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搅拌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2242发布日期:2019-04-13 01:24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搅拌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混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搅拌罐。



背景技术:

某些液体物料的制备大多需要在搅拌设备里进行,通过搅拌装置对各种成分液料进行均匀混合,最终制成成品。

其中,某些成品的配料中包括一些粉状或颗粒状的物质,这类成分与溶剂在搅拌罐内混合,并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以生成最终的成品。但是这些粉状或颗粒状的配料在投放进搅拌罐内时,存在粘附于搅拌叶上侧壁的情况,而且由于一般搅拌罐在进行搅拌时,其液面高度在搅拌罐总高度的三分之二左右,所以粘附在靠上位置的搅拌叶上壁上的配料往往难以浸没在液面之下,则这部分配料将难以参与混合并反应,最终导致该粉状或颗粒状配料在成品中的占比偏低,影响成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搅拌罐,由循环泵带动罐体内的料液从喷头内喷出,并对搅拌叶上侧壁上的配料进行冲刷,以使这部分配料溶于总的溶液中,最终提高成品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搅拌罐,包括安装在搅拌罐上的搅拌组件和用于对搅拌罐内部进行加热的加热件,搅拌组件包括驱动源、与驱动源连接的搅拌轴、安装在搅拌轴上的若干片搅拌叶;搅拌罐上端开有进料口,搅拌罐下端连通有出料管且出料管上安装有出料阀;所述搅拌罐外侧有一根循环管,循环管上安装有循环泵,循环管一端连通于搅拌罐的底部,循环管的另一端连通进搅拌罐的周壁并连接有分液管,分液管的周壁上安装有喷头,且喷头对准于搅拌叶的上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配料(一般包括有溶剂)倒入进罐体内时,可启动循环泵,带动罐体内的料液从喷头内喷出,并对搅拌叶上侧壁上的配料进行冲刷,以使这部分配料溶于总的溶液中,最终提高成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热件连接进搅拌罐的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加热件直接接触于料液,提高加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热件为加热管,且加热件在搅拌罐内蜿蜒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增大加热件与料液的接触面积,提高加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罐包括罐体和连接在罐体上端的盖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盖体可从罐体上分离,以便对罐体内部进行清洗。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轴外周壁上滑动套设有连接套,且连接套与搅拌轴沿周向固定设置;搅拌轴的外周壁上固定有定位环且连接套的下端抵接在定位环上;搅拌叶安装在连接套的外周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向上取出连接套可实现同时将所有搅拌叶从搅拌罐内取出,以方便将搅拌叶取出并进行清洗。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叶螺栓连接在连接套的外周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将搅拌叶从连接套上逐个拆下进行清理,从而提高搅拌叶清洗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套的上端固定有拉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环为操作者提供了一个较为便利的施力部,以便于操作者将连接套从搅拌轴上向上拉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体的下侧壁上固定有稳定座,且搅拌轴的上端转动嵌于稳定座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搅拌轴旋转过程中,稳定座用于为搅拌轴的上端提供径向支撑点,从而使搅拌轴的旋转更为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罐的外侧设有主测量管和副测量管,主测量管的一端连通于搅拌罐的周壁上且另一端连通于副测量管的周壁上;主测量管上安装有主阀,副测量管的两端均安装有一个副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完成搅拌制备时,可向打开主阀并关闭两个副阀,此时罐体内的料液能流进主测量管和副测量管内,再关闭主阀,开启两个副阀,则主测量管和副测量管内的料液能流出,操作者可对流出的料液进行检测,分析各组分的含量是否达标,进而判断是否还需要对罐体内的料液添加某种组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副测量管的一端朝上且另一端朝下,副测量管朝下一端可拆连接有盛液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盛液瓶可收集流出的料液,方便操作者对料液进行测量。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方案,由循环泵带动罐体内的料液从喷头内喷出,并对搅拌叶上侧壁上的配料进行冲刷,以使这部分配料溶于总的溶液中,最终提高成品质量;

2、本方案,通过设有连接套,可方便操作者对搅拌叶的清洗;

