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喷流扇的工厂中的引导式送排气系统及空气流谱自动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08187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使用喷流扇的工厂中的引导式送排气系统及空气流谱自动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喷流扇(jet fan)的工厂中的引导式送气排气系统以及空气流谱(airflow pattern)自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本发明在不可避免地产生焊接烟气、粉尘、气体等的造船所以及其他重工业领域的开放型出入口的单体工厂以及半开放型联体工厂中,以最佳状态配置喷流扇,利用上述喷流扇简单地引导供给新鲜空气,并且,通过上述喷流扇的高速喷射抽排,将周边的受污染空气向主气流区域引导,使其一起流动,从而实现排气的高效率化,同时,在工厂内可以进行根据外气流风向简单地改变主气流方向的空气流谱控制,从而使工厂的换气达到最佳化。
通常,造船所以及其他重工业领域的工厂等,为了进行室内作业,具有大规模的单体型以及联体型的工厂。
在上述的工厂中,加工材料具有产生既不利于工作环境又有害于工作者的健康的大量的焊接烟气、粉尘、气体等的特征,所以需要进一步重视工厂内部的换气,但是,由于大部分的工厂单纯依靠旋转式电风扇等来进行工厂内部的换气,因此,不仅没有改善工厂内部的换气,反而处于导致恶化的状态,从而需要提出能够时常维持上述工厂内部的舒适状态的根本性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不可避免地产生焊接烟气、粉尘、气体等的造船所以及其他重工业领域的开放型出入口的单体工厂以及半开放型联体工厂中,以最佳状态配置喷流扇,利用上述喷流扇简单地引导供给新鲜空气,并且,通过上述喷流扇的高速喷射抽排,将周边的受污染空气向主气流区域引导,使其一起流动,从而高效率地进行排气,同时在工厂内可以进行依据外气的风向改变主气流的形成方向的空气流谱的控制,使工厂的换气达到最佳化。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喷流扇的引导送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送排风系统包括框架(frame),设置于工厂的中央各个壁以及两侧壁上;至少一个放置台,从上述的框架的中央部向工厂内部延伸设置;以及喷流扇,可调整上下角度及可旋转地设置在上述放置台的上面,且容易地向工厂内部引入供给新鲜空气,并且,通过高速喷射抽排,将周边的受污染空气向主气流区域引导,使其一起流动,从而实现排气。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包括引导送气部和引导换气部的喷流扇的工厂的空气流谱自动控制系统,上述送气部包括通风管,紧贴着设置于工厂的中央各个壁以及两侧壁的框架设置,且其上部向工厂的房顶突出,以便输入空气;喷流扇,多级配置在垂直于上述框架固定的通风管的两侧,且与上述通风管连接设置,用于将通风管内的空气向工厂内部供给;引导换气用气流引入扇(fan),多级设置在邻近上述喷流扇两侧的位置,用于引导空气进行换气;引导排气用气流引入扇,与上述引导换气用气流引入扇的两侧相隔一定距离设置,用于引导排气;以及控制箱,与上述一系列的喷流扇和引导换气用气流引入扇及引导排气用气流引入扇有线地连接,以控制上述各个扇而设置在通风管的下方;此外,引导换气部包括喷流扇,多级设置在工厂的中央各个壁以及两侧壁上,用于将由上述引导送气部供给的空气向工厂内部扩散,从而进行换气;引导换气用气流引入扇,多级配置在邻近上述喷流扇两侧的位置,用于引导空气进行换气;引导排气用气流引入扇,设置在与上述引导换气用气流引入扇两侧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处,用于引导排气;以及控制箱,与上述一系列的喷流扇和引导换气用气流引入扇以及引导排气用气流引入扇有线连接,为控制上述各个扇而设置在喷流扇之间。
本发明在无法避免产生焊接烟气、粉尘、气体等的造船所以及其他重工业领域的开放型出入口的单体工厂以及半开放型联体工厂中,以最佳状态配置喷流扇,利用上述喷流扇容易地引导供给新鲜空气,并且,通过上述喷流扇的高速喷射抽排,将周边的受污染空气向主气流区域引导,使其一起流动,从而实现排气的高效率化,同时,在工厂内可以进行根据外气风向简单地改变主气流方向的空气流谱控制,从而使工厂的换气效率达到最高。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设置状态的工厂的侧面构成简略图;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设置状态的工厂的平面构成简略图;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设置状态的另一个工厂的平面构成简略图;图4是适用于本发明的喷流扇的侧面构成图;图5是适用于本发明的喷流扇的侧面剖视构成图;图6是示出适用于本发明的喷流扇的设置状态的正面构成图;
