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液体吸入移液管中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07373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将液体吸入移液管中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通用化学实验室设备。
移液管是带有刻度的两端开口的细长玻璃管。在化学分析试验中用于准确地量取液体。操作过程中需借用洗耳球将液体吸入移液管中。洗耳球是医疗上用于清洗耳道的装置,它是橡胶制空心球,带有一个圆锥形的细长的吹气嘴。下面具体叙述用移液管量取液体的操作过程将移液管下端置于液体中,捏扁洗耳球,将洗耳球的尖嘴紧密地插入移液管上端,逐渐放松洗耳球,将液体吸入移液管,当液体面高于刻度时,拿开洗耳球,迅速用手指堵住移液管上端,小心放松手指,使液面缓慢下降至刻度处。将移液管移到另一容器中,放开手指,让液体流出。在上述操作中,需持续用力,将洗耳球尖嘴使劲顶入移液管上端,使尖嘴的外表面与移液管内表面紧密接触,保持气密性。如此易使人感到疲劳,尤其是工作量较大时,更加疲劳。依靠手指堵住移液管上端来控制液面下降的速度和停留的位置,比较困难。如果手指皮肤较为潮湿,则难以控制液面下落的速度,难以准确地下降到刻度处,如果手指皮肤较为干燥,则难以堵紧移液管上端,液面不能稳定地停留在刻度处。影响量取液体的准确度。当移液管容积较大时,或液体粘度较大时,或液体密度较大时,往往不能一次将液面吸到刻度之上。因洗耳球只有一个通道,进气,出气都必须通过尖嘴,所以操作过程中往往需要拿开洗耳球,用手指堵住移液管上端,捏扁洗耳球,再将洗耳球尖嘴插入移液管上端,再吸,多次重复此操作才能将液面吸到刻度之上。相当麻烦,相当疲劳。
研制本实及新型的目的是为了使移液操作更加方便,减轻劳动强度,并且提高量取液体的准确度,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用弹性材料制造的空心球,并带有使球内与外界相通的通道,构成将液体吸入移液管中的装置。该装置拥有吸气通道和排气通道,吸气通道下端的内表面为上小下大的圆锥面,吸气通道上带有支通道,每条通道均带有用于开通或关闭通道的阀门,支通道位于吸气通道的阀门之下。如果开通排气通道,捏扁空心球,球内气体会被排出。再开通吸气通道,由于空心球在弹性作用下有恢复原来形状的趋势,球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会被吸入。开通支通道,可使吸气通道阀门以下的部分与外界相通。由于吸气通道下端的内表面为上小下大的圆锥面,将移液管上端顶入吸气通道下端时,吸气通道会被撑开,由于弹性作用,吸气通道的内表面与移液管的外表面紧密接触,可起到密封作用。
本实用新型可以是排气通道的阀门是自动向外开通向内关闭的单向阀门。吸气通道和支通道的阀门是手动开通或关闭的双向阀门。单向阀门可以由一个圆锥形活塞和一个与之相配的圆锥形排气口所组成。捏扁空心球时,球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冲开活塞使通道开通,放松空心球时,活塞被紧密地吸在圆锥形排气口上,堵塞排气口,关闭通道。单向阀门也可以由一根一端开口一端封闭且侧面开有出气孔的硬管和紧套在硬管上并覆盖出气孔的弹性软管所组成。捏扁空心球时,气流顶起软管使通道开通。放松空心球时,软管紧箍在硬管上,使通道关闭。双向阀门由弹性通道和位于通道内的硬质实心圆球所组成,圆球的直径大于通道的内径。通道内壁紧箍在圆球上使通道关闭,如果用手挤捏通道使它变形,横截面不成圆形,会使通道内壁与硬质实心圆球之间产生缝隙,使通道开通。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排气通道的阀门是自动向外开通向内关闭的单向阀门,吸气通道的阀门是自动向内开通向外关闭的单向阀门,支通道的阀门是手动开通或关闭的双向阀门。吸气通道下端至支通道处的长度可延长至50~80厘米。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特点吸气通道下端的内表面为圆锥面,将移液管顶入后,吸气通道紧箍在移液管上,使得移液管与将液体吸入移液管中的装置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因此,操作者不必持续使劲将此装置紧压在移液管上,可减轻劳动强度。开通支通道,移液管中的液面会下降,关闭支通道,则液面停止在某一个水平上,利用支通道可以很容易地控制液面下降的速度并使它准确地停留在刻度处。有利于提高量取液体的准确度。当不能一次将液面吸到刻度之上时,可通过排气通道将空心球内气体排出,继续吸。这样可免去重复分离和连接移液管与将液体吸入移液管中的装置的麻烦。在排气通道上安装单向阀门,捏扁或放松空心球的同时即可自动开通或关闭排气通道,大大地简化了操作步骤。延长吸气通道后,不必将空心球高悬至与头同高的位置,只需放在桌面上既可操作,使人感到更加轻松,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图1,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单向阀门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用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参见附
