217。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盖板312具有一第一颜色,借此,能提供使用者清楚辨识第一储存总成21的所在区域。第一盖板312包括多个分别对齐于所述第一储存架210位置的第一指示标记323,各第一指示标记323具有一刻划于第一盖板312并对齐于对应的第一储存架210上方的第一指示数字324,及一刻划于第一盖板312且邻近于第一指示数字324的第一刻线325。所述第一指示标记323的第一指示数字324的数值分别为1至11,用以分别表示所述第一储存架210的编号及位置。第一封盖313的侧盖体322具有一第一对位标记326,本实施例的第一对位标记326为一刻划于侧盖体322的刻线。

更具体地,第一盖板312顶面凹陷形成有两个分别位于侧孔部319相反侧的凹陷槽327,第一护盖总成31还包含两个分别嵌合该两凹陷槽327内的磁铁328。第一封盖313的侧盖体322具有两个磁铁329,侧盖体322的两磁铁329分别用以磁吸两磁铁328,借此,使得侧盖体322能快速且准确地与第一盖板312的侧孔部319对位,并能稳固地定位在封闭侧孔部319的位置。

参阅图10及图12,第二护盖总成33包含多个支撑柱310、多个锁固螺栓311(图12只显示其中一个)、一第二盖板331、一第二封盖332,及多个第一环形盖333。各支撑柱310的螺孔315螺接在凸伸出顶板243顶端的一螺栓224(如图7所示)。第二盖板331呈圆环形并叠置于所述支撑柱310顶端,第二盖板331形成有多个呈环状相间隔排列且分别与所述支撑柱310的螺孔315相连通的贯孔334,各锁固螺栓311穿设于对应的贯孔334并且螺接于对应的螺孔315,借此,以将第二盖板331锁固于所述支撑柱310上。

第二盖板331覆盖所述第二储存架240,第二盖板331包括一内周缘335,及一外周缘336。第二盖板331形成有一第二开孔337,及多个第一通孔338。第二开孔337形成于内周缘335与外周缘336间且对齐于第二移载架245,第二封盖332可开启地接合于第二盖板331用以封闭第二开孔337。所述第一通孔338呈环状相间隔排列且邻近于外周缘336,所述第一通孔338分别对齐于所述第二储存架240的连通槽223上方。所述第一环形盖333围绕成环形且可开启地接合于第二盖板331邻近外周缘336处,所述第一环形盖333用以封闭所述第一通孔338。

借由第二开孔337及第二封盖332的设计方式,当使用者欲进行第二移载架245的储存物的存取操作或者是抽取第二移载架245时,只要将第二封盖332开启便能使第二移载架245完整地显露出来,借此,以便于使用者进行储存物的存取操作,或者是通过第二护盖总成33的第二开孔337抽取第二移载架245使其移离第二插槽250。再者,借由第一通孔338及第一环形盖333的设计方式,当使用者欲进行任一个第二储存架240的储存物的存取操作时,只要将对应的第一环形盖333开启便能使该第二储存架240的连通槽223显露出来,以进行储存物的存取操作。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盖板331具有一第二颜色,第二颜色与第一盖板312的第一颜色相异,借此,能提供使用者清楚辨识第二储存总成24的所在区域。第二盖板331包括多个分别对齐于所述第二储存架240位置的第二指示标记339,各第二指示标记339具有一刻划于第二盖板331并对齐于对应的第二储存架240上方的第二指示数字340,及一刻划于第二盖板331且邻近于第二指示数字340的第二刻线341。所述第二指示标记339的第二指示数字340的数值分别为1至59,用以分别表示所述第二储存架240的编号及位置。第一封盖313的侧盖体322的第一对位标记326用以对齐于一选择的第二指示标记339的第二刻线341。借此,用户通过将第一对位标记326对齐于第二刻线341,便能使得第一移载架216准确地对齐于该第二指示标记339所表示的第二储存架240。第二封盖332包括一第二对位标记342,本实施例的第二对位标记342为一刻划于第二封盖332的刻线,第二封盖332的第二对位标记342用以对齐于一选择的第一指示标记323的第一刻线325。借此,用户通过将第二对位标记342对齐于第一刻线325,便能使得第二移载架245对齐于该第一指示标记323所表示的第一储存架210。

