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导向机构的吹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0061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导向机构的吹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具有导向机构的吹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吹灰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专用于换热设备中热管中 具有导向机构的吹灰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如空调、锅炉等设备中通常设有换热设备,以便进行热交换。在换 热设备中,通常是在热管四周设置翅片,利用翅片与空气接触,将热管中的热量传递至空气 中,实现热管与空气的热交换,达到冷却热管的目的。为了提高换热效率,使得换热均勻,热管是均勻分布且相互平行的,相邻两热管之 间的间距是相等的;同样翅片也是均勻分布在热管四周,相邻两翅片的间距是相等的。在上 述换热设备中,热管和翅片上容易积灰而影响到换热的效率,因而需要定期对热管和翅片 进行吹灰处理。吹灰时通常是将带有喷嘴的吹管与气泵用气管连通,启动气泵后,手持吹管 的柄部将吹管伸入热管之间的间隙处,利用喷嘴将气泵产生的高压气体导出至热管和翅片 的外表面,达到将热管和翅片上的积灰吹走。其中,喷嘴可以是旋转式的喷嘴,即喷嘴在导 出高压气体的同时还能旋转,从而能够全向吹灰,使得吹灰更彻底。但是,这种吹灰设备需要手动进行操作,非常不便。对于大型设备中的换热装置而 言,工作量非常巨大,从而人工成本非常大。另外,在手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吹管的喷嘴很 容易碰到翅片,造成喷嘴的损坏;而喷嘴的更换成本相对比较高,从而增加了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吹灰设备存在喷嘴容易碰 坏的缺陷,提供一种专用于换热设备中的翅片进行吹灰的具有导向机构的吹灰装置,能够 对吹管进行导向,进而避免喷嘴被碰坏。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具有导向机构的吹 灰装置,包括由驱动机构驱动在换热设备的热管附近沿竖直平面可移动的活动框、设置在 活动框上的吹灰装置构和导向机构,所述吹灰装置构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活动框上的吹管 座,所述吹管座上固定设有沿活动框水平方向伸缩且伸出端设有喷嘴的吹管,所述吹管与 外部高压气源连通;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活动框内的导向丝杠、套设在所述 导向丝杠上且与所导向丝杠螺纹连接的导向座、固定在所述导向座上沿活动框可水平方向 伸缩的导杆、设置在活动框上驱动所述导向丝杠转动的手轮,所述导杆与所述吹管平行且 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导向座位于吹管的喷嘴和吹管座之间,所述吹管的长度小于或 等于所述导杆的长度。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吹灰装置中,所述活动框上位于所述导向丝杠两端均设有丝 杠座,所述导向丝杠通过轴承与所述丝杠座转动连接。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吹灰装置中,所述吹灰装置构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活动框上的 第一电机、转动设置在活动框上且由所述第一电机驱动的传动丝杠,所述吹管座套设在所述传动丝杠上且与所述传动丝杠螺纹连接,所述吹管和外部高压气源通过设置在所述吹管 座上的气管接头连通。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吹灰装置中,所述吹管座上设有两根或两根以上长度相等、 相互平行、位于同一水平平面内且间距相等的吹灰管,每根吹灰管均与所述气管接头连通。 这样可以根据热管之间的横向间距设置吹灰管的之间的间距,在吹灰管伸入间隙处时能够 同时对多个热管进行吹灰处理,进一步提高吹灰的效率。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吹灰装置中,所述导向座上设有两根或两根以上长度相等的 导杆,每根所述导杆至少与一根所述吹管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吹灰装置中,还包括罩设在所述活动框外侧的吹灰护罩。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吹灰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吹灰装置包括驱动机 构、吹灰机构和导向机构,其中吹灰机构和导向机构设置在活动框上,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活 动框在换热设备的热管附近沿竖直平面可移动,从而可带动吹灰机构到达换热设备中各根 热管之间的间隙处,实现对整个设备自动吹灰。设置吹灰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活动框上的吹管座,而吹管座上固定设有吹管,吹 管沿活动框可水平伸缩,吹管的伸出端设有喷嘴;外部高压气源通过吹管到达喷嘴,吹管的 伸缩,使得喷嘴能够伸入热管间隙内,从而沿热管的轴向对热管和热管上的翅片进行吹灰, 使得吹灰更为彻底。