3、本方案,通过设有主测量管和副测量管等部件,方便对料液进行成分的检测,以判断是否还需要对罐体内的料液添加某种组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搅拌轴上各部件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加热件在搅拌罐内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1、搅拌罐;11、罐体;12、盖体;13、进料口;14、进料斗;15、稳定座;16、出料管;17、出料阀;2、搅拌组件;21、驱动源;22、搅拌轴;221、定位条;222、定位环;23、连接套;231、定位槽;24、搅拌叶;25、拉环;3、循环管;31、循环泵;32、分液管;33、喷头;4、加热件;5、主测量管;51、主阀;6、副测量管;61、副阀;62、盛液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搅拌罐,参考图1,包括罐体以及盖于罐体上端的盖体,盖体上开有进料口,进料口上连接有进料斗。罐体底部连出有出料管,且出料管上安装有出料阀。

参考图1和图2,搅拌罐上安装有搅拌组件和加热件,搅拌组件用于对搅拌罐内部的料液进行搅拌、混合,加热件用于对搅拌罐内的料液进行加热,以促进各组分反应。搅拌组件包括安装在罐体底部的驱动源、与驱动源连接并穿进罐体内的搅拌轴、滑动套在搅拌轴外周壁上的连接套、螺栓连接在连接套外周壁上的若干片搅拌叶。驱动源为电机。搅拌轴的外周壁上固定有定位环,且当连接套安装在搅拌轴上时,连接套的下端抵接在定位环上。

参考图1和图2,搅拌轴外周壁上固定有四根沿搅拌轴轴向设置的定位条,且四根定位条绕搅拌轴轴线等间距设置;连接套的内周壁上开有四条定位槽,每条定位条嵌进对应的定位槽内,并使得连接套与搅拌轴周向固定。连接套的上端固定有拉环,拉环为操作者提供了一个较为便利的施力部,以便于操作者将连接套从搅拌轴上向上拉出。

参考图1,盖体的下侧壁上固定有稳定座,且搅拌轴的上端转动嵌于稳定座内,在搅拌轴旋转过程中,稳定座用于为搅拌轴的上端提供径向支撑点,从而使搅拌轴的旋转更为稳定。

参考图1,加热件为加热管,且加热件连接进搅拌罐的内部,加热件在搅拌罐内呈蜿蜒设置(见图3),以增大加热件与料液的接触面积,提高加热效率。

参考图1,搅拌罐外侧有一根循环管,循环管上安装有循环泵,循环管一端连通于搅拌罐的底部,循环管的另一端连通进搅拌罐的周壁并连接有分液管,分液管的周壁上安装有多个喷头,且每个喷头各自对准于一片搅拌叶的上侧壁。即由循环泵带动罐体内的料液从喷头内喷出,并对搅拌叶上侧壁上的配料进行冲刷,以使这部分配料溶于总的溶液中,最终提高成品质量。同时,不断循环的料液能提高各配料的混合效率,以及使得料液能不断接触加热件,提高加热效率。

参考图1,搅拌罐的外侧设有主测量管和副测量管,主测量管的一端连通于搅拌罐的周壁上,且另一端连通于副测量管的周壁上。主测量管上安装有主阀,副测量管的两端均安装有一个副阀。副测量管的一端朝上且另一端朝下,副测量管朝下一端螺纹连接有盛液瓶。

具体实施原理:各配料(一般包括有溶剂)倒入进罐体内时,可启动循环泵,带动罐体内的料液从喷头内喷出,并对搅拌叶上侧壁上的配料进行冲刷,以使这部分配料溶于总的溶液中,最终提高成品质量。同时,不断循环的料液能提高各配料的混合效率,以及使得料液能不断接触加热件,提高加热效率。而且搅拌组件也能提高料液的混合效率。

当完成搅拌制备时,可向打开主阀并关闭两个副阀,此时罐体内的料液能流进主测量管和副测量管内,再关闭主阀,开启两个副阀,则主测量管和副测量管内的料液能流进盛液瓶中,而工作人员可对盛液瓶内的料液进行检测,分析各组分的含量是否达标,进而判断是否还需要对罐体内的料液添加某种组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