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体聚羧酸减水剂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98516发布日期:2018-07-24 19:30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体聚羧酸减水剂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固体聚羧酸减水剂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外加剂是指为改善和调节混凝土的性能而掺加的物质。在混凝土外加剂中,减水剂是一种在维持混凝土坍落度不变的条件下,能减少拌合用水量的混凝土外加剂,其占重要地位。聚羧酸系减水剂具有掺量小、减水率高及环境友好等特点。聚羧酸系减水剂在工程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应用已从过去的重大工程重点部位扩展到现在的一般重点工程和普通工程重点部位。但现在聚羧酸减水剂多为10-50%浓度的液体产品,由于工程施工地点较远,聚羧酸减水剂中大量的液态水溶剂的存在,导致运输成本不断的增加,所以发展高浓度尤其是固体聚羧酸产品,是降低运输成本和推广聚羧酸减水剂在各地广泛使用的首要条件。目前市场上虽然也有一些固体聚羧酸减水剂,但是将其溶解后,与同样浓度的液体聚羧酸减水剂相比,性能相差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生产固体聚羧酸减水剂的装置。此种装置可高效的将液态的聚羧酸减水剂固化。固化后的聚羧酸减水剂在溶解后,与市场上同样浓度的液体聚羧酸减水剂相比,性能没有差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固体聚羧酸减水剂制备装置,包括筒体,刮板,冷却液管,电机,连接轴,冷却系统,承接板,冷却液罐,输送泵,所述的刮板包括引流支架和刮刀,所述的引流支架两端向内与底面形成夹角,所述的刮刀与引流支架相连接,所述的刮刀与筒体的外表面相接触,所述的筒体通过连接轴与电机相连接,所述的冷却液罐通过冷却液管与筒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的冷却液罐与筒体的侧壁相连接,所述的冷却液管上设置有输送泵,所述的冷却液罐连接有冷却系统,所述的承接板设置在筒体与刮板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的引流支架两端向内与底面形成100-140°的夹角。

优选的,所述的冷却系统为制冷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装置利用低温冷凝的原理,将液态的聚羧酸减水剂迅速固化,不破坏其内部的结构,形成的固体粉末状聚羧酸减水剂可以方便运输,节约了大量的运输成本,装置结构简单,利于工业化应用,固化后的聚羧酸减水剂在溶解后,与市场上同样浓度的液体聚羧酸减水剂相比,性能没有差异,解决了目前所售固体减水剂性能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刮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筒体,2为刮板,3为冷却液管,4为电机,5为连接轴、6为冷却系统,7为承接板,8为冷却液罐,9为输送泵,21为引流支架,22为刮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固体聚羧酸减水剂制备装置,包括筒体1,刮板2,冷却液管3,电机4,连接轴5,制冷机6,承接板7,冷却液罐8,输送泵9,刮板包括引流支架21和刮刀22,引流支架21两端向内与底面形成125°夹角,刮刀22与引流支架21相连接,刮刀22与筒体1的外表面相接触,筒体1通过连接轴5与电机4相连接,冷却液罐8通过冷却液管3与筒体1的内部相连通,冷却液罐3与筒体1的侧壁相连接,冷却液管3上设置有输送泵9,冷却液罐8连接有制冷机6,承接板7设置在筒体1与刮板2的下方。

具体的使用过程为:开启输送泵9,将冷却液通过输送泵9和冷却液管3送至筒体1内,使筒体1的外表面温度降低,预冷10-20min后,开启电机4,使筒体1围绕连接轴5进行转动,转动的速度为1-2周/min,将液态的聚羧酸减水剂喷涂在转筒1的外表面,由于温度降低,聚羧酸减水剂在转筒1的外表面固化,随着筒体1的转筒,与筒体1相接触的刮刀22将筒体1外表面固化的减水剂刮下,固体聚羧酸减水剂顺着引流支架21下落,被设置在底部的承接板7收集。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