通过在吹灰装置上设置导向机构,而导向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活动框 内且与传动丝杠平行的导向丝杠、套设在导向丝杠上且与所导向丝杠螺纹连接的导向座、 固定在导向座上沿活动框可水平方向伸缩的导杆、设置在活动框上驱动导向丝杠转动的手 轮,导杆与吹管平行且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导向座位于吹管的喷嘴和吹管座之间,吹管的 长度小于或等于导杆的长度。使用时,先手动转动手轮,手轮带动导向丝杠转动,导向丝杠 带动导向座在活动框上水平滑动,使得导杆伸入至翅片的间隙内,当导杆进出间隙内无碰 触时,说明活动框相对于热管的位置正确,再让吹灰机构中吹管座的吹管沿导杆伸入热管 间隙内进行吹灰。由于导向座设置在吹管的喷嘴和吹管座之间且吹管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导 杆的长度,则吹管伸出的长度不会大于导杆伸出的长度。利用导杆先行进入翅片的间隙内, 以确定可伸入的深度,再将吹管贴近导杆伸入间隙内,先行确认热管间隙内无碰撞,从而进 一步保证了喷嘴的安全,防止喷嘴被碰坏。更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吹灰机构还包括第一电机和传动丝杠,而吹管座套设在传 动丝杠上且与传动丝杠螺纹连接。第一电机驱动传动丝杠转动,带动位于吹管座上的吹管 沿活动框伸缩,使得吹管上的喷嘴能伸入热管间隙内;而设置吹管和外部高压气源通过设 置在吹管座上的气管接头连通,使得在气管伸入热管间隙的过程中,喷嘴能够不断的向翅 片和热管表面放出高压气体进行吹灰处理,并且装拆方便,方便整个吹灰装置的移动。而驱 动机构可带动吹灰装置的活动框在换热设备热管附近沿竖直平面可移动,从而可以将活动 框上的吹管移动到不同的热管间隙内,而不用手动移动吹管,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导向机构的吹灰装置优选实施例中吹灰装置的爆炸 图;[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导向机构的吹灰装置优选实施例中吹灰装置另一方 向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所述吹灰装置的优选实施例中,吹灰装置包括驱动 机构、活动框31、固定在活动框上的吹灰机构和导向机构。其中,驱动机构驱动活动框在换 热设备的热管附近沿竖直平面移动,从而可以调整活动框31和热管之间的相对位置。吹灰机构包括第一电机32、传动丝杠33、吹管座34、吹管35。传动丝杠33设置在 活动框31内,优选在活动框31上设置丝杠座33a,丝杠座33a内设有轴承,传动丝杠33的 两端通过轴承与丝杠座33a转动连接设置。将丝杠座33a固定在活动框31上,使得传动丝 杠33相对于活动框31能够自由转动。第一电机32固定在活动框31上,传动丝杠33的端部固定设有同步轮36,第一电 机32的转轴和同步轮36之间设有同步带37。当第一电机32转动时,通过同步带37可带 动同步轮36转动,进而带动传动丝杠33转动。活动框31上设有光杆38,光杆38与传动丝杠33平行设置。吹管座34沿光杆38 可滑动,吹管座34与传动丝杠33螺纹连接。吹管座34上固定设有气管接头35a,气管接头 35a与外部高压气源连通。吹管35固定在吹管座34上,吹管35的一端设有喷嘴35b并可 伸出活动框31,另一端与气管接头35a连通,通过气管接头35a能与外部高压气源连通。在 本优选实施例中,吹管座34上设有三根吹管35,吹管35之间相互平行且位于同一水平平面 内,相邻两吹管35之间的间距相等且长度相等,从而使得该吹灰装置能够同时对三列热管 间隙进行吹灰。所有的吹管35均通过气管接头35a与外部高压气源连通。当传动丝杠33 转动时,吹管座34沿光杆38滑行,带动吹管35伸缩。根据需要,可在吹管之间设置调整机 构,用来调整吹管之间的间距,以适应不同的热管间隙。具体地,可在吹管座上设置垂直于 吹管的滑轨,在滑轨上设置多个滑块,滑块和滑轨之间设有可调整的锁紧机构,如定位螺钉 等;将吹管固定在滑块上,通过调整各个滑块之间的间距即可调整相邻两吹管之间的间距, 通过锁紧机构可将吹管固定在吹管座上,从而能够适应不同间距的热管间隙。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导向机构包括导向丝杠41、导向座42、导杆43、手轮44。导向 丝杠41设置为与吹管35平行,即与传动丝杠33平行设置,同传动丝杠33 —样可通过丝杠 座41a转动连接设置在活动框31内,手轮44设置在导向丝杠41的一端,用以手动驱动导 向丝杠41转动。导向座42套设在光杆38上,沿光杆38可滑动,并且导向座42与导向丝 杠41螺纹连接。导杆43的一端伸出在活动框31外部,而另一端固定在导向座42上。导 向丝杠41转动时可带动导向座42沿光杆38前后滑动,带动导杆43伸缩。优选将导杆43 与吹管35平行设置,并且导杆43至少与一根吹管35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即导杆43位于 吹管35的正上方或正下方。将导杆43和吹管35之间的竖向间距设置为最小,即导杆43 靠近吹管35设置。将导向座42设置在吹管喷嘴35b和吹管座34之间,即在光杆38上导 向座42比吹管座34更靠近吹管喷嘴35b ;同时设置吹管35长度小于或等于导杆43的长 度。这样,吹管的喷嘴35b伸出的长度不会超过导杆43的伸出端,使用时,先导杆43伸入 热管之间的间隙,利用导杆43检测可伸入的深度,再将吹管35伸入,从而保护喷嘴35b不 会碰触到热管或翅片。为了确保多根吹管35上喷嘴35b的安全,根据吹管35的数目还可
