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龙成型卸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51670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尼龙成型卸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尼龙成型卸料装置,属于化合物成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尼龙加工成型中,不可以避免的会用到挤出模头。在常规的加工过程中,该部件非常容易出现熔态物料的残留,当这些物料在模头处凝固,就会堵塞出料口,影响物料的流畅排除,造成清理不便。

基于此,做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尼龙加工过程中,模头所存在的清理不便、物料残留严重,本申请提供一种可实现模头快速清理的尼龙成型卸料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尼龙成型卸料装置,包括熔料筒、模头、出口和冷却槽,所述的模头一端与熔料筒连接,另一端与出口活动连接,所述的出口包括出料板和侧板,出料板位于模头正前方,其上设置出料孔,侧板位于下方;侧板与出料板为一体式结构,且两者均与模头为分体式结构,模头顶部设置转轴,转轴上套装有摆臂,摆臂的另一端则与出口连接,出口通过摆臂和转轴与模头活动连接;出口前方为冷却槽,其内容纳冷却液体,并设置有过渡辊轴和若干个下压滚轴,对传送过来的物料进行输送和适度拉伸;熔料筒将物料熔融,经模头送至出料板处,由出料板上的挤出孔挤出后,导送至过渡辊轴,而后送至下压滚轴处,经冷却槽中的冷却液体冷却后成型卷绕,即可。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所述的模头中设置滤网,滤网以网板方式插嵌在模头与出料板之间,滤网的设置,将熔态物料中尚未完全熔融的物料滞留在模头中继续熔融,避免这些不熔物料进入出料板,堵塞挤出孔。

所述的侧板侧边上设置有把手,用于方便侧边的搬动。操作过程中握住把手向前移动,侧板即通过摆臂绕转轴转动,出料板随侧板一起同步移动,出料板与模头脱离,即可对模头以及出料板分别进行清理,提高了清理效果。

所述的摆臂朝向出口的一端设置方槽,侧板顶部对应位置固定有滑轴,该滑轴穿套在方槽中。侧板通过摆臂绕转轴移动时,固定设置在侧板上的滑轴随之沿方槽移动,对侧板摆出角度进行限定,避免过度摆动造成的出料板移出太多,烫伤周围的操作人员。

所述的出料板上方设置上罩,上罩下端为敞口结构,上方连接有抽烟管,上罩位于出料板上方,可将出料板熔态物料排出时散发的热量进行汇拢,避免热气四溢造成操作人员烫伤,而抽烟管除将烟气抽出,避免这些烟气污染操作环境外,还将熔态物料成型中带出的热量进行回收再利用,节约能源。

所述的侧板上设置有挡板,挡板呈竖直方向安装,其上端位于出料板下方,下端则位于侧板下方,出口下方以及出口与模头之间的连接部位处会有较多的电、气等管路,带有大量热量的熔态物料经出料板排出时,会有一些物料不可避免的沿着侧板掉落,进而流到侧板下方以及后方的管线上,挡板的设置,延长了物料滴落的路径,使之在下落过程中即变成固态凝固,也将避免这些滴落物料对管线的损伤。

所述的过渡辊轴位于冷却液体液面以上,下压滚轴位于冷却液体液面以下;或者所述的过渡辊轴位于冷却液体液面以下,下压滚轴位于冷却液体液面以上。过渡辊轴与下压滚轴的高度不同,不仅对挤出的熔体进行冷却凝固,还完成了输送过程中的适度拉伸。

所述的过渡辊轴和下压滚轴分别通过固定杆活动安装在冷却槽的槽壁上或冷却槽内,活动安装可根据不同的加工需求,将过渡辊轴和下压滚轴以不同高度进行安装,操作更灵活。

将本申请应用于尼龙成型,尼龙原料经熔料筒融化后经模头挤出至出料板处,经出料板上挤出孔挤出成丝,这些丝被牵伸至其前方的冷却槽中,完成从半固态向固态的成型。其中,熔态物料上多余的热量经上罩和抽烟管回收并利用到适宜的部位,达到能量再利用的效果;未成型的滴落的物料沿着挡板和侧板下落,并在下落过程中逐渐凝固在挡板上,待一个周期工作完毕后,将挡板拆下清理即可;当熔态物料完成一个规格的加工后,搬动把手,带动侧板以及出料板从模头上移开,分别对出料板以及模头中的滤网进行清理,即完成了出料板和滤网的清理,清理可以同步分别进行,提高了清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俯视图;

图4为本申请的侧面图;

图5为本申请的后方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A方向剖面图。

图中标号:1. 模头;11. 滤网;2. 转轴;3. 摆臂;31. 方槽;32. 连接件;4. 滑轴;5. 出口;51. 上罩;52. 出料板;53. 侧板;6. 抽烟管;7. 挡板;8. 熔料筒;9. 冷却槽;91. 过渡滚轴;92. 下压滚轴;93. 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尼龙成型卸料装置,结合图1-图5,包括熔料筒8、模头1、出口5和冷却槽9,模头1一端与熔料筒8连接,另一端与出口5活动连接,出口5设置于模头1前方,包括出料板52和侧板53,出料板52位于模头1正前方,其上设置出料孔,侧板53位于下方;侧板53与出料板52为一体式结构,且两者均与模头1为分体式结构,模头1顶部设置转轴2,转轴2上套装有摆臂3,摆臂3的另一端则通过连接件32(如螺栓)与出口5的侧板53连接,出口5通过摆臂3和转轴2与模头1活动连接;出口5前方为冷却槽9,其内容纳冷却液体,并设置有过渡辊轴91和若干个下压滚轴92,对传送过来的物料进行输送和适度拉伸;熔料筒8将物料熔融,经模头1送至出料板52处,由出料板52上的挤出孔挤出后,导送至过渡辊轴91,而后送至下压滚轴92处,经冷却槽9中的冷却液体冷却后成型卷绕,即可。

