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燕尾板提取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86970发布日期:2018-06-02 05:32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燕尾板提取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硅片脱胶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燕尾板提取工装。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但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正逐渐被耗竭。而作为绿色能源的太阳能正越来越多的被人类所接受和应用,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得到大力发展。硅片作为太阳能发电的一种基础材料,是由硅棒或硅锭进行切片加工而成。

太阳能硅片在切割后粘接在燕尾板上,并连同燕尾板放置于脱胶小车,随后进入脱胶设备进行脱胶,脱胶后将燕尾板搬离脱胶小车。通常,部分硅片在脱胶后无法去除,仍粘接在燕尾板上,需要提出燕尾板后进行人工去除残留在燕尾板上的硅片。如图6所示,切片脱胶后仍有部分硅片40粘接在燕尾板41,需提出燕尾板41,人工去除剩余粘接硅片40。在提出燕尾板过程中,若不垂直提起,有可能破坏成品硅片造成损失,但由于燕尾板多为金属结构,重量较重,人工提出时难以确保沿竖直方向提取。如果燕尾板提取不适当,将造成硅片损坏。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可替代人工的燕尾板提取工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燕尾板提取工装,解决了硅片脱胶后燕尾板提取过程中易造成硅片损坏、人工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燕尾板提取工装,用于夹持并提升燕尾板,燕尾板提取工装包括机械连接的起吊装置和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分别夹持燕尾板两端的两个卡爪,起吊装置带动夹持机构沿竖直方向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夹持机构包括分别夹持燕尾板两端的两个夹持组件,两个卡爪分别对应属于两个夹持组件。

每个的夹持组件还包括夹紧电机和夹紧丝杆,夹紧丝杆机械连接于夹紧电机与卡爪之间,夹紧丝杆在夹紧电机的带动下转动,卡爪在夹紧丝杆的带动下向靠近燕尾板的方向运动,夹持燕尾板。

夹紧电机和夹紧丝杆端部分别设置有同步轮,同步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夹紧电机带动同步轮转动,同步轮带动夹紧丝杆转动。

燕尾板提取工装还包括至少一个浮动连接机构,浮动连接机构浮动连接于起吊装置与夹持机构之间,夹持机构还包括连接于两个夹持组件之间的基板,浮动连接机构连接于基板。

浮动连接机构包括齿条杆和套设于齿条杆的抱紧机构,齿条杆机械连接于起吊装置,抱紧机构机械连接于基板,抱紧机构异常停止下降时,齿条杆相对抱紧机构向下运动一定距离后,起吊装置停止下降。

燕尾板提取工装还包括信号连接的控制器和浮动感应组件,浮动感应组件包括一个固设于抱紧机构的浮动感应发生元件和一个固设于齿条杆的浮动感应接收元件,齿条杆相对抱紧机构向下运动一定距离时,浮动感应发生元件发射感应信号,浮动感应接收元件接收感应信号并反馈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起吊装置停止下降。

燕尾板提取工装还包括信号连接的控制器及两个对位感应组件,对位感应组件包括一个设置于卡爪的对位感应接收器以及至少一个设置于燕尾板端部的对位感应发生器,控制器控制卡爪向夹持燕尾板的方向运动,对位感应接收器感测到对位感应发生器感应信号时,将信号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卡爪停止运动。

燕尾板提取工装还包括信号连接于控制器的两个对中感应组件,每个对中感应组件均包括一个固设于卡爪的对中感应发生件以及与对中感应发生件相对设置的三个对中感应接收件,至少三个对中感应接收件并列设置,两端的对中感应接收件用于在接收到感应信号时反馈信号给控制器,使控制器控制卡爪向两端中间的对中感应接收件方向移动,两个卡爪上的对中感应发生件均与两端中间的对中感应接收件相对时,燕尾板的中心线与燕尾板提取工装的中心线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燕尾板提取工装解决了现有的燕尾板提取过程中易造成硅片损坏且人工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其利用该燕尾板提取工装能够精确夹持提取燕尾板,减少硅片损坏,提高生产效率及收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燕尾板提取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燕尾板提取工装下降到指定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燕尾板提取工装夹持燕尾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燕尾板提取工装调节燕尾板处于机台中心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脱胶后部分硅片仍粘接于燕尾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燕尾板提取工装,10.起吊装置,11.导向轴,20.夹持机构,21.夹持组件,210.夹紧电机,211.同步轮,212.夹紧丝杆,213.卡爪,22.对位感应组件,220.对位感应接收器,221.对位感应发生器,110.控制器,23.对中感应组件,230.对中感应接收件,231.对中感应发生件,24.基板,30.浮动连接机构,31.浮动感应组件,310.浮动感应接收元件,311.浮动感应发生元件,32.抱紧机构,33.齿条杆,40.硅片,41.燕尾板,410.燕尾板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燕尾板提取工装100,用于夹持并提升燕尾板41。该燕尾板提取工装100包括起吊装置10、夹持机构20、浮动连接机构30和控制机构。夹持机构20机械连接于起吊装置10,夹持机构20用于夹持燕尾板41。浮动连接机构30浮动连接于起吊装置10和夹持机构20之间。起吊装置10带动夹持机构20和浮动连接机构30沿竖直方向运动。控制机构控制起吊装置10和夹持机构20运动。

起吊装置10可为驱动器,其具有导向轴11。

夹持机构20包括两个夹持组件21和连接于该两个夹持组件21的基板24。基板24机械连接于起吊装置10,具体地,基板24连接于起吊装置10的导向轴11。两个夹持组件21分别位于基板24的两端。本实施例,基板24为板状结构,但不限为板状结构,也可为框架结构等。

