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器及燃气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1192发布日期:2018-12-14 22:54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燃烧器包括底杯、喷火器和火盖。喷火器上有内环腔体、外环腔体和二次空气通道。然而,现有的燃烧器二次空气进气面积较小,容易导致二次空气补充不足,影响燃烧器火焰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烧器,包括:

喷火器,所述喷火器形成有燃气混合腔和与所述燃气混合腔连通的火孔,所述喷火器包括外环腔体和内环腔体,所述外环腔体间隔围绕所述内环腔体,所述燃气混合腔包括形成在所述外环腔体的外燃气混合腔和形成在所述内环腔体的内燃气混合腔;和

底杯,所述底杯内开设有具有文丘里效应的引射通道,所述底杯的上表面开设有均连通所述引射通道出气端的至少两个外环出气口和至少两个内环出气口,所述至少两个外环出气口间隔,每个所述外环出气口连通所述外燃气混合腔及所述引射通道,所述至少两个内环出气口间隔,每个所述内环出气口连通所述内燃气混合腔及所述引射通道,位于所述至少两个内环出气口之间的所述底杯的上表面部位开设有第一二次空气通道;

所述燃烧器开设有贯穿所述内环腔体中部的第二二次空气通道,所述第一二次空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二二次空气通道。

上述燃烧器中,位于两个内环出气口之间的底杯的上表面部位开设有第一二次空气通道,两个内环出气口间隔设置不连通,这样增大了二次空气进气面积,外界空气能够充分进入第一二次空气通道和第二二次空气通道内,继而保证内环腔体的二次进风能力,保证火焰的稳定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外环出气口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外环出气口和第二外环出气口,所述底杯开设有第一连接通道,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包括第一子连接通道和第二子连接通道,所述第一子连接通道和所述第二子连接通道分别连接在所述引射通道的出气端两侧,所述第一子连接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外环出气口及所述引射通道,所述第二子连接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外环出气口及所述引射通道。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内环出气口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内环出气口和第二内环出气口,所述底杯内开设有第二连接通道,所述第二连接通道包括第三子连接通道和第四子连接通道,所述第三子连接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子连接通道和所述第一内环出气口,所述第四子连接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子连接通道和所述第二内环出气口。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杯的上表面形成有位于所述第一二次空气通道的第一定位结构,所述内环腔体的底部中间形成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中的其中一个开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的另一个形成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插入所述定位槽。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块的形状与所述定位槽的形状相一致,所述定位块呈厚度不一的板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喷火器包括连接所述外环腔体和所述内环腔体的两个第一连接部,每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开设有喷火器连接通道,所述喷火器连接通道连通所述外环出气口、所述内环出气口和所述燃气混合腔,所述定位块或所述定位槽位于所述两个第一连接部之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喷火器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外环腔体和所述内环腔体,所述喷火器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底面和所述内环腔体的底面的导流面,所述导流面自所述喷火器的外部向内部方向倾斜上升至所述第二二次空气通道。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数量是多个,所述多个第二连接部沿所述内环腔体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多个第二连接部的底面和所述内环腔体的底面形成有多个所述导流面,所述多个导流面沿所述内环腔体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喷火器具有第一中心,所述底杯具有第二中心,所述第一中心与所述第二中心偏心设置。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气灶具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燃烧器。

上述燃气灶具中,位于两个内环出气口之间的底杯的上表面部位开设有第一二次空气通道,两个内环出气口间隔设置不连通,这样增大了二次空气进气面积,外界空气能够充分进入第一二次空气通道和第二二次空气通道内,继而保证内环腔体的二次进风能力,保证火焰的稳定性。

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仰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正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又一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烧器去掉火盖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底杯和喷嘴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底杯和喷嘴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底杯和喷嘴座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底杯座体和喷嘴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底杯座体和喷嘴座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底杯盖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底杯盖体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底杯盖体的又一立体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底杯座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底杯座体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底杯座体的又一立体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喷嘴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喷嘴座的又一立体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喷火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5是图24的燃烧器的喷火器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喷火器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燃烧器100;