更具体地,第二盖板331顶面凹陷形成有两个分别位于第二开孔337相反侧的凹陷槽343,第二护盖总成34还包含两个分别嵌合该两凹陷槽343内的磁铁328。第二封盖332具有两个磁铁329,第二封盖332的两磁铁329分别用以磁吸两磁铁328,借此,使得第二封盖332能快速且准确地与第二盖板331的第二开孔337对位,并能稳固地定位在封闭第二开孔337的位置。

参阅图10及图13,第三护盖总成35包含多个支撑柱310、多个锁固螺栓311(图13只显示其中一个)、一第三盖板351、一第三封盖352,及多个第二环形盖353。各支撑柱310的螺孔315螺接在凸伸出对应悬吊枢接单元264顶端的一螺栓224(如图8所示)。第三盖板351呈圆环形并叠置于所述支撑柱310顶端,第三盖板351形成有多个呈环状相间隔排列且分别与所述支撑柱310的螺孔315相连通的贯孔354,各锁固螺栓311穿设于对应的贯孔354并且螺接于对应的螺孔315,借此,以将第三盖板351锁固于所述支撑柱310上。在本实施例中,各支撑柱310顶端的高度高于各悬吊枢接单元264的滚轮218顶端的高度,借由各支撑柱310将第三盖板351的高度垫高,能防止第三盖板351锁固于支撑柱310后与滚轮218产生接触或碰撞。

第三盖板351覆盖所述第三储存架260并包括一内周缘355,及一外周缘356。第三盖板351形成有一第三开孔357,及多个第二通孔358。第三开孔357形成于内周缘355与外周缘356间且对齐于第三移载架266,第三封盖352可开启地接合于第三盖板351用以封闭第三开孔357。所述第二通孔358呈环状相间隔排列且邻近于内周缘355,所述第二通孔358分别对齐于所述第三储存架260的连通槽223上方。所述第二环形盖353围绕成环形且可开启地接合于第三盖板351邻近内周缘355处,所述第二环形盖353用以封闭所述第二通孔358。

借由第三开孔357及第三封盖352的设计方式,当使用者欲进行第三移载架266的储存物的存取操作或者是抽取第三移载架266时,只要将第三封盖352开启便能使第三移载架266完整地显露出来,借此,以便于使用者进行储存物的存取操作,或者是通过第三护盖总成35的第三开孔357抽取第三移载架266使其移离第三插槽267。再者,借由第二通孔358及第二环形盖353的设计方式,当使用者欲进行任一个第三储存架260的储存物的存取操作时,只要将对应的第二环形盖353开启便能使该第三储存架260的连通槽223显露出来,以进行储存物的存取操作。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盖板351具有一第三颜色,第三颜色与第一、第二盖板312、331的第一、第二颜色相异,借此,能提供使用者清楚辨识第三储存总成26的所在区域。第三盖板351包括多个分别对齐于所述第三储存架260位置的第三指示标记359,各第三指示标记359具有一刻划于第三盖板351并对齐于对应的第三储存架260上方的第三指示数字360,及一刻划于第三盖板351且邻近于第三指示数字360的第三刻线361。所述第三指示标记359的第三指示数字360的数值分别为1至119,用以分别表示所述第三储存架260的编号及位置。第三封盖352包括一第三对位标记362,本实施例的第三对位标记362为一刻划于第三封盖352的刻线。