图7是示出适用于本发明的喷流扇的设置状态的侧面构成图;图8是示出适用于本发明的喷流扇的设置状态的平面构成图;图9是示出适用于本发明的喷流扇的工作状态的平面构成图;图10是示出适用于本发明的喷流扇的工作状态的侧面构成图;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设置的气流变化的工厂侧面构成图;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设置的气流变化的工厂平面构成图;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设置的气流变化的另一个工厂平面构成图;图14是示出适用于本发明的另一个设置状态的照片;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可视化实验的照片;图16是使用本发明前后的烟气浓度的比较图;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概略性整体构成图;图1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喷流扇的角度调节状态的侧面构成图;图1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喷流扇的旋转角度调节状态的侧面构成图;图2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粉尘浓度的变化曲线图;
图21a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单体型工厂的风扇配置状态的视图;图21b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单体型工厂的风扇配置状态的平面图;图21c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单体型工厂的定温状态下的气流视图;图21d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单体型工厂的定温状态下的气流平面图;图21e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联体型工厂输入东南风时的气流平面图;图21f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联体型工厂输入北风时的气流平面图;图21g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联体型工厂输入西南风时的气流平面图;图21h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联体型工厂输入西风时的气流平面图;图2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喷流扇的设置状态的照片;图2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强制送风时的可视化实验的照片;图24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单体型工厂的透视图;
图25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适用前的模拟结果示意图;图25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适用后的模拟结果示意图;图26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联体型工厂的透视图;图27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适用前的模拟结果的示意图;图27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适用后的模拟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设置于工厂的中央各壁以及两侧壁上;至少一个放置台2,从上述框架的中央部向工厂内部延伸设置;以及喷流扇3,可调整上下角度及可旋转地放置在上述放置台2的上面,且容易向工厂内部引导供给新鲜空气,并且,通过高速喷射抽排,将周边的受污染空气向主气流区域引导,使其一起流动,从而实现排气。
