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收集热塑性树脂的方法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68925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用于收集热塑性树脂的方法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用于收集热塑性树脂的系统,其包括加热机构,该加热机构构造成对所述热塑性树脂加热,以控制其粘弹性;加压机构,该加压机构构造成向所述热塑性树脂的表面施加压差;以及捕获结构,该捕获结构构造成用来捕获所述热塑性树脂的一部分。
【专利说明】用于收集热塑性树脂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涉及用于收集热塑性树脂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耐用消费品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将来会更多地使用高性能热塑性树脂,其种 类也将会更多,因此需要根据树脂的韧性和模塑性精细地收集这些高性能热塑性树脂,以 供回收利用,形成更高质量的热塑性树脂。特别是在家用品和汽车用品中越来越多地使用 着高性能的热塑性树脂。特别地,当在光学元件和高强度部件中使用高性能热塑性树脂时, 加工工艺非常复杂,且原材料也比较昂贵;因此,理想的是这些高性能的热塑性树脂可以以 更加接近原产品的质量水平的质量水平进行回收利用。
[0003] 目前通常采用的收集热塑性树脂的方法借助于比重和/或充电特性,尽管这样的 方法很简单,但是却不适于精细地收集高性能的热塑性树脂。例如,因为在不同的应用中 (电视机、汽车等等)期望高性能的热塑性树脂具有不同的耐热性和模塑性,因此需要根据 不同的应用场合进行不同的调整,包括改变分子量、掺杂具有不同分子量的聚合物、共聚不 同的单体,以及添加功能团,而且在一些情形中,还会混合不同的聚合物,从而形成聚合物 合金。通过这样的调整,可根据需要由有限数量的有机复合物(单体)制成各种特性的热塑 性树脂。然而,这样的调整却不会使高性能热塑性树脂具有互异的比重和充电特性;因此, 通过比重和/或充电特性来收集这些高性能热塑性树脂比较困难。
[0004] 此外,在根据分子量来进行调整的情况下,即使进行例如红外分析的光谱分析,也 不可能加以收集。对于共聚物、聚合体混合物以及聚合体合金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光 谱分析来加以辨识,但是几乎不可能精确地辨识和收集在热塑性树脂混合物中以不同百分 比含有的种类繁多的热塑性树脂。
[0005] 为了以质量水平更加接近原产品的质量水平的方式进行回收,需要更加精细地收 集热塑性树脂。具体而言,不仅仅要根据材料名称(例如ABS、环烯、聚酰亚胺等),而且还 要根据它们的分子量以及诸如耐热性或模塑性的特性来收集热塑性树脂。耐热性由所使用 的材料决定,而模塑性由产品的要求来决定。较差的模塑性会使产品具有瑕疵,从而会极大 地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0006] 对于热塑性树脂而言,耐热性受到Tg(玻璃化点)表示的软化点的直接影响,而模 塑性受到从玻璃化点到熔化点的温度范围(橡胶弹性范围)内的储能模量的影响。整体 上,这样的特性通常称之为流变特性(动力学粘弹性)。一些热塑性树脂具有相似的主链 (backbone),从而Tg基本相等,但是在橡胶弹性范围内具有不同的特性(例如,储能模量等 不同)。因为对这样的热塑性树脂进行调节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其可模塑性,从而优选的 是分离这些热塑性树脂,并对由与原始使用该热塑性树脂的产品类似的产品中的这些热塑 性树脂制成的热塑性树脂加以回收利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用于收集热塑性树脂的系统的局部剖视图。
[0008]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用于收集热塑性树脂的系统的局部剖视图。
[0009]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用于收集热塑性树脂的系统的局部剖视图。