更具体地,第三盖板351顶面凹陷形成有两个分别位于第三开孔357相反侧的凹陷槽363,第三护盖总成35还包含两个分别嵌合该两凹陷槽363内的磁铁328。第三封盖352具有两个磁铁329,第三封盖352的两磁铁329分别用以磁吸两磁铁328,借此,使得第三封盖352能快速且准确地与第三盖板351的第三开孔357对位,并能稳固地定位在封闭第三开孔357的位置。又,第三护盖总成35还包含设置于第三盖板351上的握把364,两个握把364用以供使用者的双手握持,借此,以便于使用者通过握把364带动第三护盖总成35及第三储存总成26旋转。

参阅图10及图14,第四护盖总成37包含多个支撑柱310、多个锁固螺栓311(图14只显示其中一个)、一第四盖板371、一第四封盖372,及多个第三环形盖373。各支撑柱310的螺孔315螺接在凸伸出顶板272顶端的一螺栓224(如图9所示)。第四盖板371呈圆环形并叠置于所述支撑柱310顶端,第四盖板371形成有多个呈环状相间隔排列且分别与所述支撑柱310的螺孔315相连通的贯孔374,各锁固螺栓311穿设于对应的贯孔374并且螺接于对应的螺孔315,借此,以将第四盖板371锁固于所述支撑柱310上。

第四盖板371覆盖所述第四储存架270并包括一内周缘375,及一外周缘376。第四盖板371形成有一第四开孔377,第四开孔377形成于内周缘375与外周缘376间且对齐于第四移载架274,第四封盖372可开启地接合于第四盖板371用以封闭第四开孔377。各第四储存架270的连通槽223显露于第四盖板371的外周缘376,所述第三环形盖373围绕成环形且可开启地接合于第四盖板371邻近外周缘376处,所述第三环形盖373用以封闭所述第四储存架270的连通槽223。

借由第四开孔377及第四封盖372的设计方式,当使用者欲进行第四移载架274的储存物的存取操作或者是抽取第四移载架274时,只要将第四封盖372开启便能使第四移载架274完整地显露出来,借此,以便于使用者进行储存物的存取操作,或者是通过第四护盖总成37抽取第四移载架274使其移离第四插槽276。再者,借由第三环形盖373的设计方式,当使用者欲进行任一个第四储存架270的储存物的存取操作时,只要将对应的第三环形盖373开启便能使该第四储存架270的连通槽223显露出来,以进行储存物的存取操作。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四盖板371具有一第四颜色,第四颜色与第一、第二、第三盖板312、331、351的第一、第二、第三颜色相异,借此,能提供使用者清楚辨识第四储存总成27的所在区域。第四盖板371包括多个分别对齐于所述第四储存架270位置的第四指示标记378,各第四指示标记378具有一刻划于第四盖板371并对齐于对应的第四储存架270上方的第四指示数字379,及一刻划于第四盖板371且邻近于第四指示数字379的第四刻线380。所述第四指示标记378的第四指示数字379的数值分别为1至155,用以分别表示所述第四储存架270的编号及位置。第三封盖352的第三对位标记362用以对齐于一选择的第四指示标记378的第四刻线380。借此,用户通过将第三对位标记362对齐于第四刻线380,便能使得第三移载架266准确地对齐于该第四指示标记378所表示的第四储存架270。第四封盖372包括一第四对位标记381,本实施例的第四对位标记381为一刻划于第四封盖372的刻线,第四封盖372的第四对位标记381用以对齐于一选择的第三指示标记359的第三刻线361。借此,用户通过将第四对位标记381对齐于第三刻线361,便能使得第四移载架274对齐于该第三指示标记359所表示的第三储存架260。

更具体地,第四盖板371顶面凹陷形成有两个分别位于第四开孔377相反侧的凹陷槽382,第四护盖总成37还包含两个分别嵌合该两凹陷槽382内的磁铁328。第四封盖372具有两个磁铁329,第四封盖372的两磁铁329分别用以磁吸两磁铁328,借此,使得第四封盖372能快速且准确地与第四盖板371的第四开孔377对位,并能稳固地定位在封闭第四开孔377的位置。

