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性纳米碳酸钙自动加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32748发布日期:2020-05-12 19:26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性纳米碳酸钙自动加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改性纳米碳酸钙自动加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改性纳米碳酸钙自动加料装置。



背景技术:

纳米碳酸钙又称超微细碳酸钙,标准的名称即超细碳酸钙。纳米碳酸钙应用最成熟的行业是塑料工业主要应用于高档塑料制品。可改善塑料母料的流变性,提高其成型性。用作塑料填料具有增韧补强的作用,提高塑料的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热变形温度和尺寸稳定性,同时还赋予塑料滞热性。纳米碳酸钙用于油墨产品中体现出了优异的分散性和透明性和极好的光泽、及优异的油墨吸收性和高干燥性。纳米碳酸钙在树脂型油墨中作油墨填料,具有稳定性好,光泽度高,不影响印刷油墨的干燥性能.适应性强等优点。

纳米碳酸钙的生产工艺主要运用炭化法,主要有间歇碳化法、连续喷雾碳化法、超重力碳化法等生产方法,特别是连续喷雾碳化法的过程中,碳化反应罐内潮湿的水汽容易渗透到原料罐内,导致原料罐内碳酸钙受潮集聚,因此,急需一种能解决碳化反应罐水汽渗透的自动加料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性纳米碳酸钙自动加料装置,其通过在连通原料罐与反应罐的圆管内设置可以翻转的挡料板,利用挡料板封闭圆管,使原料罐不对反应罐进行加料时,水汽不会通过圆管渗透到原料罐内,解决碳化反应罐水汽渗透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性纳米碳酸钙自动加料装置,包括通过竖直设置的圆管相互连通的原料罐及反应罐,所述原料罐位于所述反应罐的上方,还包括:

挡料机构,所述挡料机构设置于所述圆管内,其通过设置于所述原料罐顶部的驱动机构带动沿所述圆管滑动,且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组成半圆形设置的挡料板,该挡料板转动设置于所述挡料机构的末端,其位于所述圆管内时封堵该圆管,且其位于所述反应罐内时翻转打开所述圆管。

作为改进,所述原料罐与所述圆管连接的部位成收口设置,所述圆管位于所述原料罐的轴线上。

作为改进,所述原料罐的顶部设置有喇叭形的进料斗。

作为改进,所述挡料板包括:

板体,所述板体成半圆形设置;

铰接轴,所述铰接轴设置于所述板体弧形边沿的中点处;以及

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垂直设置于所述板体下端面上,且其位于所述铰接轴的正下方。

作为改进,所述挡料机构还包括:

料筒,所述料筒为圆筒形设置,其设置于所述圆管内,且其下端部铰接设置有所述挡料板;

吊接杆,所述吊接杆与所述料筒可转动连接,该料筒吊设于所述吊接杆的下方;以及

解聚桨叶,若干的所述解聚桨叶绕所述吊接杆的轴向圆周等距设置于该吊接杆上。

作为改进,所述解聚桨叶的顶部成倒角设置,其沿所述吊接杆的轴向成扭曲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竖直安装于所述原料罐的顶部,其与所述吊接杆同轴设置;

转轴,所述转轴连接所述吊接杆及所述驱动气缸的推杆,该转轴与所述推杆相对转动设置;

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母固定套设于所述转轴上,其与所述原料罐的顶部固定连接,且所述转轴与所述丝杆螺母配合的部位处设置有螺旋槽;以及

破碎桨叶,所述破碎桨叶绕所述转轴的轴向圆周等距设置,其所述转轴同步旋转。

本实用新型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连通原料罐与反应罐的圆管内设置可以翻转的挡料板,利用挡料板封闭圆管,使原料罐不对反应罐进行加料时,水汽不会通过圆管渗透到原料罐内,避免了原料罐内的碳酸钙受潮集聚;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圆管内设置解聚桨叶,在挡料板沿圆管向下移动,进行翻转打开圆管的同时,解聚桨叶进行旋转,将位于圆管内的碳酸钙进行解聚,即使有部分的水汽渗透到圆管内,也不会影响碳酸钙的碳化;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原料罐顶部设置驱动气缸带动挡料板进行升降翻转的同时,通过设置丝杆螺母与转轴的配合,使转轴进行旋转,带动解聚桨叶进行旋转,同时转轴上的破碎桨叶也随转轴进行旋转,使原料罐内的碳酸钙充分粉碎,保持处于粉碎状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防水汽渗透,自动加料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改性纳米碳酸钙自动加料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挡料板打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挡料机构断裂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挡料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驱动机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改性纳米碳酸钙自动加料装置,包括通过竖直设置的圆管1相互连通的原料罐2及反应罐3,所述原料罐2位于所述反应罐3的上方,还包括:

