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1427发布日期:2018-12-05 19:29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续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件运输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续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机器精细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所用到零部件也越来越精细化和小型化,但是,小型零部件也需要经过多步加工才能最终成型。如何实现小型零部件从一个加工工序快速转移到另一个加工工序一直是加工人员努力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续上料装置,以实现小型零部件快速转运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续上料装置,包括进料部和送料部;其中,进料部包括进料盘,进料盘一侧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为宽度逐渐减小的滑槽;送料部包括输送链条和带驱动电机的支架,输送链条倾斜设置于支架顶端,其由驱动电机提供动力;输送链条上设置有输送板,输送板上开设有与待运工件形状相同的凹槽;进料口位于输送链条的低端,且进料口正对输送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进料口底部设置有振动电机。

进一步,进料口顶部设置有挡盖,挡盖位于出口的一端设置有活动挡板,活动挡板与挡盖铰接。

进一步,输送板底部两侧设置有带通孔的凸起,输送链条的每个构成单元内侧设置有与凸起相对的安装板,安装板上设置有正对通孔的安装孔,通孔和安装孔内活动插装有销轴;输送板与输送链条销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中的进料盘具有进料口,进料口为宽度逐渐减小的滑槽,且其顶部设置有挡盖,工件通过进料口时,滑槽起到调整位置的作用,使工件以平放姿态通过进料口,便于工件进入输送板内。而且输送板上设置有与待运工件形状相同的凹槽,工件被凹槽限位,在输送过程中,不会发生工件滑落的问题,输送效果好。

2.本实用采用输送链条做为送料机构,是因为输送链条由若干相同的连接单元构成,本实用在每个连接单元上设置一个输送板,输送板在运料过程中相互独立,将工件进行分离,便于后续加工处理;而且本实用中输送板和输送链条采用销轴进行连接,不会对输送链条的转向造成影响。

3.在滑槽底部设置有振动电机,当进料盘内的工件相互纠缠或挤压时,开动振动电机,可使工件顺利从进料口中滑出。而且在滑槽顶部设置挡盖,挡盖端部设置挡板,挡板与振动电机相互配合,可保证工件逐一从进料口滑出,便于工件的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输送板与输送链条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1、进料部;11、进料盘;12、进料口;13、振动电机;14、挡盖;15、活动挡板;

2、送料部;21、支架;22、输送链条;23、驱动电机;24、输送板;25、凹槽;26、安装孔;27、通孔;28;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提供一种连续上料装置,该上料装置包括进料部1和送料部2。其中,进料部1包括进料盘11,进料盘11呈方形或圆形,其一侧设置有进料口12,进料口12与进料盘本体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以使进料盘11中的工件能通过进料口12顺利滑出。进料口12为宽度逐渐减小的滑槽,为了防止工件在滑槽内相互挤压而造成堵塞,在进料口12底部设置有振动电机13,当进料口12堵塞时,启动振动电机13,工件在震动力的作用下顺利从进料口12中滑出。但是在振动时,滑槽中的工件容易被震出滑槽,而且多个工件被同时震出,达不到分离工件的目的,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进料口12的顶部设置有挡盖14,并在挡盖14位于出口的一端设置有活动挡板15,活动挡板15与挡盖14铰接,不仅在振动过程中,工件不会从滑槽中震出,而且由于活动挡板的存在,可保证工件逐个从出口中滑出,实现工件分离的目的。

送料部2包括输送链条22和支架22,输送链条22倾斜设置于支架21顶端,且支架顶端设置有驱动电机23,驱动电机23为输送链条22提供动力,以使输送链条22能够在支架上做往复旋转运动。输送链条22上设置有输送板24,输送板24上开设有与待运工件形状相同的凹槽25,凹槽25的尺寸稍大于工件的尺寸,以使工件能够顺利进入凹槽25内。进料盘11上的进料口12位于输送链条22的低端,且进料口12正对输送板24,从进料口12中滑出的工件进入输送板24后,在输送链条22的震动与重力作用下,落入凹槽25中,工件被凹槽25限位,在输送过程中,不会发生工件滑落的问题,输送效果良好。为了不影响输送链条22的转向,输送板24与输送链条22上的构成单元销接,销接方式如图3所示,具体为:在输送板24底部两侧设置有带通孔27的凸起,输送链条22的每个构成单元内侧设置有与凸起相对的安装板,安装板上设置有正对通孔的安装孔26,通孔27和安装孔26内活动插装有销轴2。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作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