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护窑炉的新型面板及窑炉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2346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护窑炉的新型面板及窑炉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护窑炉的新型面板及一种窑炉结构。



背景技术:

窑炉是采用耐火材料砌成的用以烧成制品的设备,是陶瓷生产中的必备设施。窑炉由框架、耐火、保温材料、风、气管道、烧嘴、传动和电气等部件组合而成,框架面板(外壳)一般以金属材料作为装饰并且可以达到防止墙体受到损坏的目的。

目前,框架面板主要包括以下两种:一种为紧靠框架的平面板,但窑壁温度太高或漏火时,容易被熏黑或出现掉漆、变形等问题,影响美观;另一种为完全盖住烧嘴、阀门等功能部件的弧形面板,但使用时需要拆卸面板才能操作,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用于保护窑炉的新型面板及窑炉结构,可有效地覆盖并保护伸出窑炉框架外的部件,还可解决现有窑炉面板因紧贴窑炉金属框架结构所造成的温度太高而生产的掉漆、被熏黑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实用、用于保护窑炉的新型面板及窑炉结构,可露出常用的功能部件,使得功能部件在使用时不需拆卸保护窑炉的新型面板也能操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护窑炉的新型面板,包括上部面板及下部面板;所述上部面板包括上面板及中上面板,所述中上面板的顶部向上倾斜延伸形成上延伸部,所述上面板与中上面板通过上延伸部相连;所述下部面板包括中下面板及下面板,所述中下面板的底部向下倾斜延伸形成下延伸部,所述中下面板与下面板通过下延伸部相连。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上面板及下面板上均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与窑炉的烧嘴燃气支阀的位置相对应,用于调节及开关所述烧嘴燃气支阀。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中上面板及中下面板上均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与窑炉内另一侧烧嘴火焰的位置相对应,用于观察烧嘴的燃烧状况。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中上面板及中下面板上均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位置与窑炉的烧嘴位置相对应,所述烧嘴沿第三通孔贯穿保护窑炉的新型面板。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下面板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的位置与窑炉的事故孔的位置相对应,用于打开事故孔处理窑内断辊、倒窑等事故。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中上面板与中下面板之间设有间隙,用于安装辊道窑传动系统。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窑炉结构,包括窑炉、用于支撑所述窑炉的窑炉框架及固定于所述窑炉框架的两侧的新型面板;所述窑炉设有上部燃气管道、下部燃气管道及辊孔砖,所述窑炉框架两侧均设有上方管及下方管;所述中上面板盖住上方管,所述上面板在上延伸部的作用下向窑炉的外侧延伸并盖住窑炉的上部燃气管道,所述中下面板盖住下方管,所述下面板在下延伸部的作用下向窑炉的外侧延伸并盖住窑炉的下部燃气管道,所述辊孔砖位于中上面板与中下面板之间的间隙处。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中上面板与窑炉框架外壁之间的距离至少为20㎜,所述中下面板与窑炉框架外壁之间的距离至少为20㎜。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新型面板通过螺钉固定于窑炉框架两侧的支撑架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辊孔砖外围填充有用于保温的陶瓷纤维棉。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面板可有效地覆盖伸出窑炉框架外的管线、热电偶等不易损坏、不常拆卸的部件,对管线等部件和墙体实现有效保护。

同时,通过设置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及第四通孔等多种功能性通孔,露出常用的功能部件,使得功能部件在使用时不需拆卸新型面板也能操作,方便、实用,外形美观。

另外,通过在中上面板与上方管之间、中下面板与下方管之间设置适合的距离,有效解决现有窑炉面板因紧贴窑炉金属框架结构所造成的温度太高而生产的掉漆、被熏黑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保护窑炉的新型面板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保护窑炉的新型面板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保护窑炉的新型面板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窑炉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窑炉结构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窑炉结构的左视图;

图7是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发明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发明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定。

参见图1及图2,图1及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保护窑炉的新型面板的第一实施例,其包括上部面板及下部面板,有选地,所述上部面板及下部面板沿水平方向对称设置;所述上部面板包括上面板4及中上面板10,所述中上面板10的顶部向上倾斜延伸形成上延伸部4a,所述上面板4与中上面板10通过上延伸部4a相连,形成平缓过渡的弧形结构;所述下部面板包括中下面板15及下面板16,所述中下面板15的底部向下倾斜延伸形成下延伸部16a,所述中下面板15与下面板16通过下延伸部16a相连,形成平缓过渡的弧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窑炉中上面板与中下面板之间断开形成间隙,用于安装辊道窑传动系统11(含支撑座、油槽盒、铝座等传动部件)。

参见图3,图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保护窑炉的新型面板的第二实施例,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面板4及下面板16上均设有第一通孔3;所述中上面板10及中下面板15上均设有第二通孔8;所述中上面板10及中下面板15上均设有第三通孔5,具体地:

