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煤连续燃烧炉的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3637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烟煤连续燃烧炉的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煤连续燃烧炉的改进结构。
为克服传统直筒式锅炉热利用率低,燃煤不能充分燃烧的不足,中国专利号99204632.7公开一种烟煤连续燃烧锅炉。采用炉体一侧设炉膛、炉膛下端与连续燃烧室相通,连续燃烧室上端设内水套,炉体和炉膛外设外水套,采用连续燃烧室结构,提高煤的热利用率,使煤充分燃烧,降低环境污染,同时还具有热水快和炉体紧凑的优点。但这种新的设计经过实践证明仍有条式炉箅难于承托碎煤造成碎煤不能在炉箅上充分燃烧而落入炉箅下,清渣门后置不能有效清理炉箅上的煤渣的不足及炉体燃煤燃烧速度难于有效控制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烟煤连续燃烧炉的改进结构,使炉箅可承托各种散煤,并使煤在其上燃烧充分,使该炉具有良好的清灰功能及燃煤控制效果,并进一步提高炉的热利用率和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由炉体、内水套、外水套、出烟口、烟门、导火管和炉箅所组成,本实用新型的清渣门位于炉体后侧壁的炉箅上端,炉箅为板式带通风孔炉箅,炉箅由前斜炉箅,平置炉箅和后斜炉箅构成,前斜炉箅斜置在炉膛与连续燃烧室之间,后斜炉箅和平置炉箅位于连续燃烧室下端,进水口位于连续燃烧室与炉膛之间的外水套下端,上述结构设计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板式带孔炉箅,并将炉箅分为三种放置状态,使各种散煤均能在其上充分燃烧,只有燃烧后的煤粉可顺带通风孔炉箅落下,并采用控制烟门达到控制燃煤燃烧速度,上述改进节省燃煤10%,热效率提高了5%左右,并采用直冷式降温水套高温区,可使炉寿命提高3-5年。同时更利于清灰和使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炉箅示意图如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炉膛7位于内设内水套4的圆形炉体17的一侧,炉膛上端为炉门6,用于添煤,内水套下端为连续燃烧室16与炉膛相通,炉膛与炉体外设夹层构成外水套5,炉体内设内水套4,内外水套通过上下连通管3上下贯通。内水套竖向设数根贯通其顶部和底部的导火管2,用于吸热。炉膛上端为炉门,用于添煤,其下端一侧为灰风门9用于清灰及控制进风量。炉膛与连续燃烧室之间的外水套外端设有膛泥挂板11,此处为炉膛温度最高点也最容易烧毁,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进水口8位于此外并相通外水套底部,使从进水口进入的冷水最先对此处降温,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炉体的使用寿命。在炉体外底部的外水套上还设有排污口15用以排除外水套内的污水及杂物。出水口18位于炉体外水套上端,出烟口19相通炉体上部,其内设烟门20。上述大部分为传结构,故不再详细累述。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清渣门12位于炉体后侧壁的炉箅上端,炉箅为板式带通风孔22的炉箅。炉箅由前斜炉箅10,平置炉箅13和后斜炉箅14构成前斜炉箅由炉膛向连续燃烧室倾斜设置。后斜炉箅和平置炉箅位于连续燃烧室下端。平置炉箅平置在连续燃烧室下端,后斜炉箅后部略高于平置炉箅,清渣门位于平置炉箅上端的炉体侧壁上,为有效控制燃煤燃烧速度,出烟口19内设烟门20,烟门通过直径轴与出烟口壁轴接,出烟口的烟门外端设控制手柄21和指示盘1用以指示烟门的开启大小,控制手柄的一端与烟门的直径轴相接,调解控制手柄在指示盘上的刻度位置,以调解烟门的开启大小,调节出风量控制燃烧速度。
使用时,炉膛内的燃煤顺前斜炉箅滑向连续燃烧室在平置炉箅和后斜炉箅上燃烧加热内外水套的冷水,冷煤自炉门6添入炉膛借助燃煤辐射热逐渐达到燃点,烟气通过连续燃烧室进入烟道充分燃烧。冷水自进水口进入外水套吸收炉膛及连续燃烧室的热量,再通过连通管进入内水套进一步加温后再回到外水套顺出水口流出供应热水。清渣门用于清除炉箅上端的炉渣。
总之,本实用新型提高该炉的热利用率,节煤,少污染。利于推广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烟煤连续燃烧炉的改进结构,由炉体、内水套、外水套、出烟口、烟门、导火管和炉箅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清渣门位于炉体后侧壁的炉箅上端,炉箅为板式带通风孔炉箅,炉箅由前斜炉箅,平置炉箅和后斜炉箅构成,前斜炉箅斜置在炉膛与连续燃烧室之间,后斜炉箅和平置炉箅位于连续燃烧室下端,进水口位于连续燃烧室与炉膛之间的外水套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煤连续燃烧炉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出烟口的烟门外端设有控制手柄和指示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煤连续燃烧炉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平置炉箅平置在连续燃烧室下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烟煤连续燃烧炉的改进结构。采用清渣门位于炉体后侧壁的炉箅上端,炉箅为板式节通风孔炉箅,炉箅由前斜炉箅,平置炉箅和后斜炉箅构成,前斜炉箅斜置在炉膛与连续燃烧室之间,后斜炉箅和平置炉箅位于连续燃烧室下端,进水口位于连续燃烧室与炉膛之间的外水套下端。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高了热利用率和炉体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24H9/18GK2425325SQ0023406
公开日2001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0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00年5月9日
发明者尹俊生 申请人:尹俊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