底杯10、引射通道101、连接通道102、第一连接通道1021、第一子连接通道10211、第二子连接通道10212、第二连接通道1022、第三子连接通道10221、第四子连接通道10222、第一安装孔103、底杯盖体11、第一接合面110、第一通道接合面1101、第一连接接合面1102、第二定位孔1103、顶壁111、顶面1110、第一安装壁112、第一通道部113、第一凹槽1131、出气口114、外环出气口1141、内环出气口1142、第一外环出气口1143、第二外环出气口1144、第一内环出气口1145、第二内环出气口1146、第一二次空气通道115、第一定位结构1151、盖体连接槽116、底杯座体12、固定孔1201、底壁121、第二接合面1210、第二连接接合面12101、第二通道接合面12102、第三连接接合面12103、底壁连接槽1211、第二安装壁122、第二通道部123、第二凹槽1231、第一安装槽124、一次空气腔体13、一次空气腔131、腔体通孔132、环形件133、开口1331、第一定位孔1332、腔体本体134、定位柱1341、第二定位结构135、第一支撑板1351、第二支撑板1352、第二安装孔1353;

喷嘴座20、进气部21、第一定位面210、第一通道211、第二通道212、第一进气管213、第二进气管214、挡板22、第三定位结构23、安装板24、第二定位面241、第二安装槽242;

喷火器30、侧壁301、火槽302、泄压腔303、泄压口3031、燃气混合腔31、外燃气混合腔311、内燃气混合腔312、火孔32、外环火孔321、内环火孔322、外环腔体33、内环腔体34、第二二次空气通道341、第四定位结构342、定位槽343、定位块344、第一连接部35、喷火器连接通道351、第二连接部36、导流面37、挡片38、接合处381、混合气体通道39;

火盖40、外环火盖41、内环火盖42、内环火盖通孔421。

具体实施例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的“第一”、“第二”…等元件或部件前所带的编号,是按引出这些元件的顺序而编号,旨在将这些元件与其它元件在名称上作区别说明,由此,可能会出现权利要求书引出某个元件的顺序与说明书,特别是具体实施方式引出的该元件的顺序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为方便理解,会在具体实施方式作特别说明。

请参阅图1-图26,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烧器100包括底杯10、喷嘴座20、喷火器30和火盖40。喷火器30设置在底杯10上。底杯10设置有一次空气腔体13,喷嘴座20安装于一次空气腔体13的侧边。燃烧器100可应用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气灶具。

请参阅图1-图11,底杯10包括底杯盖体11和底杯座体12。底杯10设置有一次空气腔体13。底杯盖体11安装于底杯座体12,例如底杯盖体11与底杯座体12为铆接。为了增大一次空气腔体13,一次空气腔体13凸设在底杯盖体11和底杯座体12中的至少一个的侧边。

请结合图6-图12,底杯10内开设有具有文丘里(venturi)效应的引射通道101。底杯10内开设有连接通道102(如图7所示)。连接通道102对燃气具有导向的作用。连接通道102包括第一连接通道1021和第二连接通道1022(如图12所示)。第一连接通道1021连通引射通道101和第二连接通道1022。第一连接通道1021呈弧形底面,第一连接通道1021与引射通道101的出气端弧面连接,这样可降低气流在第一连接通道1021内流动的阻力。为了保证由连接通道102流出的气流的流速,可使第一连接通道1021沿气流流动方向呈渐缩变化。另外,可沿底杯10的厚度方向(如图7所示的上下方向)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03(如图11所示)。第一安装孔103可用于安装热电偶(图未示出)和点火针(图未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底杯10内开设有单个引射通道101。在图7的示例中,引射通道101是基本水平地布置。

请结合图5和图7,底杯盖体11和底杯座体12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第一中心x(对应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二中心,图7中的虚线m1为第一中心x所在的中轴线)。一次空气腔体13具有第二中心y(图7中的虚线m2为第二中心y所在的中轴线)。第一中心x与第二中心y偏心设置。

