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洁式双内焰家用燃气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3382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洁式双内焰家用燃气燃烧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器领域,尤其是一种保洁式双内焰家用燃气燃烧器。



背景技术:

一般家用燃气灶具,多采用内、外双燃气通道设计,以实现较大负荷,同时提升加热效率,但是现有的燃烧器的设计没有二次进风结构,导致二次空气补充有限,造成火力不猛,特别对于内环火的空气补充不足,造成火力偏小且不旺,使燃烧器的火力无法满足打火烹调的需求,同时导致热效率低下,浪费能源等问题。

现有大气式燃烧家用燃气灶具,按火孔气流射出方向,大致可分为直火燃烧及内旋火燃烧两种方式:直火燃烧,火孔气流向灶具外方射出,加热效率较低,多采用齿形锻压火盖与炉头接触面形成火孔,内旋火燃烧,则是火孔气流向灶具中心射出,加热效率较高,但现有内旋火火盖条形火孔带来的火盖火孔尺寸不稳定(易回火)、热变形造成火孔尺寸变化、条形火孔造成火盖强度不够等多种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一种保洁式双内焰家用燃气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保洁式双内焰家用燃气燃烧器,包括燃烧座以及安装在燃烧座下端的炉头座,炉头座的中心设有中心空气通道,炉头座上设有外燃气道和内燃气道,对应的燃烧座上分别设有与外燃气道和内燃气道连通的外环进气槽和内环进气槽,外环进气槽和内环进气槽上分别盖设有外环分火盖和内环分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座的中心设有多个中心凹腔,中心凹腔的侧壁开设有与中心空气通道连通的中心通孔,燃烧座的侧壁开设有多个侧空气通道,内环进气槽的两槽壁上开设有连通侧空气通道和中心凹腔的两侧空气开孔,且内燃气道通过两侧空气开孔与中心凹腔和侧空气通道连通;该结构的燃烧器,二次空气既可从台面通过侧空气通道连通补充,使空气可以直接进入到中心凹腔,为内环分火盖补充足够的二次空气,提高燃烧器的热效率,二次空气也可从灶具底部补充,确保燃烧充分和环保。

所述外环分火盖和内环分火盖设有第一内周壁和第二内周壁,第一内周壁和第二内周壁沿圆周方向分别开设有多个外出火孔和内出火孔,且外出火孔和内出火孔呈倾斜放射式设置,该结构出火孔加工工艺更加简单、可靠,同时可以避免现有内旋火火盖条形火孔带来的火盖火孔尺寸不稳定(易回火)、热变形造成火孔尺寸变化、条形火孔造成火盖强度不够等多种缺陷。

所述外环进气槽槽壁对应外出火孔的位置安装有外环火盖座,外环火盖座与外环分火盖构成外出火孔,能够增加外出火孔的长度,由外出火孔喷出的燃气和从侧空气通道进入的二次空气混合充分,形成螺旋的立体火焰,火力集中,燃烧更加均匀。

所述内环进气槽槽壁对应内出火孔的位置安装有内环火盖座,内环火盖座与内环分火盖构成内出火孔,由内出火孔喷出的燃气和中心空气通道进入的二次空气混合充分,形成螺旋的立体火焰,火力集中,燃烧更加均匀。

所述外环分火盖的底面间隔式设有多个外倾斜凸块,相邻两个外倾斜凸块之间与外环火盖座构成外出火孔,每个外倾斜凸块的底部设有外倾斜底面,外环火盖座设有与外倾斜底面配合的外倾斜顶面,外倾斜凸块的外倾斜底面与外环火盖座的外倾斜顶面配合,使外环分火盖在放置在燃烧座上时,适于斜面与斜面之间的滑落配合,使外环分火盖更容易落位放置在燃烧座上,不容易出现滑动移位,使外出火孔更加紧密,且方便日常清洁使用后重新安装外环分火盖。

所述内环分火盖的底面间隔式设有多个内倾斜凸块,相邻两个内倾斜凸块之间与内环火盖座构成内出火孔,每个内倾斜凸块的底部设有内倾斜底面,内环火盖座设有与内倾斜底面配合的内倾斜顶面,内倾斜凸块的内倾斜底面与内环火盖座的内倾斜顶面配合,使内环分火盖在放置在燃烧座上时,适于斜面与斜面之间的滑落配合,使外环分火盖更容易落位放置在燃烧座上,不容易出现滑动移位,使内出火孔更加紧密,且方便日常清洁使用后重新安装内环分火盖。

所述相邻的两侧空气通道之间构成外环进气孔,外环进气槽通过外环进气孔与外燃气道连通,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密。

所述两侧空气开孔之间上方的内环进气槽内设有隔气挡板,相邻的两隔气挡板之间构成内环进气孔,内环进气槽通过内环进气孔与内燃气道连通,隔气挡板控制燃气进入内环进气槽的速度和数量,减少燃气过量进入内环进气槽导致燃烧不充分,增加燃气的消耗量。

所述燃烧座的中心上下设有上挡板和下挡板,上挡板和下挡板间隔式分别开设有多个上扇形孔和下扇形孔,且上扇形孔和下扇形孔错开设置。

所述相邻的两下扇形孔之间的下挡板与上扇形孔构成中心凹腔,上扇形孔与下扇形孔之间构成连通中心空气通道的中心通孔。

错开设置的两组扇形孔能控制空气进入燃烧座的速度,避免空气流速过快影响燃气的燃烧效果,造成火焰不稳定,降低大量热量过快散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①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保洁式双内焰家用燃气燃烧器,结构简单,该结构的燃烧器,二次空气既可从台面通过侧空气通道连通补充,使空气可以直接进入到中心凹腔,为内环分火盖补充足够的二次空气,提高燃烧器的热效率,二次空气也可从灶具底部补充,确保燃烧充分和环保。

