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多孔膜及其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8366715阅读:来源:国知局
粒径、度数分布
[0125] 利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以2万倍的倍率对微多孔膜的表皮层表面拍摄照片。然 后,如图7所示般,对在照片中央的纵4 μπιΧ横6 μπι的区域具有中心部的球状体,将球 状体的外周以不包含其周围的孔的最大直径的正圆或椭圆包围,且设该正圆或椭圆的直径 (在椭圆的情形时为长径与短径的平均值)为球状体的粒径。其中,连接的线状的结合材的 数量为3个以下者难以与线状的结合材区分,因此不视为球状体。而且,将该区域中所包含 的所有球状体的直径的平均值设为平均粒径。又,自所有球状体中对平均粒径的±10%的 幅度范围内所包含的粒子进行计数,并将该数除以球状体的全部粒子数而求出度数分布。
[0126] 6)球状体间的中心间距离、平均距离、度数分布
[0127] 对5)中描画的圆,分别求出与处于最接近于该圆的位置的其他圆的中心间距离。 将该中心间距离的平均值设为平均距离。又,自各个中心间距离中对包含在平均距离的 ±30%的幅度范围内者进行计数,并将该数除以球状体的全部粒子数而求出度数分布。
[0128] 7)结合材的数量、平均长度、度数分布
[0129] 如图7所示般,测量处于该区域中所含的球状体之间的所有结合材(其中在2个 球状体由多个结合材连结的情形时仅为其中1根)的数量与长度,并求出全部结合材的数 量与平均长度。又,自其中对包含于该平均长度的±30%的幅度范围内的结合材的数量进 行计数,并将该数除以全部结合材的数量而求出度数分布。
[0130] 8) 2次系数
[0131] 使用布鲁克菲尔德(Brookfield)公司制造 B型旋转粘度计DV-11+Pro, 一面改变 剪切速度一面测量25°C时的溶液粘度,求出使剪切速度(单位Ι/s)相对于溶液粘度(单位 cP)的倒数以2次函数(Y = aX2+bX+c)相关时的2次系数(a,单位(1/sD。
[0132] [实施例1]
[0133] [原料液的制备步骤]
[0134] 相对于二甲基乙酰胺80重量份而混合聚偏二氟乙烯"卡纳HSV900 (KYNAR HSV900)(重量平均分子量80万)"10重量份、聚乙二醇10重量份,并以90°C溶解。将其恢 复至常温而制成原料液。
[0135] [多孔化步骤]
[0136] 在玻璃板上放置作为基材层的尤尼吉可制纺丝粘合不织布,并在其上使用贝克式 涂抹器以厚度250 μ m涂布原料液。涂布后,直接放入超纯水中而使膜多孔化。多次更换超 纯水来进行清洗,将该膜自水中取出并进行干燥而制成微多孔膜。
[0137] [实施例2]
[0138] 除基材层使用日本宝翎制造的H1007之外,均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获得微 多孔膜。
[0139] [实施例3]
[0140] 除使用N-甲基-2-吡咯啶酮来代替二甲基乙酰胺之外,均利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 方法而获得微多孔膜。
[0141] [实施例4]
[0142] 除使用聚乙烯吡咯啶酮(重量平均分子量4万)来代替聚乙二醇之外,均利用与 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而获得微多孔膜。
[0143] [实施例5]
[0144] 除使用N-甲基-2-吡咯啶酮来代替二甲基乙酰胺之外,均利用与实施例4相同的 方法而获得微多孔膜。
[0145] [实施例6]
[0146] 相对于N-甲基-2-吡咯啶酮90重量份而混合"卡纳HSV900 (KYNAR HSV900) " 10 重量份,并以90°C溶解。将其恢复至常温而制成原料液,除此之外均利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 方法而获得微多孔膜。
[0147] [实施例7]
[0148] 除使用二甲基乙酰胺来代替N-甲基-2-吡咯啶酮之外,均利用与实施例6相同的 方法而获得微多孔膜。
[0149] [实施例8]
[0150] 聚偏二氟乙烯使用"卡纳HSV800 (KYNAR HSV800)(重量平均分子量80万)",除此 之外均利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而获得微多孔膜。
[0151] [比较例1]
[0152] 聚偏二氟乙烯使用"卡纳741 (KYNAR741)(重量平均分子量49万)",除此之外均 利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而获得微多孔膜。
[0153] [比较例2]
[0154] 聚偏二氟乙烯使用"卡纳761A(KYNAR761A)(重量平均分子量78万),除此之外均 使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而获得微多孔膜。
[0155] [比较例3]
[0156] 聚偏二氟乙烯使用"W#7200(重量平均分子量112万)",除此之外均使用与实施例 2相同的方法而获得微多孔膜。
[0157] [比较例4]