[0010]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用于收集热塑性树脂的系统的局部剖视图。
[0011] 图5示出了不同热塑性树脂的流变特性。
[0012]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用于收集热塑性树脂的系统的示意图。
[0013]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用于收集热塑性树脂的系统的示意图。
[0014]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用于收集热塑性树脂的系统的示意图。
[0015]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用于收集热塑性树脂的系统的示意图。
[0016]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用于收集热塑性树脂的系统的示意图。
[0017]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中空模具的示意性立体图。
[0018]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用于收集热塑性树脂的系统的示意图。
[0019]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用于收集热塑性树脂的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本公开的优势在于,热塑性树脂具有独特的流变特性,从而可基于它们在从软化 点到熔化点之间的范围(橡胶弹性范围)内流变特性的不同而收集热塑性树脂。由于在 橡胶弹性范围内的储能模量与变形所需的力成比例,从而可通过确定热塑性树脂在一定温 度、一定压力下的变形程度而测量储能模量。在确定热塑性树脂的变形程度时,可在一定温 度下向热塑性树脂的表面施加一定压力差。
[0021] 例如,可通过向热塑性树脂的表面的特定区域施加比大气压力高的正压,而同时 向该热塑性树脂的表面的除该特定区域之外的区域施加大气压力;或者向该热塑性树脂的 表面的特定区域施加比大气压力低的负压,而同时向该热塑性树脂的表面的除该特定区域 之外的区域施加大气压力;或者,例如通过向该热塑性树脂的表面的特定区域施加比大气 压力高的正压,而向该热塑性树脂的表面的除该特定区域之外的区域施比加大气压力低的 负压,从而向热塑性树脂的表面施加特定的压力差。
[0022] 这样,在特定压差和特定温度下,流变特性处于特定范围内的热塑性树脂就发生 变形,而在该特定压差和特定温度下,流变特性处于该特定范围之外的热塑性树脂就不发 生变形。可基于流变特性来进行热塑性树脂的收集。
[0023] 根据本公开,即使是对于由于主链类似而具有类似比重、类似充电特性的热塑性 树脂,也可基于它们的流变特性而进行精细收集,而且,可基于流变特性对具有类似耐热性 的热塑性树脂团进行更加精细的收集。因此,可精细地收集传统上难于通过比重和/或充 电特性加以收集的热塑性树脂,例如具有不同分子量或含量占比不同的聚合物、共聚混合 物、以及具有不同混合比率的聚合物合金,从而可提供质量均匀、并因而可容易地在与原始 产品类似的产品中再利用的回收树脂。
[0024] 以下的详细描述中将参照构成本公开一部分的附图。附图中,除非另有说明,相同 的附图标记通常指的是相同的部件。而且,附图的作用在于说明,而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 的。详细说明中的示意性实施方式、附图以及权利要求不是限定性的。可采用其他实施方 式,也可作出其他改变,这些都不偏离本文主题的精神或范围。可容易理解的是,本文大体 上描述的、且在附图中示出的本公开各方面,可加以调整、替换、组合、分离、设计,从而形成 多种不同结构,所有这些结构都确切地涵盖在本文内。
[0025]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用于收集热塑性树脂50的系统10的局部剖 视图。系统10可设有中空模具20、传动带30,以及压辊40。中空模具20和压辊40可以彼 此对置地设置在传动带30的两侧。可通过传动带30在中空模具20和压辊40之间运送热 塑性树脂50。中空模具20可在其表面21上设置至少一个孔22,以捕获热塑性树脂50的 一部分。所述至少一个孔22可穿过中空模具20的内侧和外侧。所述至少一个孔22的尺 寸可大约为热塑性树脂50尺寸的十分之几。中空模具20在除了所述至少一个孔22之外 的表面21上涂布低表面能量的涂层。
