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压驱动式润滑油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2511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压驱动式润滑油反应釜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油领域,特别指一种气压驱动式润滑油反应釜。



背景技术:

润滑油包括基础油和添加剂,其中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组份,占总质量的比例大约为85-95%,它储存于油罐区,通过调油车间的油泵将其打入调和罐中;添加剂是润滑油的另一主要组份,占总质量的比例约为5-15%,它储存于仓库或大桶区中,加入调油车间调油罐后,再通过油泵将其打入调和罐中;基础油和添加剂在调和罐中调和完成后形成成品油。现有的调和罐一般采用压缩空气来搅拌油品,使基础油和添加剂混合,该种纯气压搅拌的方式存在搅拌效果差,搅拌效率低下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气压作为驱动动力,同时实现物理搅拌和气压搅拌,有效提升搅拌效率的气压驱动式润滑油反应釜。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气压驱动式润滑油反应釜,包括釜体、釜盖、压缩空气进管及调和组件,其中,上述釜体为筒状结构,其内部开设有调和空间,调和空间内充放有润滑油基础油和添加剂,且调和空间的顶部开口;上述釜盖可拆卸地嵌设固定在调和空间的顶部开口处,釜盖内部设有气腔;上述压缩空气进管设置于釜盖的侧壁上,并贯穿釜盖的侧壁与气腔连通;上述调和组件包括搅拌部件及气压部件,其中,搅拌部件穿过气腔伸入调和空间内,气压部件连接在釜盖的底面,并伸入至调和空间内,且气压部件与气腔连通;压缩空气进管导入高压空气至气腔内,驱动搅拌部件在调和空间内旋转,以便对调和空间内的基础油和添加剂进行物理搅拌,气腔内的压缩空气经气压部件导入调和空间内,以便对调和空间内的基础油和添加剂进行气压调和。

优选地,釜盖为圆形盒状结构,釜盖的底部设有环状的连接部,该连接部的外侧壁设有外螺纹,并与釜体内侧壁上设置的内螺纹相互配合,以使釜体与釜盖固定连接;且釜体的顶面与釜盖的底面之间设有密封垫圈。

优选地,所述的釜盖的气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第一挡板与釜盖左侧内壁之间形成进气腔,第二挡板与釜盖右侧内壁之间形成出气腔。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挡板上开设有进气孔,第二挡板上开设有第一导气孔。

优选地,所述的压缩空气进管的外端与外设的压缩空气管道连接,压缩空气进管的内端与进气腔连通,以便将压缩空气导入进气腔内,并经进气孔导入气腔内。

优选地,所述的搅拌部件包括转轴、传动叶片及搅拌叶,其中,上述转轴由上而下穿过釜盖伸入至釜体内,转轴与釜盖的上下侧壁之间为可转动连接;上述传动叶片及搅拌叶均包括至少二片,且沿转轴的侧壁固定设置。

优选地,所述的传动叶片设置于气腔内部,搅拌叶设置于调和空间内部,经进气孔导入气腔内的高压气体带动传动叶片旋转运动,传动叶片通过转轴带动搅拌叶在调和空间内旋转运动,以便对调和空间内的基础油和添加剂进行物理搅拌。

优选地,所述的气压部件包括气压管、气压孔及第二导气孔,其中,上述气压管为管状结构,气压管的顶部连接在上述出气腔的底部,并向下延伸至调和空间内,气压管的顶部与出气腔连通;上述气压孔包括至少二个,气压孔间隔设置于上述气压管的侧壁上,以便使气压管与调和空间连通;气腔内的气体经第一导气孔进入出气腔内,并导入至气压管内,经气压孔导入至调和空间内,以便对调和空间内的基础油和添加剂进行气压调和。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导气孔开设于釜盖的底面上,并上下贯通调和空间及出气腔,第二导气孔的直径小于气压管的直径,以防止出气腔内的气体之间经第二导气孔进入调和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的釜盖的顶壁上设有出气孔,出气孔贯穿釜盖的顶壁,以便使出气腔与外部连通;出气孔的直径小于气压管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改进创新,设计了一种通过气压作为驱动动力,同时实现物理搅拌和气压搅拌,有效提高了搅拌效率,提升了搅拌质量的气压驱动式润滑油反应釜;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设计有釜盖结构,釜盖可拆卸地固定在釜体顶部开口处,并与釜体之间密封连接;釜盖内部通过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分隔为三个独立的空间(进气腔、气腔和出气腔),进气腔的外侧连接有压缩空气进管,压缩空气依次进入进气腔、气腔和出气腔,在气腔内驱动气腔内的传动叶带动连接在釜盖上并伸入釜体内的转轴旋转运动,使得固定在转轴上的搅拌叶在釜体内的调和空间内旋转运动,完成物理搅拌功能;另外,经气腔进入出气腔中的压缩气体经过连接在出气腔下部并伸入调和空间中的气压管导入调和空间内,以便对调和空间内的基础油和添加剂进行气压调和作用,完成气压调和后的气体经第二导气孔返回至出气腔,并经出气腔顶部开设的出气孔导出,从而实现了对基础油和添加剂采用物理搅拌与气压调和相结合的调和方式,大大提升了调和质量,提高了调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O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气压驱动式润滑油反应釜,包括釜体1、釜盖2、压缩空气进管4及调和组件,其中,上述釜体1为筒状结构,其内部开设有调和空间A,调和空间A内充放有润滑油基础油和添加剂,且调和空间A的顶部开口;上述釜盖2可拆卸地嵌设固定在调和空间A的顶部开口处,釜盖2内部设有气腔C;上述压缩空气进管4设置于釜盖2的侧壁上,并贯穿釜盖2的侧壁与气腔C连通;上述调和组件包括搅拌部件及气压部件,其中,搅拌部件穿过气腔C伸入调和空间A内,气压部件连接在釜盖2的底面,并伸入至调和空间A内,且气压部件与气腔C连通;压缩空气进管4导入高压空气至气腔C内,驱动搅拌部件在调和空间A内旋转,以便对调和空间A内的基础油和添加剂进行物理搅拌,气腔C内的压缩空气经气压部件导入调和空间A内,以便对调和空间A内的基础油和添加剂进行气压调和。

