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9967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干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沸腾干燥机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沸腾干燥机一般用于医药药品、化工原料、食品、粮食加工、饲料的干燥,它将空气经热交换器加热形成热风,洁净的热风经阀板分配进入沸腾干燥机床体内,从加料器进入干燥机床体内的湿物料被热风形成沸腾状态。由于热风与物料广泛接触,增加了传热传质的过程,因此在较短时间内就可完成干燥。

在干燥过程中物料会形成粉尘从排风口排出,造成环境污染。另外,干燥过程中使用的风机排出的热空气温度可达60°以上,直接排出对能原浪费严重,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减少粉尘且增加能源利用率的沸腾干燥机。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沸腾干燥机,包括底板、第一加热器、第一沸腾干燥机主机、第二加热器、第二沸腾干燥机主机、第一引风机和第二引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器、第一沸腾干燥机主机、第二加热器、第二沸腾干燥机主机、第一引风机和第二引风机均设置在底板上,第一加热器的出风口连接第一沸腾干燥机主机下端的进风口,第一沸腾干燥机主机的出风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一引风机的进风口;第一引风机的出风口连接第二加热器的进风口,第二加热器的出风口连接第二沸腾干燥机主机下端的进风口,第二沸腾干燥机主机的出风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二引风机的进风口,第二引风机的出风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一加热器的进风口端,在第二引风机与第一加热器之间连接的管道上连接设置有换气管,换气管上设置有开关阀;在底板下端可拆卸的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下端设有滚轮,在第一沸腾干燥机主机和第二沸腾干燥机主机的出风口端均设有防尘纱网。

作为本一种优选方案,在第一沸腾干燥机主机与第一引风机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调节阀门。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在第二沸腾干燥机主机与第二引风机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调节阀门。

作为又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板与安装板之间通过燕尾槽和燕尾块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第一沸腾干燥机和第二沸腾干燥机的出风口端均设有防尘纱网可减少粉尘的排出,减少环境污染。另外,本实用新型将第一加热器加热后的空气在使用完毕后导入第二加热器,使第二加热器的加热过程缩短,即节约能源又加快加热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第二引风机,2为第二沸腾干燥机主机,3为第一引风机,4为调节阀门,5为防尘纱网,6为第一沸腾干燥机主机,7为第一加热器,8为换气管,9为滚轮,10为安装板,11为第二加热器,12为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沸腾干燥机,包括底板12、第一加热器7、第一沸腾干燥机主机6、第二加热器11、第二沸腾干燥机主机2、第一引风机3和第二引风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器7、第一沸腾干燥机主机6、第二加热器11、第二沸腾干燥机主机2、第一引风机3和第二引风机12均设置在底板12上,第一加热器7的出风口连接第一沸腾干燥机主机6下端的进风口,第一沸腾干燥机主机6的出风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一引风机3的进风口;第一引风机3的出风口连接第二加热器11的进风口,第二加热器11的出风口连接第二沸腾干燥机主机2下端的进风口,第二沸腾干燥机主机2的出风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二引风机1的进风口,第二引风机1的出风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一加热器7的进风口端,在第二引风机1与第一加热器7之间连接的管道上连接设置有换气管8,换气管8上设置有开关阀;在底板12下端可拆卸的连接有安装板10,安装板10下端设有滚轮9,在第一沸腾干燥机主机6和第二沸腾干燥机主机2的出风口端均设有防尘纱网5。

作为本一种优选方案,在第一沸腾干燥机主机6与第一引风机3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调节阀门。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在第二沸腾干燥机主机2与第二引风机1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调节阀门。

作为又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板12与安装板10之间通过燕尾槽和燕尾块相连。

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沸腾干燥机和第二沸腾干燥机的出风口端均设有防尘纱网可减少粉尘的排出,减少环境污染。另外,本实用新型将第一加热器加热后的空气在使用完毕后导入第二加热器,使第二加热器的加热过程缩短,即节约能源又加快加热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