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镀膜机高效吸尘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99148发布日期:2019-12-13 18:57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空镀膜机高效吸尘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除尘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真空镀膜机高效吸尘设备。



背景技术:

真空镀膜机腔体内金属或陶瓷粉尘比较多,且粉尘的粒径范围大,从毫米至钠米级,特别是50纳米以上粉尘对镀膜产品品质影响很大。此外,吸尘设备在无尘车间工作,而无尘车间对吸尘设备的要求甚为苛刻,一方面要求对吸尘设备的腔体吸尘效果好、效率高,又要求吸尘设备能长时间工作。目前,传统的吸尘设备吸附能力不够强,吸力不足,从而无法彻底吸干净真空镀膜机腔体内的镀层碎块(如碎铁块等),不能达到无尘车间的过滤标准。而且,传统的吸尘设备工作时间短、效率低,电机烧坏的情况频频发生。因此,传统的真空镀膜机吸尘设备已不能满足无尘车间的真空镀膜机除尘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真空镀膜机高效吸尘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真空镀膜机高效吸尘设备,包括机架、风机、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以及依次设置于机架上的初级过滤装置、次级过滤装置、三级过滤装置,所述初级过滤装置、次级过滤装置分别设置在第一过滤腔内的右、左两侧,所述三级过滤装置设置于第二过滤腔内的上部,所述风机设置于第二过滤腔的上端,并连通次级过滤装置和三级过滤装置,所述初级过滤装置倾斜设置。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初级过滤装置为波浪形网状过滤板。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初级过滤装置为波浪形双层网状过滤板。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第一过滤腔的右下方设置一吸尘入口并通过吸尘入口与外界连通。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第一过滤腔的左上方设置一粉尘出口,且所述第一过滤腔通过粉尘出口与风机连通。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第二过滤腔顶部设置一粉尘入口,并通过所述粉尘入口与风机连通。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第一过滤腔底部设置一分割柱,所述分割柱将所述第一过滤腔的底部分割成初级粉尘收集箱和次级粉尘收集箱。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初级过滤装置的上端与第一过滤腔体的右侧内壁固定,下端与分割柱的顶部固定,并与第一过滤腔体的右侧内壁形成一夹角。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初级过滤装置的两端通过导槽分别与第一过滤腔的内壁和分割柱的顶部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吸尘入口设置于初级粉尘收集箱上部。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次级过滤装置设置在粉尘出口附近,并与粉尘出口垂直设置。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三级过滤装置设置在粉尘入口附近,并与粉尘入口垂直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初级过滤装置倾斜设置,大大减少粉尘在初级过滤装置上的吸附,除尘效率高、效果好、工作时间长,且实现成本低廉。

(2)所述初级过滤装置的上端与第一过滤腔体的右侧内壁固定,下端与分割柱的顶部固定,并与第一过滤腔体的右侧内壁形成一夹角,此设计既保证了次级过滤装置的风力效果,又保证了粉尘不会粘到双层网状过滤板上而是通过重力作用自然收集到初级粉尘收集箱内,同时也使次级粉尘收集箱的入口比较小,次级粉尘收集箱内的次级粉尘不易随风力跑出。

(3)所述双层网状过滤板的两端通过导槽分别与第一过滤腔的内壁和分割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方便双层网状过滤板的安装和拆卸,进而方便双层网状过滤板拆卸下来进行粉尘清理,确保吸尘设备的除尘效率,解决了吸尘设备容易堵塞导致烧坏风机的问题,从而确保能长时间工作,降低成本。

