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塑料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加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40912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性塑料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加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性塑料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加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塑料造粒行业中,造粒配方是由多种原料和助剂组成,在实际生产中为了连续 生产,采用一种较大的接料筒来盛装混合设备混合好的料,当其中粉状填充物过多时,下料 筒会出现不下料现象,使挤出机喂料中断,导致生产不正常而停止,影响产品质量,造成直 接经济利益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改性塑料材料生产过程中的 加料装置,用以解决高填充产品原料难以下料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改性塑料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加料装置,其主体为一接料桶,接料桶固定在支架上, 特点是所述接料桶的下料口为双层同心的圆柱形结构,下料口上方的筒身呈圆锥形结构, 下料口的外层与内层之间通过轴承连接,外层与圆锥形筒身相固定,外层的内壁与轴承的 外圈连接,轴承的内圈与内层的外壁连接,内层的上方设置有叶片,叶片沿圆锥形筒身的内 壁布置,内层的下方设置有齿轮,齿轮、内层和叶片连接于一体;另外,下料口外层的外壁上 还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转动轴上安装有传动齿轮,电机上的传动齿轮与内层下方的齿轮相 啮合。进一步地,上述的改性塑料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加料装置,其中,所述叶片有两只,
呈对称设置。本发明技术方案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主要体现在本发明设计新颖,当料桶里有高填充的料存在时,由电机带动轴承的内圈转动,叶 片转动带动料的运动,使料不至于停顿下来,从而达到连续不断下料的效果,有效解决了高 填充产品原料难以下料的问题;其制造成本低、功能卓越,使用简洁,为一实用的新设计。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图1 本发明的构造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见下表
具体实施例方式针对高填充的料在拌料桶里长时间存放后会很容易不下料,导致机器无法正常生 产,如机器空转时间过长还会使机器损坏,为此设计了接料装置。如图1所示,改性塑料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加料装置,其主体为一接料桶1,接料桶1 固定在支架3上,接料桶1的下料口为双层同心的圆柱形结构,其外层与内层均为圆柱形, 中心线同轴,下料口上方的筒身呈圆锥形结构,下料口的外层与内层之间通过轴承4连接, 外层与圆锥形筒身相固定,外层的内壁与轴承的外圈连接,轴承的内圈与内层的外壁连接, 内层的上方设置有叶片2,叶片2沿圆锥形筒身的内壁布置,叶片2有两只,呈对称设置,内 层的下方设置有齿轮5,齿轮5、内层和叶片2连接于一体;另外,下料口外层的外壁上还安 装有电机7,电机7的转动轴上安装有传动齿轮6,电机上的传动齿轮6与内层下方的齿轮 5相啮合。具体应用时,当料桶里有高填充的料存在时,由电机7带动轴承4的内圈转动,进 而使两个对称的叶片2转动,通过叶片2的转动带动料的运动,使料不至于停顿下来,从而 达到连续不断下料的效果,有效解决了高填充产品原料难以下料的问题。设备制造成本低、 功能卓越,使用简洁。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 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改性塑料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加料装置,其主体为一接料桶,接料桶固定在支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桶的下料口为双层同心的圆柱形结构,下料口上方的筒身呈圆锥形结构,下料口的外层与内层之间通过轴承连接,外层与圆锥形筒身相固定,外层的内壁与轴承的外圈连接,轴承的内圈与内层的外壁连接,内层的上方设置有叶片,叶片沿圆锥形筒身的内壁布置,内层的下方设置有齿轮,齿轮、内层和叶片连接于一体;另外,下料口外层的外壁上还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转动轴上安装有传动齿轮,电机上的传动齿轮与内层下方的齿轮相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塑料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 片有两只,呈对称设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改性塑料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加料装置,其主体为一接料桶,接料桶的下料口为双层同心的圆柱形结构,下料口上方的筒身呈圆锥形结构,下料口的外层与内层之间通过轴承连接,外层与圆锥形筒身相固定,外层的内壁与轴承的外圈连接,轴承的内圈与内层的外壁连接,内层的上方设置有叶片,叶片沿圆锥形筒身的内壁布置,内层的下方设置有齿轮,齿轮、内层和叶片连接于一体;下料口外层的外壁上还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转动轴上安装有传动齿轮,电机上的传动齿轮与内层下方的齿轮相啮合。当料桶里有高填充的料存在时,由电机带动轴承的内圈转动,叶片转动带动料的运动,使料不至于停顿下来,从而达到连续不断下料的效果。
文档编号B29C47/12GK101870162SQ201010175789
公开日2010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9日
发明者汪倩文, 许日民, 阮国宇 申请人:苏州工业园区和昌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