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用差速电机调节岩盐颗粒下料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57917发布日期:2020-10-20 11:34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用差速电机调节岩盐颗粒下料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运用差速电机调节岩盐颗粒下料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药学的迅猛发展和药物的工业化生产促进了药物治疗的进步,简便易行和见效快奠定了药物治疗的优先地位。然而,与治疗效果一起随之而来的是药物治疗的副作用所引起的病变。许多过敏症和自身免疫过程是由药物引起的,用药物进一步治疗并不能恢复我们自身的防御机制。这种观点使得医师们重新回头去思考自然治愈因子,并进行调查去寻找非药物治疗方法。

岩盐气溶胶疗法就是这样一种方法,是一种通过控制空气介质来模拟自然界中岩盐洞穴微气候环境的治疗方式,需要对岩盐气溶胶于治疗室内的浓度需要严格控制,但现有的设备难以控制岩盐颗粒下料的速度以及下料的量,进而难以满足治疗室内对岩盐气溶胶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岩盐颗粒需要搅碎产生岩盐气溶胶,通过岩盐气溶胶便于治疗患者的呼吸道疾病,但现有的设备难以控制岩盐颗粒下料的速度以及下料的量,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用差速电机调节岩盐颗粒下料的装置,解决了现有的设备难以控制岩盐颗粒下料速度以及下料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运用差速电机调节岩盐颗粒下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主体为圆柱形管道,主体内设有与主体轴线共线的第一通道,第一通道内设有配合主体运动的下料机构,下料机构为圆柱形,下料机构的表面与第一通道内壁贴合,下料机构表面上设有若干条凹槽,下料机构一侧设有传动机构,主体上方设有进料斗,主体两侧设有固定下料机构的锁紧机构,主体的下方设有出料斗,出料斗与搅碎装置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通过向进料斗内加入岩盐颗粒,岩盐颗粒通过主体上方的进料斗进入主体,岩盐颗粒进入主体内设置的第一通道内,第一通道内设置有下料机构,下料机构的表面设置有若干条凹槽,下料机构的表面与第一通道的内壁贴合,使得较大颗的岩盐颗粒无法从第一通道的内壁与下料机构表面之间的间隙进入出料斗内,使得粉末状的岩盐颗粒通过第一通道的内壁与下料机构表面之间的间隙进入出料斗内,但粉末状的岩盐颗料很少,不影响控制岩盐颗粒下料的速度与量,岩盐颗粒进入主体的第一通道内,从而进入下料机构表面的凹槽内,当检测到治疗室内岩盐气溶胶的浓度较低时,通过传动机构带动下料机构旋转,从而使得岩盐颗粒随着下料机构表面上的凹槽旋转,当凹槽旋转到朝向出料斗内时,岩盐颗粒通过重力作用便进入出料斗内,从而通过传动机构的旋转,从而控制岩盐颗粒的进料速度和量,当传动机构带动下料机构旋转时,使得凹槽内的岩盐颗粒与第一通道的内壁摩擦,从而使得初步搅碎岩盐颗粒,进而便于岩盐颗粒进入搅碎装置时搅碎得更加充分,通过主体两侧设置的锁紧机构便于固定主体、下料机构、传动机构。

进一步地,传动机构包括连接轴、传动轴、差速电机,连接轴与下料机构连接,主体、锁紧机构与连接轴连接处设有供连接轴通过的通孔,连接轴另一端与传动轴连接,传动轴另一端与差速电机连接,通过检测到治疗室内岩盐气溶胶的浓度,当需要增加治疗室内岩盐气溶胶的浓度时,通过差速电机带动传动轴旋转,传动轴带动连接轴旋转,连接轴带动下料机构旋转,下料机构表面的凹槽随着一起旋转,凹槽旋转到朝向出料斗内时,岩盐颗粒通过重力作用便进入出料斗内,通过差速电机的工作从而控制岩盐颗粒的进料速度和量。