(4)采用波浪形双层网状过滤板一方面增加了过滤的横截面积,从而增加了过滤效率;另一方面,可有效减少粉尘在波浪形双层网状过滤板的吸附;再一方面,波浪形双层网状过滤板可以实现紊流,使风机的风力在波浪形双层网状过滤板附近实现紊流,进一步减少粉尘在初效挡板上的吸附,大直径粉尘通过重力作用掉落至初级粉尘收集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真空镀膜机高效吸尘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初级过滤装置的固定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初级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风机;3-第一过滤腔;4-第二过滤腔;5-初级过滤装置;6-次级过滤装置;7-三级过滤装置;31-吸尘入口;32-粉尘出口;33-分割柱;34-初级粉尘收集箱;35-次级粉尘收集箱;36-导槽;41-粉尘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真空镀膜机高效吸尘设备。参考图1、图2,所述真空镀膜机高效吸尘设备包括机架1、风机2以及依次设置于机架上的初级过滤装置3、次级过滤装置4、三级过滤装置5,所述风机设置于第二过滤腔的上端,并连通次级过滤装置和三级过滤装置。所述初级过滤装置、次级过滤装置分别设置在第一过滤腔内的右、左两侧。所述第一过滤腔的右下方设置一吸尘入口31并通过吸尘入口与外界连通,左上方设置一粉尘出口32,且所述第一过滤腔通过粉尘出口与风机连通。所述第二过滤腔顶部设置一粉尘入口41,并通过所述粉尘入口与风机连通。所述三级过滤装置设置在第二过滤腔内的上部。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式,所述初级过滤装置为网状过滤板。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初级过滤装置为双层网状过滤板,且所述双层网状过滤板倾斜设置。双层网状过滤板倾斜设置,大大减少粉尘吸附在双层网状过滤板上,除尘效率高、效果好、工作时间长。

所述第一过滤腔底部设置一分割柱33,所述分割柱将所述第一过滤腔的底部分割成初级粉尘收集箱34和次级粉尘收集箱35。所述吸尘入口设置于初级粉尘收集箱上部。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先方式,所述初级过滤装置的上端与第一过滤腔体的右侧内壁固定,下端与分割柱的顶部固定,并与第一过滤腔体的右侧内壁形成一夹角,此设计既保证了次级过滤装置的风力效果,又保证了粉尘不会粘到双层网状过滤板上而是通过重力作用自然收集到初级粉尘收集箱内,同时也使次级粉尘收集箱的入口比较小,次级粉尘收集箱内的次级粉尘不易随风力跑出。所述初级过滤装置与第一过滤腔体的右侧内壁形成一夹角优选为30°-60°之间。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式,所述双层网状过滤板的两端通过导槽36分别与第一过滤腔的内壁和分割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方便双层网状过滤板的安装和拆卸,进而方便双层网状过滤板拆卸下来进行粉尘清理,确保吸尘设备的除尘效率,解决了吸尘设备容易堵塞导致烧坏风机的问题,从而确保能长时间工作,降低成本。

参考图3,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初级过滤装置为波浪形双层网状过滤板。采用波浪形双层网状过滤板一方面增加了过滤的横截面积,从而增加了过滤效率;另一方面,可有效减少粉尘在波浪形双层网状过滤板的吸附;再一方面,波浪形双层网状过滤板可以实现紊流,使风机的风力在波浪形双层网状过滤板附近实现紊流,进一步减少粉尘在初效挡板上的吸附,大直径粉尘通过重力作用掉落至初级粉尘收集箱。

所述次级过滤装置设置在粉尘出口附近,并与风机的进风口连通。所述次级过滤装置与粉尘出口垂直设置,确保进入风机的进风管道的风向稳定、一致,保证风力效果,提高除尘效率。

所述三级过滤装置设置在粉尘入口附近,并与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三级过滤装置与粉尘入口垂直设置,确保进入三级过滤装置设置的风向稳定,且路径短,保证风力效果,提高除尘效率。

所述机架底部设置滑动轮,所述真空镀膜机高效吸尘设备可以根据除尘需要移动非常方便。

所述吸尘设备的工作原理:风机启动工作后,粉尘通过吸尘入口进入第一过滤腔,经过初级过滤装置过滤粗径的粉尘后再经过次级过滤装置过滤次粗径的粉尘。经过两次过滤后细经的粉尘经风机后进入第二过滤腔,在第二过滤腔内通过三级过滤装置实现第三次吸附过滤,并最终达到车间无尘标准后进行排放。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尘设备,能够实现从毫米至钠米级的粉尘吸收,吸附能力强、除尘效果好、工作时间长、实现成本低。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