具体地,在图5的示例中,底杯盖体11和底杯座体12的平面形状呈规则形,一次空气腔体13的平面形状呈规则形。例如,底杯盖体11和底杯座体12的平面形状均呈圆形,第一中心x为底杯座体12的平面所在的圆的圆心,一次空气腔体13的平面形状呈圆弧形,第二中心y为一次空气腔体13的平面所在的圆的圆心。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底杯10的平面形状呈方形,第一中心x为底杯10的平面所在的方形的对角线的交点,一次空气腔体13的平面形状呈圆弧形,第二中心y为一次空气腔体13的平面所在的圆的圆心。这样,一方面能够增大一次空气腔体13,保证一次空气的进气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长引射通道101,使得燃气和空气能够在引射通道101内充分混合,进而有利于提高燃烧器100的燃烧效率。当然,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底杯盖体11、底杯座体12和一次空气腔体13还可呈其他形状。

请结合图16-图19,底杯盖体11包括顶壁111、第一安装壁112和第一通道部113。底杯盖体11形成有第一接合面110。底杯盖体11开设有盖体连接槽116。盖体连接槽116位于第一通道部113和第一安装壁112之间。

顶壁111开设有出气口114。引射通道101通过连接通道102连通出气口114。这样由引射通道101引射出的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可由出气口114供至喷火器30以供燃烧。

为了使燃烧器100能够形成多环火焰,出气口114包括外环出气口1141和内环出气口1142。第一连接通道1021连接引射通道101的出气端和外环出气口1141。为了增加外环出气口1141的出气面积并保证出气的均匀性,外环出气口1141设置呈弧形状,例如圆弧形,外环出气口1141所在的圆的中心与一次空气腔体13的第二中心y重叠。另外,外环出气口1141和内环出气口1142分别由顶壁111的顶面1110凸出。

请结合图16,为了使外环出气口1141的出气更加均匀,外环出气口114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外环出气口1143和第二外环出气口1144。第一连接通道1021包括第一子连接通道10211和第二子连接通道10212。第一子连接通道10211和第二子连接通道10212分别连接在引射通道101的出气端两侧。第一子连接通道10211连通第一外环出气口1143及引射通道101。第二子连接通道10212连通第二外环出气口1144及引射通道101。其中,第一子连接通道10211和第二子连接通道10212均可呈弧形,并能够将第一子连接通道10211和第二子连接通道10212设置成关于底杯10的引射通道101的中心轴线对称。为了降低气流流动的阻力,可使第一子连接通道10211与引射通道101的出气端弧面连接,并使第二子连接通道10212与引射通道101的出气端弧面连接。

请结合图16,为了使内环出气口1142的出气更加均匀,内环出气口1142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内环出气口1145和第二内环出气口1146。第二连接通道1022包括第三子连接通道10221和第四子连接通道10222。第三子连接通道10221连通第一子连接通道10211和第一内环出气口1145。第四子连接通道10222连通第二子连接通道10212和第二内环出气口1146。位于第一内环出气口1145和第二内环出气口1146之间的顶壁111的表面部位形成有第一二次空气通道115(如图6所示)。这时,第三子连接通道10221连通第一子连接通道10211所构成的通道与第四子连接通道10222连通第二子连接通道10212所构成的通道不连通,并分别位于第一二次空气通道115的两侧。这样增大了二次空气进气面积,外界空气能够充分进入第一二次空气通道115内,继而保证内环腔体34的二次进风能力,保证火焰的稳定性。

顶壁111的表面部位(本实施方式为上表面部位)形成有位于第一二次空气通道115的第一定位结构1151。第一安装壁112凸设在顶壁111。第一通道部113凸设在顶壁111。第一安装壁112围绕第一通道部113。

请结合图17,第一通道部113开设有第一凹槽1131。第一通道部113形成有位于第一凹槽1131两侧的第一通道接合面1101。第一通道部113形成有第一连接接合面1102。第一通道接合面1101、第一连接接合面1102和第一安装壁112的端面共面。第一接合面110包括第一通道接合面1101、第一连接接合面1102和第一安装壁112的端面。

