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混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9917发布日期:2018-09-14 21:28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茶叶混合机。



背景技术:

在茶叶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对于剂泡类茶叶包的生产,需要将各种类及大小的茶叶以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并且在混合的过程中为了使各种茶叶能够混合均匀,通常会用到混合机。

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6005771U,授权公告日为2017.03.15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叶搅拌混合装置,包括具有顶部开口的搅拌桶、支撑架和驱动电机,所述搅拌桶固定安装在支撑架上部,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搅拌桶底部,所述搅拌桶内部设置有搅拌扇叶,所述搅拌扇叶与驱动电机相连接,所述搅拌桶的顶部设置有桶盖,所述桶盖上开设有投料口,所述搅拌桶柱体筒壁的上部设置有进水口喷嘴,所述搅拌桶的下部圆锥台筒壁上开设有人工排料口和自动排料口,所述支撑架底部设有称重传感器。

如上所述的茶叶搅拌混合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将茶叶投入投料口内,随后搅拌桶内的搅拌扇叶对茶叶进行搅拌,使各种组分产生混合,在搅拌达到设定时间后,通过打开人工排料口或自动排料口处的挡板,将茶叶从搅拌桶内取出,但是这种茶叶搅拌混合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由于用于驱动搅拌扇叶转动的驱动电机固定于搅拌桶的底部,根据这一特征可以推断出搅拌扇叶是在水平方向上进行转动的,搅拌扇叶位于搅拌桶的底部,且又沿水平方向进行转动,使得搅拌扇叶对位于搅拌桶底部的茶叶具有较好的搅拌效果,而对位于搅拌扇叶上方的茶叶则无法进行有效搅拌,使得投入搅拌桶内的茶叶无混合不均匀,从而影响混合茶叶的口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茶叶混合机,能够使不同组分的茶叶混合均匀,从而使各批次的茶叶能够具有相近的口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茶叶混合机,包括机架、固定于机架上的搅拌箱,所述搅拌箱上开设有用于供茶叶进入搅拌箱内的进料口和用于供茶叶卸出搅拌箱的出料口,所述搅拌箱内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搅拌箱内且转动轴呈水平设置的搅拌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用于驱动搅拌桨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搅拌桨上开设有落料口,所述搅拌桨上且位于落料口的边沿处一体化设置有搅拌片,所述搅拌片的活动端朝向与搅拌桨的转动方向相反的一侧弯曲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搅拌桨的转动轴水平设置,使得搅拌桨在竖直面上进行转动,在搅拌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将茶叶铲起,并且搅拌桨上的搅拌片能够在搅拌桨铲动茶叶的过程中,在茶叶进入落料口内后,引导茶叶沿着搅拌片倾斜设置的端面朝向靠近搅拌桨的转动轴一侧运动,使得原本与搅拌箱的内壁相接触的茶叶,在搅拌片的引导下翻卷到远离搅拌箱内壁的位置,在搅拌桨不断搅拌的过程中,搅拌桨和搅拌片能够在铲动茶叶的同时对茶叶进行上下翻动,使不同组分的茶叶能够混合得更加均匀,从而使各批次的茶叶具有相近的口感。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片上且靠近所述搅拌桨一侧的端面上还固定有引导片,多个所述引导片靠近所述搅拌片弯曲段的一端以转动轴的中部为界限分别朝向转动轴的两端弯曲。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以转动轴的中部为界限的引导片分别朝向转动轴的两端弯曲,因此在茶叶沿着搅拌片的端面运动时,当茶叶与引导片产生接触后会在引导片的引导下朝向转动轴的两端运动,使得搅拌机构在竖直方向上对茶叶进行翻动的同时,能够在水平方向上对茶叶进行翻动,使位于搅拌箱内各部位的茶叶能够得到充分搅拌,从而达到提高茶叶混合均匀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箱的底部呈圆弧状,所述搅拌箱呈圆弧状底部的圆心位于所述搅拌桨的转动轴线上,且所述搅拌桨远离转动轴一侧的侧壁贴靠在搅拌箱呈圆弧状底部的内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搅拌桨的运动轨迹为圆形,因此在将搅拌箱的底部设置为圆弧状后能够增加搅拌桨与搅拌箱底部之间的贴合度,并且将搅拌桨设置为与搅拌箱相贴合后,能够使得搅拌桨在转动的过程中更好地将靠近搅拌箱底部的茶叶铲起,使位于搅拌箱最底部的茶叶也能够被搅拌桨翻动,从而达到更进一步提高茶叶混合均匀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机架上的驱动电机、固定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主动带轮、固定于所述搅拌桨的转动轴位于搅拌箱外的一端上的从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联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驱动电机通过皮带带动从动带轮转动,在从动带轮转动的过程中引起搅拌桨转动,在搅拌桨转动的过程中对茶叶进行翻动,使各组分的茶叶能够在搅拌箱内运动起来,从而达到混合茶叶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箱上还设置有投料斗,所述投料斗的下料口与搅拌箱的进料口相连通,且在所述投料斗的下料段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投料斗内的茶叶进入搅拌箱的隔断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设置了投料斗后,投料斗能够用于存放茶叶,并且在需要向搅拌箱内投入茶叶时,通过打开隔断组件,将茶叶放入搅拌箱内,而在投入足够量的茶叶后,可以通过关闭隔断组件来停止投料,从而达到方便控制茶叶投放量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断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投料斗的下料段侧壁上且与投料斗的内腔相连通的槽口、固定于所述投料斗的内壁上且分别位于槽口上下两侧的限位块、插设于所述槽口内的插板,所述插板位于两个限位块之间,且分别与两个限位块相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需要将茶叶放入搅拌箱内时,将插板朝向远离投料斗的一侧拉动,使插板脱出槽口,此时投料斗与搅拌箱之间产生通路,茶叶在重力的作用下经由这个通路落入搅拌箱内;在投入足够量的茶叶后,将插板朝向嵌入插口的一侧推动,使插板封堵投料斗与搅拌箱之间的通路,此时茶叶被插板阻挡,无法再进入搅拌箱内,从而达到控制茶叶投料量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箱的出料口上还连通固定有下料斗,所述下料斗与所述搅拌箱之间设置有用于阻挡茶叶从搅拌箱内掉出的挡板,且在所述搅拌箱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挡板启闭的控制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搅拌箱上的下料斗能够在茶叶混合完成后对茶叶进行出料,而下料斗与搅拌箱之间的挡板能够在茶叶混合搅拌期间封堵下料斗与搅拌箱之间的通路,使茶叶在混合期间不容易从搅拌箱内掉出,从而使各组分的茶叶能够充分混合;而在茶叶混合完成后,能够通过控制机构打开挡板,使下料斗与搅拌箱之间产生通路,从而使茶叶能够顺利从搅拌箱内卸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搅拌箱的侧壁上的套圈、一端固定于所述挡板上且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套圈上的驱动杆、铰接于所述搅拌箱上且与所述驱动杆穿过所述套圈的一端形成滑动连接关系的控制杆,所述驱动杆与所述控制杆相连的一端与所述控制杆的转动中心之间隔有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需要控制挡板打开时,将控制杆远离驱动杆的一端向下压,使控制杆与驱动杆相连的一端向上抬起,在控制杆与驱动杆相连的一端向上抬起的过程中通过驱动杆带动挡板上升,使下料斗与搅拌箱之间的通路打开,此时在搅拌桨转动的过程中会将茶叶朝向出料口的一侧推动,使茶叶经由出料口进入下料斗内,从而达到对茶叶进行下料的目的;而在茶叶下料完毕后,通过反向转动控制杆,使控制杆通过驱动杆驱动挡板复位,使挡板封堵搅拌箱的出料口,从而使茶叶在混合的过程中不容易从搅拌箱内掉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沿竖直方向旋转的搅拌桨能够更好地将茶叶铲起,并且搅拌桨上的搅拌片能够在搅拌桨铲动茶叶的过程中对茶叶进行翻动,使茶叶的运动更加剧烈,使茶叶的混合更加均匀,从而使各批次的茶叶具有相近的口感;