本发明在不可避免地产生焊接烟气、粉尘、气体等的造船所以及其他重工业领域的开放型出入口的单体工厂以及半开放型联体工厂中,以最佳状态配置喷流扇3,利用上述喷流扇3容易地引导供给新鲜空气,并且,通过上述喷流扇的高速喷射抽排,将周边的受污染空气向主气流区域引导,使其一起流动,从而实现排气的高效率化。
本发明所使用的喷流扇3由设置在工厂中央各壁以及两侧壁的框架构成,且可以自由地调整工厂的空气流谱,如图4至图10所示,上述喷流扇3包括两个相分离的外壳10,以圆柱体的形状相对设置,由外柱体11和直径小于外柱体11的内柱体12构成,在上述外柱体11和内柱体12之间内设用于吸收噪音的吸音材20;容纳管30,形成至多孔板的形态,以贴紧于上述外壳10的内柱体12的整个里面的状态被容纳在内柱体12内,且在排出侧外壳10的前端部内侧一体形成直径渐渐变小的喷嘴31;引入侧吸音器50a以及排出侧吸音器50b,分别位于上述相分离的外壳10的容纳管30内侧的中央部,其两侧通过消音装置螺钉32支持固定在容纳管30的内壁;引入侧盖40a以及排出侧盖40b,引入侧盖40a具有与上述容纳管30相同的内直径,紧贴于引入例外壳10,以及,排出侧盖40b具有与容纳管30的喷嘴的直径相同的内直径,且介于丝网(screen)33之间紧贴于排出侧外壳10的一侧;扇盒60,设置在上述相分离的外壳10的中央,在内侧中央部,可以使叶轮63旋转设置的电动机62固定在收容盒64里,并且在上述收容盒64的外围附着多个固定翼61;支持托架70,分别固定在通过上述扇盒60连接的外壳10的两侧下部,且在下部的侧面,多个导孔71以扇盒60的中央为基准形成弧形;以及固定元件80,支持托架70紧贴于其内侧,以便旋转固定由上述支持托架70支持的外壳10,且在中央一体形成侧面具有固定孔81′的延长部,用于将延长部固定在扇盒60的两侧,在上述延长部81的下部侧面形成与导孔71相对应且用螺钉固定的多个角度调节孔82。
上述喷流扇3具有由外柱体11和内柱体12构成且在内侧设置有容纳有吸音材20的外壳10,在内设上述吸音材20的外壳10的内柱体12内,结合有多孔板形态的容纳管30。
上述容纳管30在具有沿排出侧外壳10方向直径渐渐变小的端面的喷嘴状容纳结构的状态下,在容纳有上述容纳管30的引入侧外壳10和排出侧外壳10的中央,分别设置引入侧消音器50a以及排出侧消音器50b,并且,通过消音装置螺钉32将各自的引入侧消音器50a以及排出侧消音器50b分别固定在容纳管30的内壁。
如上述,完成引入侧消音器50a以及排出侧消音器50b的安装,则需要在上述引入侧外壳10和排出侧外壳10的两侧分别设置引入侧盖40a以及排出侧盖40b,且在引入侧外壳10处结合用于阻止异物流入的丝网33。
另一方面,具有上述结构的引入侧外壳10和排出侧外壳10通过扇盒60连接,在上述扇盒60的内部,电动机62放置在具有固定翼61的收容盒64里,可使叶轮63旋转地结合于电动机62的轴上,并且,由支持托架70连接如上述通过扇盒60连接成一体的引入侧外壳10和排出侧外壳10,且将上述支持托架70旋转自如地固定在固定部件80上,以便可以设置在工厂内。
将具有这样的设置结构的喷流扇3设置在单体型以及联体型半开放工厂的情况下,向内设于扇盒60中的电动机62提供电源,则通过上述电动机62的驱动,叶轮63旋转,且通过上述叶轮63的旋转形成极强的吸引力。
此外,上述的叶轮63的极强的吸引力使引入的空气的流动变得柔和同时降低噪音,上述引入的空气由结合在引入侧外壳10的入口处的丝网33过滤出异物,经由容纳在引入侧容纳管30内部的引入侧消音器50a后,迅速通过扇盒60的具有十组翼型结构的叶轮63。
经由上述叶轮63的空气在连续通过扇盒60的固定翼61的同时正压上升,且旋转性降低,以该状态通过排出侧外壳10的内侧,最终通过容纳管30的喷嘴,以层流化的状态强有力地向排出侧盖40b抽排。
本发明根据建筑物的形态、结构、体积确定喷流扇3的设置数量,上述喷流扇3的设置数量根据地板面积和高度来确定,以每台喷流扇3的有效到达距离(60m)乘于喷射宽度(15m)获得的分担面积(900m2)除地板面积,则可以获得下部的喷流扇3的最少设置数量,且根据地域的四季外气平均强度和污染物产生量的所需换气量,再乘以安全率(1.2~2.0),则可以最终确定下部的设置数量。
并且,工厂的高度在15m以上时,设置上部用喷流扇3,根据高度,以下部设置数量的一个比例(25m以下50%、25m以上30m以下75%、30m以上100%),确定设置数量。
此外,本发明为了提高换气效率,依据高度、污染源的位置设定水平、垂直角度等。
首先,喷流扇3的水平角度根据气流分布图确定,通常将角度确定成在有效到达距离(60m)的地方可发挥最大效率。即,根据建筑物的宽度设定水平角度,使从与设置喷流扇3的地点相隔60m的地点向建筑物的中心部形成中心气流,在横向方向,左右对称地设置时,会发生相互重叠现象,从而提高换气效率。