②出火孔加工工艺更加简单、可靠,同时可以避免现有内旋火火盖条形火孔带来的火盖火孔尺寸不稳定(易回火)、热变形造成火孔尺寸变化、条形火孔造成火盖强度不够等多种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座剖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外环分火盖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内环分火盖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座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座剖面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保洁式双内焰家用燃气燃烧器,包括燃烧座1以及安装在燃烧座1下端的炉头座2,炉头座2的中心设有中心空气通道3,炉头座2上设有外燃气道4和内燃气道5,对应的燃烧座1上分别设有与外燃气道4和内燃气道5连通的外环进气槽6和内环进气槽7,外环进气槽6和内环进气槽7上分别盖设有外环分火盖8和内环分火盖9,所述燃烧座1的中心设有多个中心凹腔10,中心凹腔10的侧壁开设有与中心空气通道3连通的中心通孔11,燃烧座1的侧壁开设有多个侧空气通道12,内环进气槽7的两槽壁上开设有连通侧空气通道12和中心凹腔10的两侧空气开孔13,且内燃气道5通过两侧空气开孔13与中心凹腔10和侧空气通道12连通;该结构的燃烧器,二次空气既可从台面通过侧空气通道12连通补充,使空气可以直接进入到中心凹腔10,为内环分火盖8补充足够的二次空气,提高燃烧器的热效率,二次空气也可从灶具底部补充,确保燃烧充分和环保。

所述外环分火盖8和内环分火盖9设有第一内周壁801和第二内周壁901,第一内周壁801和第二内周壁901沿圆周方向分别开设有多个外出火孔14和内出火孔15,且外出火孔14和内出火孔15呈倾斜放射式设置,该结构出火孔加工工艺更加简单、可靠,同时可以避免现有内旋火火盖条形火孔带来的火盖火孔尺寸不稳定(易回火)、热变形造成火孔尺寸变化、条形火孔造成火盖强度不够等多种缺陷。

所述外环进气槽6槽壁对应外出火孔14的位置安装有外环火盖座16,外环火盖座16与外环分火盖8构成外出火孔14,能够增加外出火孔14的长度,由外出火孔14喷出的燃气和从侧空气通道12进入的二次空气混合充分,形成螺旋的立体火焰,火力集中,燃烧更加均匀。

所述内环进气槽7槽壁对应内出火孔15的位置安装有内环火盖座17,内环火盖座17与内环分火盖9构成内出火孔15,由内出火孔15喷出的燃气和中心空气通道3进入的二次空气混合充分,形成螺旋的立体火焰,火力集中,燃烧更加均匀。

所述外环分火盖8的底面间隔式设有多个外倾斜凸块802,相邻两个外倾斜凸块802之间与外环火盖座16构成外出火孔14,每个外倾斜凸块802的底部设有外倾斜底面803,外环火盖座16设有与外倾斜底面802配合的外倾斜顶面161,外倾斜凸块802的外倾斜底面803与外环火盖座16的外倾斜顶面161配合,使外环分火盖8在放置在燃烧座1上时,适于斜面与斜面之间的滑落配合,使外环分火盖8更容易落位放置在燃烧座1上,不容易出现滑动移位,使外出火孔14更加紧密,且方便日常清洁使用后重新安装外环分火盖8。

所述内环分火盖9的底面间隔式设有多个内倾斜凸块902,相邻两个内倾斜凸块902之间与内环火盖座17构成内出火孔15,每个内倾斜凸块902的底部设有内倾斜底面903,内环火盖座17设有与内倾斜底面903配合的内倾斜顶面171,内倾斜凸块902的内倾斜底面903与内环火盖座17的内倾斜顶面171配合,使内环分火盖9在放置在燃烧座1上时,适于斜面与斜面之间的滑落配合,使外环分火盖9更容易落位放置在燃烧座1上,不容易出现滑动移位,使内出火孔15更加紧密,且方便日常清洁使用后重新安装内环分火盖9。

所述相邻的两侧空气通道12之间构成外环进气孔18,外环进气槽6通过外环进气孔18与外燃气道4连通,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密。

所述两侧空气开孔13之间上方的内环进气槽7内设有隔气挡板19,相邻的两隔气挡板19之间构成内环进气孔20,内环进气槽7通过内环进气孔20与内燃气道5连通,隔气挡板19控制燃气进入内环进气槽7的速度和数量,减少燃气过量进入内环进气槽7导致燃烧不充分,增加燃气的消耗量。

如图7至图8所示:所述燃烧座1的中心上下设有上挡板21和下挡板22,上挡板21和下挡板22间隔式分别开设有多个上扇形孔23和下扇形孔24,且上扇形孔23和下扇形孔24错开设置。

所述相邻的两下扇形孔24之间的下挡板22与上扇形孔24构成中心凹腔10,上扇形孔23与下扇形孔24之间构成连通中心空气通道3的中心通孔11。

错开设置的两组扇形孔能控制空气进入燃烧座1的速度,避免空气流速过快影响燃气的燃烧效果,造成火焰不稳定,降低大量热量过快散失。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举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等同设计,均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