[0026] 压辊40可构成为向热塑性树脂50施加均匀的压力。在向着热塑性树脂50挤压 中空模具20时,系统10可向热塑性树脂50与中空模具20之间的接触区域施加高于大气 压力的正压,与此同时,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孔22向热塑性树脂50与中空模具20之间的非 接触区域施加大气压力。这样,就向热塑性树脂50的表面施加了一定的压力差。
[0027] 如图1所示,在向着热塑性树脂50挤压中空模具20、且同时对热塑性树脂50加热 以便控制其粘弹性时,流变特性落入特定范围内的热塑性树脂50就发生变形,这样有一部 分的热塑性树脂50进入到所述至少一个孔22内。于是,流变特性落入该特定范围内的热 塑性树脂50就被捕获到中空模具20中。在本文中,中空模具20起到了捕获结构的作用, 其构造成捕获热塑性树脂50的一部分。
[0028] 与此相对照的是,如图2所示,在向着热塑性树脂50挤压中空模具20、且同时对热 塑性树脂50加热以便控制其粘弹性时,流变特性位于该特定范围之外的热塑性树脂50不 发生变形,且热塑性树脂50的一部分不进入到所述至少一个孔22内。这样,流变特性位于 该特定范围之外的热塑性树脂50就不会被中空模具20捕获。
[0029] 可选的是,如图3所示,系统10可设有真空抽吸单元90。在向着50挤压中空模 具20时,系统10可在施加预定压力来密封热塑性树脂50与中空模具20之间的接触区域 的同时,利用真空抽吸单元90、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孔22来向热塑性树脂50与中空模具20 之间的接触区域施加低于大气压力的负压。这样,可向热塑性树脂50的表面施加一定的压 差。从而可基于相同的前述原理,基于流变特性来收集热塑性树脂。
[0030] 可选的是,如图4所示,系统10采用模具23,而不是中空模具20。该模具23可在 其表面24上设有至少一个凹部25,以捕获热塑性树脂50的一部分。凹部25的尺寸大约为 热塑性树脂50尺寸的十分之几。模具23的除去所述至少一个凹部25的表面可涂布有低 表面能量的涂层。模具23可构造成挤压热塑性树脂50的表面。当向着热塑性树脂50挤 压模具23时,系统10就向热塑性树脂50与模具23之间的接触区域施加高于大气压力的 正压,与此同时通过凹部25向热塑性树脂50与中空模具23之间的非接触区域施加大气压 力。这样,就向热塑性树脂50的表面施加了一定的压差。可基于相同的前述原理,基于流 变特性来收集热塑性树脂。与中空模具20类似的是,模具23起到了捕获结构的作用,其构 成为捕获热塑性树脂50的一部分。
[0031] 在本公开的一个非限制性方案中,可向多种热塑性树脂50施加热和压力差,可至 少捕获其中一种热塑性树脂50。可基于待捕获的热塑性树脂50的软化点来选择施加的热 量。而且,可基于使待捕获热塑性树脂50扭曲的所需压力来选择压力差的施加量。
[0032] 热塑性树脂50可包括,但不限于:氯乙烯、聚丙烯、聚乙烯、聚碳酸酯、尼龙、丙烯 腈丁二烯苯乙烯聚合物、丙烯酸、聚苯乙烯、聚亚酰胺、聚酰胺、聚醋酸乙烯、聚对苯二甲酸 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醚砜、聚砜、聚苯硫醚、丙烯腈-苯乙烯-丙烯腈共聚 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脂共聚物、 丙烯腈-乙烯-苯乙烯共聚物、丙烯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共聚物、乙烯-乙烯醇共聚 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 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以及乙烯-丙烯-二烯烃三元共聚物。
[0033] 以下将参照图5至图9更加详细地描述基于流变特性收集热塑性树脂的原理。图 5示出了不同热塑性树脂a、b、c、和d的流变特性。其横轴和纵轴分别代表温度和压力。根 据本公开的系统10所进行的操作基于热塑性树脂a、b、c、和d具有独特的流变特性。例如, 在考虑收集具有如图5所示流变特性的热塑性树脂a、b、c、和d时,可通过以下过程来进行 收集。