[0158] 聚偏二氟乙烯使用"卡纳HSV500 (KYNAR HSV500)(重量平均分子量88万)",除此 之外均使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而获得微多孔膜。
[0159] 如对图4与图5进行比较所明白般,实施例1的微多孔膜的表皮层构成包含球状 体与线状的结合材的三维网状构造。然而,比较例1的微多孔膜的表皮层未包含球状体与 线状的结合材而不具有三维网状构造。
[0160] 如表1所示般,实施例1与比较例1相比尽管平均流孔径稍小,但通量非常高。
[0161] 进而,若对实施例与比较例的具有同程度的平均流孔径者彼此(例如实施例1与 比较例2、实施例2与比较例3、实施例3与比较例4、实施例8与比较例1等)的流速进行 比较,则实施例的微多孔膜的流速较比较例高非常多。
[0162] [表 1]
[0163]
【主权项】
1. 一种微多孔膜,其作为非对称膜,包括: 表皮层,形成有微孔;W及 支撑层,支撑上述表皮层,且形成有较上述微孔大的孔穴; 上述微多孔膜的原材料为聚偏二氣己締系树脂, 上述表皮层具有多个球状体,多个线状的结合材自各个上述球状体向=维方向延伸, 邻接的上述球状体藉由上述线状的结合材而相互连接,从而形成W上述球状体为交点 的S维网状构造。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多孔膜,其中上述球状体的粒径在平均粒径的±10%幅度的 范围内具有45 % W上的度数分布。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多孔膜,其中上述结合材的长度在平均长度的±30%幅 度的范围内具有35% W上的度数分布。
4.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多孔膜,其中上述球状体具有0. 05 ym~ 0. 5ym的平均粒径。
5.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多孔膜,其中将上述聚偏二氣己締系树脂溶解 于良溶剂中而成的溶液中,设横轴为剪切速度且设纵轴为溶液粘度的倒数的曲线图包含在 上侧具有凸出的弧的曲线。
6.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多孔膜,其中对于上述聚偏二氣己締系树脂10 重量份、聚己二醇10重量份、二甲基己酷胺80重量份的溶液,可利用2次函数逼近设横轴 为剪切速度且设纵轴为溶液粘度的倒数的曲线图的剪切速度为每秒40 W下的区域, 上述2次函数的2次系数小于10八
7. 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微多孔膜,其中上述聚偏二氣己締系树脂的重量平均分子 量(Mw)为60万~120万。
8. 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多孔膜,其中 上述表皮层的厚度为0. 5 ym~10 ym, 上述支撑层的厚度为20 y m~500 y m。
9. 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多孔膜,其包括支撑上述支撑层的基材层。
10. -种微多孔膜的制造方法,上述微多孔膜是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多 孔膜,且该微多孔膜的制造方法包括: 涂布步骤,将使上述聚偏二氣己締系树脂溶解于良溶剂中而成的原料液涂布在上述基 材层上或上述支撑体上;W及 浸溃步骤,在上述涂布步骤后,将上述基材层或上述支撑体、及所涂布的上述原料液浸 溃于非溶剂中。
11. 一种微多孔膜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涂布步骤,将使聚偏二氣己締系树脂溶解于良溶剂中而成的原料液涂布在基材层上或 支撑体上;W及 浸溃步骤,在上述涂布步骤后,将上述基材层或上述支撑体、及所涂布的上述原料液浸 溃于非溶剂中;并且 上述原料液中,设横轴为剪切速度且设纵轴为溶液粘度的倒数的曲线图包含在上侧具 有凸出的弧的曲线。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既保持粒子阻止率,又具有更高透过性的非对称构造的微多孔膜。本发明的微多孔膜是作为非对称膜的微多孔膜,包括:表皮层,形成有微孔;及支撑层,支撑上述表皮层,且形成有较上述微孔大的孔穴。上述微多孔膜的原材料为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上述表皮层具有多个球状体1,多个线状的结合材2自各个球状体1向三维方向延伸,邻接的球状体1藉由线状的结合材2相互连接,从而形成以球状体1为交点的三维网状构造。本发明的微多孔膜藉由该构造而保持粒子阻止率并且实现更高透过性。
【IPC分类】B01D71-34, B01D69-12
【公开号】CN104684633
【申请号】CN201380051492
【发明人】古嶋修, 长迫直, 山口修
【申请人】捷恩智株式会社, 捷恩智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3年10月1日
【公告号】EP2905068A1, WO2014054658A1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