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装嵌件的塑胶模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8164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装嵌件的塑胶模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成型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装嵌件的塑胶模具装置。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用于成型塑件的常用模具,通过注塑模具能成型出形式多样的塑件,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塑料注射成型是一种可实现低成本、大批量生产塑料制品的极好的加工方法,同时也是开发高技术商品不可或缺的加工技术。

注塑加工中经常会遇到嵌件成型的问题,如笔记本的外壳、手机外壳等塑料制品,这些外壳的连接部位一般都植入铜螺母,而这些铜螺母一般都是采用嵌件成型的方式植入的。塑料具有易成型性、弯曲性、绝缘性等优点;而金属具有一定的刚性、强度、导电性和耐热性等特点,如何实现塑料与金属等异材质嵌件的一体化成型,制成具有基体性能和新赋机能、满足特定需求的一体化产物,是近年来注塑成型领域比较受关注的一个热点。因此,产生一种新的注塑成型技术(insert molding)——注塑嵌件成型技术。注塑嵌件成型又称模内组装注塑成型系统、模内组装立式注塑成型(in-mold assembling and molding)。嵌件成型是把事先准备好的异形材质嵌件放入模具中,合模后注入树脂,让熔融的树脂和嵌件互相连接并且变成固体,从而制成还有异形材质的一体化成型方法。嵌件的材质种类很多,不但金属能够为嵌件材质,另外一些材质,例如布、纸、电线、塑料、玻璃、木材等都能作为嵌件材质,在实际生产中一般以金属嵌件应用较多。因而在注塑机构成型过程中,首先根据产品设计的形状,将相应的嵌件安照设计位置放置,以保证塑件和嵌件成型时位置准确性,确保产品品质可靠。但是,在现有注塑机构的嵌件成型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用于放置嵌件的型腔较小,深度较深,给嵌件的放置及定位带来一定的难度的情况,需要消耗较多的工作时间以完成产品的生产,导致生产效率明显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注塑机构在嵌件成型过程中,放置嵌件难度大,导致生产效率低的技术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装嵌件的塑胶模具装置,包括:

模具主体,其内设有型腔;

浮动定位组件,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型腔内,其设有用于定位嵌件的定位通孔;

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模具主体的下方,其包括:

用于抵推所述嵌件沿第一方向滑出所述定位通孔的第一推杆,和用于抵推所述浮动定位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的第二推杆,以及联动所述第一推杆和所述第二推杆在垂直方向上可作往复运动的驱动端,所述第一推杆的垂直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推杆的垂直长度,通过所述驱动端带动所述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伸入所述模具主体内,从而依次使所述嵌件和所述浮动定位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

限位机构,用于将滑动的所述浮动定位组件锁定在适于放置嵌件的工作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推杆与所述第二推杆在垂直方向上同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推杆和所述第二推杆的垂直延伸方向。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浮动定位组件包括:可活动设置在所述型腔内的外浮动芯子,和设置在所述外浮动芯子的内腔中的内浮动芯子,以及用于使所述外浮动芯子和内浮动芯子联动设置的定位键,所述定位键穿过所述外浮动芯子与内浮动芯子对应成型的连接孔中固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浮动芯子包括与所述第二推杆相对应的触碰端,和相对所述触碰端设置的定位端,所述内浮动芯子具有适于所述第一推杆穿伸的中空内腔;所述内浮动芯子轴向的一端与所述定位端之间形成适于安装嵌件用的所述定位通孔,所述定位通孔与所述中空内腔轴向对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型腔为垂直设置在所述模具主体内部、且适于所述外浮动芯子和定位键垂直运动的导向键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端为固定所述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的推杆固定板,所述推杆固定板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抵达工作位置后复位;所述第二推杆为两个,且分设于所述第一推杆的两侧;所述第一推杆的顶端与所述中空内腔的一端相对,所述两个第二推杆的顶端与所述触碰端相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成型于所述模具主体内朝向所述外浮动芯子一侧的凹槽,和设置在所述凹槽中的限位卡件,以及成型于所述外浮动芯子的侧壁上的卡槽,通过所述限位卡件卡入所述卡槽中以使所述限位卡件和所述外浮动芯子保持相对位置锁定,或在外力作用下解除锁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限位卡件为球头顶丝,其一端通过螺塞固定于所述凹槽中,其呈球形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凹槽且与所述外浮动芯子的侧壁相接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槽为V型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工作位置为所述球头顶丝与所述V型槽保持固定时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装嵌件的塑胶模具装置中,所述第一推杆的垂直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推杆的垂直长度,因而在开模时,在驱动端的带动下,先由所述第一推杆将注塑成型的嵌件抵推出所述定位通孔外,进而由所述第二推杆将所述浮动定位组件抵推至适于放置所述嵌件的工作位置,并通过限位机构锁定。这种结构设置,以实现成型的嵌件产品先顶出,再使所述浮动定位组件延迟顶出,保证了上述两个步骤不同步进行,不仅防止脱模时所述嵌件伸入所述浮动定位组件定位通孔中的部分未及时顶出而导致不能正常脱模,又能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放置嵌件难度大的问题,脱模后只需重新放置嵌件定位即可。整个嵌件成型过程,操作简单,方便嵌件的放置和定位,充分保证了生产效率和生产的便捷性,同时使模具结构简单化,对注塑设备的要求不高,结构稳定性好,长期使用也不宜发生故障。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装嵌件的塑胶模具装置中,所述外浮动芯子与内浮动芯子的同步运动可通过所述定位键来实现,所述模具主体内开设有供定位键等部件垂直运动的导向键槽。这种结构设置,保证了浮动定位组件的正常运动,以实现对浮动定位组件中定位通孔的顺利顶出,便于嵌件的放置和定位。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装嵌件的塑胶模具装置中,通过在外浮动芯子的侧壁上开设V型槽,当运动至与所述球头顶丝相对照时,所述球头顶丝的球形一端卡入所述V型槽中使其保持锁定状态,此时,所述内浮动芯子和所述外浮动芯子停止运动,实现了将所述内浮动芯子和所述外浮动芯子定位的动作,同时利用所述球头顶丝可防止所述内外浮动芯子长时间使用后处于松配状态,防止其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下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装嵌件的塑胶模具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特别示出定位卡件的安装位置;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装嵌件的塑胶模具装置的内部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外浮动芯子和定位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模具主体,2-浮动定位组件,20-定位通孔,21-外浮动芯子,211-触碰端,212-定位端,213-卡槽,22-内浮动芯子,23-定位键,3-第一推杆,4-第二推杆,5-定位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如图1-4所示的一种用于装嵌件的塑胶模具装置,包括模具主体1、浮动定位组件2、驱动机构。其中,所述模具主体1内设有型腔;所述浮动定位组件2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型腔内,其设有用于定位嵌件的定位通孔20;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模具主体1的下方,其包括:用于抵推所述嵌件沿第一方向滑出所述定位通孔的第一推杆3,和用于抵推所述浮动定位组件3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的第二推杆4,以及联动所述第一推杆3和所述第二推杆4在垂直方向上可作往复运动的驱动端,所述第一推杆3的垂直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推杆4的垂直长度,通过所述驱动端带动所述第一推杆3和第二推杆4伸入所述模具主体1内,从而依次使所述嵌件和所述浮动定位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还包括限位机构,用于将滑动的所述浮动定位组件2锁定在适于放置嵌件的工作位置,防止其脱出所述型腔。