将本申请应用于尼龙成型,结合图1和图2,尼龙原料经熔料筒8融化后经模头1挤出至出料板52处,经出料板52上挤出孔挤出成丝,这些丝被牵伸至其前方的冷却槽9中,完成从半固态向固态的成型;当熔态物料完成一个规格的加工后,搬动侧板53,侧板53带动出料板52从模头1上移开,分别对出料板52以及模头1进行清理,即完成了出料板52和模头1的清理,清理可以同步分别进行,提高了清理效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侧板53侧边上设置有把手,用于方便侧边53的搬动。在加工过程中,熔态物料不可避免的将热量转移到侧板53和出料板52上,直接移动会有烫伤的危险;操作过程中握住把手向前移动,侧板53即通过摆臂3绕转轴2转动,出料板52随侧板53一起同步移动,出料板52与模头1脱离,即可对模头1以及出料板52分别进行清理,提高了清理效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摆臂3朝向出口的一端设置方槽31,侧板53顶部固定有滑轴4,该滑轴4穿套在方槽31中。侧板53通过摆臂3绕转轴2移动时,固定设置在侧板53上的滑轴4随之沿方槽31移动,对侧板53摆出角度进行限定,避免过度摆动造成的出料板52移出太多,烫伤周围的操作人员。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出料板52上方设置上罩51,上罩51下端为敞口结构,上方连接有抽烟管6,上罩51位于出料板52上方,可将出料板52熔态物料排出时散发的热量进行汇拢,避免热气四溢造成操作人员烫伤,而抽烟管6除将烟气抽出,避免这些烟气污染操作环境外,还将熔态物料成型中带出的热量进行回收再利用,节约能源。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侧板53上设置有挡板7,挡板7呈竖直方向安装,其上端位于出料板52下方,下端则位于侧板53下方,出口5下方以及出口5与模头1之间的连接部位处会有较多的电、气等管路,带有大量热量的熔态物料经出料板52排出时,会有一些物料不可避免的沿着侧板53掉落,进而流到侧板53下方以及后方的管线上,挡板7的设置,延长了物料滴落的路径,使之在下落过程中即变成固态凝固,也将避免这些滴落物料对管线的损伤。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出口包括上罩51、出料板52和侧板53,出料板52位于模头1的正前方,上罩51位于出料板52上方,上罩51下端为敞口结构,其上连接有抽烟管6;侧壁53位于出料板52下方,侧板53上设置有挡板7,挡板7呈竖直方向安装,其上端位于出料板52下方,下端则位于侧板53下方。

上罩51位于出料板52上方,可将出料板52熔态物料排出时散发的热量进行汇拢,避免热气四溢造成操作人员烫伤,而抽烟管6除将烟气抽出,避免这些烟气污染操作环境外,还将熔态物料成型中带出的热量进行回收再利用,节约能源。出口5下方以及出口5与模头1之间的连接部位处会有较多的电、气等管路,带有大量热量的熔态物料经出料板52排出时,会有一些物料不可避免的沿着侧板53掉落,进而流到侧板53下方以及后方的管线上,挡板7的设置,延长了物料滴落的路径,使之在下落过程中即变成固态凝固,也将避免这些滴落物料对管线的损伤。

将本申请应用于尼龙成型,尼龙原料经熔料筒融化后经模头1挤出至出料板52处,经出料板52上挤出孔挤出成丝,这些丝被牵伸至其前方的冷却9槽中,完成从半固态向固态的成型。其中,熔态物料上多余的热量经上罩51和抽烟管6回收并利用到适宜的部位,达到能量再利用的效果;未成型的滴落的物料沿着挡板7和侧板53下落,并在下落过程中逐渐凝固在挡板7上,待一个周期工作完毕后,将挡板7拆下清理即可;当熔态物料完成一个规格的加工后,搬动侧板53并带动出料板52和上罩51从模头1上移开,分别对出料板52以及模头1中的滤网11进行清理,即完成了出料板52和滤网11的清理,清理可以同步分别进行,提高了清理效率。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6,模头1中设置滤网11,滤网11以网板方式插嵌在模头1与出料板52之间,滤网11的设置,将熔态物料中尚未完全熔融的物料滞留在模头1中继续熔融,避免这些不熔物料进入出料板,堵塞挤出孔。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1,过渡辊轴91位于冷却液体液面以上,下压滚轴92位于冷却液体液面以下;或者过渡辊轴91位于冷却液体液面以下,下压滚轴92位于冷却液体液面以上。过渡辊轴91与下压滚轴92的高度不同,不仅对挤出的熔体进行冷却凝固,还完成了输送过程中的适度拉伸。

为实现更好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进一步的设置为:过渡辊轴91和下压滚轴92分别通过固定杆93活动安装在冷却槽9的槽壁上,活动安装可根据不同的加工需求,将过渡辊轴91和下压滚轴92以不同高度进行安装,操作更灵活。

以上内容是结合本发明创造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所提供技术方案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创造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创造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