上述所有喷流扇3的垂直角度在水平喷射(0°)时效率最高,只有在由于起重机、设备等的干涉,喷流扇3设置位置移动至下端部或者上端部时,才设定垂直角度,并且由于喷射角度是23°,所以角度设定成使得可以从与喷流扇3的设置位置相隔有效到达距离(60m)的地点到达至中央部。但是,在焊接等特殊条件(所到达的气流的风速在1.0m/s以上时,发生焊接不良现象)的工厂里,在决定向下喷射角度时,在上述角度确定方法的基础上追加反映工厂内允许的最高风速后确定指向角度,此时,其适用于根据喷流扇3气流分布距离的风速表。
另一方面,对本发明重叠设置排气扇的状态进行说明,排气扇设置在工厂的出入口处,起到将输送的受污染空气向建筑物外部排出的作用,此时由于要超过输入的外风(逆风)的强度,因此,重叠设置的间距要比引入用的短30%以上。并且,最终将排气扇设置在离出入口的入口处30m(有效到达距离60m的50%位置)以内的位置,才可以将受污染空气输送至工厂之外。
在单体型的中央部没有柱子的建筑物中,优选将本发明设置在墙壁的两侧,在中央部具有柱子的建筑物中,优选将本发明设置在中央部和墙壁两侧,在联体型的建筑物中,优选将本发明设置在墙壁的两侧和中央的建筑物之间的连接部。
此外,在设置时,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出入口的位置的不同需要改变本发明是设置位置,但是,根据外部气流的强度和风向,设置扇时,可以使其形成预定的空气流谱,或者自动调节喷流扇3的指向方向,以便迅速向排气口方向引导,并且,虽然根据建筑物结构的不同设置位置有所变化,但是通常适用于超大型工厂。
并且,在喷流扇3的指向为固定式时,则本发明可以用作送气及排气系统,指向方向随着外气强度而发生变化,则本发明可以用作空气流谱控制系统,并且,本发明还可以是在房顶外部的中央设置风向/风速传感器,实时测量外气强度和风向之后将其数据存储在控制箱5,之后,每个小时计算两次30分钟移动平均值,从而可以改变喷流扇3的指向,形成最佳的空气流谱,并且可以通过设置于工厂内部的粉尘传感器等的测量,在其受污染度超过下限值时使用。
如图11至图13所示,将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配置在设置在工厂的中央各壁以及两侧壁处的框架1的放置台2上后确定喷流扇3的指向,之后操作控制箱5,运转本发明,则通过调整工厂内部的多种空气流谱,带来如图16所示的烟气浓度的变化,最终由于送气和排气作用,可以在工厂内部形成舒适的环境。
以下,对图17至图27b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空气流谱自动控制系统进行说明。
利用上述喷流扇的工厂的空气流谱自动控制系统的特征在于包括引导送气部(A)以及引导换气部(B),其中,引导送气部(A)包括,通风管4,紧贴设置在设置于工厂的中央各壁以及两侧壁的框架上,且其上部向工厂的房顶突出,以便输入空气;喷流扇3,多级配置在垂直固定于上述框架的通风管4两侧,与上述通风管4连接设置,以便将通风管4内的空气向工厂内部供给;引导换气用气流引入扇6,多级配置在邻近上述喷流扇3两侧的位置,以便引导空气进行换气;引导排气用气流引入扇7,配置在与上述引导换气用气流引入扇6的两侧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用于进行排气;以及控制箱5,与上述一系列的喷流扇3和引导换气用气流引入扇6及引导排气用气流引入扇7有线连接,为控制上述各个扇而设置在通风管4的下方;此外,引导换气部(B)包括喷流扇3,多级设置在工厂的中央各壁以及两侧壁,以便将由上述引导送气部(A)供给的空气向工厂内部扩散,从而进行换气;引导换气用气流引入扇6,多级配置在邻近上述喷流扇3两侧的位置,以便引导空气进行换气;引导排气用气流引入扇7,配置在与上述引导换气用气流引入扇6两侧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用于进行排气;以及控制箱5,与上述一系列的喷流扇3和引导换气用气流引入扇6及引导排气用气流引入扇7有线连接,为控制上述各个扇而设置在喷流扇3之间。
在上述的空气流谱自动控制系统中,可调整地设置在设置于工厂的中央各壁以及两侧壁的框架上的喷流扇3可以使用与前述的送气及排气系统中使用的喷流扇3相同的喷流扇3,因此,在这里省略说明。
在本发明中,首先,如图17所示,在设置于超大型工厂的中央各壁以及两侧壁的框架上,设置用于引入新鲜的空气的上部向超大型工厂的房顶突伸的通风管4,在该状态下,在上述通风管4的两侧,多级配置将通风管4内的空气输送至超大型工厂内部的喷流扇3。