请结合图13-图15及图19-图21,底杯座体12包括底壁121、第二安装壁122和第二通道部123。第二安装壁122凸设在底壁121。顶壁111和底壁121相对。底壁121与第一接合面110相对。

具体地,底壁121和第二安装壁122共同形成有第一安装槽124。第一安装壁112至少部分地嵌入第一安装槽124并与第二安装壁122至少部分地重叠接合,即底杯盖体11安装于底杯座体12并部分地位于第一安装槽124内。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壁112和第二安装壁122沿燃烧器100内部向外部方向(如图7的水平方向)重叠接合。如此,在燃烧器100工作时,由于底杯10的温度上升而使得第一安装壁112和第二安装壁122接合得更加紧密,进而可保证底杯10具有较佳的密封性能,使得底杯盖体11安装于底杯座体12的密封性能较佳。底杯10不容易漏气。这样不会造成喷火器30的空气和燃气的混合气的量不足,继而影响燃烧器100的正常工作。在一个例子中,底杯10可采用铸铝制成。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壁112较第二安装壁122更靠近底杯10的第一中心x。

底壁121开设有底壁连接槽1211。盖体连接槽116和底壁连接槽1211共同形成连接通道102。连接通道102连通引射通道101和出气口114。连接通道102和引射通道101可共同构成底杯10的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道39。底壁121的顶面形成有第二接合面1210。第二安装壁122围绕第二接合面1210。第一接合面110和第二接合面1210接合。第一接合面110和第二接合面1210中的至少一个是采用精车加工工艺处理过。这样密封效果较佳。第二接合面1210包括第二连接接合面12101、第二通道接合面12102和第三连接接合面12103。第一安装壁112的端面和第二连接接合面12101接合。

为了提高密封效果,第一安装壁112的端面与底壁121的顶面相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壁112的端面与底壁121的顶面的相接处也可采用精车加工工艺处理。即,第一安装壁112的端面可采用精车加工工艺处理,或者与第一安装壁112相接的底壁121的顶面的部位可采用精车加工工艺处理,或者第一安装壁112的端面和与第一安装壁112相接的底壁121的顶面的部位均采用精车加工工艺处理。

第二通道部123位于第一安装槽124的底部。第一通道部113和第二通道部123连接。第二安装壁122围绕第二通道部123。第二通道部123开设有第二凹槽1231。第一凹槽1131和第二凹槽1231共同形成引射通道101。这样便于引射通道101的加工成型。

第二通道部123形成有位于第二凹槽1231两侧的第二通道接合面12102。第一通道接合面1101和第二通道接合面12102接合。第一通道接合面1101和第二通道接合面12102中的至少一个是采用精车加工工艺处理过。第二通道部123形成有第三连接接合面12103。第一连接接合面1102和第三连接接合面12103接合。第二连接接合面12101和第三连接接合面12103围绕底壁连接槽1211。第二连接接合面12101、第二通道接合面12102和第三连接接合面12103共面。

请结合图11-图21,一次空气腔体13开设有连通引射通道101的一次空气腔131。一次空气腔131的侧壁开设有连通一次空气腔131的腔体通孔132。具体地,一次空气腔体13包括环形件133和腔体本体134。环形件133由底杯盖体11的侧边凸出。环形件133具有开口1331。腔体本体134由底杯座体12的侧边凸出。环形件133套设于腔体本体134的顶壁并共同形成一次空气腔131。开口1331连通一次空气腔131。腔体本体134的侧壁开设腔体通孔132。空气可由腔体通孔132和/或开口1331进入一次空气腔131内。其中,环形件133的平面形状呈弧形状。

为了便于安装和定位,环形件133开设有第一定位孔1332(如图17所示)。腔体本体134的顶壁凸设有定位柱1341(如图14所示)。定位柱1341固定在第一定位孔1332中以在底杯盖体11和底杯座体12组合的过程中起到定位和固定的作用。

一次空气腔体13的侧壁向外凸设有第二定位结构135(如图12所示)。第二定位结构135包括第一支撑板1351和第二支撑板1352。其中,第一支撑板1351为圆弧板,第二支撑板1352为平板。第二支撑板1352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353。