图1),1、橡胶制空心球,2、排气通道,3、圆锥形活塞,4、吸气通道,5、吸气通道下端的圆锥面。因为移液管的外径一般为6~9毫米,所以此圆锥面最细处的直径不应大于5毫米,最粗处的直径不应小于10毫米。吸气通道下端至支通道处的长度为1.5~5厘米。6、支通道,7、构成吸气通道阀门的硬质实心圆球,其直径比吸气通道内径大1毫米。8、构成支通道阀门的硬质实心圆球,其直径比支通道内径大1毫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使用方法是将移液管的上端顶入吸气通道下端的圆锥面5,捏扁空心球1,使球内气体冲开活塞3,经排气通道2排出,放松空心球1,将移液管下端置于待吸液体中,挤捏吸气通道的阀门7,开通吸气通道,此时,空心球在弹性作用下有恢复原来形状的趋势,球内气压下降,液体被吸入移液管中。如果不能一次将液面吸到刻度之上,可再次捏扁空心球,排出球内气体,继续吸,重复此操作,直至液面高于刻度。挤捏支通道阀门8,开通支通道,使移液管内液面缓慢下降至刻度处。将移液管移到另一容器中,取下将液体吸入移液管中的装置,让液体流出。
实施例2,本例的排气通道参见附图2,9、出气孔,10、排气通道,11、塑料硬管。另有一段橡胶制软管(图中未画出),它的内径比硬管11的外径小1毫米,套在硬管11上,并覆盖出气孔9。当捏扁空心球时,气体将软管顶起,排气通道10被开通,放松空心球时,软管紧箍在硬管11上,堵塞出气孔9,排气通道10被关闭。实用例2其他部分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使用方法也相同。
实施例3,吸气通道的阀门采用实施例1或实施例2所述的单向阀门,其方向为自动向内开通向外关闭,排气通道的阀门采用实施例1或实施例2所述的单向阀门,其方向为自动向外开通向内关闭。吸气通道下端至支通道处的长度为50~80厘米。其他部分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的使用方法是将移液管上端顶入吸气通道下端的圆锥面,将移液管下端置于待吸液体中,反复挤捏、放松空心球,至液面高于刻度时,挤捏支通道的阀门,使移液管内液面缓慢下降至刻度处。将移液管移到另一容器中,放出管内液体。
权利要求1.将液体吸入移液管中的装置,是用弹性材料制造的空心球,带有使球内与外界相通的通道,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拥有吸气通道和排气通道,吸气通道下端的内表面为上小下大的圆锥面,吸气通道上带有支通道,每条通道上均带有用于开通或关闭通道的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用的弹性材料为橡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吸气通道下端至支通道处的长度为1.5~5厘米或50~80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阀门可以是自动开通或关闭的单向阀门,也可以是手动开通或关闭的双向阀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双向阀门由弹性通道和位于通道内的硬质实心圆球组成,圆球的直径大于通道的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单向阀门由一个圆锥型活塞和与之相配的圆锥形排气口所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阀门由一根一端开口一端封闭且侧面开有出气孔的硬管和套在硬管上并覆盖出气孔的弹性软管所组成。
专利摘要“将液体吸入移液管中的装置”是弹性高分子材料制品。一个空心球上带有排气通道,排气通道内有单向阀门,挤捏或放松空心球时,单向阀门会自动开通或关闭,使气体排出。空心球上还带有吸气通道,吸气通道与移液管相连,利用大气压力将液体吸入移液管中。吸气通道上带有支通道,利用支通道可控制移液管内液面下降的速度并使它稳定地停留在移液管的刻度处。
文档编号B01L99/00GK2181331SQ9323323
公开日1994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1993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1993年2月17日
发明者陈方平 申请人:陈方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