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点胶机控制器上位机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6583阅读:15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点胶机的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全自动点胶机控制器上位机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较多来自进口的自动点胶机,其控制方案是采用四轴机器人+外部点胶控制器,工作原理是:四轴机器人完成各点的精确、可靠定为,运动到位后,给一个信号给点胶控制器,点胶控制器控制电磁阀打开,完成压胶动作,四轴机器人和外部点胶控制器需要通信和协调,四轴机器人已经把伺服电机、驱动器、主运动控制单元、教导编程器、丝杠、导轨接近完美地集成。这种方案的缺点是成本太高,互换性差,一旦主控板损坏,维修苦难,而且周期长。

当前流行的自动点胶机的控制方案是:采用四轴运动控制卡+IO卡+工控机+伺服系统,这种方案的缺点是成本高,设备体积庞大,设备启动速度慢,开发周期长。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开发一种基于控制卡+工控机+PLC控制器的控制系统,这种系统要满足成本要低、设备维修要方便、系统运行可靠等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全自动点胶机控制器上位机控制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点胶机控制器上位机控制系统,包括工控机、PLC控制器以及伺服电机,所述工控机通过RS485与所述PLC控制器电性连接,还包括控制板,所述控制板包括CPU处理器、光电隔离、传感器和差分驱动电路,以及与CPU处理器电性连接的内存、FLASH存储器、USB接口、串口通信接口和CPLD;所述传感器通过所述光电隔离与所述CPLD电性连接,所述CPLD通过所述差分驱动电路与所述伺服电机电性连接,所述工控机通过所述串口接口与所述CPU处理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RJ45网口,所述CPU处理器通过RJ45网口与所述工控机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蜂鸣器,所述蜂鸣器与所述CPU处理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与所述CPU处理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时钟模块,所述时钟模块与所述CPU处理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串口通信接口是RS232接口,或是RS485接口,或是RS422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CPU处理器采用MPC82G516芯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主控板+工控机+PLC控制器的架构设计,这种系统架构设计合理,因此整体成本很低,而且采用分级架构设计,所以设备维修方便,而且系统运行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全自动点胶机控制器上位机控制系统,包括工控机、PLC控制器以及伺服电机,所述工控机通过RS485与所述PLC控制器电性连接,还包括控制板,所述控制板包括CPU处理器、光电隔离、传感器和差分驱动电路,以及与CPU处理器电性连接的内存、FLASH存储器、USB接口、串口通信接口和CPLD;所述传感器通过所述光电隔离与所述CPLD电性连接,所述CPLD通过所述差分驱动电路与所述伺服电机电性连接,所述工控机通过所述串口接口与所述CPU处理器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CPU处理器最好采用MPC82G516芯片,该芯片主要用来完成复杂的控制计算与周边交互,包过与上位机的通信,与存储芯片FLASH存储器的通信。MPC82G516芯片是基于80C51的高效1-T结构的单芯片微处理器,每条指令需要1~7个时钟信号(比标准8051快6~7倍),与8051指令集兼容。因此在与标准8051有同样的处理能力的情况下,MPC82G516只需要非常低的运行速度,同时由此能很大程度的减少耗电量。

CPLD则发挥其可编程的硬件逻辑块优势,主要负责接口的处理与反馈,包括传感器的反馈信号,用脉冲信号的输出,CPU处理器与CPLD之间的交互则主要通过外部总线来实现。

优选地,还包括RJ45网口,所述CPU处理器通过RJ45网口与所述工控机电性连接,通过RJ45网口实现主控板与工控机的数据快速通信。

优选地,还包括蜂鸣器,所述蜂鸣器与所述CPU处理器电性连接,当主控板出现故障时,蜂鸣器会发出报警声,进一步起到提醒用户的作用。

优选地,还包括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与所述CPU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以直观地当前系统的工作状态信息。

优选地,还包括时钟模块,所述时钟模块与所述CPU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以存储和设置当前系统的时钟。

优选地,所述串口通信接口可以是RS232接口、RS485接口和RS422接口,提高了系统通信接口的兼容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