5将导杆43设置为两根或两根以上。其中,所有的导杆43均固定在导杆43座上,各导杆43 之间均相互平行并至少与一根吹管35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即每根导杆43均至少位于一 根吹管35的正上方或正下方。使用时,将吹灰装置移动到换热设备的热管附近,通过驱动装置调整吹灰装置在 竖直平面内的位置,使得吹管35正对于热管间隙处。再手动转动手轮44,驱动导向丝杠41 转动,带动固定在导向座42上的导杆43伸出活动框31并插入热管间隙,直至导杆43进出 无碰撞,以确认导杆43相对于热管间隙的位置正确,否则需要按照上述方法进一步调整吹 管35的初始位置。由于导杆43和吹管35之间的间距很小,因而在导杆43可无碰触地伸 入热管间隙的情况下,吹管35也可无碰触地伸入热管间隙内,确保了喷嘴35b的安全性。再将高压气源打开,通过气管和气管接头35a向吹管35供气,使得喷嘴35b可向 热管和翅片吹出高压气体,达到吹灰的功效。第一电机32开始工作,通过同步带驱动传动 丝杠33转动,带动固定在吹管座34上的吹管35伸出活动框31,并沿导杆43方向伸入热 管间隙。吹管35 —边伸入热管间隙内,一边吹出高压气体,从而可沿导杆43方向一次将热 管和翅片上的灰吹走。当吹管座34碰到导向座42时,吹管35上的喷嘴35b即将越过导杆 43端部,此时导向座42限制吹管座34继续前伸,第一电机32停止工作。此时可在导向座 42或者活动框31上设置传感器来控制第一电机32停止工作。驱动机构再驱动活动框31在竖直平面内移动,将活动框31上的吹管35移动到另 一个热管间隙内。第一电机32开始工作,驱动传动丝杠33反转,从而带动吹管35回缩,并 一边回缩一边吹灰。如此协调第一电机32和驱动机构之间的工作时序,从而带动活动框31 上的吹管35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的热管间隙处来回自动吹灰。在上述优选实施例中,活动框31的外侧也可设置吹灰护罩15,罩在活动框外侧, 以便对活动框上的吹灰装置和导向机构起防护作用。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如驱动机构的设置方式可以是现有 技术中能够驱动活动框在竖直平面内移动的各种驱动机构。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一种具有导向机构的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驱动机构驱动在换热设备的热管附近沿竖直平面可移动的活动框、设置在活动框上的吹灰装置构和导向机构,所述吹灰装置构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活动框上的吹管座,所述吹管座上固定设有沿活动框水平方向伸缩且伸出端设有喷嘴的吹管,所述吹管与外部高压气源连通;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活动框内的导向丝杠、套设在所述导向丝杠上且与所导向丝杠螺纹连接的导向座、固定在所述导向座上沿活动框可水平方向伸缩的导杆、设置在活动框上驱动所述导向丝杠转动的手轮,所述导杆与所述吹管平行且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导向座位于吹管的喷嘴和吹管座之间,所述吹管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导杆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框上位于所述导向丝杠两 端均设有丝杠座,所述导向丝杠通过轴承与所述丝杠座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灰装置构还包括固定设置在 活动框上的第一电机、转动设置在活动框上且由所述第一电机驱动的传动丝杠,所述吹管 座套设在所述传动丝杠上且与所述传动丝杠螺纹连接,所述吹管和外部高压气源通过设置 在所述吹管座上的气管接头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框上位于所述传动丝杠两 端均设有丝杠座,所述传动丝杠通过轴承与所述丝杠座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管座上设有两根 或两根以上长度相等、相互平行、位于同一水平平面内且间距相等的吹灰管,每根吹灰管均 与所述气管接头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座上设有两根或两根以上 长度相等的导杆,每根所述导杆至少与一根所述吹管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罩设在所述活动框外侧的吹 灰护罩。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导向机构的吹灰装置,包括由驱动机构驱动在换热设备的热管附近沿竖直平面可移动的活动框、设置在活动框上的吹灰装置构和导向机构,吹灰装置构包括吹管座、吹管;导向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活动框内的导向丝杠、套设在导向丝杠上且与所导向丝杠螺纹连接的导向座、固定在导向座上沿活动框可水平方向伸缩的导杆、设置在活动框上驱动导向丝杠转动的手轮。通过设置吹灰装置包括驱动机构、活动框、吹灰机构和导向机构,驱动机构驱动活动框沿竖直平面可移动,方便对吹管和热管间隙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通过设置导向机构能够利用导杆先伸入热管间隙,排除碰触的可能性,使得带有喷嘴的吹管能够无碰触地通过热管间隙,避免喷嘴被碰坏。
文档编号F28G15/04GK201697535SQ20092026095
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日
发明者李志祺, 陈中坚, 黄虹宾 申请人:浪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