[0034] 首先,如图6所示,可将温度设定为T1,该温度Tl高于热塑性树脂a和b的TgJM 是低于热塑性树脂 c 和 d 的 Tg(Tg(a) = Tg(b)〈Tl〈Tg(c)〈Tg(d))。这里,Tg(a)、Tg(b)、 Tg(C)以及Tg(d)分别表示热塑性树脂a、b、c、和d的Tg。在温度Tl下,仅有热塑性树脂 a和b进入橡胶弹性状态,且它们的储能模量大约是温度为Tg或以下时的储能模量的千分 之一。因此,在温度Tl下向着热塑性树脂a、b、c、和d挤压中空模具20时,仅有热塑性树 脂a和b发生表面变形。
[0035] 可将施加到压辊40上的压力控制和设定为Pl (rl (a) <Pl〈rl (b)),其高于rl (a) (=热塑性树脂a在温度Tl下的储能模量El (a)八所需的应变伽)),且小于1'1〇3)(=热 塑性树脂b在温度Tl下的储能模量El (bV (所需的应变fm)),其中fm表示热塑性树脂的 一部分进入到所述至少一个孔22且附连至中空模具20的表面21上所需的最小应变。通 过相同的模具对具有已知特性的热塑性树脂进行处理可确定该值。热塑性树脂b的储能模 量E2大于El (E1〈E2),且Pl〈rl (b)(=热塑性树脂b在温度Tl下的储能模量Ε2Λ所需的 应变fm))。因此,即使是在热塑性树脂b在压力Pl下与中空模具20接触的情况下,热塑性 树脂b的表面上也不会发生足够的变形。于是,中空模具20仅仅捕获热塑性树脂a,从而可 从其余的热塑性树脂b、c和d中分离出热塑性树脂a。
[0036] 接着,如图7所示,在维持温度为Tl的情况下,可将压力提升到P2,其大于rl (b) (=热塑性树脂b在温度Tl下的储能模量El (b)八所需的应变伽)),并重复相同的过程。 在此情况下,在剩下的热塑性树脂b、c和d的组中,仅有热塑性树脂b发生充分的变形,从 而被中空模具20捕获。这样,可从剩下的热塑性树脂c和d中单独分离出热塑性树脂b。
[0037] 例如,如图8所示,可将温度提高到T2,该值位于热塑性树脂c的Tg(C)与热塑性 树脂d的Tg(d)之间,且将压力设置为P1。在温度T2下,热塑性树脂c处于橡胶弹性状态, 但是r2(c)=(=热塑性树脂c在温度T2下的储能模量E2(cV(所需的应变fm))大于 Pl (Pl〈r2 (c))。因此,热塑性树脂c的表面不发生变形,因此热塑性树脂c不被中空模具20 捕获。
[0038] 如图9所示,由于将压力进一步提高到P2并进行了相同的操作,从而将r2 (c)设 定为小于P2(r2 (c)〈P2)。因此,热塑性树脂c发生充分的变形,并被中空模具20捕获。这 样,可从剩下的热塑性树脂d分离出热塑性树脂c。通过这样的操作重复地改变温度和压 力,例如,通过连续地从低到高升高温度和压力,可通过它们的流变特性精细地收集不同的 热塑性树脂a、b、c和d。
[0039] 以下对这一过程加以总结。首先设定温度。然后,在维持温度的同时,逐步地改变 压力。最后,分离和收集流变特性在给定范围内的热塑性树脂。例如,加热了的热塑性树脂 a、b、c和d的温度可以为约35摄氏度到约200摄氏度。所施加的压力差可为约0. OlMPa 到约lOMPa。例如,如果热塑性树脂a、b、c和d中的一种为玻璃转变点约为从96摄氏度到 约105摄氏度且其储能模量在130摄氏度时约为5MPa的ABS树脂,则在130摄氏度下,施 加到ABS树脂上的压差可约为IMPa到约lOMPa。而且,如果热塑性树脂a、b、c和d中的一 种为玻璃转变点约为135摄氏度且储能模量在170摄氏度时约为0. 13MPa的环烯烃共聚物 树脂,则在170摄氏度下,施加到环烯烃共聚物树脂上的压差可约为0. 05MPa到约0. 5MPa。
[0040] 表 1

【权利要求】
1. 一种用于收集热塑性树脂的系统,该系统包括: 加热机构,该加热机构构造成对所述热塑性树脂施加热量,以控制该热塑性树脂的粘 弹性; 加压机构,该加压机构构造成向所述热塑性树脂的表面施加压差;以及 捕获结构,该捕获结构构造成用来捕获所述热塑性树脂的一部分。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对多种热塑性树脂施加热量并施加压差,其中所 述多种热塑性树脂中的至少一种热塑性树脂将被捕获。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基于待捕获的所述热塑性树脂的软化点来选择 施加的热量的量。