2.搅拌片上的引导片能够在茶叶沿着搅拌片运动的过程中将茶叶朝向转动轴的两端引导,使茶叶在上下翻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前后运动,使茶叶的运动更加剧烈,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茶叶混合均匀度的目的;

3.搅拌箱上的投料斗和下料斗能够方便茶叶的投料和出料,从而方便茶叶的进出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图1中位于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剖面视图;

图4是图3中位于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驱动组件的结构及位置);

图6是本实施例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搅拌箱;21、进料口;22、出料口;3、搅拌机构;31、搅拌桨;311、转动轴;312、搅拌片;313、落料口;314、引导片;32、驱动组件;321、驱动电机;322、主动带轮;323、从动带轮;4、皮带;5、投料斗;6、隔断组件;61、槽口;62、限位块;63、插板;7、下料斗;71、套接部;8、挡板;81、插块;9、控制机构;91、套圈;92、驱动杆;921、滑块;93、控制杆;931、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茶叶混合机,包括机架1、搅拌箱2,机架1由多根角钢搭建后焊接而成;搅拌箱2呈方筒状,且搅拌箱2的底部呈圆弧状,在搅拌箱2的顶部开设有用于供茶叶通过的进料口21,在搅拌箱2底部的侧壁上还开设有用于供茶叶卸出搅拌箱2的出料口22。