上述实施方式是本实施例的核心技术方案,利用第一推杆3的垂直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推杆4的垂直长度,因而在开模时,在驱动端的带动下,先由所述第一推杆3将注塑成型的嵌件抵推出所述定位通孔外,进而由所述第二推杆4将所述浮动定位组件2抵推至适于放置所述嵌件的工作位置,并通过限位机构锁定。这种结构设置,以实现成型的嵌件产品先顶出,再使所述浮动定位组件延迟顶出,保证了上述两个步骤不同步进行,不仅防止脱模时所述嵌件伸入所述浮动定位组件3定位通孔中的部分未及时顶出而导致不能正常脱模,又能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放置嵌件难度大的问题,在脱模后只需重新放置嵌件定位即可。整个嵌件成型过程,操作简单,方便嵌件的放置和定位,充分保证了生产效率和生产的便捷性,同时使模具结构简单化,对注塑设备的要求不高,结构稳定性好,长期使用也不宜发生故障。

需要说明的是,模具主体1的型腔上方设置有容纳塑胶嵌件产品的容腔,嵌件与塑胶材料成型时,其一端需要伸入定位通孔20中定位保证成型位置的准确性,所述定位通孔20是根据嵌件形状而设计的,其开口朝向与所述型腔与容腔的连通口对应;另外,由于驱动端位于模具主体1的下方做垂直往复运动,从而通过驱动端带动第一推杆3和第二推杆4由下而上伸入模具主体1的内部与嵌件部分和浮动定位组件相接触,根据第一推杆3和第二推杆4的长度差异,实现了嵌件产品脱模和所述浮动定位组件3被顶出的不同步运动,并通过限位机构将浮动定位组件锁定在所述工作位置上,其中所述工作位置位于型腔内,显然其具体的设置方式可根据不同嵌件适于放置与定位的位置不同等作具体调整,在此不一一赘述,从而保证人工操作的便捷性和产品量产的效率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推杆3和所述第二推杆4在垂直方向上同向延伸,以保证第一推杆3和所述第二推杆4在驱动端驱动下保持垂直方向运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方向优选为第一推杆3和所述第二推杆4的垂直延伸方向,显然,所述第一方向是根据第一推杆3和所述第二推杆4的运动方向作具体设定的,以保证产品嵌件和浮动定位组件的同向滑动,方便拿取产品、以及放置嵌件。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作进一步优选,如图2-3所示,所述浮动定位组件2包括:可活动设置在所述型腔内的外浮动芯子21,和设置在所述外浮动芯子21的内腔中的内浮动芯子22,以及用于使所述外浮动芯子21和内浮动芯子22联动设置的定位键23,所述定位键23穿过所述外浮动芯子21与内浮动芯子22对应成型的连接孔中固定。进一步优选,所述型腔为垂直设置在所述模具主体内部、且适于所述外浮动芯子21和定位键23垂直运动的导向键槽,以使定位键联动外浮动芯子、内浮动芯子沿导向键槽上下运动;其中,所述定位键23为矩形条状,所述导向键槽呈矩形。显然,在模具主体1内可以设置若干组外浮动芯子21与内浮动芯子23的配合形式,并可通过定位键串接联动,增加单次生产的数量。这种结构设置,可通过所述定位键23来实现所述外浮动芯子与内浮动芯子的同步运动,结构简单,配合可靠。

