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45674发布日期:2018-12-28 23:07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迫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迫紧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用以迫紧胶条的迫紧装置。

背景技术

半导体产业在将元件运送出去时,需要将元件进行封包(tapping)程序以防止元件受到损坏。当收到封包带欲使用元件时,需要再进行解封包(detapping)程序以取出元件。例如在半导体产业中的微型元件,如电容、ic晶片及led晶片等,即可通过封包及解封包的方式运送。

目前,市面上已发展出一种自动封包机,其可由一料带源持续进给热封胶条,以进行封包程序。然而,当自动封包机退回热封胶条时(例如,停机检查时),会有一部分的热封胶条堆积在待封包处。因此,当自动封包机重新启动后,往往会发生将堆积的热封胶条堆叠封包或不平整封包的问题。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迫紧装置,是目前业界亟欲投入研发资源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有效迫紧热封胶条的迫紧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一种迫紧装置用以迫紧胶条。迫紧装置包含基座、抵靠件、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抵靠件设置于基座。第一连杆枢接于基座。第一连杆配置以承靠于抵靠件上,致使胶条夹持于抵靠件与第一连杆之间。第二连杆枢接于基座。第二连杆配置以承靠于胶条上以迫紧胶条,并配置以朝向第一连杆摆动而将第一连杆推离抵靠件。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杆包含第一本体以及配重块。第一本体具有第一枢接端以及第一自由端,并配置以承靠于抵靠件上。第一枢接端枢接基座。配重块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自由端。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杆包含第二本体以及推抵件。第二本体具有第二枢接端以及第二自由端。第二枢接端枢接基座。推抵件设置于第二本体上,并配置以推抵第一自由端。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迫紧装置进一步包含第一滚轮。第一滚轮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自由端,并配置以可转动地承靠于胶条上。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迫紧装置进一步包含第二滚轮。第二滚轮可转动地设置于基座,并配置以导引胶条。第二滚轮与第二枢接端是同轴。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迫紧装置进一步包含第三滚轮。第三滚轮可转动地设置于基座,并配置以导引胶条。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枢接端与抵靠件的排列方向上,抵靠件位于第二连杆与第三滚轮之间。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胶条配置抵靠第一滚轮、第二滚轮、抵靠件与第三滚轮。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迫紧装置进一步包含止挡件。止挡件设置于基座,并配置以供第二连杆抵靠。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枢接端与抵靠件的排列方向实质上垂直于第二枢接端与止挡件的排列方向。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迫紧装置可设置于胶条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本发明的迫紧装置是利用第一连杆所提供的重力将胶条夹持于抵靠件与第一连杆之间,并利用第二连杆所提供的重力迫紧胶条。当胶条由输出端输出迫紧装置时,会带动第二连杆朝向第一连杆摆动。当胶条由输出端继续输出而使得第二连杆将第一连杆推离抵靠件时,会解除抵靠件与第一连杆对胶条的夹持,进而使得胶条由输入端输入迫紧装置一预定长度。在迫紧装置的前述做动过程中,胶条一直处于被第二连杆迫紧的状态。由此可知,本发明的迫紧装置可以纯机构的方式达到迫紧胶条的目的,以避免胶条在待封包处发生堆叠封包或不平整封包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用以阐述本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其产生的功效等等,本发明的具体细节将在下文的实施方式及相关附图中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

图1为绘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迫紧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a为绘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迫紧装置与胶条的正视图;

图2b为绘示图2a中的迫紧装置与胶条的另一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并且,除非有其他表示,在不同附图中相同的元件符号可视为相对应的元件。这些附图的绘示是为了清楚表达这些实施方式中各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并非绘示各元件的实际尺寸。

请参照图1至图2b。图1为绘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迫紧装置100的立体示意图。图2a为绘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迫紧装置100与胶条200的正视图。图2b为绘示图2a中的迫紧装置100与胶条200的另一正视图。以下将详细说明迫紧装置100所包含的各元件的结构、功能以及各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如图1至图2b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迫紧装置100可设置于胶条200的输入端e1与输出端e2之间,并可用以迫紧胶条200。胶条200的输入端e1由一料带源(图未示)延伸而来。举例来说,胶条200的输出端e2可由一封包机(图未示)引导至一待封包处以进行封包程序。

迫紧装置100包含基座110、抵靠件120、第一连杆130以及第二连杆140。抵靠件120设置于基座110。第一连杆130枢接于基座110。第一连杆130配置以承靠于抵靠件120上,致使由输入端e1延伸而来的胶条200夹持于抵靠件120与第一连杆130之间(利用第一连杆130本身的重力)。第二连杆140枢接于基座110。第二连杆140配置以承靠于胶条200由抵靠件120延伸至输出端e2的部位上(利用第二连杆140本身的重力)以迫紧胶条200,并配置以朝向第一连杆130摆动而将第一连杆130推离抵靠件120。

于实际应用中,可设计使抵靠件120与第一连杆130之间对胶条200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第二连杆140对胶条200所施加的张力。因此,当胶条200持续由输出端e2输出时,第二连杆140会被胶条200带动而朝向第一连杆130摆动。

