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糖基功能化细菌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93742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糖基功能化细菌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糖基功能化细菌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对模板分子细菌毒素具有专一识别能力的糖基功能化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涉及糖类化合物作为功能化单体在制备细菌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许多细菌病原体合成的毒素是致病的首要因素。这种产生毒素的能力是许多细菌病原体致病的潜在机制。细菌毒素主要有三种外毒素、内毒素和非蛋白毒素。外毒素是一种典型的水溶性蛋白,是细菌在指数生长期分泌的已知可感染人类毒性最强的细菌毒素,在很低浓度时就具有很高的毒性。因此,开发一种准确度高、特异性强、快速检测细菌毒素的方法,对食物中毒、水污染等突发事故做出快速诊断,并选择合适的应对措施,对于食品与环境控制以及国防安全都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检测细菌毒素的方法主要有生物学方法,如动物测毒法和细胞测毒法;免疫学方法,如有反向被动血凝实验(RPHA)、被动免疫溶血试验(PIH)、毒素与抗毒素琼脂扩散试验、放射免疫测定(R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法。上述这些方法虽然灵敏度较高,稳定性较好,但缺点是操作时间长、步骤复杂、结果准确性不够。
发明内容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糖基功能化细菌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实现对细菌毒素的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的识别。本发明还提供了糖类化合物作为功能化单体在制备细菌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糖基功能化细菌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由细菌毒素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致孔剂、引发剂按o.oi-io:i:0.5-8:30-65:0.05-0.20的摩尔比混合,再经原位聚合得到。所述功能单体为糖类化合物,所述糖类化合物为A-D-吡喃糖基甘露糖、N-乙酰糖胺、N-乙酰乳糖胺、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或神经酰胺三已糖苷。所述细菌毒素为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肉毒杆菌毒素、绿脓杆菌外毒素A、中毒性休克毒素l、链球菌致热外毒素、霍乱毒素、绿脓杆菌外毒素a或志贺氏毒素。所述交联剂为三羟甲基丙垸三甲基丙烯酸酯、N,N-亚甲基二丙烯酰胺、N,N-l,4-亚苯基二丙烯酰胺、3,5-二(丙烯酰胺)苯甲酸、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烯基苯、N,O-二丙烯酰-L-苯丙胺醇、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优选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或二乙烯基苯。所述的致孔剂为二氯甲垸、氯仿、乙腈、甲醇、异丙醇、四氯化碳、杂环化合物酰胺或砜类化合物,优选为二氯甲烷或氯仿。所述引发剂为有机过氧化物或偶氮类化合物,优选为偶氮二异丁腈。上述糖基功能化细菌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细菌毒素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致孔剂、引发剂按一定摩尔比混合均匀,加入反应器中,通入氮气密封,在热引发或光引发条件下进行原位聚合,得到含有细菌毒素的聚合物;(2)将上述得到的聚合物从反应器中取出,研磨、过筛,用洗脱液洗脱至不含细菌毒素,然后用有机溶剂清洗至中性,真空下干燥,即制得本发明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所述的热引发条件为聚合温度控制在60°C~90°C,恒温反应12~48小时;光引发反应条件为在120w或150w高压汞灯下聚合12-48小时。所述洗脱液为甲醇与乙酸的混合液或乙腈和乙酸的混合液,甲醇或乙腈与乙酸的体积比为30~10:1,所述有机溶剂为甲醇。本发明提供了糖类化合物作为功能单体在制备细菌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中的应用。由于大多数毒素是多价态的,它可与宿主细胞膜上特殊的糖蛋白受体结合,作为初始识别与结合位点。通过研究细菌毒素的性质及其侵入宿主细胞的机制,我们发现糖类化合物在这种作用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其与细菌毒素的相互作用并不是简单的单体结合,而是寡或多糖作用机制,因此如果可以利用能与细菌毒素特异性结合的糖类结构的受体分子来检测细菌毒素是非常有利的。