参阅图11、图13及图15,由于第一护盖总成31的各支撑柱310叠置于对应的悬吊枢接单元214顶端,因此,第一盖板312高度会高于第二盖板331高度。又,由于第三护盖总成33的各支撑柱310同样叠置于对应的悬吊枢接单元264顶端,因此,第三盖板351高度会分别高于第二盖板331高度及第四盖板371高度。借此,能避免第一盖板312在转动过程中碰撞到第二盖板331,并能避免第三盖板351在转动过程中碰撞到第二盖板331或第四盖板371,以提升第一护盖总成31及第三护盖总成35转动的顺畅性。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盖板312邻近外周缘320的部位重叠在第二盖板331邻近内周缘335的部位上方,第三盖板351邻近内周缘355的部位重叠于第二盖板331邻近外周缘336的部位上方,而第三盖板351邻近外周缘356的部位重叠于第四盖板371邻近内周缘375的部位上方。借此,能降低储存槽111内的液态氮经由第一、第二盖板312、331间的间隙、第二、第三盖板331、351间的间隙,以及第三、第四盖板351、371间的间隙快速且大量地向上挥发并溅出桶体11,以提升使用上的安全性。再者,还能防止挥发后的液态氮所形成的冰粒经由第一、第二盖板312、331间的间隙、第二、第三盖板331、351间的间隙,以及第三、第四盖板351、371间的间隙掉入储存槽111内。

参阅图16及图17,储存装置2还进一步包括多个储存匣28,所述储存匣28可移离地容置于各储存架及各移载架的容置槽222内。各储存匣28用以容置一储存物并包含一壳件281,及一可拆卸地接合于壳件281的盖件282。壳件281包括一壳板283、一形成壳板283底端的底板284,及两分别形成于壳板283左、右侧的侧板285。壳板283具有一内表面286,及多个由内表面286向内凸伸且相间隔排列的第一长形凸肋287,第一长形凸肋287是通过冲压加工方式在壳板283上冲压成型。底板284具有一与壳板283的内表面286相间隔的下挡板部288,各侧板285具有一与壳板283的内表面286相间隔的侧挡板部289。盖件282包括一顶板290,及一由顶板290一侧向下延伸的盖板291。顶板290卡接在壳板283的内表面286以及两侧板285间。盖板291位在相反于壳板283一侧并与其相间隔,盖板291具有一外表面292,及多个由外表面292向外凸伸且相间隔排列的第二长形凸肋293,第二长形凸肋293是通过冲压加工方式在盖板291上冲压成型。底板284的下挡板部288,以及各侧板285的侧挡板部289挡止于盖板291的外表面292。

借由壳板283的第一长形凸肋287及盖板291的第二长形凸肋293设计,能增加壳板283及盖板291的结构强度,借此,当储存物经冷冻而体积膨胀变形时,壳板283及盖板291不易被储存物往外撑开而变形。借由各第一长形凸肋287由内表面286向内凸伸的设计,能限制储存物朝各第一长形凸肋287方向膨胀变形,而各第二长形凸肋293由外表面292向外凸伸的设计,使各第二长形凸肋293形成有可容置储存物膨胀变形时的空间,借此,能将储存物导向朝盖板291方向膨胀变形。由于底板284的下挡板部288以及各侧板285的侧挡板部289分别挡止于盖板291的外表面292,因此,能限制盖板291被储存物往外撑而变形的程度。借由前述壳件281及盖件282的结构设计,能有效地将储存物膨胀后的体积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参阅图18、图19及图20,储存装置2还进一步包括一把手20,把手20可拆卸地接合于任一个移载架顶端。由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移载架216、245、266、274的结构相同,因此,以下内容是以第一移载架216为例进行说明。第一移载架216顶面形成有两个卡槽225,两卡槽225分别邻近于连通槽223与开放侧221。各卡槽225具有一槽部226、一与槽部226相连通的第一开口部227,及一与槽部226相连通的第二开口部228,第二开口部228连通于第一开口部227邻近于连通槽223一侧,且第二开口部228宽度小于第一开口部227宽度。