所述第一通孔3的位置与窑炉的烧嘴燃气支阀2的位置相对应,用于调节及开关所述烧嘴燃气支阀2,相应地,通过调节及开关所述烧嘴燃气支阀2可实现对烧嘴燃气的有效控制。

所述第二通孔8的位置与窑炉内另一侧烧嘴火焰的位置相对应,通过带有塞子保温、盖板装饰的观火孔7观察烧嘴12的燃烧状况。

所述第三通孔5的位置与窑炉的烧嘴12位置相对应,所述烧嘴12沿第三通孔5贯穿新型面板。所述烧嘴12上设有带进气管和电极的烧嘴芯13、空气调节阀14,通过第三通孔5,可使得所述整个烧嘴12、烧嘴芯13、空气调节阀14伸出新型面板外,方便拆卸、清理。

进一步,所述下面板16上还设有第四通孔18,所述第四通孔18的位置与窑炉的事故孔19的位置相对应,用于打开事故孔处理窑内断辊、倒窑等事故,使得从事故孔钩出的垃圾可顺着新型面板弧线落到地面,方便、实用。其中,垃圾钩出前应在新型面板外加设保护套,以避免垃圾在运动过程中对新型面板造成损坏;而在正常生产的情况下,事故孔19带有塞子密封、盖板装饰。

因此,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面板可有效地覆盖伸出窑炉框架外的管线、热电偶等不易损坏、不常拆卸的部件,对管线等部件和墙体实现有效保护;同时,通过多种通孔,露出常用的功能部件,使得功能部件在使用时不需拆卸新型面板也能操作,方便、实用,外形美观。

参见图4~图7,图4~图7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窑炉结构的具体结构,其包括窑炉、用于支撑所述窑炉的窑炉框架及固定于所述窑炉框架的两侧的新型面板。其中:

所述窑炉布置有供给烧嘴燃气的管道,如上部燃气管道1及下部燃气管道17。上部燃气管道1、下部燃气管道17上均带有电动阀、电磁阀、球阀等功能部件,分别形成独立控制的烧嘴组,每个烧嘴组可控制4个~8个烧嘴12。所述上部燃气管道1向上部烧嘴12提供燃气,下部燃气管道17向下部烧嘴12提供燃气。

所述窑炉两侧窑墙内布置有空气管道,如上部空气管道24及下部空气管道20。其中,上部空气管道24向上部烧嘴12提供助燃空气,下部空气管道20向下部烧嘴12提供助燃空气。

所述窑炉两侧窑墙上分别设有辊孔砖23,辊孔砖23外的上方管22和下方管21将窑炉框架分开,中间设有多片扁钢支撑。所述传动系统11的支架焊接在下方管21上,用于传动支撑、传动轴、齿轮、油槽盒等部件,生产时,穿过两侧辊孔砖23的辊棒通过传动系统驱动产品在通道内的辊面运行和烧成。

所述新型面板包括上部面板及下部面板;所述上部面板包括上面板4及中上面板10,所述中上面板10的顶部向上倾斜延伸形成上延伸部4a,所述上面板4与中上面板10通过上延伸部4a相连,形成平缓过渡的弧形结构;所述下部面板包括中下面板15及下面板16,所述中下面板15的底部向下倾斜延伸形成下延伸部16a,所述中下面板15与下面板16通过下延伸部16a相连,形成平缓过渡的弧形结构。

安装时,所述新型面板通过螺钉26固定于窑炉框架两侧的支撑架25上,相应地,可在新型面板四周开设多个小孔9,以方便螺钉26固定。所述中上面板10下沿靠近窑炉并盖住辊上方管22,所述上面板4在上延伸部4a的作用下向窑炉的外侧延伸并盖住窑炉的上部燃气管道1所连接的烧嘴前支管、支阀等部件,所述中下面板15上沿靠近窑炉并盖住辊下方管21,所述下面板16在下延伸部16a的作用下向窑炉的外侧延伸并盖住窑炉的下部燃气管道17所连接的烧嘴前支管、支阀等部件,所述辊孔砖23位于中上面板10与中下面板15之间的间隙处。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中上面板10、中下面板15与窑炉框架外壁之间设置适合的距离,可有效解决现有窑炉面板因紧贴窑炉金属框架结构所造成的温度太高而生产的掉漆、被熏黑等问题。优选地,所述中上面板10和中下面板15与窑炉框架外壁之间的距离至少为20㎜。

另外,所述辊孔砖23外围填充有用于保温、密封的陶瓷纤维棉。如果辊棒弯曲、塞棉与辊棒周围间隙加大或窑内正压太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漏火时,高温热气会从新型面板与窑炉框架外壁之间的间隙内扩散,从而降低了新型面板的温度,防止新型面板掉漆、被熏黑,也可避免因新型面板温度太高而发生人员被烫伤的情况。

此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面板可有效地覆盖伸出窑炉框架外的管线、热电偶等不易损坏、不常拆卸的部件,对管线等部件和墙体实现有效保护;同时,通过多种通孔,露出常用的功能部件,使得功能部件在使用时不需拆卸新型面板也能操作,方便、实用,外形美观。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