基于上述思路,本发明打破了传统的以丙烯酸类、吡啶类、酰胺类作为功能单体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方法,而选取了多种糖类化合物作为功能单体,巧妙地将糖类化合物能够对细菌毒素进行特异性识别的机制以及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印迹分子一细菌毒素特异性识别的机制结合在一起,由此制备出的糖基功能化细菌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目标分子具有更高的选择性,从而提高了检测细菌毒素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所开发的糖基功能化细菌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将糖类与细菌毒素的特异性识别机制以及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细菌毒素的特异性识别机制相结合,具有良好的分子识别性能,大大提高了检测细菌毒素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本发明提供的糖基功能化细菌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简单、高效,为糖基功能化细菌毒素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制备方案。本发明首次提出了糖类化合物作为功能单体在制备细菌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中的应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l分别称取0.5220g反应单体A-D-吡喃糖基甘露糖、0.0235g模板分子白喉毒素、4.6500g交联剂三羟甲基丙垸三甲基丙烯酸酯、0.0745g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15ml致孔剂二氯甲烷,混合均匀,装入25ml安培瓶中,通入氮气10分钟,密封,于6(TC烘箱中反应48小时。将聚合物单块取出,研磨,抽提,干燥,过筛。采用甲醇乙酸(体积比10:1)的混合溶液反复超声清洗制得的聚合物,直至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检测不到模板分子,再用甲醇清洗除去过量的乙酸,干燥,得到A-D-吡喃糖基甘露糖糖基功能化的白喉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分别称取0.4365g反应单体丙烯酸、0.0235g模板分子白喉毒素、4.6500g交联剂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0.0745g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15ml致孔剂二氯甲垸,混合均匀,装入25ml安培瓶中,通入氮气10分钟,密封,于60。C烘箱中反应48小时。将聚合物单块取出,研磨,抽提,干燥,过筛。采用甲醇乙酸(体积比10:1)的混合溶液反复超声清洗制得的聚合物,直至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检测不到模板分子,再用甲醇清洗除去过量的乙酸,干燥,得到白喉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分别把上述两种分子印迹聚合物填充到玻璃注射器中自制备固相萃取柱(SPE柱),将制备成功的SPE柱连接到化学发光分析仪,将浓度2.5X10^mol/L鲁米诺溶液与样品溶液分别泵入化学发光分析仪,对样品中的白喉毒素进行检测,考察该SPE柱对水样中白喉毒素的分子识别和回收效果,结果见表l。从表l中结果可以看出利用糖分子(A-D-吡喃糖基甘露糖)作为单体制备的白喉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比用普通单体(丙烯酸)制备的白喉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白喉毒素具有更好的识别特异性和回收效果。实施例2分别称取0.3820g反应单体唾液酸神经节苷脂、0.03220g模板分子破伤风毒素、3.8820g交联剂二乙烯基苯、0.0750g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15ml致孔剂氯仿,混合均匀,装入25ml安培瓶中,通入氮气10分钟,密封,在120w高压汞灯下聚合48小时。将聚合物单块取出,研磨,抽提,干燥,过筛。采用乙腈乙酸(体积比15:1)的混合溶液反复超声清洗制得的聚合物,直至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检测不到模板分子,再用甲醇清洗除去过量的乙酸,干燥,得到唾液酸神经节苷脂糖基功能化的破伤风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分别称取0.4025g反应单体甲基丙烯酸、0.03220g模板分子破伤风毒素、3.8820g交联剂二乙烯基苯、0.0750g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15ml致孔剂氯仿,混合均匀,装入25ml安培瓶中,通入氮气10分钟,密封,在120w高压汞灯下聚合48小时。将聚合物单块取出,研磨,抽提,干燥,过筛。采用乙腈乙酸(体积比15:1的混合溶液反复超声清洗制得的聚合物,直至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检测不到模板分子,再用甲醇清洗除去过量的乙酸,干燥,得到破伤风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分别把上述两种分子印迹聚合物填充到玻璃注射器中自制备固相萃取柱(SPE柱),并考察该SPE柱对水样中破伤风毒素的分子识别和回收效果,结果见表l。从表1中结果可以看出利用糖分子(唾液酸神经节苷脂)作为单体制备的破伤风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比用普通单体(甲基丙烯酸)制备的破伤风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破伤风毒素具有更好的识别特异性和回收效果。实施例3分别称取0.4100g反应单体N-乙酰糖胺、0.03560g模板分子肉毒杆菌毒素、73.9600g交联剂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0.0810g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15ml致孔剂乙腈,混合均匀,装入25ml安培瓶中,通入氮气10分钟,密封,于70'C烘箱中反应36小时。