把手20包含一用以供使用者的手握持的握持架201、两个设置于握持架201底端的卡掣件202,及一遮蔽板203。各卡掣件202用以卡掣于对应的卡槽225内,各卡掣件202包括一顶板204、一底板205,及一连接于顶板204与底板205间的连接板206,连接板206宽度分别小于顶板204宽度及底板205宽度。本实施例的遮蔽板203一体成型地形成于其中一卡掣件202的顶板204一侧。

参阅图18、图21及图22,欲将把手20组装于第一移载架216时,先将两卡掣件202分别对齐于两卡槽225的第一开口部227。随后,将把手20沿一箭头d1方向向下移动,使各卡掣件202的底板205经由第一开口部227穿伸至槽部226内,而连接板206穿伸至第一开口部227内并与第二开口部228对齐。接着,沿一垂直于箭头d1的箭头d2方向推动把手20,使各卡掣件202的底板205及连接板206分别卡掣于对应卡槽225的槽部226及第二开口部228内,而遮蔽板203则遮蔽于连通槽223顶端,此时,把手20位在图22所示的一卡掣位置。之后,使用者可通过把手20将第一移载架216往上拉使其移离第一插槽217,或者,使用者可通过把手20将第一移载架216往下压使其插置于第一插槽217内。

欲将把手20由第一移载架216上拆卸时,沿相反于箭头d2的方向推动把手20移动至图21所示的位置,使各卡掣件202的底板205对齐于第一开口部227,而连接板206移离第二开口部228并对齐于第一开口部227。随后,沿相反于箭头d1的方向将把手20往上拉,使连接板206及底板205经由第一开口部227移离卡槽225,此时即完成把手20的拆卸。

参阅图19、图20及图22,为了使把手20能稳固地定位在卡掣位置,以防止卡掣件202横向移动进而脱离卡槽225,在本实施例中,各卡槽225具有一与槽部226相连通并且对齐于第二开口部228下方的凹槽部229,第一移载架216还包括两个第一磁铁230,各第一磁铁230嵌合于对应凹槽部229内。各卡掣件202的底板205底面凹陷形成有一凹槽207,把手20还包含两个第二磁铁208,各第二磁铁208嵌合于对应凹槽207内。当把手20移动至卡掣位置时,各第二磁铁208磁吸于对应的第一磁铁230,借此,使得把手20能稳固地定位在卡掣位置。

借由把手20可拆卸地接合于任一个移载架顶端的特性,使得各移载架在平常使用状态时皆是插置于储存装置2的对应插槽内。当需要将移载架移离储存装置2及储存桶1时,通过将把手20接合于移载架上便能提取移载架,以进行储存匣28的存取。待储存匣28的存取作业完成后便能立即将移载架重新插置于储存装置2的对应插槽内。借此,能避免移载架与储存槽111内的液态氮因温差过大,进而导致移载架重新插置于插槽内时液态氮因温度升高而产生沸腾的状况。

此外,借由把手20在卡掣位置时其遮蔽板203遮蔽于连通槽223顶端,能防止液态氮由连通槽223往上喷出进而对使用者的手造成伤害,借此,以提升使用者通过把手20进行移载架提取或插置时的安全性。

参阅图23,储存设备100还包含一顶推装置4,顶推装置4包括一推杆总成41,及一设置于推杆总成41的插置深度调整总成43。推杆总成41用以插置于任一个选择的移载架或储存架的连通槽223(如图6所示)内,插置深度调整总成43用以调整推杆总成41插置于连通槽223内的深度,使推杆总成41可将移载架内的一选择高度位置的储存匣28顶推至对应的储存架内,或者是将储存架内的一选择高度位置的储存匣28顶推至移载架内。