为了方便喷嘴座20的维修和保养,喷嘴座20可拆卸地安装于一次空气腔体13的侧壁。喷嘴座20位于腔体通孔132处且被配置成遮挡或开放腔体通孔132。由于喷嘴座20是可折卸的,因此,可根据上进风和下进风的需求,为燃烧器100匹配不同的喷嘴座20,当喷嘴座20遮挡腔体通孔132时,燃烧器100可设计成上进风燃烧器,当喷嘴座20开放腔体通孔132时,燃烧器100可设计成下进风燃烧器,或上下进风燃烧器。因此,燃烧器100的进风方式在低成本的情况下可灵活多变,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需要说明的是,喷嘴座20可采用抽芯工艺制造。

请结合图22和图23,喷嘴座20包括进气部21、挡板22、第三定位结构23和安装板24。挡板22凸设在进气部21上。挡板22的高度是可调节的以使挡板22遮挡或开放腔体通孔132。当挡板22遮挡腔体通孔132时,挡板22填充腔体通孔132。这样便于遮挡或开放腔体通孔132。第二定位结构135与第三定位结构23连接并从不同的至少两个方向共同限定喷嘴座20在底杯10上的位置,以固定喷嘴座20,并且便于安装和防呆。安装板24设置在进气部21上。其中,较佳地,上述的至少两个方向包括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

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挡板也可直接覆盖在一次空气腔131的侧壁外表面,这样可也实现挡板遮挡腔体通孔132。另外,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喷嘴座可省略挡板,也可实现下进风的燃烧器,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理解为,挡板的高度为零。

请结合图3和图7,为了充分利用安装空间,使燃烧器100整体结构更紧凑,进气部21开设有沿进气方向e(如图7所示)依次连通的第一通道211和第二通道212。第一通道211沿进气部21的进气方向具有第一进气中心轴z。第二通道212沿进气部21的进气方向具有第二进气中心轴g。第一进气中心轴z和第二进气中心轴g在燃烧器100的厚度方向上错开设置。燃烧器100的厚度方向为图7中的上下方向。其中,第一通道211和第二通道212可呈规则的柱状,例如圆柱形或椭圆柱形等。另外,第一通道211和第二通道212可通过模具形成,这样可保证每个通道的同心度。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进气部21内的气流基本上静压,气流由第一通道211过第二通道212时的阻力会较小。其中,一次空气腔131连通第二通道212。另外,可在第二通道212的出气口安装第一喷嘴(图未示出),并使第一喷嘴和引射通道101相对。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进气部21包括第一进气管213和第二进气管214。第一进气管213开设第一通道211。第二进气管214开设第二通道212。这样第一进气管213和第二进气管214在燃烧器100的厚度方向上错开设置。这样可使得第一进气管213相对于第二进气管214靠下设置,以空出喷嘴座20的上部空间,从而可以有足够空间来放置面板。

第一通道211比第二通道212更靠近进气部21的进气端。第一通道211的横截面尺寸大于第二通道212的横截面尺寸。例如,若第一通道211和第二通道212呈圆形,则第一通道211的半径大于第二通道212的半径;若第一通道211和第二通道212呈方形,则第一通道211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第二通道212的横截面面积。横截面是垂直于进气方向e所截的截面。

进气部21形成有第一定位面210(如图23所示)。安装板24的底面形成有第二定位面241。第一定位面210和第二定位面241构成第三定位结构23。第一支撑板1351的侧面与第一定位面210接合。第二支撑板1352的顶面与第二定位面241接合。其中,第一定位面210可为第一进气管213和第二进气管214偏心设置所形成的台阶结构的一个定位面。

请结合图21-图23,为了进一步提高喷嘴座20安装的稳定性,安装板24的数量是两个。两个安装板24分别设置在进气部21相背的两侧。第二支撑板1352的数量是两个。第一支撑板1351连接两个第二支撑板1352。这样两个第二支撑板1352的顶面能够分别与两个安装板24的第二定位面241接合。第一支撑板1351为圆弧板,可托住第二进气管214。也即是说,第二进气管214可由第一支撑板1351支撑并定位。

