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泡稳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87719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消泡稳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消泡稳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超声波被广泛用来消除溶液中的气泡,而压力缓冲器也被用来稳 定液体流动过程中的压力。超声波在液体中传播时,由于液体微粒的剧烈振动,会在液体内 部产生小空洞。这些小空洞迅速胀大和闭合,会使液体微粒之间发生猛烈的撞击作用,从 而产生几千到上万个大气压的压强。微粒间这种剧烈的相互作用,会使液体的温度骤然升 高,起到了很好的搅拌作用,从而使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如水和油)发生乳化,并且加速溶 质的溶解,加速化学反应。这种由超声波作用在液体中所引起的各种效应称为超声波的空 化作用。超声波技术已经被广泛用来消除液体中的气泡。压力缓冲器是一种通过将部分气 体(通常为空气)密闭在一定的空间中,利用气体易压缩的特点来缓冲输送过程中液体压 力的波动(液体压力变大时,密闭气体被压缩吸收部分液体压力;液体压力不足时,被压缩 的密闭气体释放部分压力,以增加液体压力),从而保证液体在流动过程中压力的稳定。压 力缓冲器技术已经被广泛用来稳定液体流动过程中压力。然而在现有工业生产中,如果仅使用超声波,超声波对液体产生空化作用,液体中 的气体逐渐脱离液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气体在密闭空间里越积越多而无法排除,液体受到 这些气体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而造成液体所受压力不稳定,不能稳压生产。而单独使用压 力缓冲器在各种化工行业中(如覆铜板,涂料)运用时,往往无法达到消除液体中气泡的效 果,使得生产产品存在一些缺陷(如气泡、缺胶),造成产品质量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泡稳压装置,通过将超声波与压力缓冲器进行组 合运用,可大大地改善消泡的效果和稳定压力,利于连续生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消泡稳压装置,包括压力缓冲器、超声波 发生器及冷却容器,所述冷却容器包括内壁及套设其外的外壁,该内壁与外壁之间形成有 夹层,所述压力缓冲器内形成有盛装液体的内部空间,该压力缓冲器置于冷却容器中,其外 壁紧密贴合冷却容器内壁,超声波发生器置于冷却容器的夹层内。所述压力缓冲器上设有连通其内部空间并穿出冷却容器外壁的进液口与出液口, 冷却容器外壁上设有连通其夹层的进水口与出水口。所述压力缓冲器还设有连通其内部空间且穿出冷却容器外壁的排气管,排气管上 设有压力感应控制阀。所述进液口与出液口分别设于压力缓冲器的底侧与顶侧上;进水口设于冷却容器 外壁一侧的下端上,出水口设于冷却容器外壁相对一侧的上端上。所述压力缓冲器上还设有用于探测其内部空间温度的温度探测针。所述压力缓冲器上还设有连通其内部空间且穿出冷却容器外壁而连接大气的液位观察柱。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消泡稳压装置,采用超声波发生器和压 力缓冲器进行组合运用的方式,将超声波发生器的消泡和压力缓冲器的稳压作用相结合, 且将超声波发生器于压力缓冲器的外部设于冷却容器中,使得本实用新型在充分全面地对 液体进行消泡稳压,改善液体的涂覆使用效果(如解决液面缺树脂、微气泡、涂覆宽度波动 等缺陷)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冷却容器夹层内的导热介质快速带走超声波发生器工作产生 的热量,稳定液体反应速率或防止变质,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利于连续化安全生产。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 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方案及其他有益效果显而易见。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消泡稳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如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消泡稳压装置,其包括压力缓冲器1、冷却容器2及超 声波发生器3,该压力缓冲器1内形成有盛装液体(如水或胶水等)的内部空间20,该冷却 容器2包括内壁22及套设于内壁22外的外壁21,该外壁21与内壁22之间形成有夹层, 所述压力缓冲器1置于冷却容器2中,其外壁紧密贴合冷却容器2内壁22,超声波发生器3 置于冷却容器2的夹层内,该夹层用于导热介质(如冷却水等)的流通。所述冷却容器2的外壁21上设有连通其夹层的进水口 211与出水口 212,该进水 口 211与出水口 212可分别设于外壁21的相对两侧上,且进水口 211设于外壁21 —侧的 下端上,出水口 212设于外壁21相对一侧的上端上;导热介质从外壁21 —侧的进水口 211 流入夹层中,再流通过夹层从外壁21相对一侧的出水口 212流出,并可带走热量。而压力 缓冲器1上则设有连通压力缓冲器1内部空间10的进液口 11与出液口 12,该进液口 11与 出液口 12分别设于压力缓冲器1的底侧与顶侧上。所述压力缓冲器1上还可设有连通其 内部空间10且穿出冷却容器2外壁21而连接大气的液位观察柱(未图示),当液体从压力 缓冲器1底部流入其内部空间10,并达到一定高度时,液体可接触到出液口 12,需要时可通 过液位观察柱获知液面具体高度,过多的液体通过出液口 12排出。压力缓冲器1上设有排 气管13,其连通压力缓冲器1的内部空间10且穿出冷却容器2外壁21,排气管13上设有 压力感应控制阀14,可通过感应进行自动排气调压,且该压力感应控制阀14可带有显示数 据的压力表。所述压力缓冲器1上还可设有温度探测针(未图示),用于探测压力缓冲器1 内部空间10的实际温度。