将聚合物单块取出,研磨,抽提,干燥,过筛。采用甲醇乙酸(体积比20:1)的混合溶液反复超声清洗制得的聚合物,直至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检测不到模板分子,再用甲醇清洗除去过量的乙酸,干燥,得到N-乙酰糖胺糖基功能化的肉毒杆菌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分别称取0.4365g反应单体4-乙烯基吡啶、0.03560g模板分子肉毒杆菌毒素、3.9600g交联剂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0.0810g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15ml致孔剂乙腈,混合均匀,装入25ml安培瓶中,通入氮气10分钟,密封,于70'C烘箱中反应36小时。将聚合物单块取出,研磨,抽提,干燥,过筛。采用甲醇乙酸(体积比20:1)的混合溶液反复超声清洗制得的聚合物,直至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检测不到模板分子,再用甲醇清洗除去过量的乙酸,干燥,得到肉毒杆菌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分别把上述两种分子印迹聚合物填充到玻璃注射器中自制备固相萃取柱(SPE柱),并考察该SPE柱对水样中肉毒杆菌毒素的分子识别和回收效果,结果见表l。从表l中结果可以看出利用糖分子(N-乙酰糖胺)作为单体制备的肉毒杆菌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比用普通单体(4-乙烯基吡啶)制备的肉毒杆菌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肉毒杆菌毒素具有更好的识别特异性和回收效果。实施例4分别称取0.4150g反应单体神经酰胺三已糖苷、0.0330g模板分子志贺氏毒素、3.8995g交联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0.0780g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15ml致孔剂甲醇,混合均匀,装入25ml安培瓶中,通入氮气10分钟,密封,在130w高压汞灯下聚合36小时。将聚合物单块取出,研磨,抽提,干燥,过筛。采用乙腈乙酸(体积比25:1的混合溶液反复超声清洗制得的聚合物,直至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检测不到模板分子,再用甲醇清洗除去过量的乙酸,干燥,得到神经酰胺三已糖苷糖基功能化的志贺氏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分别称取0.4090g反应单体4-乙烯基吡啶、0.0330g模板分子志贺氏毒素、3.8995g交联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0.0780g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15ml致孔剂甲醇,混合均匀,装入25ml安培瓶中,通入氮气10分钟,密封,在130w高压汞灯下聚合36小时。将聚合物单块取出,研磨,抽提,干燥,过筛。采用乙腈乙酸(体积比25:1的混合溶液反复超声清洗制得的聚合物,直至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检测不到模板分子,再用甲醇清洗除去过量的乙酸,干燥,得到志贺氏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分别把上述两种分子印迹聚合物填充到玻璃注射器中自制备固相萃取柱(SPE柱),并考察该SPE柱对水样中志贺氏毒素的分子识别和回收效果,结果见表l。从表1中结果可以看出利用糖分子(神经酰胺三已糖苷)作为单体制备的志贺氏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比用普通单体(4-乙烯基吡啶)制备的志贺氏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志贺氏毒素具有更好的识别特异性和回收效果。实施例5分别称取0.4020g反应单体N-乙酰乳糖胺、0.0345g模板分子中毒性休克毒素l、3.9880g交联剂N,O-二丙烯酰-L-苯丙胺醇、0.0865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15ml致孔剂异丙醇,混合均匀,装入25ml安培瓶中,通入氮气10分钟,密封,于8(TC烘箱中反应24小时。将聚合物单块取出,研磨,抽提,干燥,过筛。采用甲醇乙酸(体积比30:1)的混合溶液反复超声清洗制得的聚合物,直至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检测不到模板分子,再用甲醇清洗除去过量的乙酸,干燥,得到N-乙酰乳糖胺糖基功能化的中毒性休克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分别称取0.3990g反应单体甲基丙烯酸、0.0345g模板分子中毒性休克毒素1、3.9880g交联剂N,O-二丙烯酰-L-苯丙胺醇、0.0865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15ml致孔剂异丙醇,混合均匀,装入25ml安培瓶中,通入氮气10分钟,密封,于8(TC烘箱中反应24小时。将聚合物单块取出,研磨,抽提,干燥,过筛。采用甲醇乙酸(体积比30:1)的混合溶液反复超声清洗制得的聚合物,直至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检测不到模板分子,再用甲醇清洗除去过量的乙酸,干燥,得到中毒性休克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分别把上述两种分子印迹聚合物填充到玻璃注射器中自制备固相萃取柱(SPE柱),并考察该SPE柱对水样中目标中毒性休克毒素的分子识别和回收效果,结果见表1。从表l中结果可以看出利用糖分子(N-乙酰乳糖胺)作为单体制备的中毒性休克毒素1分子印迹聚合物比用普通单体(甲基丙烯酸)制备的中毒性休克毒素1分子印迹聚合物对中毒性休克毒素1具有更好的识别特异性和回收效果。