如图3和图6所示,在搅拌箱2内设置有搅拌机构3,搅拌机构3包括搅拌桨31、驱动组件32(见图4),搅拌桨31通过转动轴311转动连接于搅拌箱2内,搅拌桨31的转动轴311呈水平设置,搅拌桨31远离转动轴311的一端贴靠在搅拌箱2呈圆弧状底部的内壁上,且搅拌桨31的转动半径与搅拌箱2呈圆弧状底部的半径相等;在搅拌桨31上通过冲压机冲压形成有搅拌片312,搅拌片312的活动端朝向与搅拌桨31的转动方向相反的一侧弯曲设置,且在冲压后的搅拌桨31上形成有用于供茶叶通过的落料口313;在搅拌片312上且靠近落料斗一侧的端面上固定有多个引导片314,且多个引导片314靠近搅拌片312弯曲段的一端以转动轴311的中部为界限分别朝向转动轴311的两端弯曲,多个引导片314在搅拌片312上形成用于引导茶叶向转动轴311的两端运动的发散状结构。

如图5所示,驱动组件32包括驱动电机321、主动带轮322、从动带轮323,驱动电机321固定于机架1上;主动带轮322固定于驱动电机321的输出轴上;从动带轮323固定于搅拌桨31的转动轴311位于搅拌箱2外的一端上,且主动带轮322和从动带轮323之间通过皮带4联动。

如图1和图4所示,在搅拌箱2上固定有与进料口21相连通的投料斗5,投料斗5与搅拌箱2相连的一端呈漏斗状,且在投料斗5的下料端上设置有用于阻断投料斗5与搅拌箱2之间通路的隔断组件6;隔断组件6包括槽口61、限位块62、插板63,槽口61开设于投料斗5下料端的侧壁上,且与投料斗5的内腔相连通;限位块62环绕固定于投料斗5的内壁上,且位于槽口61的上下两侧;插板63插设于槽口61内,当插板63插设于槽口61内后,插板63与两个限位块62之间相互抵触,且插板63将投料斗5与搅拌箱2之间的通路隔断。

在机架1上固定有与搅拌箱2的出料口22相连通的下料斗7,下料斗7的高度低于搅拌箱2呈圆弧状底部的高度,在下料斗7的出料端上一体化设置有用于方便茶叶袋套接的套接部71,套接部71外接圆的直径大于下料斗7出料端外接圆的直径,使得茶叶袋套于下料斗7的下料端上后,能够通过绳子将茶叶袋绑在下料斗7的下料端上,此时当绳子向下滑落时,套接部71能够挡住绳子,使操作人员不必用手扶住茶叶袋,从而达到解放劳动力的目的。

在下料斗7和搅拌箱2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阻挡茶叶从搅拌箱2内掉出的挡板8,挡板8通过插块81滑动连接于搅拌箱2的出料口22处,且在搅拌箱2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挡板8抬起的控制机构9。

如图1和图2所示,控制机构9包括套圈91、驱动杆92、控制杆93,套圈91固定于搅拌箱2的侧壁上且位于挡板8的上方;驱动杆92的一端固定于挡板8上,且另一端穿设于套圈91内,此时驱动杆9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挡板8的运动方向;控制杆93的中部铰接于搅拌箱2上,在控制杆93的一端上开设有滑槽931,驱动杆92穿过套圈91的一端通过滑块921滑动连接于滑槽931内,使得当操作人员向下转动控制杆93远离驱动杆92的一端时,能够通过驱动杆92带动挡板8上升,使搅拌箱2的出料口22打开,从而使得混合完成的茶叶能够从搅拌箱2内卸出。

具体实施过程:当茶叶进入搅拌箱2内后,驱动电机321带动搅拌桨31转动,在搅拌桨31转动的过程中会将茶叶铲起,推动茶叶在竖直方向上跟随搅拌桨31运动,由于搅拌桨31与搅拌箱2呈圆弧状底部的内壁相贴靠,因此搅拌桨31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将位于搅拌箱2底部的茶叶翻起,使位于搅拌箱2底部的茶叶能够在搅拌片312的引导下产生翻动,并且在搅拌片312翻动茶叶的过程中,搅拌片312上的引导片314能够使茶叶沿转动轴311的长度方向将茶叶朝向转动轴311的两端引导,使得茶叶在进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的同时进行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增加茶叶运动的剧烈程度,使茶叶的混合更加均匀,从而使各批次的茶叶能够具有相近的口感。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