参阅图23及图24,具体而言,推杆总成41包括一管件410,一推杆组件411,及一复位弹簧412。管件410包含一管体413及一螺帽414。管体413包括一插置管部415、一连接于插置管部415顶端的握持管部416,及一连接于插置管部415底端的导出管部417。沿一垂直于插置管部415轴向对插置管部415所取的横截面呈方形,插置管部415外表面一侧刻划有多个上下相间隔排列的插置深度指示标记418,插置管部415外表面相反于插置深度指示标记418的另一侧形成有多个上下相间隔排列的定位槽419,所述定位槽419分别对应于所述插置深度指示标记418。握持管部416用以供使用者握持,螺帽414螺接于握持管部416顶端。导出管部417形成有一侧开口420。

在本实施例中,各移载架或储存架的容置槽222数量为7个,所述插置深度指示标记418数量为7个,所述插置深度指示标记418分别表示所述容置槽222的高度位置。本实施例的各插置深度指示标记418包括一对位刻痕421,及一邻近于该对位刻痕421下方的指示数字422。所述插置深度指示标记418的指示数字422的数值由上而下依序为7至1号,以分别对应所述容置槽222的编号,所述指示数字422的高度分别与所述定位槽419的高度相同。

推杆组件411包括一按压杆423、一连接于按压杆423底端的弹簧424,及一连接于弹簧422底端的顶推件425。按压杆423一部分穿设于管件410内而另一部分凸伸出管件410的螺帽414顶端。使用者可通过向下按压按压杆423以带动弹簧424及顶推件425下移,顶推件425下移过程中会沿着导出管部417的一呈弯曲状的导孔导引而朝侧开口420方向移动,顶推件425转向过程中会带动弹簧424弯折变形。当顶推件425及弹簧424凸伸出侧开口420时,顶推件425能顶推储存匣28。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螺帽414形成有一限位导槽426,按压杆421具有一穿设于限位导槽424内的长形凸块部427,长形凸块部427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按压杆423的轴向同向,借由限位导槽426与长形凸块部427相配合,能防止按压杆423相对于螺帽414转动,并且能防止弹簧424相对于管件410转动。借此,能确保弹簧424每次经由导出管部417凸伸出侧开口420时,弹簧424弯折变形的方式及方向都相同,以提升操作时的顺畅性。

复位弹簧412为一套设于按压杆423且位于握持管部416内的压缩弹簧,复位弹簧412上下两端分别抵接于按压杆423的一凸缘部428及握持管部416底端,复位弹簧412用以提供推杆组件411复位弹力。

参阅图23、图25及图26,插置深度调整总成43包括一定位块431,及一紧固件432。定位块431套设于管件410的插置管部415并可沿其轴向滑动,定位块431用以抵接在各护盖总成的盖板顶端。定位块431上下两端间形成有一穿孔433,穿孔433用以供插置管部415穿设。穿孔433形状呈方形并与插置管部415形状相配合,借此,使得定位块431不会相对于插置管部415转动。定位块431顶端用以对齐于一选择的插置深度指示标记418的对位刻痕421。定位块431的一表面形成有一与穿孔433相连通的检视孔434,检视孔434用以与一选择的插置深度指示标记418的指示数字422对齐并供其显露,借此,使用者可通过检视孔434观看并检视定位块431所对齐到的指示数字422。定位块431的一侧面形成有一与穿孔433相连通的螺孔435,紧固件432为一螺接于螺孔435的螺栓,紧固件432的端面用以迫紧接触于插置管部415的侧面,借此,使定位块431能定位在插置管部415上的一选择的高度位置。