此外,在邻近上述喷流扇3的两侧的位置,配置引导换气用气流引入扇6,从而引导喷流扇3供给的空气进行换气,并且,在与上述引导换气用气流引入扇6的两侧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设置引导排气用气流引入扇7,从而引导空气进行排气,此外,为了控制上述各个扇,在通风管4的下面设置控制箱5,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喷流扇3和引导换气用气流引入扇6及引导排气用气流引入扇7的有线连接形成引导送气部(A)。
另一方面,本发明除上述引导送气部(A)之外,可以与引导换气部(B)联动,上述引导换气部(B),为了将由上述引导送气部(A)供给的空气向超大型工厂内部扩散,在超大型工厂的中央各壁以及两侧壁多级配置喷流扇3,且与上述的引导送气部(A)相同,在邻近喷流扇3的两侧的位置配置引导换气用气流引入扇6,从而可以引导空气进行换气,同时,在与上述引导换气用气流引入扇6的两侧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配置用于引导排气的引导排气用气流引入扇7,并且,在喷流扇3之间还设置控制箱5,其与上述的一系列的喷流扇3、引导换气用气流引入扇6和引导排气用气流引入扇7有线连接,从而可以容易地控制上述各个扇。
将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单体超大型工厂时如图24所示地配置,联体型超大型工厂时如图26所示地配置在设置于超大型工厂的中央各壁以及两侧壁的框架上后确定喷流扇3的指向,之后,调节控制箱5运转本发明,则通过调整超大型工厂内部的多种空气流谱,显示出图21c至21h所示的气流分布,从而超大型工厂内部的换气效率达到极大化,并且具有如图20所示曲线图的运转系统之前和运转之后的鲜明的变化。
本发明高效率地配置设置于超大型工厂的包括喷流扇3的框架等一系列结构,从而可以向超大型工厂的整个空间迅速地分配所供给的外气,同时根据外气强度和风向,将输送气流形成方向调和成与自然风相同的方向,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换气效率,并且,长方形超大型工厂的横向方向PUSH-PULL形态,即造船所等超大型工厂的横向方向的宽度通常在100~300m程度,超过一台喷流扇的最大到达距离(90m),因此在横向方向,每隔喷流扇的有效到达距离(60m)要追加一台喷流扇,这样配置喷流扇3,以在横向方向形成超过超大型工厂的长度的输送气流,可以自然形成引导输送气流。
并且,本发明通过利用强风的抽排引导周边空气的现象增大排气量和引入量的方法,根据外气强度控制扇的运转数量,从而形成最佳的空气流谱,且减少伴随其的输送能量,并且根据超大型工厂的建筑物结构以及高度,可以调整喷流扇3的间距和重叠距离以及指向角度等,从而最终解除再循环区域,显著提高供给、排气效率。
在上述中,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在不超过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本发明的原则的情况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本发明可以有各种变形,且上述变形均属于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符号说明1框架2放置台3喷流扇4通风管5控制箱6引导换气用的气流引入扇7引导排气用的气流引入扇。
权利要求
1.一种使用喷流扇的工厂中的引导送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设置于工厂的中央各壁以及两侧壁上;至少一个放置台(2),从所述框架的中央部向工厂内部延伸设置;以及,喷流扇(3),以可调整上下角度及可旋转的状态放置在所述放置台(2)的上面,且容易地向工厂内部引导供给新鲜空气,并且,通过高速喷射抽排,将周边的受污染空气向主气流区域引导,使其一起流动,从而实现排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喷流扇的工厂的引导送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流扇包括二个相分离的外壳(10),以圆柱体的形状相对设置,且由外柱体(11)和直径小于外柱体(11)的内柱体(12)构成,在所述外柱体(11)和内柱体(12)之间内设有用于吸收噪音的吸音材(20);容纳管(30),以多孔板的形态形成,贴紧容纳在所述外壳(10)的内柱体(12)的整个里面,且在排出侧外壳(10)的前端部的内侧一体形成直径渐渐变小的喷嘴(31);引入侧消音器(50a)以及排出侧消音器(50b),分别位于所述相分离的外壳(10)的容纳管(30)内侧的中央部,其两侧通过消音装置螺钉(32)支撑固定在容纳管(30)的内壁;引入侧盖(40a)以及排出侧盖(40b),所述引入侧盖(40a)具