安装板24开设有第二安装槽242。第二安装槽242与第二支撑板1352的第二安装孔1353对准。第二安装槽242和第二安装孔1353用于供固定件(图未示出)将喷嘴座20和底杯10固定用。其中,第二安装槽242可为u型槽。

请结合图1及图24-图26,喷火器30安装于底杯盖体11。在本实施方式中,喷火器30位于顶壁111的上方。顶壁111与喷火器30错开的部分可用于设置承液盘(图未示出),这样可充分利用顶壁111的安装空间,并使得燃烧器100整体的结构更紧凑。在固定承液盘时,可使紧固件穿设承液盘和底杯盖体11的第二定位孔1103(如图11所示)并固定在底杯座体12的固定孔1201(如图19所示)中以同时固定承液盘、底杯盖体11和底杯座体12,这时底杯盖体11和承液盘配合的定位点与底杯盖体11和底杯座体12配合的定位点位置一致,这样可保证整体密封的可靠性,同时减少孔位工序及装配工序,实现整体效率提升。在一个例子中,喷火器可采用铸铝制成。

喷火器30形成有燃气混合腔31和与燃气混合腔31连通的火孔32。出气口114连通引射通道101和燃气混合腔31。喷火器30具有第三中心k(对应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一中心,图4中的虚线m3为第三中心k所在的中轴线)。第一中心x与第三中心k偏心设置。喷火器30的第三中心k与底杯10的第一中心x偏心设置,这样底杯10能够有更多空间将引射通道101设置得较长,从而能够使得引射通道101具有较大的引射能力,从而能够提高燃烧器100的热负荷,而且可保证进入燃气混合腔31内的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的量,继而保证燃烧器100燃烧的稳定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中心k与第二中心y同心。虚线m3与虚线m2重合。当然,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中心k与第二中心y也可偏离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喷火器30的平面形状可呈规则形,例如图示的喷火器30的平面形状呈圆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喷火器30的平面形状可为椭圆弧形或者方形等。在喷火器30的平面形状呈圆形并且一次空气腔体13的平面形状呈圆弧形时,喷火器30的平面所在的圆的圆心与一次空气腔体13的平面所在的圆的圆心重叠。这样更有利于燃气和空气的混合。在外环出气口1141呈圆弧形时,外环出气口1141所在的平面的中心与喷火器30的第三中心k重叠,这样使得从外环出气口1141进入喷火器30的混合气体的流动阻力较少。

请结合图9,底杯10内形成有泄压腔303。连接通道102和引射通道101共同构成的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道39和泄压腔303均位于第一接合面110和第二接合面1210的接合处381的两侧。底杯盖体11开设有连通泄压腔303的泄压口3031。出气口114与泄压口3031间隔。由于混合气体通道39和泄压腔303位于第一接合面110和第二接合面1210的接合处381的两侧,这样在底杯10出现混合气体通道39的混合气体经接合处381泄漏至泄压腔303后,混合气体可由泄压口3031泄漏至底杯10上方,并可由底杯10上方的喷火器30燃烧消耗掉,避免了或减少了因底杯10漏气而造成的事故。同时,泄压腔303的设置也可减少底杯10的整体重量。为了便于设置和清洁,第一通道部113开设泄压腔303,也就是说,底杯盖体211的上表面整体呈较平整的平面。泄压腔303与第一凹槽1131间隔。

为了增大火孔32面积,并提高火孔32的引射能力,火孔32的根部呈弧形,这样加工也较为方便。喷火器30包括围成燃气混合腔31的侧壁301(如图1所示)。侧壁301的侧面开设有间隔的多个火孔32,相邻两个火孔32之间的侧壁301的部位顶面开设有火槽302。火槽302连通燃气混合腔31和相邻两个火孔32。并且,在将火槽302设置呈t形状时,喷火器30传火的稳定性更佳。下面将进一步对喷火器3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喷火器30包括外环腔体33、内环腔体34、两个第一连接部35、第二连接部36和导流面37。外环腔体33间隔围绕内环腔体34。燃气混合腔31包括外燃气混合腔311和内燃气混合腔312。外环腔体33开设有外燃气混合腔311。内环腔体34开设有内燃气混合腔312。火孔32包括外环火孔321和内环火孔322。外环火孔321围绕内环火孔322。外环火孔321连通外燃气混合腔311。内环火孔322连通内燃气混合腔312。