具体来说,第一连杆130包含第一本体131以及配重块132。第一本体131具有第一枢接端131a以及第一自由端131b,并配置以承靠于抵靠件120上(利用第一本体131本身的重力)。第一枢接端131a枢接基座110。配重块132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本体131的第一自由端131b。通过将具有不同重量的配重块132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自由端131b,即可改变抵靠件120与第一连杆130之间对胶条200的最大静摩擦力。

第二连杆140包含第二本体141以及推抵件142。第二本体141具有第二枢接端141a以及第二自由端141b。第二枢接端141a枢接基座110。推抵件142设置于第二本体141上,并配置以推抵第一本体131的第一自由端131b。于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本体141与推抵件142可为一体成型的单一构件。

于本实施方式中,迫紧装置100还进一步包含第一滚轮150。第一滚轮150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本体141的第二自由端141b,并配置以可转动地承靠于胶条200上。借此,当第二连杆140以其本身的重力施加于胶条200上时,第一滚轮150可消除第二连杆140与胶条200之间的摩擦力,以利胶条200朝向输出端e2输出。

于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请参照图2a,当封包机将胶条200朝向输出端e2输出迫紧装置100时,会带动第二连杆140朝向第一连杆130摆动。请参照图2b,当封包机将胶条200由输出端e2继续输出而使得第二连杆140将第一连杆130推离抵靠件120时,会解除抵靠件120与第一连杆130对胶条200的夹持(亦即,解除抵靠件120与第一连杆130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进而使得胶条200由输入端e1输入迫紧装置100一预定长度,而第二连杆140也会随着所输入的胶条200反向摆动(例如,第二连杆140由图2b所示的位置回复至图2a所示的位置)。在封包机持续输出胶条200的过程中,前述有关胶条200的输入与输出以及第二连杆140的往复摆动会一直重复运行(亦即,迫紧装置100会重复地切换于图2a与图2b所示的状态),且胶条200一直处于被第二连杆140迫紧的状态。由此可知,本实施方式的迫紧装置100可以纯机构的方式达到迫紧胶条200的目的,以避免胶条200在待封包处发生堆叠封包或不平整封包的问题。

于本实施方式中,迫紧装置100还进一步包含第二滚轮160。第二滚轮160可转动地设置于基座110,并配置以导引胶条200。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滚轮160与第二枢接端141a是同轴,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具体来说,如图2a与图2b所示,胶条200是由第一滚轮150经由第二滚轮160而延伸至输出端e2。通过第二滚轮160的设置,即可确保胶条200由第二滚轮160至输出端e2的部分的输送方向,而不会受到第二连杆140的摆动所影响。

于本实施方式中,迫紧装置100还进一步包含第三滚轮170。第三滚轮170可转动地设置于基座110,并配置以导引胶条200。具体来说,如图2a与图2b所示,胶条200是由输入端e1经由第三滚轮170而延伸至抵靠件120。通过第三滚轮170的设置,即可改变输送至抵靠件120与第一连杆130之间的胶条200的输送方向,以避免胶条200与抵靠件120及第一连杆130中的至少一者发生结构干涉而阻碍胶条200的输送。

于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本体131的第一枢接端131a与抵靠件120的排列方向a1上,抵靠件120位于第二连杆140与第三滚轮170之间。前述位置配置也实质上符合胶条200由第三滚轮170经由抵靠件120而输送至第二连杆140上的第一滚轮150的输送路径,因此可避免因胶条200的输送路径过于曲折而阻碍输送的顺畅度。

由此可知,由输入端e1至输出端e2的输送方向上,胶条200配置以依序抵靠第三滚轮170、抵靠件120、第一滚轮150与第二滚轮160。

于本实施方式中,迫紧装置100还进一步包含止挡件180。止挡件180设置于基座110,并配置以供第二连杆140抵靠。具体来说,第一本体131的第一枢接端131a与抵靠件120的排列方向a1实质上垂直于第二本体141的第二枢接端141a与止挡件180的排列方向a2。

举例来说,使用者可摆设迫紧装置100而使得第一枢接端131a与抵靠件120的排列方向a1为水平方向,并使得第二枢接端141a与止挡件180的排列方向a2为铅直方向。因此,当第二连杆140通过推抵件142将第一连杆130推离抵靠件120之后,即使胶条200由输入端e1输入第一连杆130与抵靠件120之间的长度过长,第二连杆140也不会回摆超过止挡件180,进而可避免持续朝向输出端e2输送的胶条200带动第二连杆140朝向远离第一连杆130的方向反向摆动。

由以上对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详述,可以明显地看出,本发明的迫紧装置可设置于胶条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本发明的迫紧装置是利用第一连杆所提供的重力将胶条夹持于抵靠件与第一连杆之间,并利用第二连杆所提供的重力迫紧胶条。当胶条由输出端输出迫紧装置时,会带动第二连杆朝向第一连杆摆动。当胶条由输出端继续输出而使得第二连杆将第一连杆推离抵靠件时,会解除抵靠件与第一连杆对胶条的夹持,进而使得胶条由输入端输入迫紧装置一预定长度。在迫紧装置的前述做动过程中,胶条一直处于被第二连杆迫紧的状态。由此可知,本发明的迫紧装置可以纯机构的方式达到迫紧胶条的目的,以避免胶条在待封包处发生堆叠封包或不平整封包的问题。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不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