所述超声波发生器3设于冷却容器2的夹层内,其产生的超声波与压力缓冲器1 共同作用,对压力缓冲器1内的液体进行稳压消泡,改善液体使用效果。该超声波发生器3 还可带功率可调节功能,通过功率调节控制消泡效果。特别地,该超声波发生器3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可及时通过夹层内的导热介质快速带走,防止液体反应速率加快或变质,避免发 生安全事故。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时,通过进水口 211接取导热介质,导热介质的温度、流量及流 速均可根据需要调节,导热介质充满冷却容器2的夹层且充满超声波发生器3的周围,而液 体100自压力缓冲器1底部的进液口 11进入其内部空间10,且以一定的速度从内部空间 10底部流向顶部,配合超声波发生器3工作发出的超声波的作用,液体100受到超声波的振 荡后,液体100中产生空化效应,则液体100内的气体逐渐从液面排出,从而起到对液体100 消泡的作用。当排出的气体越来越多的时候,压力缓冲器1内部空间10中液面上方的气腔 压力越来越大,该压力数值可显示在压力感应控制阀14的压力表上,当压力值达到设定上 限时,压力感应控制阀14的电磁阀门会自动打开,通过排气管13释放气体,降低压力缓冲 器1内部空间10的气腔压力,回归至稳定状态。这样即可控制液体100供应过程中的压力 稳定性及液面稳定,持续稳压生产。另,超声波发生器3周围的导热介质流通时将超声波发 生器3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带走,稳定液体100反应速率或防止变质,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综 上达到消泡稳压,易散热,保证连续生产的效果。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消泡稳压装置,采用超声波发生器和压力缓冲器进行组 合运用的方式,将超声波发生器的消泡和压力缓冲器的稳压作用相结合,且将超声波发生 器于压力缓冲器的外部设于冷却容器中,使得本实用新型在充分全面地对液体进行消泡稳 压,改善液体的涂覆使用效果(如解决液面缺树脂、微气泡、涂覆宽度波动等缺陷)的同时, 还可以通过冷却容器夹层内的导热介质快速带走超声波发生器工作产生的热量,稳定液体 反应速率或防止变质,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利于连续化安全生产。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 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后 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消泡稳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缓冲器、超声波发生器及冷却容器,所 述冷却容器包括内壁及套设其外的外壁,该内壁与外壁之间形成有夹层,所述压力缓冲器 内形成有盛装液体的内部空间,该压力缓冲器置于冷却容器中,其外壁紧密贴合冷却容器 内壁,超声波发生器置于冷却容器的夹层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泡稳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缓冲器上设有连通其 内部空间并穿出冷却容器外壁的进液口与出液口,冷却容器外壁上设有连通其夹层的进水 口与出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泡稳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缓冲器还设有连通其 内部空间且穿出冷却容器外壁的排气管,排气管上设有压力感应控制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泡稳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与出液口分别设于 压力缓冲器的底侧与顶侧上;进水口设于冷却容器外壁一侧的下端上,出水口设于冷却容 器外壁相对一侧的上端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泡稳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缓冲器上还设有用于 探测其内部空间温度的温度探测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泡稳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缓冲器上还设有连通 其内部空间且穿出冷却容器外壁而连接大气的液位观察柱。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泡稳压装置,包括压力缓冲器、超声波发生器及冷却容器,所述冷却容器包括内壁及套设其外的外壁,该内壁与外壁之间形成有夹层,所述压力缓冲器内形成有盛装液体的内部空间,该压力缓冲器置于冷却容器中,其外壁紧密贴合冷却容器内壁,超声波发生器置于冷却容器的夹层内。本实用新型采用超声波发生器和压力缓冲器进行组合运用的方式,将超声波发生器的消泡和压力缓冲器的稳压作用相结合,且将超声波发生器于压力缓冲器的外部设于冷却容器中,使得本实用新型在充分全面地对液体进行消泡稳压,改善液体的涂覆使用效果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冷却容器夹层内的导热介质快速带走超声波发生器工作产生的热量,稳定液体反应速率或防止变质,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利于连续化安全生产。
文档编号B01D19/02GK201840914SQ20102060247
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1日
发明者伍宏奎, 沈文彬, 陈凤岐, 陈有为, 鹿海华 申请人: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