如图3-4所示,所述外浮动芯子21包括与所述第二推杆4相对应的触碰端211,和相对所述触碰端211设置的定位端212,所述内浮动芯子22具有适于所述第一推杆3穿伸的中空内腔;所述内浮动芯子22的一端与所述定位端211之间形成适于安装嵌件用的所述定位通孔20。作为一种具体的设置方式,所述驱动端为固定所述第一推杆3和第二推杆4的推杆固定板,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推杆3和第二推杆4抵达工作位置后复位。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推杆4为两个,且分设于所述第一推杆3的两侧,所述第一推杆3的顶端与所述中空内腔的一端相对,所述两个第二推杆4的顶端与所述触碰端211相对。具体的,所述第一推杆3在所述推杆固定板带动下穿过所述中空内腔与所述嵌件相接触,所述两个第二推杆4在所述推杆固定板带动下与所述触碰端211相接触,并驱动所述外浮动芯子21在所述型腔内垂直运动,因此在脱模过程中,第一推杆会穿过通过中空内腔抵推至定位通孔内,从而将成型的嵌件产品顶出定位通孔外,再由第二推杆4顶推于触碰端上,将位于型腔内、具有定位通孔的一端顶出至适于放置嵌件位置,配合可靠,以便于嵌件的再次放置过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推杆4的形状与接触端211相适配,通过两个推杆与接触端抵推,增大抵推的作用力,以及保证运动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推杆3的顶端与所述第二推杆4的顶端在垂直方向上形成有使所述嵌件和浮动定位组件不同步动作的间距长度,所述间距长度为15MM,此段距离可以保证嵌件产品先顶出,再使所述内外浮动芯子延迟顶出的步骤过程。

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实施例中限位机构进行详细说明: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成型于所述模具主体1内朝向所述外浮动芯子21一侧的凹槽,和设置在所述凹槽中的限位卡件5,以及成型于所述外浮动芯子21的侧壁上的卡槽213,通过所述限位卡件5卡入所述卡槽213中以使所述限位卡件5和所述外浮动芯子保持相对位置锁定,或在外力作用下解除锁定,即重新装嵌件时,通过外力将所述内浮动芯子22和所述外浮动芯子21克服所述限位卡件的阻力,开始沿着垂直向下方向同步移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限位卡件5为球头顶丝,其一端通过螺塞固定于所述凹槽中,其呈球形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凹槽且与所述外浮动芯子21的侧壁相接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槽213优选为V型槽;另外,所述球头顶丝的结构由弹簧、钢珠、壳体组成,对外浮动芯子具有防松的作用、且具有预压力。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工作位置为所述球头顶丝与所述V型槽保持固定时的位置,即适于所述嵌件放置和定位的位置区域。当所述外浮动芯子21到达此工作位置固定时,推杆固定板将带动第一推杆3和第二推杆4复位,完成对嵌件产品的脱模动作和外浮动芯子21的顶出动作。综上可知,通过在外浮动芯子21的侧壁上开设V型槽,当运动至与所述球头顶丝相对照时,所述球头顶丝的球形一端卡入所述V型槽中使其保持锁定状态,此时,所述内浮动芯子22和所述外浮动芯子21停止运动,实现了将所述内浮动芯子22和所述外浮动芯子21定位的动作,同时利用所述球头顶丝可防止所述内外浮动芯子22长时间使用后处于松配状态,防止其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下落。

下面结合附图1-3说明本实例的塑胶模具装嵌件的工作过程:

第一阶段,模具开模,通过所述第一推杆3将带有嵌件的塑胶产品顶出,当所述塑胶产品被顶出15mm时,所述第二推杆4开始触碰所述外浮动芯子21的触碰端,由于所述外浮动芯子21和所述内浮动芯子22是靠所述定位键23连接在一起,因此,所述外浮动芯子21和所述内浮动芯子22沿塑胶产品脱模方向被同步顶出,实现了将浮动芯子顺利顶出的动作。

第二阶段,工作人员将所述嵌件塞入所述外浮动芯子21与内浮动芯子22之间形成的定位通孔20中,当所述嵌件按入定位通孔中,碰到所述内浮动芯子22时,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内浮动芯子22和所述外浮动芯子21克服所述球头顶丝的阻力,开始沿着垂直向下方向同步移动,当所述内浮动芯子22和所述外浮动芯子21同步移动至所述嵌件触碰所述第一推杆3时,运动停止,此时,所述内浮动芯子22和所述外浮动芯子21回位完成,实现了一个动作循环。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