挡料机构4,所述挡料机构4设置于所述圆管1内,其通过设置于所述原料罐2顶部的驱动机构5带动沿所述圆管1滑动,且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组成半圆形设置的挡料板41,该挡料板41转动设置于所述挡料机构4的末端,其位于所述圆管1内时封堵该圆管1,且其位于所述反应罐3内时翻转打开所述圆管1。

需要说明的是,在原料罐2不向反应罐3输送碳酸钙时,挡料板41被收入到圆管1内,对称设置的挡料板41相互拼接,对圆管1的下端部开口进行封堵,避免反应罐3内的水汽通过圆管1渗透到原料罐2内,导致原料罐2内的碳酸钙集聚。

进一步说明的是,在挡料板41打开时,碳酸钙通过圆管1向反应罐3内输入,也就避免了大部分的水汽通过圆管1进入到原料罐2内。

如图1所示,作为一项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原料罐2与所述圆管1连接的部位成收口设置,所述圆管1位于所述原料罐2的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原料罐2的顶部设置有喇叭形的进料斗21。

需要说明的是,原料罐2的底部收口设置,可以使原料罐2内的碳酸钙向圆管1处集中。

如图2至图5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挡料板41包括:

板体411,所述板体411成半圆形设置;

铰接轴412,所述铰接轴412设置于所述板体411弧形边沿的中点处;以及导向块413,所述导向块413垂直设置于所述板体411下端面上,且其位于所述铰接轴412的正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挡料机构4还包括:

料筒42,所述料筒42为圆筒形设置,其设置于所述圆管1内,且其下端部铰接设置有所述挡料板41;

吊接杆43,所述吊接杆43与所述料筒42可转动连接,该料筒42吊设于所述吊接杆43的下方;以及

解聚桨叶44,若干的所述解聚桨叶44绕所述吊接杆43的轴向圆周等距设置于该吊接杆43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解聚桨叶44的顶部成倒角设置,其沿所述吊接杆43的轴向成扭曲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板体411用于封堵圆管1,而导向块413则用于与圆管1的下端部进行触碰,使板体411翻转,收拢到圆管1内。

进一步说明的是,板体411通过铰接轴412与料筒42的下端部铰接,在挡料板41随料筒42向下移动,使圆管打开的过程中,吊接杆43带动解聚桨叶44进行旋转,对位于料筒42内的碳酸钙进行打散解聚,防止圆管1内的碳酸钙即使受潮集聚,也不会影响后续的碳化反应。

更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原料罐2内的碳酸钙通过解聚桨叶44时,解聚桨叶44的顶部倒角会对碳酸钙进行碰撞。

如图6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驱动机构5包括:

驱动气缸51,所述驱动气缸51竖直安装于所述原料罐2的顶部,其与所述吊接杆43同轴设置;

转轴52,所述转轴52连接所述吊接杆43及所述驱动气缸51的推杆511,该转轴52与所述推杆511相对转动设置;

丝杆螺母53,所述丝杆螺母53固定套设于所述转轴52上,其与所述原料罐2的顶部固定连接,且所述转轴52与所述丝杆螺母53配合的部位处设置有螺旋槽521;以及

破碎桨叶54,所述破碎桨叶54绕所述转轴52的轴向圆周等距设置,其所述转轴52同步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气缸51推送带动挡料板41上下移动,在驱动气缸推送的过程中,通过转轴52与丝杠螺母53的配合,使转轴52可以进行旋转,进而带的解聚桨叶44与破碎桨叶54进行旋转,无需额外设置动力。

工作过程:

驱动机构51向下推送,带动挡料板41向下移动进入到反应罐3内,挡料板41翻转,使圆管1的下部端口打开,原料罐2内的碳酸钙进入到反应罐3内,而在带动挡料板41下降的过程中,吊接杆43带动解聚桨叶44进行旋转对料筒42内的碳酸钙进行解聚,在完成加料后,驱动气缸51带动挡料板41向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导向块413与圆管1的下端部开口的边沿触碰,使挡料板41翻转,收拢到圆管1内,对圆管1进行封堵,避免反应罐3内的水汽进入到原料罐2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