进一步地,定位块431相反于检视孔434的另一表面形成有一与穿孔433相连通的容置孔436,插置深度调整总成43还包括一设置于容置孔436内的定位销437、一设置于容置孔436内的偏压弹簧438,及一螺栓439。定位销437可脱离地卡掣于一对应的定位槽419。螺栓439螺接于容置孔436的一螺孔部440。偏压弹簧438为一两端分别抵接于定位销437与螺栓439的压缩弹簧,偏压弹簧438用以对定位销437朝管体413的插置管部415方向施加弹力。当使用者将定位块431相对于插置管部415滑动到定位块431顶端对齐于任一个插置深度指示标记418的对位刻痕421时,通过偏压弹簧438对定位销437施加的弹力,定位销437会自动地卡掣于对应的定位槽419内,使定位块431定位于插置管部415上。借此,除了能让使用者得知定位块431已滑动到与插置深度指示标记418对齐的位置以外,还能方便使用者进行后续紧固件432的旋转操作以使其迫紧接触插置管部415。

以下将针对储存设备100的操作方式进行说明:

当使用者欲将一储存匣28存入例如第二储存总成24的编号52的第二储存架240的编号5的容置槽222内时,操作方式如下所示:

参阅图1及图2,首先,将储存桶1的盖体12掀开,由于护盖装置3覆盖于储存装置2顶端,因此,能防止液态氮快速挥发进而造成雾气弥漫及能见度降低的情形,使得使用者能清楚看到护盖装置3的各护盖总成的颜色、指示标记及对位标记。

参阅图10及图27,由于第一、第二盖板312、331的颜色不同,因此,使用者能清楚地辨试第一、第二护盖总成31、33的所在位置。握持第一护盖总成31的握把314并沿箭头r方向带动第一护盖总成31相对于第二护盖总成33旋转,第一护盖总成31旋转过程中会同时带动第一储存总成21旋转。当侧盖体322旋转到第一对位标记326对齐于第二护盖总成33的第二指示数字340为52所对应到的第二刻线341时,停止旋转第一护盖总成31,此时,第一移载架216即对齐于编号52的第二储存架240。

参阅图27、图28、图29及图30,将中心盖体321及侧盖体322开启,第一移载架216便能经由第一开孔317的中心孔部318及侧孔部319完整地显露出来。通过前述组装方式将把手20经由侧孔部319组装于第一移载架216顶端,随后,通过把手20将第一移载架216往上拉,使得第一移载架216能通过第一盖板312的第一开孔317移离第一插槽217。接着,便能将储存匣28经由开放侧221装填至编号5的容置槽222内。待储存匣28装填完成后,立即将第一移载架216插置于第一插槽217内,之后便能通过前述拆卸方式将把手20拆离第一移载架216顶端。

参阅图23、图26及图31,先将插置深度调整总成43的紧固件432旋松,推动定位块431使其沿插置管部415移动,使定位块431顶端对齐到指示数字422为5所对应的对位刻痕421,同时,定位销437会卡掣于对应的定位槽419内。接着,旋紧紧固件432使其迫紧接触于插置管部415,使定位块431稳固地定位在插置管部415上。之后,使用者可经由检视孔434检视指示数字422的数值,以确认定位块431是否定位在所需的高度位置。

参阅图24、图32及图33,将顶推装置4的插置管部415经由第一盖板312的中心孔部318插置于第一移载架216的连通槽223内,并把定位块431抵靠在第一盖板312顶端,此时,导出管部417的侧开口420会面向编号5的容置槽222内的储存匣28。接着,沿箭头d1方向将按压杆423往下压使其带动弹簧424及顶推件425向下移动,顶推件425及弹簧424会凸伸出侧开口420并穿伸至容置槽222内,同时按压杆423会压缩复位弹簧412使其变形并蓄积复位弹力。顶推件425穿伸至容置槽222后会顶推储存匣28,使储存匣28移离容置槽222并且经由第二储存架240的开放侧221移至编号5的容置槽222内。