每个夹持组件21包括夹紧电机210、同步轮211、夹紧丝杆212和卡爪213。夹紧电机210和夹紧丝杆212机械连接于基板24端部,夹紧丝杆212机械连接于夹紧电机210和卡爪213之间。卡爪213的上端与夹紧丝杆212机械连接。夹紧电机210和夹紧丝杆212的端部分别设置有同步轮211,同步轮211之间通过同步带传动。夹紧电机210带动同步轮211转动,同步轮211将转动传递到夹紧丝杆212,带动夹紧丝杆212转动。卡爪213在夹紧丝杆212的带动下向靠近燕尾板41的方向运动,夹持燕尾板41。本实施例同步带为皮带,也可为其他传动方式,如链条传动等。

如图2所示,浮动连接机构30包括抱紧机构32和齿条杆33。抱紧机构32套设于齿条杆33,可相对于齿条杆33上下运动。齿条杆33的上端机械连接于起吊装置10。抱紧机构32由两个压块机械连接构成,压块下端机械连接于基板24。本实施例中,起吊装置10两端均为浮动连接机构30,也可一端通过浮动连接机构30连接起吊装置10和夹持机构20,另一端通过弹性连接机构连接起吊装置10和夹持机构20。

控制机构包括控制器110以及信号连接于控制器110的两个对位感组件22、两个对中感应组件23、两个浮动感应组件31。

两个对位感应组件22均包括一个对位感应接收器220和至少一个对位感应发生器221。对位感应接收器220通过支架机械连接于卡爪213上端,随卡爪213运动。对位感应发生器221设置于燕尾板上部。每个对位感应接收器220均用于感测对位感应发生器221的感应信号,并将信号反馈给控制器110,控制器110根据对位感应接收器220的信号控制卡爪213的夹持运动。本实施例对位感应接收器220为对射传感器。本实施例对位感应发生器221为设置在燕尾板上方的凸块,但不限为凸块,也可为其他结构或感应器。

两个对中感应组件23均包括一个对中感应发生件231和至少三个并列设置的对中感应接收件230。对中感应发生件231固设于卡爪213上端,对中感应接收件230固设于基板24端部,与对中感应发生件231相对设置。每个对中感应组件23用于检测卡爪213的位置,并将信号反馈给控制器110,控制器110控制卡爪213运动,使燕尾板的中心线与燕尾板提取工装的中心线重合。如图5所示,线I为燕尾板提取工装的中心线,线II为燕尾板的中心线。本实施例,对中感应接收件230为U型光电开关、对中感应发生件231为U型光电开关感应片。

两个浮动感应组件31均包括一个浮动感应发生元件311和一个浮动感应接收元件310,浮动感应发生元件311固设于抱紧机构32上端,浮动感应接收元件310固设于齿条杆33上端。在燕尾板提取工装100下降过程出现异常时,浮动感应组件31反馈信号给控制器110,控制器110控制起吊装置10停止下降。本实施例两个浮动感应组件31分别固设于对应的两个浮动连接机构30,也可仅一个浮动感应组件31固设于对应的浮动连接机构30。本实施例,浮动感应发生元件311为限位块,浮动感应接收元件310为U型光电开关。

如图3-5所示,使用本燕尾板提取工装100提取燕尾板41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利用起吊装置10,带动卡爪213下降到指定位置,如图3所示。

其次,利用夹持机构20夹持燕尾板41。两个卡爪213均向靠近燕尾板41的方向运动,在卡爪213下端靠近燕尾板41的过程中,对位感应接收器220感测到对位感应发生器221的感应信号后,发射信号给控制器110,控制器110控制卡爪213停止运动,此时卡爪213夹紧燕尾板41,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燕尾板41具有环状的提手410,卡爪213下端向燕尾板提取工装100的中心轴线方向凸起,卡爪213穿过提手410实现夹持。当然,卡爪213也可以为其他结构,仅需能与燕尾板配合进行夹持动作即可。在卡爪213向内运动夹持燕尾板41的过程中,两端的对中感应发生件231随卡爪213上端向内运动。在对中感应发生件231向内运动的过程中,运动到与对中感应接收件230相对位置时,发射信号给对中感应接收件230,对中感应接收件230接收感应信号并反馈信号给控制器110,控制器110记录卡爪213所在位置。

再次,调节燕尾板41,使燕尾板的中心线与燕尾板提取工装的中心线重合。卡爪213停止向内运动,夹紧燕尾板41后,控制器110根据记录的卡爪213所在位置,控制两端卡爪213向基板24两端中间的对中感应接收件230方向移动。基板24两端的对中感应发生件231均与两端中间的对中感应接收件230相对时,控制器110控制卡爪213停止运动,此时燕尾板的中心线与燕尾板提取工装的中心线重合。

最后,利用起吊装置10带动夹持机构20夹持的燕尾板41上升。如此,可方便人工去除残留在燕尾板41上的硅片40。

燕尾板提取工装100下降过程中,因人为或其他因素使燕尾板41上方有杂物时,导致基板24异常停止,此时浮动连接结构30起浮动缓冲作用,避免起吊装置10持续下降,损坏元件。

基板24异常停止下降后,齿条杆33相对抱紧机构32向下运动设定距离,浮动感应发生元件311发出感应信号给浮动感应接收元件310,浮动感应接收元件310将信号反馈给控制器110,控制器110控制起吊装置10停止下降。此时,操作人员操作控制器110,控制起吊装置10向上运动,齿条杆33复位到相对抱紧机构32设定位置,然后去除杂物。恢复正常后,操作人员操作控制器110,控制起吊装置10继续下降直到设定位置,然后夹持提升燕尾板41。

本实用新型的燕尾板提取工装100解决了燕尾板提取不当造成硅片损坏及人工提取劳动强度大的问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减少了硅片碎片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