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根据待捕获的热塑性树脂发生扭曲所需的压力 来选择所施加的压差的量。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捕获结构包括模具,该模具包括布置在其表 面上、用于捕获所述热塑性树脂的一部分的至少一个凹部,并且其中所述加压机构构造成 通过对着所述热塑性树脂挤压所述模具而施加所述压差。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中,选择所施加的热量的量以及所施加的压差的量, 使得所述热塑性树脂的待被捕获的部分进入所述至少一个凹部。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模具由铁、镍、烙或它们的合金、或者陶瓷制 成。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模具的除了所述至少一个凹部以外的表面 涂覆有低表面能量涂层。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低表面能量涂层由类金刚石碳、氮化铬或氮 化钛制成。
10.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模具为中空模具,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 凹部由穿过所述中空模具的至少一个孔形成。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该系统还包括注射机构,该注射机构构造成通过从 所述中空模具的中空部分注射流体而从所述至少一个孔中排除被捕获的所述热塑性树脂。
12.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捕获结构包括中空模具,该中空模具包括 穿过该中空模具的至少一个孔,并且其中,所述加压机构构造成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孔向所 述热塑性树脂的表面施加负压来施加所述压差。
1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该系统还包括压碎机构,该压碎机构构成为将所述多 种热塑性树脂中的每一种都压碎为尺寸基本相同的多个热塑性树脂件。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加热机构构造成通过加热所述捕获结构而 对所述热塑性树脂施加热量。
1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加压机构包括压辊,该压辊构造成通过对 着所述热塑性树脂挤压所述捕获结构而向所述热塑性树脂施加均匀的压力。
1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该系统还包括运送带,该运送带构造成运送所述多种 热塑性树脂。
17. -种系统,该系统包括: 第一加热机构,该第一加热机构构造成向包括至少一种第一热塑性树脂和至少一种第 二热塑性树脂的多种热塑性树脂施加热量,从而控制所述多种热塑性树脂的粘弹性; 第一加压机构,该第一加压机构构造成向所述多种热塑性树脂的每个表面施加压差; 第一捕获结构,该第一捕获结构构造成捕获所述至少一种第一热塑性树脂的一部分; 第二加热机构,该第二加热机构构造成在所述至少一种第一热塑性树脂被所述第一捕 获结构捕获后向剩余的一种或多种热塑性树脂施加热量,从而控制所述一种或多种热塑性 树脂的粘弹性; 第二加压机构,该第二加压机构构造成向剩余的所述一种或多种热塑性树脂的每个表 面施加压差;以及 第二捕获结构,该第二捕获结构构造成捕获所述至少一种第二热塑性树脂的一部分; 其中,选择由所述第一加热机构和所述第一加压机构向所述多种热塑性树脂施加的热 量的量和压差的量,使得所述第一捕获结构捕获所述至少一种第一热塑性树脂,并且 其中,选择由所述第二加热机构和所述第二加压机构向剩余的所述一种或多种热塑性 树脂施加的热量的量和压差的量,使得所述第二捕获结构捕获所述至少一种第二热塑性树 脂。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种第一热塑性树脂和所述至少一 种第二热塑性树脂具有彼此不同的流变特性。