有与所述容纳管(30)相同的内直径,紧贴于引入侧外壳(10),以及,所述排出侧盖(40b)具有与容纳管(30)的喷嘴的直径相同的内直径,丝网(33)介于排出侧盖(40b)与排出侧外壳(10)之间,且紧贴于排出侧外壳(10)的一侧;扇盒(60),设置在所述相分离的外壳(10)的中央,在内侧中央部,电动机(62)固定在收容盒(64)里,所述电动机(62)可使叶轮(63)旋转地设置,并且在所述收容盒(64)的外围连接多个固定翼(61);支撑托架(70),分别固定在通过所述扇盒(60)连接的外壳(10)的两侧下部,且在下部的侧面,多个导孔(71)以扇盒(60)的中央为基准形成弧形形状;以及,固定元件(80),支撑托架(70)紧贴于其内侧设置,以便旋转固定由所述支撑托架(70)支持的外壳(10),且在中央一体形成侧面具有固定孔(81′)的延长部,所述固定孔(81′)用于将延长部固定于扇盒(60)的两侧中央,在所述延长部(81)的下部侧面形成与导孔(71)相对应且用螺钉固定的多个角度调整孔(8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使用喷流扇的工厂的引导送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工厂的地板面积和高度来确定所述喷流扇(3)的设置数量,以每台喷流扇(3)的有效到达距离(60m)乘于喷射宽度(15m)获得的分担面积(900m2)除地板面积,从而可以获得下部的喷流扇(3)的最少设置数量,但是,根据地域的四季外气平均强度和污染物产生量的所需换气量,再乘以安全率(1.2~2.0),从而最终确定下部的设置数量,此外,工厂的高度在15m以上时,要设置上部用喷流扇(3),根据高度,以下部设置数量的比例(25m以下50%、25m以上30m以下75%、30m以上100%)确定设置数量。
4.一种利用喷流扇的工厂的空气流谱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引导送气部(A)以及引导换气部(B),所述引导送气部(A)包括通风管(4),紧贴设置于工厂的中央各壁以及两侧壁的框架设置,且其上部向工厂的房顶突出,以便输入空气;喷流扇(3),多级配置在与所述框架垂直固定的通风管(4)的两侧,且与所述通风管(4)连接设置,以便将通风管(4)内的空气向工厂内部供给;引导换气用的气流引入扇(6),多级配置在邻近所述喷流扇(3)两侧的位置,用于引导空气进行换气;引导排气用的气流引入扇(7),设置在与所述引导换气用的气流引入扇(6)的两侧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用于引导排气;以及,控制箱(5),与所述一系列的喷流扇(3)和引导换气用的气流引入扇(6)及引导排气用的气流引入扇(7)有线连接,为控制所述各个扇而设置在通风管(4)的下方;所述引导换气部(B)包括喷流扇(3),多级设置在工厂的中央各壁以及两侧壁,用于将由所述引导送气部(A)供给的空气向工厂内部扩散,从而进行换气;引导换气用气流引入扇(6),多级配置在邻近所述喷流扇(3)两侧的位置,用于引导空气进行换气;引导排气用气流引入扇(7),配置在与所述引导换气用的气流引入扇(6)的两侧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用于引导排气;以及,控制箱(5),与所述一系列的喷流扇(3)和引导换气用的气流引入扇(6)及引导排气用的气流引入扇(7)有线连接,为了控制所述各个扇而设置在喷流扇(3)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喷流扇的工厂的引导送气排气系统以及空气流谱自动控制系统。引导送排气系统包括框架(1),设置于工厂的中央各壁以及两侧壁上;至少一个放置台(2),从上述的框架的中央部向工厂内部延伸设置;喷流扇(3),可调整上下角度及可旋转地设置在上述放置台(2)的上面,且容易地向工厂内部引导供给新鲜空气,并且,通过高速喷射抽排,将周边的受污染空气向主气流区域引导,使其一起流动,从而实现排气。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气流谱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引导送气部(A)和引导换气部(B)。本发明可以进行根据外气风向简单地改变主气流方向的空气流谱控制,从而使工厂的换气效率达到最高。
文档编号F24F7/06GK1971154SQ20061014484
公开日2007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23日
发明者慎承叙, 林润彻 申请人:大宇造船海洋株式会社, Mj气流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