进一步地,锁紧机构包括锁紧板、锁紧钉,锁紧板与主体贴合,锁紧板与主体贴合处设有供锁紧钉穿过的锁紧孔,锁紧板与主体通过锁紧钉连接,通过设置于主体两侧锁紧板,通过锁紧板与主体上设置有安装锁紧钉的锁紧孔,通过锁紧孔便于安装锁紧钉,通过锁紧钉便于固定锁紧板与主体,通过锁紧板便于安装下料机构、连接轴,进而通过锁紧板对主体两侧进行密封,避免岩盐颗粒从主体两侧泄露。

进一步地,凹槽的深度为0.2-1cm,岩盐颗粒的直径较小,当凹槽的深度过深时,每个凹槽内存放的岩盐颗粒过度,通过下料机构旋转时,进而使得进入搅碎装置的岩盐颗粒过多,进而使得不便于控制岩盐颗粒下料的速度和量,当凹槽深度过浅时,使得每个凹槽内存放的岩盐颗粒较少,当治疗室内急需大量岩盐气溶胶时,下料机构难以满足需求。

进一步地,出料斗上设有鼓风机,通过设置的鼓风机便于将岩盐颗粒吹入搅碎装置内,避免岩盐颗粒贴于出料斗的内壁上,进而避免过多的岩盐颗粒于出料斗的内壁上进行堆积。

进一步地,进料斗与主体连接处设有供岩盐颗粒进入主体的第二通道,通过设置的第二通道便于岩盐颗粒从进料斗进入主体内,进而便于便于颗粒通过第二通道进入主体内的第一通道内,进而便于岩盐颗粒直接进入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运用差速电机调节岩盐颗粒下料的装置,下料机构的表面与第一通道的内壁贴合,通过传动机构旋转带动下料机构旋转,凹槽旋转到朝向出料斗内时,岩盐颗粒通过重力作用便进入出料斗内,通过差速电机的工作从而控制岩盐颗粒的进料速度和量;

2、本实用新型一种运用差速电机调节岩盐颗粒下料的装置,传动机构带动下料机构旋转时,使得凹槽内的岩盐颗粒与第一通道的内壁摩擦,从而使得初步搅碎岩盐颗粒,进而便于岩盐颗粒进入搅碎装置时搅碎得更加充分;