釜盖2为圆形盒状结构,釜盖2的底部设有环状的连接部3,该连接部3的外侧壁设有外螺纹,并与釜体1内侧壁上设置的内螺纹相互配合,以使釜体1与釜盖2固定连接;且釜体1的顶面与釜盖2的底面之间设有密封垫圈。

釜盖2的气腔C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挡板5及第二挡板7,第一挡板5与釜盖2左侧内壁之间形成进气腔B,第二挡板7与釜盖2右侧内壁之间形成出气腔D。

第一挡板5上开设有进气孔6,第二挡板7上开设有第一导气孔8。

压缩空气进管4的外端与外设的压缩空气管道连接,压缩空气进管4的内端与进气腔B连通,以便将压缩空气导入进气腔B内,并经进气孔6导入气腔C内。

搅拌部件包括转轴13、传动叶片14及搅拌叶15,其中,上述转轴13由上而下穿过釜盖2伸入至釜体1内,转轴13与釜盖2的上下侧壁之间为可转动连接;上述传动叶片14及搅拌叶15均包括至少二片,且沿转轴13的侧壁固定设置。

传动叶片14设置于气腔C内部,搅拌叶15设置于调和空间A内部,经进气孔6导入气腔C内的高压气体带动传动叶片14旋转运动,传动叶片14通过转轴13带动搅拌叶15在调和空间A内旋转运动,以便对调和空间A内的基础油和添加剂进行物理搅拌。

气压部件包括气压管9、气压孔10及第二导气孔11,其中,上述气压管9为管状结构,气压管9的顶部连接在上述出气腔D的底部,并向下延伸至调和空间A内,气压管9的顶部与出气腔D连通;上述气压孔10包括至少二个,气压孔10间隔设置于上述气压管9的侧壁上,以便使气压管9与调和空间A连通;气腔C内的气体经第一导气孔8进入出气腔D内,并导入至气压管9内,经气压孔10导入至调和空间A内,以便对调和空间A内的基础油和添加剂进行气压调和。

第二导气孔11开设于釜盖2的底面上,并上下贯通调和空间A及出气腔D,第二导气孔11的直径小于气压管9的直径,以防止出气腔D内的气体之间经第二导气孔11进入调和空间A内。

釜盖2的顶壁上设有出气孔12,出气孔12贯穿釜盖2的顶壁,以便使出气腔D与外部连通;出气孔12的直径小于气压管9的直径。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通过气压作为驱动动力,同时实现物理搅拌和气压搅拌,有效提高了搅拌效率,提升了搅拌质量的气压驱动式润滑油反应釜;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设计有釜盖结构,釜盖可拆卸地固定在釜体顶部开口处,并与釜体之间密封连接;釜盖内部通过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分隔为三个独立的空间(进气腔、气腔和出气腔),进气腔的外侧连接有压缩空气进管,压缩空气依次进入进气腔、气腔和出气腔,在气腔内驱动气腔内的传动叶带动连接在釜盖上并伸入釜体内的转轴旋转运动,使得固定在转轴上的搅拌叶在釜体内的调和空间内旋转运动,完成物理搅拌功能;另外,经气腔进入出气腔中的压缩气体经过连接在出气腔下部并伸入调和空间中的气压管导入调和空间内,以便对调和空间内的基础油和添加剂进行气压调和作用,完成气压调和后的气体经第二导气孔返回至出气腔,并经出气腔顶部开设的出气孔导出,从而实现了对基础油和添加剂采用物理搅拌与气压调和相结合的调和方式,大大提升了调和质量,提高了调和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是介绍其具体实施方式,不在于限制其保护范围。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的启发下可以作出某些修改,故凡依照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