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卸的硅胶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8867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拆卸的硅胶成型模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硅胶成型模具,具体为一种便于拆卸的硅胶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液态硅胶的物理性能特殊,包括低粘度、独特的流变特性、明显的剪切稀化及高热膨胀系统。现有技术中,液态硅胶模具的进料嘴大多采用以下两种,一是开放式,成型后进点有残留,需要进行二次加工,生产工序复杂;二是针阀式,依靠庞大的外置机构,例如气缸或油缸的油、气、电路的控制,需要很多的配件及辅件,成本较高。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便于拆卸的硅胶成型模具来解决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拆卸的硅胶成型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卸的硅胶成型模具,包括第一横板、第一注入口、第二注入口、密封盖、按钮、容腔、第一导流通道、第二导流通道、出胶口、复位弹簧、连接杆、切头、第二横板、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一紧固件、成型模具、第二紧固件、第三横板和冷却器,所述第一横板的顶部设有所述第一注入口和所述第二注入口,所述第一注入口和所述第二注入口的一侧均设有所述密封盖,所述第一横板顶部的中部设有所述按钮,所述按钮的底部通过所述复位弹簧连接有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设有所述切头,所述第一横板的底端设有所述容腔,所述容腔内设有所述第一导流通道和所述第二导流通道,所述容腔的底部设有所述出胶口,所述容腔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横板,所述第二横板上设有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横板的中部安装有所述成型模具,所述第二横板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二紧固件连接有所述第三横板,所述第三横板顶部的中部安装有所述冷却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均设有四个,分别对称分布在所述容腔的底部和所述第三横板的顶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设有四个,均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二横板的顶部,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一通孔之间相互配合,所述第二紧固件与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相互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流通道和所述第二导流通道的底端均与所述容腔的进胶口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容腔的内部设有内导流体,所述连接杆活动穿设于所述内导流体内并延伸设置于所述出胶口内,所述切头在注胶压力下与所述出胶口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出胶口与所述成型模具之间相互配合,所述成型模具与所述冷却器之间相互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便于拆卸的硅胶成型模具,通过第一注入口和第二注入口向容腔内注入硅胶,通过出胶口进入成型模具内进行成型固定,当容腔内的硅胶汇集到一定量时,可通过切头切断硅胶,成型模具外部套有冷却器,经过冷却之后,可拿出使用,该种模具的第一横板和第三横板均与第二横板之间均通过可拆卸式紧固件连接,使得该种模具拆卸起来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容腔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杆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中:1、第一横板;2、第一注入口;3、第二注入口;4、密封盖;5、按钮;6、容腔;7、第一导流通道;8、第二导流通道;9、出胶口; 10、复位弹簧;11、连接杆;12、切头;13、第二横板;14、第一通孔;15、第二通孔;16、第一紧固件;17、成型模具;18、第二紧固件;19、第三横板;20、冷却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卸的硅胶成型模具,包括第一横板1、第一注入口2、第二注入口3、密封盖4、按钮5、容腔6、第一导流通道7、第二导流通道8、出胶口9、复位弹簧10、连接杆11、切头12、第二横板13、第一通孔14、第二通孔15、第一紧固件16、成型模具17、第二紧固件18、第三横板19和冷却器20,第一横板1的顶部设有第一注入口2和第二注入口3,第一注入口2和第二注入口3的一侧均设有密封盖4,第一横板1顶部的中部设有按钮5,按钮5的底部通过复位弹簧10连接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的底端设有切头12,第一横板1的底端设有容腔6,容腔6内设有第一导流通道7和第二导流通道8,容腔6的底部设有出胶口9,容腔6的底部通过第一紧固件16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板13,第二横板13上设有第一通孔14和第二通孔15,第二横板13的中部安装有成型模具17,第二横板13的底部通过第二紧固件18连接有第三横板19,第三横板19顶部的中部安装有冷却器20。

进一步的,第一紧固件16和第二紧固件18均设有四个,分别对称分布在容腔6的底部和第三横板19的顶部,第一通孔14和第二通孔15均设有四个,均对称分布在第二横板13的顶部,第一紧固件16与第一通孔14之间相互配合,第二紧固件18与第二通孔15之间相互配合,通过第一紧固件16固定住第一横板1与第二横板13,通过第二紧固件18固定住第二横板13与第三横板19。

进一步的,第一导流通道7和第二导流通道8的底端均与容腔6的进胶口相连通,通过第一导流通道7和第二导流通道8可向容腔6内进行注胶。

进一步的,容腔6的内部设有内导流体,连接杆11活动穿设于内导流体内并延伸设置于出胶口9内,切头12在注胶压力下与出胶口9分离,当容腔6内的硅胶装置一定量时,可通过切头12切断硅胶。

进一步的,出胶口9与成型模具17之间相互配合,成型模具17与冷却器20之间相互配合,冷却器20用于给成型模具17进行冷却。

工作原理:第一横板1的顶部设有第一注入口2和第二注入口3,第一注入口2和第二注入口3的一侧均设有密封盖4,第一横板1顶部的中部设有按钮5,按钮5的底部通过复位弹簧10连接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的底端设有切头12,第一横板1的底端设有容腔6,容腔6内设有第一导流通道7和第二导流通道8,容腔6的底部设有出胶口9,容腔6的底部通过第一紧固件 16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板13,第二横板13上设有第一通孔14和第二通孔15,第二横板13的中部安装有成型模具17,第二横板13的底部通过第二紧固件 18连接有第三横板19,第三横板19顶部的中部安装有冷却器20,具体使用时,打开密封盖4,通过第一注入口2和第二注入口3向容腔6内注入硅胶,硅胶通过第一导流通道7和第二导流通道8汇集在容腔6内,当容腔6内汇集到一定量的硅胶后,可通过按动按钮5,通过连接杆11带动切头12插在容腔6的进胶口,从而把硅胶进行切断,同时堵住容腔6的进胶口,然后通过出胶口9进入到成型模具17内进行成型固定,同时冷却器20大于成型模具 17进行冷却,冷却之后,可拿出使用,该种模具的第一横板1和第二横板13 均通过可拆卸式紧固件与第二横板13之间连接,拆卸起来更加方便。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