实施例6分别称取0.4120g反应单体N-乙酰糖胺、0.0400g模板分子链球菌致热外毒素、94.1010g交联剂N,N-l,4-亚苯基二丙烯酰胺、0.0800g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15ml致孔剂四氯化碳,混合均匀,装入25ml安培瓶中,通入氮气10分钟,密封,在140w高压汞灯下聚合24小时。将聚合物单块取出,研磨,抽提,干燥,过筛。采用乙腈乙酸(体积比30:1的混合溶液反复超声清洗制得的聚合物,直至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检测不到模板分子,再用甲醇清洗除去过量的乙酸,干燥,得到N-乙酰糖胺糖基功能化的链球菌致热外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分别称取0.4025g反应单体丙烯酸、0.0400g模板分子链球菌致热外毒素、4.1010g交联剂N,N-l,4-亚苯基二丙烯酰胺、0.0800g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15ml致孔剂四氯化碳,混合均匀,装入25ml安培瓶中,通入氮气10分钟,密封,在140w高压汞灯下聚合24小时。将聚合物单块取出,研磨,抽提,干燥,过筛。采用乙腈乙酸(体积比30:1的混合溶液反复超声清洗制得的聚合物,直至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检测不到模板分子,再用甲醇清洗除去过量的乙酸,干燥,得到链球菌致热外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分别把上述两种分子印迹聚合物填充到玻璃注射器中自制备固相萃取柱(SPE柱),并考察该SPE柱对水样中链球菌致热外毒素的分子识别和回收效果,结果见表1。从表l中结果可以看出利用糖分子(N-乙酰糖胺)作为单体制备的链球菌致热外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比用普通单体(丙烯酸)制备的链球菌致热外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对链球菌致热外毒素具有更好的识别特异性和回收效果。实施例7分别称取0.4125g反应单体唾液酸神经节苷脂,0.0355g模板分子霍乱毒素、3.9555g交联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0.0805g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15ml致孔剂丙烯酰胺,混合均匀,装入25ml安培瓶中,通入氮气10分钟,密封,于9(TC烘箱中反应12小时。将聚合物单块取出,研磨,抽提,干燥,过筛。采用甲醇乙酸(体积比20:1)的混合溶液反复超声清洗制得的聚合物,直至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检测不到模板分子,再用甲醇清洗除去过量的乙酸,干燥,得到唾液酸神经节苷脂糖基功能化的霍乱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分别称取0.4365g反应单体4-乙烯基吡啶、0.0355g模板分子霍乱毒素、3.9555g交联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0.0805g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15ml致孔剂丙烯酰胺,混合均匀,装入25ml安培瓶中,通入氮气10分钟,密封,于9(TC烘箱中反应12小时。将聚合物单块取出,研磨,抽提,干燥,过筛。采用甲醇乙酸(体积比20:1)的混合溶液反复超声清洗制得的聚合物,直至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检测不到模板分子,再用甲醇清洗除去过量的乙酸,干燥,得到霍乱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分别把上述两种分子印迹聚合物填充到玻璃注射器中自制备固相萃取柱(SPE柱),并考察该SPE柱对水样中霍乱毒素的分子识别和回收效果,结果见表l。从表l中结果可以看出利用糖分子(唾液酸神经节苷脂)作为单体制备的霍乱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比用普通单体(4-乙烯基吡啶)制备的霍乱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对霍乱毒素具有更好的识别特异性和回收效果。实施例8分别称取0.4025g反应单体神经酰胺三已糖苷、0.0340g模板分子绿脓杆菌外毒素a、4.0110g交联剂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0.0885g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15ml致孔剂二甲砜,混合均匀,装入25ml安培瓶中,通入氮气IO分钟,密封,在150w高压汞灯下聚合12小时。将聚合物单块取出,研磨,抽提,干燥,过筛。采用乙腈乙酸(体积比15:1的混合溶液反复超声清洗制得的聚合物,直至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检测不到模板分子,再用甲醇清洗除去过量的乙酸,干燥,得到神经酰胺三已糖苷糖基功能化的绿脓杆菌外毒素a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分别称取0.4120g反应单体丙烯酸、0.0340g模板分子绿脓杆菌外毒素a、4.0110g交联剂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0.0885g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15ml致孔剂二甲砜,混合均匀,装入25ml安培瓶中,通入氮气10分钟,密封,在150w高压汞灯下聚合12小时。将聚合物单块取出,研磨,抽提,干燥,过筛。