3、本实用新型一种运用差速电机调节岩盐颗粒下料的装置,出料斗上设有鼓风机,通过设置的鼓风机便于将岩盐颗粒吹入搅碎装置内,避免过多的岩盐颗粒于出料斗的内壁上进行堆积。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主体,2-下料机构,3-凹槽,4-进料斗,5-出料斗,6-连接轴,7-传动轴,8-差速电机,9-锁紧板,10-锁紧孔,11-鼓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运用差速电机调节岩盐颗粒下料的装置,包括主体1,主体1为圆柱形管道,主体1内设有与主体1轴线共线的第一通道,第一通道内设有配合主体1运动的下料机构2,下料机构2为圆柱形,下料机构2的表面与第一通道内壁贴合,下料机构2表面上设有若干条凹槽3,下料机构2一侧设有传动机构,主体1上方设有进料斗4,主体1两侧设有固定下料机构2的锁紧机构,主体1的下方设有出料斗5,出料斗5与搅碎装置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方式为:向进料斗内加入岩盐颗粒,岩盐颗粒通过主体上方的进料斗进入主体,岩盐颗粒进入主体内设置的第一通道内,第一通道内设置有下料机构,下料机构的表面设置有若干条凹槽,下料机构的表面与第一通道的内壁贴合,使得较大颗的岩盐颗粒无法从第一通道的内壁与下料机构表面之间的间隙进入出料斗内,使得粉末状的岩盐颗粒通过第一通道的内壁与下料机构表面之间的间隙进入出料斗内,但粉末状的岩盐颗料很少,不影响控制岩盐颗粒下料的速度与量,岩盐颗粒进入主体的第一通道内,从而进入下料机构表面的凹槽内,当检测到治疗室内岩盐气溶胶的浓度较低时,通过传动机构带动下料机构旋转,从而使得岩盐颗粒随着下料机构表面上的凹槽旋转,当凹槽旋转到朝向出料斗内时,岩盐颗粒通过重力作用便进入出料斗内,从而通过传动机构的旋转,从而控制岩盐颗粒的进料速度和量,当传动机构带动下料机构旋转时,使得凹槽内的岩盐颗粒与第一通道的内壁摩擦,从而使得初步搅碎岩盐颗粒,进而便于岩盐颗粒进入搅碎装置时搅碎得更加充分,通过主体两侧设置的锁紧机构便于固定主体、下料机构、传动机构。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运用差速电机调节岩盐颗粒下料的装置,传动机构包括连接轴6、传动轴7、差速电机8,连接轴6与下料机构2连接,主体1、锁紧机构与连接轴6连接处设有供连接轴6通过的通孔,连接轴6另一端与传动轴7连接,传动轴7另一端与差速电机8连接,锁紧机构包括锁紧板9、锁紧钉,锁紧板9与主体1贴合,锁紧板9与主体1贴合处设有供锁紧钉穿过的锁紧孔10,锁紧板9与主体1通过锁紧钉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方式为:传动机构包括连接轴、传动轴、差速电机,连接轴与下料机构连接,主体、锁紧机构与连接轴连接处设有供连接轴通过的通孔,连接轴另一端与传动轴连接,传动轴另一端与差速电机连接,通过检测到治疗室内岩盐气溶胶的浓度,当需要增加治疗室内岩盐气溶胶的浓度时,通过差速电机带动传动轴旋转,传动轴带动连接轴旋转,连接轴带动下料机构旋转,下料机构表面的凹槽随着一起旋转,凹槽旋转到朝向出料斗内时,岩盐颗粒通过重力作用便进入出料斗内,通过差速电机的工作从而控制岩盐颗粒的进料速度和量,锁紧机构包括锁紧板、锁紧钉,锁紧板与主体贴合,锁紧板与主体贴合处设有供锁紧钉穿过的锁紧孔,锁紧板与主体通过锁紧钉连接,通过设置于主体两侧锁紧板,通过锁紧板与主体上设置有安装锁紧钉的锁紧孔,通过锁紧孔便于安装锁紧钉,通过锁紧钉便于固定锁紧板与主体,通过锁紧板便于安装下料机构、连接轴,进而通过锁紧板对主体两侧进行密封,避免岩盐颗粒从主体两侧泄露。

实施例3

基于上述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运用差速电机调节岩盐颗粒下料的装置,凹槽3的深度为0.2-1cm,出料斗5上设有鼓风机11,进料斗4与主体1连接处设有供岩盐颗粒进入主体1的第二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方式为:凹槽的深度为0.2-1cm,岩盐颗粒的直径较小,当凹槽的深度过深时,每个凹槽内存放的岩盐颗粒过度,通过下料机构旋转时,进而使得进入搅碎装置的岩盐颗粒过多,进而使得不便于控制岩盐颗粒下料的速度和量,当凹槽深度过浅时,使得每个凹槽内存放的岩盐颗粒较少,当治疗室内急需大量岩盐气溶胶时,下料机构难以满足需求,出料斗上设有鼓风机,通过设置的鼓风机便于将岩盐颗粒吹入搅碎装置内,避免岩盐颗粒贴于出料斗的内壁上,进而避免过多的岩盐颗粒于出料斗的内壁上进行堆积,进料斗与主体连接处设有供岩盐颗粒进入主体的第二通道,通过设置的第二通道便于岩盐颗粒从进料斗进入主体内,进而便于便于颗粒通过第二通道进入主体内的第一通道内,进而便于岩盐颗粒直接进入凹槽内。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