19. 一种用于收集热塑性树脂的系统,该系统包括: 加热机构,该加热机构构造成对所述热塑性树脂施加热量,从而控制该热塑性树脂的 粘弹性; 模具,该模具包括布置在该模具表面上的至少一个凹部,以捕获所述热塑性树脂的一 部分,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凹部的尺寸小于所述热塑性树脂的尺寸;以及 加压机构,该加压机构构造成通过对着所述热塑性树脂挤压所述模具而向所述热塑性 树脂施加压力。
20. -种用于收集热塑性树脂的系统,该系统包括: 加热机构,该加热机构构造成对所述热塑性树脂施加热量,以控制该热塑性树脂的粘 弹性; 中空模具,该中空模具包括穿过所述中空模具以捕获所述热塑性树脂的一部分的至少 一个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孔的尺寸小于所述热塑性树脂的尺寸;以及 加压机构,该加压机构构造成通过对着所述热塑性树脂挤压所述中空模具来向所述热 塑性树脂施加压力。
21. -种用于收集热塑性树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对所述热塑性树脂施加热量,以控制该热塑性树脂的粘弹性; 向所述热塑性树脂施加压差; 通过使用捕获结构来捕获所述热塑性树脂的一部分;以及 收集由所述捕获结构捕获的所述热塑性树脂。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对多种热塑性树脂施加热量并施加压差,其中 所述多种热塑性树脂中的至少一种热塑性树脂将被捕获。
23.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待捕获的所述热塑性树脂的软化点来选 择加热的量。
24.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待所述热塑性树脂发生扭曲所需的压力 来选择所施加的压差的量。
25.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被加热的所述热塑性树脂的温度为约35摄氏 度至200摄氏度。
26.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施加的压差为约0. OIMPa至约lOMPa。
27.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包括:氯乙烯、聚丙烯、聚乙 烯、聚碳酸酯、尼龙、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丙烯聚丙烯酸、聚苯乙烯、聚亚酰胺、聚酰胺、聚 醋酸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醚砜、聚砜、或者聚苯硫醚。
28. -种方法,该方法包括: 对包括至少一种第一热塑性树脂以及至少一种第二热塑性树脂的多种热塑性树脂施 加热量,以控制所述多种热塑性树脂的粘弹性; 向所述多种热塑性树脂的每个表面施加压差; 通过使用第一捕获结构来捕获所述至少一种第一热塑性树脂的一部分; 收集由所述第一捕获结构捕获的所述至少一种第一热塑性树脂; 在所述第一捕获结构捕获所述至少一种第一热塑性树脂之后对剩余的一种或多种热 塑性树脂施加热量,以控制所述一种或多种热塑性树脂的粘弹性; 向剩余的所述一种或多种热塑性树脂施加压差; 通过使用第二捕获结构来捕获所述至少一种第二热塑性树脂的一部分;以及 收集由所述第二捕获结构捕获的所述至少一种第二热塑性树脂; 其中,选择由所述第一加热机构和所述第一加压机构向所述多种热塑性树脂施加的热 量的量和压差的量,使得所述第一捕获结构捕获所述至少一种第一热塑性树脂,并且 其中,选择由所述第二加热机构和所述第二加压机构向剩余的所述一种或多种热塑性 树脂施加的热量的量和压差的量,使得所述第二捕获结构捕获所述至少一种第二热塑性树 脂。
29.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种第一热塑性树脂以及所述至少 一种第二热塑性树脂具有彼此不同的流变特性。
【文档编号】B29B17/00GK104245265SQ201280072547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3日
【发明者】楠浦崇央 申请人:英派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