采用乙腈乙酸(体积比15:1的混合溶液反复超声清洗制得的聚合物,直至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检测不到模板分子,再用甲醇清洗除去过量的乙酸,干燥,得到绿脓杆菌外毒素a分子印迹聚合物。分别把上述两种分子印迹聚合物填充到玻璃注射器中自制备固相萃取柱(SPE柱),并考察该SPE柱对水样中绿脓杆菌外毒素a的分子识别和回收效果,结果见表1。从表l中结果可以看出利用糖分子(神经酰胺三已糖苷)作为单体制备的绿脓杆菌外毒素a分子印迹聚合物比用普通单体(丙烯酸)制备的绿脓杆菌外毒素a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绿脓杆菌外毒素a具有更好的识别特异性和回收效果。11表l不同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的固相萃取柱回收率结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权利要求1.一种糖基功能化细菌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其特征在于由细菌毒素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致孔剂、引发剂按0.01-10∶1∶0.5-8∶30-65∶0.05-0.20的摩尔比混合,再经原位聚合得到;所述功能单体为糖类化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糖基功能化细菌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糖类化合物为A-D-吡喃糖基甘露糖、N-乙酰糖胺、N-乙酰乳糖胺、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或神经酰胺三已糖苷。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糖基功能化细菌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菌毒素为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肉毒杆菌毒素、绿脓杆菌外毒素A、中毒性休克毒素l、链球菌致热外毒素、霍乱毒素、绿脓杆菌外毒素a或志贺氏毒素;所述交联剂为三羟甲基丙垸三甲基丙烯酸酯、N,N-亚甲基二丙烯酰胺、N,N-l,4-亚苯基二丙烯酰胺、3,5-二(丙烯酰胺)苯甲酸、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烯基苯、N,O-二丙烯酰-L-苯丙胺醇、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所述的致孔剂为二氯甲垸、氯仿、乙腈、甲醇、异丙醇、四氯化碳、杂环化合物酰胺或砜类化合物;所述引发剂为有机过氧化物或偶氮类化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糖基功能化细菌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或二乙烯基苯;所述致孔剂为二氯甲烷或氯仿;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5.—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糖基功能化细菌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细菌毒素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致孔剂、引发剂按一定摩尔比混合均匀,加入反应器中,通入氮气密封,在热引发或光引发条件下进行原位聚合,得到含有细菌毒素的聚合物;(2)将上述得到的聚合物从反应器中取出,研磨、过筛,用洗脱液洗脱至不含细菌毒素,然后用有机溶剂清洗至中性,真空下干燥,即制得本发明的分子印迹聚合物。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引发条件为聚合温度控制在60。C9(TC,恒温反应1248小时;光引发反应条件为在120w或150w高压汞灯下聚合12~48小时。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洗脱液为甲醇与乙酸的混合液或乙腈和乙酸的混合液,甲醇或乙腈与乙酸的体积比为3010:1,所述有机溶剂为甲醇。8.糖类化合物作为功能单体在制备细菌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中的应用。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糖基功能化细菌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糖基功能化细菌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由细菌毒素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致孔剂、引发剂按0.01-10∶1∶0.5-8∶30-65∶0.05-0.20的摩尔比混合,再经原位聚合得到。本发明还提供了糖类化合物作为功能单体在制备细菌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所开发的糖基功能化细菌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将糖类与细菌毒素的特异性识别机制以及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细菌毒素的特异性识别机制相结合,具有良好的分子识别性能,大大提高了检测细菌毒素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文档编号B01J20/26GK101555289SQ200910020308公开日2009年10月14日申请日期2009年4月7日优先权日2009年4月7日发明者于京华,孙纳新,张秀明,晗朱,青林,汪世华,葛慎光,靓袁,裴梅山,贺晓蕊,黄加栋申请人:济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