按压杆423按压到底后,释放按压杆423,借由复位弹簧412所蓄积的复位弹力作用,使推杆组件411能自动地回复至图24所示的初始位置。随后,将顶推装置4往上提使插置管部415移离第一移载架216的连通槽223及中心孔部318,紧接着,如图27所示将中心盖体321及侧盖体322盖合于第一盖板312并且分别封闭中心孔部318及侧孔部319后,即完成储存匣28的存入作业。

另一方面,当使用者欲将例如第二储存总成24的编号52的第二储存架240的编号5的容置槽222内的储存匣28取出时,操作方式如下所示:

参阅图27、图34及图35,旋转第一护盖总成31,使侧盖体322的第一对位标记326对齐于第二护盖总成33的第二指示数字340为52所对应到的第二刻线341。随后,将对应于前述第二刻线341的一第一环形盖333开启,使编号52的第二储存架240的连通槽223经由对应的第一通孔338显露出来。

依照前述方式调整顶推装置4的定位块431的高度位置后,接着,将顶推装置4的插置管部415经由第二盖板331的第一通孔338插置于第二储存架240的连通槽223内,并把定位块431抵靠在第二盖板331顶端,使导出管部417的侧开口420面向编号5的容置槽222内的储存匣28。随后,依照前述方式操作顶推装置4便能将储存匣28顶推至第一移载架216的对应容置槽222内。之后,将中心盖体321及侧盖体322开启,便能将把手20组装在第一移载架216顶端,使用者通过把手20将第一移载架216取出后,便能将第一移载架216的容置槽222内的储存匣28取出,以完成储存匣28的取出作业。

借由护盖装置3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护盖总成31、33、35、37分别覆盖于储存装置2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储存总成21、24、26、27顶端的设计方式,当使用者要对其中任一个储存总成进行储存匣28的存取作业时,只需开启对应于该储存总成顶端的护盖装置的封盖或环形盖,便能通过顶推装置4进行储存匣28的存取作业。借此,能减少其他多余的移载架的连通槽或储存架的连通槽显露,以降低液态氮的挥发及冰粒掉入储存装置2内。

需说明的是,虽然本实施例的储存装置2是以四组储存总成为例作说明,而护盖装置3是以四组护盖总成为例作说明,但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储存装置2可以只包含有第一、第二储存总成21、24,而护盖装置3可以只包含有第一、第二护盖总成31、33,不以本实施例所公开的数量为限。此外,虽然本实施例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储存总成21、24、26、27分别具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移载架216、245、266、274,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护盖总成31、33、35、37分别具有第一封盖313的侧盖体322、第二、第三、第四封盖332、352、372,但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第二储存总成21、24可以只有其中之一具有移载架,而第一、第二护盖总成31、33可以只有其中之一具有对应该移载架的封盖,第三、第四储存总成26、27可以只有其中之一具有移载架,而第三、第四护盖总成35、37可以只有其中之一具有对应该移载架的封盖,不以本实施例所公开的设计方式为限。再者,虽然本实施例是以第一储存总成21可相对于第二储存总成24旋转为例作说明,以及第三储存总成26可相对于第四储存总成27旋转为例作说明,但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设计成第二储存总成24能相对于第一储存总成21,而第四储存总成27能相对于第三储存总成26旋转,不以本实施例所公开的设计方式为限。

归纳上述,本实施例的储存设备100,借由护盖装置3覆盖于储存装置2顶端的设计方式,能防止液态氮快速挥发进而造成雾气弥漫及能见度降低,并且能防止冰粒掉入储存桶1内,借此能提升使用上的安全性并能防止储存桶1内产生积冰问题。再者,借由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盖板312、331、351、371的颜色、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指示标记323、339、359、378,以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封盖313、332、352、372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对位标记326、342、362、381的设计,使得使用者能方便、迅速且精准地进行移载架与储存架间的对位,借此能提升储存匣28存取时的速度及效率,确实能达到本发明所诉求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