外燃气混合腔311和内燃气混合腔312均由单个引射通道101供气。请结合图10,燃烧器100开设有贯穿内环腔体34中部的第二二次空气通道341。第二二次空气通道341连通第一二次空气通道115。这样可保证了二次进风能力。外燃气混合腔311连通外环出气口1141及外环火孔321。内燃气混合腔312连通内环出气口1142及内环火孔322。

在进气时,请结合图7-图10,燃气可依次进入进气部21的第一通道211和第二通道212(如图7虚线箭头所示为气体流动方向)。然后,燃气可由第一喷嘴喷射至一次空气腔131。同时,外界空气可经由腔体通孔132和/或开口1331进入一次空气腔131内,并与燃气在一次空气腔131内实现混合。燃气和空气混合后的混合气进入引射通道101,并由引射通道101分别引射至第一连接通道1021和第二连接通道1022。然后,由第一连接通道1021出来的混合气经由外环出气口1141进入外燃气混合腔311以供燃烧,以在外环火孔321形成外环火焰。由第二连接通道1022出来的混合气经由内环出气口1142进入内燃气混合腔312以供燃烧,以在内环火孔322形成内环火焰。外界空气可由第一二次空气通道115和第二二次空气通道341进入以补充空气。

为了便于喷火器30的安装,内环腔体34的底部中间形成有第四定位结构342(对应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二定位结构)。第一定位结构1151和第四定位结构342中的其中一个开设有定位槽343。第一定位结构1151和第四定位结构342中的另一个形成有定位块344。定位块344插入定位槽343。为了提高安装的稳定性,定位块344的形状与定位槽343的形状相一致,定位块344呈厚度不一的板状。第一定位结构1151开设有定位槽343(如图16所示),第四定位结构342形成有定位块344(如图26所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定位槽343和定位块344的数量均为1个。

第一连接部35连接外环腔体33和内环腔体34。每个第一连接部35开设有喷火器连接通道351。喷火器连接通道351连通外环出气口1141、内环出气口1142和燃气混合腔31。在图26的示例中,定位块344连接两个第一连接部35。具体地,定位块344连接在两个第一连接部35之间。每个第一连接部35包括与另一个第一连接部35相对的一端,定位块344连接两个第一连接部35相对的两端。

第二连接部36连接外环腔体33和内环腔体34。导流面37位于第二连接部36的底面和内环腔体34的底面。导流面37自喷火器30的外部向内部方向倾斜上升至第二二次空气通道341。导流面37自喷火器30的外部向内部方向倾斜上升至第二二次空气通道341,可以引导二次空气流向第二二次空气通道341,以给内环火焰补充充足的空气,保证燃烧器100燃烧的热稳定性。

第二连接部36的数量是多个。多个第二连接部36沿内环腔体34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多个第二连接部36的底面和内环腔体34的底面形成有多个导流面37。多个导流面37沿内环腔体34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在本实施方式的示例中,第二连接部36和导流面37是两个。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部36和导流面37可以是两个以上。

另外,喷火器30包括挡片38。挡片38至少部分地间隔遮挡泄压口3031。这样可防止洒落的杂物堵塞泄压口3031。在图24的示例中,挡片38连接在外环腔体33的内侧。进一步,挡片38连接第一连接部35和外环腔体33的内侧,这样可避免挡片38在燃烧器100工作时因高温而产生变形。

火盖40包括外环火盖41和内环火盖42。外环火盖41设于外环腔体33上。内环火盖42设于内环腔体34上。外环火盖41和内环火盖42间隔开。内环火盖42的中部开设有内环火盖通孔421。内环火盖通孔421连通第二二次空气通道341。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某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